![]() 一种播种机行走机构及播种设备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播种机行走机构及播种设备,播种机行走机构,包括机架、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架前部、后部的行走辊组;所述行走辊组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还包括与行走辊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行走辊相对于第二行走辊同速或差速行走。当需要转弯或掉头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同速或差速行走,转向灵活。 公开号:CN214338595U 申请号:CN202022949876.4U 申请日:2020-12-08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贾陆军;翟建伟;于丽娜 申请人:Shandong Renzhe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A01C7-2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播种机行走机构及播种设备。 [n0002] 播种设备一般需要在壅土环境下进行种植,现有市面上的播种机多采用行走辊或履带,但是行走辊比较长,转弯半径较大,一般的小型播种机均不具备转向机构,操作时不仅仅费时费力,控制也不灵活,尤其是在丘陵地带地势蜿蜒曲折,耕地中预留的转向空间较少,经常需要人工抬着进行掉头;另一方面,播种机在行走时,由于地形及土壤环境的限制,尤其当行走辊的一端受阻时,甚至会出现斜线行走,因此播种机很难走成直线,需要使用者用通过把手时刻掌控方向,导致即使播种机配备有座椅,调节方向时也需要站立地面跟随播种机行走,无法长时间坐在座椅上,增加了工作强度。 [n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播种机行走机构及播种设备。 [n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播种机行走机构, [n0005] 机架、驱动装置; [n0006] 设于所述机架前部、后部的行走辊组; [n0007] 所述行走辊组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 [n0008] 还包括与行走辊连接的传动机构; [n0009] 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行走辊相对于第二行走辊同速或差速行走,也即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行走辊相对于第二行走辊同速或差速行走;所谓同速或差速是指,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的速率不相同,或者速率相同但旋转方向不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行走辊组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行走辊组横向设置于机架的前部、后部,优选的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贯穿机架的左右两端,能够方便在壅土环境下行走,当需要转弯或掉头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同速或差速行走,转向灵活。 [n0010]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间隔设置的辊轮支撑件; [n0011] 所述行走辊包括支撑轴和辊轮,所述辊轮位于辊轮支撑件的间隔内,所述辊轮通过支撑轴与辊轮支撑件转动连接,整体结构简单。 [n0012] 进一步的,所述辊轮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所述辊轮与支撑轴转动或固定连接; [n0013]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间隔设置,支撑轴为通轴,能够增加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的同轴度,避免播种机出现斜线行走,有利于直线播种。三个辊轮支撑件,能够增加行走辊行走的平稳性,一定程度解放使用者的双手,且有利于后续加装遥控装置。 [n0014]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辊的直径为15-60cm,所述行走辊的长度为50-100cm。 [n0015]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适应现有播种设备的播种高度,同时将行走辊的行走阻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n0016] 进一步的,位于后部的所述行走辊组的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间的距离不大于50cm。 [n0017]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行走辊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cm,能够覆盖排种装置,行走位过程中对播种后的土壤的进行镇压。 [n0018]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n0019] 设于第一行走辊上的第一从动轮; [n0020] 设于第二行走辊上的第二从动轮; [n0021] 分别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相配合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由驱动装置驱动; [n0022] 所述主动轮通过链条或皮带或齿轮机构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传动连接。 [n0023]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分别由不同的主动轮驱动,转向时根据实际播种环境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轮差速旋转或者单个主动轮旋转或者驱动一个主动轮正转一个反转,可以快速进行转向,通过链条或皮带或齿轮机构传动性能可靠,传动稳定,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优选驱动主动轮差速旋转或者驱动一个主动轮正转一个反转,防止行走辊转向时一侧的辊轮不转动将表层的土掀起。前部、后部的行走辊组均有动力输入,增加播种机的行走稳定性,防止行走辊打滑在地面上打滑。 [n002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分别与相对应的主动轮组成三角形。 [n0025]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主动轮能够同时驱动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不需要进行二级传动,增加传动效率。 [n0026] 进一步的,位于前部或后部的第一行走辊上设置两个或多个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位于行走辊的中部或端部,两个所述第一从动轮并排或间隔设置,其中一个通过链条或皮带与相对应的主动轮连接,其余的第一从动轮通过链条或皮带或齿轮机构与另一侧的第一从动轮连接。 [n0027]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前部、后部的行走辊组均有动力输入,增加播种机的行走稳定性,防止行走辊打滑在地面上打滑。 [n0028]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上设有主动轮驱动机构,所述主动轮驱动机构包括变速箱,所述发动机通过变速箱驱动主动轮旋转。 [n0029]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发动机能够通过主动轮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同速或差速旋转。 [n0030]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箱为双流传动变速箱,所述双流传动变速箱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两个主动轮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双流传动变速箱,结构简单、操控方便,能够分别驱动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同速或差速旋转,实现差速转向、直线行走的目的。 [n0031]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箱包括副轴,所述副轴由发动机驱动,所述副轴设有正反转切换机构,所述正反转切换机构与主动轮连接。 [n0032]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正反转切换机构实现差速转向、直线行走的目的,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n0033] 进一步的,所述正反转切换机构包括:设于主动轮一侧的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可控制主动轮正转;设于主动轮另一侧的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可控制主动轮反转;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可阻断动力驱动主动轮或择一的将动力传递至主动轮。 [n003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和设于第一支撑件、主动轮之间的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组和第一外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副轴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组的安装架与主动轮连接;所述第一外齿圈与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锁止第一外齿圈转动的制动机构。 [n0035]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支撑件和设于第二支撑件、主动轮之间的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组和第二外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副轴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组的安装架与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设有锁止转动第二行星轮组公转的制动机构;所述第二外齿圈与主动轮连接。 [n0036]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可阻断动力驱动主动轮或择一的将动力传递至主动轮,在不改变发动机输出的前提下可以实现主动轮正反转切换。 [n0037]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动轮分别通过不同的电机驱动。 [n0038]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双动力装置,该结构性能可靠,传动稳定,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转向时根据实际播种环境采用两个电机差速旋转或者单个电动机工作或者一个正转一个反转,可以快速进行转向。 [n0039] 进一步的,为防止支撑轴弯曲变形,所述支撑轴中部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有与支撑轴相配合的轴孔,一侧所述支撑轴与连接座连接,另一侧的所述支撑轴伸入轴孔并通过轴承与连接座连接;连接座能够承接支撑轴的弯曲应力,防止支撑轴弯曲变形。 [n0040]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能够承接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的弯曲应力,防止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弯曲变形。 [n0041]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机构包括传动轴,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分别为锥齿轮,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轴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相配合。 [n004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播种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 [n004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同速或差速行走,当需要转弯或掉头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同速或差速行走,转向灵活,转向灵活;前部、后部的行走辊组均有动力输入,增加播种机的行走稳定性。 [n004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n004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n0046] 图3为图2的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主动轮的分布示意图; [n0047]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三; [n0048]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四; [n0049] 图6为本实用新型行走机构的示意图一; [n0050] 图7为本实用新型行走机构的示意图二; [n0051]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n0052] 图9为本实用新型行走机构的示意图三; [n0053]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行走机构的示意图四; [n0054]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正反转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n0055] 图中:1-机架,11-辊轮支撑件;12-连接座;2-驱动装置,21-主动轮;3-行走辊组;31-第一行走辊;32-第二行走辊; [n0056] 41-辊轮,42-第一从动轮,43-第二从动轮;5-支撑轴;6-链条; [n0057] 7-齿轮机构,71-传动轴;72-锥齿轮;73-双流传动变速箱,74-副轴;75-正反转切换机构; [n0058] 8-第一支撑件;81-第一太阳轮;82-第一行星轮组;83-第一外齿圈;9-第二支撑件;91-第二太阳轮;92-第二行星轮组;93-第二外齿圈;94-支撑板;95-制动片总成;96-轮鼓;97-U型架连接;98--连接件。 [n0059]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n0060] 实施例1: [n0061] 一种播种机行走机构,包括机架1、驱动装置2设于所述机架前部、后部的行走辊组3;如图1-11所示,所述机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辊轮支撑件11,辊轮支撑件11可以为支撑杆、支撑板或支撑座等; [n0062] 所述行走辊组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行走辊31、第二行走辊32,行走辊的直径为15-60cm,所述行走辊的长度为50-100cm,作为优选,位于后部的行走辊组3的行走辊的直径大于位于前部的行走辊的直径;位于后部的所述行走辊组的第一行走辊31、第二行走辊32间的距离不大于50cm。 [n0063] 还包括与行走辊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驱动装置2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行走辊31、第二行走辊32同速或差速行走,所谓同速或差速是指,行走辊的速率不相同,或者速率相同但旋转方向不同。 [n0064] 所述行走辊包括支撑轴5和辊轮41,所述辊轮41通过支撑轴5与辊轮支撑件11连接;具体的,所述述辊轮位于支撑件的间隔内,所述辊轮通过支撑轴与支撑件转动连接,如图1、7所示,所述机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件;所述行走辊包括支撑轴和辊轮,所述辊轮位于支撑件的间隔内,所述辊轮通过支撑轴与支撑件转动连接;或者如图5-6所示,所述机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三个支撑件;所述辊轮与支撑轴转动或固定连接,若辊轮与支撑轴转动连接则辊轮与支撑轴之间设置轴承同时支撑轴与支撑件固定连接或键连接;若辊轮与支撑轴固定连接则支撑轴与支撑件之间(如通过设置轴承)转动连接,以实现辊轮通过支撑轴与支撑件转动连接。 [n0065] 如图8所示,当支撑轴5为通轴时,为防止支撑轴5弯曲变形,所述支撑轴5中部设有连接座12,此时,可以将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置于支撑轴5上,支撑轴通过轴承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12设有与支撑轴5相配合的轴孔,一侧所述支撑轴5与连接座12连接,另一侧的所述支撑轴5伸入轴孔并通过轴承与连接座12连接;连接座12能够承接支撑轴5的弯曲应力,防止支撑轴5弯曲变形。 [n0066]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于第一行走辊31上的第一从动轮42,设于第二行走辊32上的第二从动轮43;分别与第一从动轮42、第二从动轮43相配合的主动轮21,所述主动轮21由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动轮21由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主动轮通过链条或皮带或齿轮机构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传动连接。作为可选方案,位于前部或后部的第一行走辊31上设置两个或多个第一从动轮42,所述第一从动轮42位于行走辊的中部或端部,两个所述第一从动轮42并排或间隔设置;其中一个第一从动轮42通过链条6或皮带与相对应的主动轮21连接,其余第一从动轮42通过链条6或皮带或齿轮机构7与另一侧的第一从动轮42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自行选择。 [n0067] 如图1-2所示,通过链条6或皮带传动;连接方式可以选择二级传动,即第一传动轮通过一条链条6或皮带与主动轮21连接,然后通过另一条链条6或皮带与第二从动轮43连接;如图2、3所示,连接方式可以选择一级传动,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分别与相对应的主动轮组成三角形。 [n0068] 如图4所示,通过齿轮机构传动;所述齿轮机构7包括传动轴71,传动轴71固定于辊轮支撑件11上并与辊轮支撑件11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42、第二从动轮43分别为锥齿轮,所述主动轮21通过传动轴71与第一从动轮42、第二从动轮43相配合。 [n0069] 所述驱动装置2为发动机或电机,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自行选择。 [n0070] 作为可选方案在发动机上设有主动轮驱动机构,所述主动轮驱动机构包括变速箱,所述发动机通过变速箱驱动主动轮旋转。 [n0071] 变速箱有两种选择,如图9所示,第一种选择为双流传动变速箱73,所述双流传动变速箱73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两个主动轮连接,为增加稳定性可以将输出轴远离双流传动变速箱73的一端小农机本体转动连接。如图10所示,第二种选择为,所述变速箱包括副轴74,所述副轴74由发动机驱动,所述副轴74设有正反转切换机构75,所述正反转切换机构75与主动轮连接,每个主动轮均连接有正反转切换机构75,驱动主动轮正向或反向旋转。 [n0072] 如图11所示,所述正反转切换机构75包括:设于主动轮的一侧的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可控制主动轮正转;设于主动轮的另一侧的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可控制主动轮反转;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可阻断动力驱动主动轮或择一的将动力传递至主动轮。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8和设于第一支撑件8、主动轮21之间的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一太阳轮81、第一行星轮组82和第一外齿圈83;所述第一太阳轮与副轴74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组的安装架与主动轮21连接;所述第一外齿圈与第一支撑件8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8设有锁止第一外齿圈83转动的制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支撑件9和设于第二支撑件9、主动轮21之间的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二太阳轮91、第二行星轮组92和第二外齿圈93;所述第二太阳轮91与副轴74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组的安装架与第二支撑件9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9设有锁止转动第二行星轮组公转的制动机构,所述第二外齿圈93与主动轮21连接,本实施一种可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8、第二支撑件9为刹车鼓,所述刹车鼓包括支撑板94,支撑板94与副轴74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94上设有制动片总成95,所述制动片总成95外套设轮鼓96,所述支撑板94、轮鼓96与副轴74连接,所述轮鼓96远离制动片总成95的一端,根据正反转要求与安装架或外齿圈连接; [n0073]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件8、第二支撑件9的支撑板94与机架1连接;具体的,轮鼓96通过双排轴承与副轴7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8、第二支撑件9的支撑板94通过U型架连接97,所述主动轮21位于U型架97的开口内;或者所述第一支撑件8、第二支撑件9的支撑板94中一个与机架1连接,另一个通过连接件8与机架1连接。 [n0074] 所述副轴7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8、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太阳轮981、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太阳轮91、第二支撑件9。 [n0075] 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可阻断动力驱动主动轮或择一的将动力传递至主动轮,在不改变发动机输出的前提下可以实现主动轮正反转切换。 [n0076] 可选的,如图6、7所示,所述驱动装置2为电机时,主动轮分别通过不同的电机驱动,采用双动力装置播种工作动力强劲。动力装置可以选择发动机或电动机,发动机连接有离合器,离合器远离发动机的一侧连接有减速机,离合器用于调节实现空挡。 [n007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播种机行走机构的播种设备,上述播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大蒜播种机和蔬菜播种机。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大蒜播种,排种装置位于前部、后部的行走辊组之间,如专利CN210987006U所述,排种装置内还可设有筛选装置、株距调节装置和深度调节装置。 [n0078] 使用时,第一行走辊31、第二行走辊32同速行使,进行直线播种;转向时根据实际播种环境采用主动轮差速旋转或者单个主动轮工作或者一个正转一个反转,可以快速进行转向,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特殊地形,使用者可以采用两个主动轮差速旋转进行曲线行使,增加使用的便捷性。 [n0079]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Claims (14) [0001] 1.一种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驱动装置; 设于所述机架前部、后部的行走辊组; 所述行走辊组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 还包括与行走辊连接的传动机构; 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行走辊相对于第二行走辊同速或差速行走。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间隔设置的辊轮支撑件; 行走辊包括支撑轴和辊轮,所述辊轮位于辊轮支撑件的间隔内,所述辊轮通过支撑轴与辊轮支撑件转动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所述辊轮与支撑轴转动或固定连接。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行走辊的直径为15-60cm,所述行走辊的长度为50-100cm。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后部的所述行走辊组的第一行走辊、第二行走辊间的距离不大于50cm。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设于第一行走辊上的第一从动轮; 设于第二行走辊上的第二从动轮; 分别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相配合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由驱动装置驱动; 所述主动轮通过链条或皮带或齿轮机构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传动连接。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分别与相对应的主动轮组成三角形。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前部或后部的第一行走辊上设置两个或多个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位于行走辊的中部或端部,所述第一从动轮并排或间隔设置,其中一个通过链条或皮带与相对应的主动轮连接,其余的第一从动轮通过链条或皮带或齿轮机构与另一侧的第一从动轮连接。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上设有主动轮驱动机构,所述主动轮驱动机构包括变速箱,所述发动机通过变速箱驱动主动轮旋转。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为双流传动变速箱,所述双流传动变速箱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两个主动轮连接; 或者 所述变速箱包括正反转切换机构,所述正反转切换机构用于驱动主动轮正转或反转,所述正反转切换机构连接有副轴,所述副轴由发动机驱动。 [001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转切换机构包括: 设于主动轮一侧的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可控制主动轮正转; 设于主动轮另一侧的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可控制主动轮反转;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可阻断动力驱动主动轮或择一的将动力传递至主动轮。 [001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机构包括传动轴,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分别为锥齿轮,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轴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相配合。 [0013]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主动轮分别通过不同的电机驱动。 [0014] 14.一种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播种机行走机构。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5065619B|2016-08-24|双动力输入式多档和差动式转向履带车辆变速器 GB2123364A|1984-02-01|Agricultural machinery CN105128934B|2016-05-04|双动力输入和差动式转向履带车辆变速器 CN214338595U|2021-10-08|一种播种机行走机构及播种设备 CN105090431B|2016-06-29|一种履带车辆用集成式变速器 CN204937225U|2016-01-06|双动力输入和差动式转向履带车辆变速器 CN204942460U|2016-01-06|一种履带车辆用集成式变速器 JP2892293B2|1999-05-17|走行農作業機の操向装置 CN201800806U|2011-04-20|能在稻田埂上行走的履带式运输车 KR100766544B1|2007-10-12|복토수단을 갖는 4륜 구동 운반차 CN214382053U|2021-10-12|一种双驱动机构及小农机 CN107736096A|2018-02-27|一种旋耕起垄机 CN203496990U|2014-03-26|一种履带式多用田园管理机 JP2007118734A|2007-05-17|クローラ式作業車両 CN213603083U|2021-07-06|一种带转向装置的四驱微耕机变速箱 JP3996519B2|2007-10-24|部分正逆転ロータリ装置 CN210461630U|2020-05-05|一种前耕后驱耕整机械的变速箱总成 CN208908544U|2019-05-31|动力内置式全地形多功能微耕机 JP2004210068A|2004-07-29|農作業機 CN207305290U|2018-05-04|适用于大棚的苗床压地器 JP3025971U|1996-06-25|運搬車の走行装置 JP3098154B2|2000-10-16|乗用移動農機におけるミッションケース JP4869836B2|2012-02-08|クローラ式作業車両 CN2553598Y|2003-06-04|一种新型机动耘播机 JPH0560202U|1993-08-10|農作業機における変速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949876.4U|CN214338595U|2020-12-08|2020-12-08|一种播种机行走机构及播种设备|CN202022949876.4U| CN214338595U|2020-12-08|2020-12-08|一种播种机行走机构及播种设备|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