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增效地膜机构及其地膜增效检测系统,增效地膜机构包括拉结网、多个地钉以及铺设在光伏电站下方地面上的反光地膜,所述反光地膜具有阻挡透光及反射光线的性能,所述拉结网由多个横向拉结绳和多个竖向拉结绳编织而成,所述拉结网网罩在所述反光地膜的上方,并通过多个所述地钉与地面光伏电站下方的地面固定连接。该增效地膜机构能够使反光地膜更为稳定的固定在光伏电站下方的地面上,用于抑制光伏电站下方地面的杂草生长,提高光伏电站的双面组件发电量;该地膜增效检测系统能够检测在光伏电站铺设增效地膜机构后的实际效果。
公开号:CN214337868U
申请号:CN202022898481.6U
申请日:2020-12-0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陈文理;刘圣成;李冠峰;姚文杰;华林青;罗智超;陈树伟;刘佳;柯潮彬;练成雄
申请人:Guangzhou Development Zone Yuedian New Energy Co ltd;
IPC主号:H02S40-2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增效地膜机构及地膜增效检测系统。
[n0002] 双面组件是两面受光均可发电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组成的光伏组件,相对于常规的单面组件,双面组件发电量的多少受到地面反射的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地面杂草生长速度很快,若不加管理,杂草长高后会吸收更多的光照,导致地面反射光减少,影响电站发电量。若杂草进一步长高,高出光伏组件的高度,将形成正面遮挡,电站发电量进一步受到影响。
[n0003] 现有技术,申请号为CN201720551939.6的一种自重式双面光伏电池装置,其通过混凝土固定块将反光膜固定在地面上,混凝土固定块分布在反光膜的四周边缘。该反光膜通过混凝土固定块自身的自重压在地面上,该混凝土固定块只能安装在反光膜的四周边缘,所述混凝土固定块对反光膜的固定不稳定,特别是在风力大的地方,用混凝土固定块压在反光膜四周边缘的方法更加不稳定,而且在杂草比较多的地方,反光膜下方的杂草还会才反光膜顶高拱起,破坏反光膜的平整度及稳定性。
[n0004] 因此,需开发一种应用在光伏电站中的增效地膜机构,使反光地膜更为稳定的固定在光伏电站下方的地面上,用于抑制光伏电站下方地面的杂草生长,提高光伏电站的双面组件发电量,以及开发一种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在光伏电站铺设增效地膜机构后的实际效果。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在光伏电站中的增效地膜机构及其地膜增效检测系统,该增效地膜机构能够使反光地膜更为稳定的固定在光伏电站下方的地面上,用于抑制光伏电站下方地面的杂草生长,提高光伏电站的双面组件发电量;该地膜增效检测系统能够检测在光伏电站铺设增效地膜机构后的实际效果。
[n0006] 其技术方案如下:
[n0007] 一种应用在光伏电站中的增效地膜机构,包括拉结网、多个地钉以及铺设在光伏电站下方地面上的反光地膜,所述反光地膜具有阻挡透光及反射光线的性能,所述拉结网由多个横向拉结绳和多个竖向拉结绳编织而成,所述拉结网网罩在所述反光地膜的上方,并通过多个所述地钉与地面光伏电站下方的地面固定连接。
[n0008] 多个所述横向拉结绳之间的间距为30cm至50cm,多个所述竖向拉结绳之间的间距为30cm至50cm。
[n0009] 所述拉结网的外表面涂覆有银涂层。
[n0010] 所述反光地膜包括主体层、黑色涂层、镀铝银层,所述黑色涂层、主体层、镀铝银层由下往上依次层叠。
[n0011] 所述地钉为带倒钩型地钉或U型地钉。
[n0012] 一种应用在光伏电站中的地膜增效检测系统,包括二个逆变器、二个辐照仪、监控后台、第一地面光伏电站、第二地面光伏电站以及上述增效地膜机构,所述增效地膜机构铺设在所述第一地面光伏电站的下方,所述第一地面光伏电站包括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所述第二地面光伏电站包括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所述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分别通过所述辐照仪与所述监控后台通讯连接,所述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分别通过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监控后台电性连接。
[n0013] 二个所述辐照仪包括第一辐照仪、第二辐照仪,所述第一辐照仪包括第一正面传感器、第一背面传感器,所述第二辐照仪包括第二正面传感器、第二背面传感器,所述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包括第一正面光伏组件、第一背面光伏组件,所述第一正面光伏组件、第一背面光伏组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正面传感器、第一背面传感器与所述监控后台通讯连接,所述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包括第二正面光伏组件、第二背面光伏组件,所述第二正面光伏组件、第二背面光伏组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正面传感器、第二背面传感器与所述监控后台通讯连接。
[n0014] 还包括第一通讯线、第二通讯线,所述第一辐照仪、第二辐照仪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讯线、第二通讯线与所述监控后台通讯连接。
[n0015] 还包括第一光伏电缆、第二光伏电缆,二个所述逆变器包括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所述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光伏电缆、第二光伏电缆与所述监控后台电性连接。
[n0016] 所述第一地面光伏电站还包括第一光伏组件支架、多个第一混凝土管桩,所述第一光伏组件支架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混凝土管桩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光伏组件支架上;所述第二地面光伏电站还包括第二光伏组件支架、多个第二混凝土管桩,所述第二光伏组件支架通过多个第二混凝土管桩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光伏组件支架上。
[n0017] 需要说明的是:
[n0018] 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n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20]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n0021]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在光伏电站中的增效地膜机构,本增效地膜机构在铺设时先清除光伏电站下方地面的表面植被及杂草,使光伏电站下方的地面形成平整地表,平整的地表方便反光地膜的铺设,再将反光地膜平整的覆盖在光伏电站下方的平整地表上方,反光地膜具有阻挡透光及反射光线的性能,阻挡透光的性能可避免光照透过反光地膜,起到抑制反光地膜下方杂草生长的作用,反射光线的性能可将照射在反光地膜上的光照反射回光伏电站的双面发电光伏组件,以提高双面发电光伏组件的背面光照强度,增加电转换效率,提高光伏电站的双面组件发电量;然后将拉结网覆盖在反光地膜的上方,最后再采用多个地钉将拉结网固定在地面上,同时将反光地膜通过拉结网将固定在地面上,拉结网由多个横向拉结绳和多个竖向拉结绳编织而成,拉结网通过横向拉结绳、竖向拉结绳将反光地膜网罩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只能通过混凝土固定块固定反光膜的四周边缘,用混凝土固定块固定反光膜无法固定反光膜的中部,特别是在风力大的地方,混凝土固定块无法稳定的固定反光膜,而采用拉结网网罩固定反光地膜,将能很好的解决将反光地膜固定在地面的问题,提高了反光地膜固定的稳定性。
[n0022] 2、本增效地膜机构拉结网的多个横向拉结绳、多个竖向拉结绳之间的间距分别为30cm至50cm,使拉结网对反光地膜的固定更为稳定。
[n0023] 3、本增效地膜机构拉结网的外表面涂覆有银涂层,避免拉结网影响反光地膜对光照的反射,提高光照反射效果。
[n0024] 4、本增效地膜机构的反光地膜包括主体层、黑色涂层、镀铝银层,反光地膜黑色的底面能更好的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反光地膜银色的顶面能更好的反射光照,提高光反射率。
[n0025] 5、本增效地膜机构的地钉采用带倒钩型地钉或U型地钉,方便将拉结网固定在地面上。
[n0026]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在光伏电站中的地膜增效检测系统,本检测系统包括二个逆变器、光伏电缆、二个辐照仪、通讯线、监控后台、第一地面光伏电站、第二地面光伏电站以及上述的增效地膜机构,采用辐照仪和逆变器分别采集两个地面光伏电站的辐照度和发电量数据,增效地膜机构只铺设在其中一个地面光伏电站的下方,可用于对比反光地膜铺设前后的差异,以此检测在地面光伏电站的下方铺设增效地膜机构后的实际效果,并作为相关性分析研究的数据基础。
[n0027] 7、本检测系统的辐照仪包含正面和背面两个方向的传感器,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包括正面光伏组件和背面光伏组件,采用辐照仪的正面和背面两个方向的传感器分别采集正面光伏组件和背面光伏组件的辐照度关系,从而分别对比反光地膜铺设前后正面光伏组件、背面光伏组件的差异,为相关分析研究提供更为详细的数据基础。
[n0028] 8、本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通讯线、第二通讯线,通讯线方便辐照仪与监控后台的通讯连接。
[n0029] 9、本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光伏电缆、第二光伏电缆,光伏电缆方便与监控后台电性连接。
[n0030] 10、本检测系统的第一地面光伏电站还包括第一光伏组件支架、多个第一混凝土管桩,第一光伏组件支架通过多个第一混凝土管桩安装在地面上,然后再将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安装在第一光伏组件支架上,提高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安装在稳定性;本检测系统的第二地面光伏电站还包括第二光伏组件支架、多个第二混凝土管桩,第二光伏组件支架通过多个第二混凝土管桩安装在地面上,然后再将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安装在第二光伏组件支架上,提高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安装在稳定性。
[n003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增效地膜机构的剖面图。
[n0032] 图2是图1-A的局部放大图。
[n0033]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在光伏电站中的地膜增效检测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n0034] 图4是图3-B的局部放大图。
[n0035] 附图标记说明:
[n0036] 10、增效地膜机构,11、反光地膜,111、黑色涂层,112、主体层,113、镀铝银层,12、拉结网,121、横向拉结绳,122、竖向拉结绳,13、地钉, 20、第一地面光伏电站,21、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22、第一光伏组件支架,23、第一混凝土管桩,30、第二地面光伏电站,31、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32、第二光伏组件支架,33、第二混凝土管桩,41、第一逆变器,42、第二逆变器,51、第一辐照仪,52、第二辐照仪,60、监控后台,71、第一通讯线,72、第二通讯线,81、第一光伏电缆,82、第二光伏电缆,90、地面。
[n0037]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n0038] 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在光伏电站中的增效地膜机构,包括拉结网12、多个地钉13以及铺设在光伏电站下方地面90上的反光地膜11,反光地膜11具有阻挡透光及反射光线的性能,拉结网12由多个横向拉结绳121和多个竖向拉结绳122编织而成,拉结网12网罩在反光地膜11的上方,并通过多个地钉13与地面光伏电站下方的地面90固定连接。
[n0039] 本增效地膜机构10在铺设时先清除光伏电站下方地面90的表面植被及杂草,使光伏电站下方的地面90形成平整地表,平整的地表方便反光地膜11 的铺设,再将反光地膜11平整的覆盖在光伏电站下方的平整地表上方,反光地膜11具有阻挡透光及反射光线的性能,阻挡透光的性能可避免光照透过反光地膜11,起到抑制反光地膜11下方杂草生长的作用,反射光线的性能可将照射在反光地膜11上的光照反射回光伏电站的双面发电光伏组件,以提高双面发电光伏组件的背面光照强度,增加电转换效率,提高光伏电站的双面组件发电量;然后将拉结网12覆盖在反光地膜11的上方,最后再采用多个地钉13将拉结网12固定在地面90上,同时将反光地膜11通过拉结网12将固定在地面90上,拉结网12由多个横向拉结绳121和多个竖向拉结绳122编织而成,拉结网12通过横向拉结绳121、竖向拉结绳122将反光地膜11网罩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只能通过混凝土固定块固定反光膜的四周边缘,用混凝土固定块固定反光膜无法固定反光膜的中部,特别是在风力大的地方,混凝土固定块无法稳定的固定反光膜,而采用拉结网12网罩固定反光地膜11,将能很好的解决将反光地膜11固定在地面90的问题,提高了反光地膜11固定的稳定性。
[n0040] 其中,多个横向拉结绳121之间的间距为30cm至50cm,多个竖向拉结绳 122之间的间距为30cm至50cm。使拉结网12对反光地膜11的固定更为稳定。优选的,拉结网12的外表面涂覆有银涂层。拉结网12银色的涂层避免拉结网12影响反光地膜11对光照的反射,提高光照反射效果。
[n0041] 反光地膜11包括主体层112、黑色涂层111、镀铝银层113,黑色涂层 111、主体层112、镀铝银层113由下往上依次层叠。反光地膜11黑色的底面能更好的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反光地膜11银色的顶面能更好的反射光照,提高光反射率。
[n0042] 地钉13为带倒钩型地钉13或U型地钉13。方便将拉结网12固定在地面 90上。
[n0043] 参见图3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应用在光伏电站中的地膜增效检测系统,包括二个逆变器、二个辐照仪、监控后台60、第一地面光伏电站20、第二地面光伏电站30以及上述增效地膜机构10,增效地膜机构 10铺设在第一地面光伏电站20的下方,第一地面光伏电站20包括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21,第二地面光伏电站30包括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31,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21、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31分别通过辐照仪与监控后台60通讯连接,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21、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31分别通过逆变器与监控后台60电性连接。本检测系统包括二个逆变器、光伏电缆、二个辐照仪、通讯线、监控后台60、第一地面光伏电站20、第二地面光伏电站30以及上述的增效地膜机构10,采用辐照仪和逆变器分别采集两个地面光伏电站的辐照度和发电量数据,增效地膜机构10只铺设在其中一个地面光伏电站的下方,可用于对比反光地膜11铺设前后的差异,以此检测在地面光伏电站的下方铺设增效地膜机构10后的实际效果,并作为相关性分析研究的数据基础。
[n0044] 其中,二个辐照仪包括第一辐照仪51、第二辐照仪52,第一辐照仪51 包括第一正面传感器、第一背面传感器,第二辐照仪52包括第二正面传感器、第二背面传感器,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21包括第一正面光伏组件、第一背面光伏组件,第一正面光伏组件、第一背面光伏组件分别通过第一正面传感器、第一背面传感器与监控后台60通讯连接,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31包括第二正面光伏组件、第二背面光伏组件,第二正面光伏组件、第二背面光伏组件分别通过第二正面传感器、第二背面传感器与监控后台60通讯连接。本检测系统的辐照仪包含正面和背面两个方向的传感器,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包括正面光伏组件和背面光伏组件,采用辐照仪的正面和背面两个方向的传感器分别采集正面光伏组件和背面光伏组件的辐照度关系,从而分别对比反光地膜11铺设前后正面光伏组件、背面光伏组件的差异,为相关分析研究提供更为详细的数据基础。
[n0045] 本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通讯线71、第二通讯线72、第一光伏电缆81、第二光伏电缆82,第一辐照仪51、第二辐照仪52分别通过第一通讯线71、第二通讯线72与监控后台60通讯连接。通讯线方便辐照仪与监控后台60的通讯连接。
[n0046] 二个逆变器包括第一逆变器41、第二逆变器42,第一逆变器41、第二逆变器42分别通过第一光伏电缆81、第二光伏电缆82与监控后台60电性连接。光伏电缆方便与监控后台60电性连接。
[n0047] 第一地面光伏电站20还包括第一光伏组件支架22、多个第一混凝土管桩 23,第一光伏组件支架22通过多个第一混凝土管桩23安装在地面90上,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21安装在第一光伏组件支架22上;第一光伏组件支架 22通过多个第一混凝土管桩23安装在地面90上,然后再将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21安装在第一光伏组件支架22上,提高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21安装在稳定性;第二地面光伏电站30还包括第二光伏组件支架32、多个第二混凝土管桩33,第二光伏组件支架32通过多个第二混凝土管桩33安装在地面 90上,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31安装在第二光伏组件支架32上。第二光伏组件支架32通过多个第二混凝土管桩33安装在地面90上,然后再将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31安装在第二光伏组件支架32上,提高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31安装在稳定性。
[n0048]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增效地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结网、多个地钉以及铺设在光伏电站下方地面上的反光地膜,所述反光地膜具有阻挡透光及反射光线的性能,所述拉结网由多个横向拉结绳和多个竖向拉结绳编织而成,所述拉结网网罩在所述反光地膜的上方,并通过多个所述地钉与地面光伏电站下方的地面固定连接。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增效地膜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横向拉结绳之间的间距为30cm至50cm,多个所述竖向拉结绳之间的间距为30cm至50cm。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增效地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网的外表面涂覆有银涂层。
[0004]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增效地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地膜包括主体层、黑色涂层、镀铝银层,所述黑色涂层、主体层、镀铝银层由下往上依次层叠。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增效地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钉为带倒钩型地钉或U型地钉。
[0006] 6.一种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地膜增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二个逆变器、二个辐照仪、监控后台、第一地面光伏电站、第二地面光伏电站以及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增效地膜机构,所述增效地膜机构铺设在所述第一地面光伏电站的下方,所述第一地面光伏电站包括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所述第二地面光伏电站包括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所述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分别通过所述辐照仪与所述监控后台通讯连接,所述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分别通过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监控后台电性连接。
[000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地膜增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二个所述辐照仪包括第一辐照仪、第二辐照仪,所述第一辐照仪包括第一正面传感器、第一背面传感器,所述第二辐照仪包括第二正面传感器、第二背面传感器,所述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包括第一正面光伏组件、第一背面光伏组件,所述第一正面光伏组件、第一背面光伏组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正面传感器、第一背面传感器与所述监控后台通讯连接,所述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包括第二正面光伏组件、第二背面光伏组件,所述第二正面光伏组件、第二背面光伏组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正面传感器、第二背面传感器与所述监控后台通讯连接。
[000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地膜增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通讯线、第二通讯线,所述第一辐照仪、第二辐照仪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讯线、第二通讯线与所述监控后台通讯连接。
[000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地膜增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光伏电缆、第二光伏电缆,二个所述逆变器包括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所述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光伏电缆、第二光伏电缆与所述监控后台电性连接。
[0010]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地膜增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面光伏电站还包括第一光伏组件支架、多个第一混凝土管桩,所述第一光伏组件支架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混凝土管桩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第一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光伏组件支架上;所述第二地面光伏电站还包括第二光伏组件支架、多个第二混凝土管桩,所述第二光伏组件支架通过多个第二混凝土管桩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第二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光伏组件支架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3917976B2|2007-05-23|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に用いる太陽光発電装置
US9494343B2|2016-11-15|Solar capture moun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06228965A|2006-08-31|立体的多面構造を有する太陽電池アレイ
KR20190103350A|2019-09-04|대규모로 접속된 개별 솔라셀
JP2006269610A|2006-10-05|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CN111295835B|2021-07-13|与簇生土工合成材料一起使用的太阳能系统
US20180366600A1|2018-12-20|Integrated photovoltaic module mounting system for use with tufted geosynthetics
CN214337868U|2021-10-01|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增效地膜机构及地膜增效检测系统
ES2745557T3|2020-03-02|Cubierta de tejado modular
US20120280570A1|2012-11-08|Electrical power distribution installation
EP3829054A1|2021-06-02|Solar power plant
CN205792361U|2016-12-07|防雷击带风力发电及聚光镜的伸缩式太阳能发电装置
JP2004281788A|2004-10-07|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JP5981325B2|2016-08-31|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112383276A|2021-02-19|光伏电站的增效地膜铺设方法及地膜增效检测系统
CN205792362U|2016-12-07|带透镜及风力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
KR101636654B1|2016-07-05|수상용 태양광 모듈
JP2005282211A|2005-10-13|屋根構造
JP3520216B2|2004-04-19|発電機能を有する湖沼の富栄養化防止方法
JP2011222558A|2011-11-04|薄膜太陽電池付き遮光シートの敷設方法、薄膜太陽電池付き遮光シート及び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8753337U|2019-04-16|一种叠瓦光伏组件
JP2698200B2|1998-01-19|屋根設置型太陽電池の設置方法
CN209330996U|2019-09-03|一种自行供电的高压输电铁塔驱鸟装置
KR20150040410A|2015-04-15|광섬유 유도형 태양광 발전시스템
CN205945604U|2017-02-08|农业大棚的光伏系统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898481.6U|CN214337868U|2020-12-04|2020-12-04|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增效地膜机构及地膜增效检测系统|CN202022898481.6U| CN214337868U|2020-12-04|2020-12-04|应用在光伏电站的增效地膜机构及地膜增效检测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