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电路和充电设备,充电电路包括开关模块、通信模块、主控模块和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变压单元、整流单元、纹波电压过滤单元、纹波电流过滤单元、防反单元和充电保护单元;变压单元将240v的交流电压转换为45v的交流电压和220v的交流电压;整流单元将接收到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纹波电压过滤单元可以是滤波电容,用于过滤纹波电压;纹波电流过滤单元可以是平波电抗器,用于过滤纹波电流;防反单元具有防反接功能,在充电设备的正极和负极反接时,可以保证用电安全,避免引发用电事故;充电保护单元可以实现短路保护,保证充电安全。
公开号:CN214337624U
申请号:CN202120593799.5U
申请日:2021-03-23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邹子毅
申请人:Shenzhen Yongxinneng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2J7-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和充电设备。
[n0002] 充电机广泛应用于电厂、变电站、工厂、建筑工地以及一切需要直流电源为动力的各种场合。现有技术中,有两种充电模式,一种是以定电流和定时间的方式对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的均充充电模式,另一种是以略高于电池的断路电压的恒定电压对电池进行补充充电的浮充充电模式。由于电池在长时间均充的状态下可能会充爆,在长时间浮充的状态下可能会难以达到饱和充电状态,因此,需要进行充电模式的切换以及充电信号的控制。然而,现有的充电电路通常存在充电控制切换不平滑、控制方案复杂的问题。
[n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和充电设备。
[n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n0005] 本申请提出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开关模块、通信模块、主控模块和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变压单元、整流单元、纹波电压过滤单元、纹波电流过滤单元、防反单元和充电保护单元;
[n0006] 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关信号接收端,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整流单元;
[n0007] 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变压输入端和第二变压输入端用于连接市电或供电设备,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变压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交流输入端,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二变压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纹波电压过滤单元的一端和所述防反单元的电流输入端,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纹波电压过滤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纹波电流过滤单元的一端,所述防反单元的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保护单元的第一保护端,所述纹波电流过滤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保护单元的第二保护端,所述充电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组充电端,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
[n0008] 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模块还包括尖峰电压吸收单元,所述尖峰电压吸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变压输出端,所述尖峰电压吸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二变压输出端,所述尖峰电压吸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直流输出端,所述尖峰电压吸收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直流输出端。
[n0009] 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电路,还包括辅助变压模块,所述辅助变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三变压输出端,所述辅助变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单元的第四变压输出端,所述辅助变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作为辅助供电端。
[n0010] 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电路,所述开关模块包括自动-手动切换开关、浮充-均充切换开关和继电器;
[n0011] 所述自动-手动切换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变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自动-手动切换开关的自动端连接所述浮充-均充切换开关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浮充-均充切换开关的浮充端、所述浮充-均充切换开关的均充端、所述自动-手动切换开关的手动端对应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对应引脚,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关信号接收端。
[n0012] 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保护单元包括充电控制开关、第一短路保护开关、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第一保护元件、第二保护元件、分流元件和稳压元件;
[n0013] 充电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保护端,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保护端,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元件的一端,所述第一保护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元件的一端、所述第一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稳压元件的第一端,所述稳压元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保护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第四端、所述第一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稳压元件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二端;
[n0014] 所述第一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分流元件的第一端,所述分流元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一短路保护开关的第四端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的负极,所述分流元件的第三端和所述分流元件的第四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n0015] 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三端用于连接待充电负载的正极,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四端用于连接待充电负载的负极。
[n0016] 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电路,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第一可控硅、第二可控硅、第三可控硅、第四可控硅、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n0017] 所述第一可控硅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一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可控硅的阴极,所述第一可控硅的阴极作为所述第一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可控硅的阴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可控硅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二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第四可控硅的阳极和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可控硅的阴极作为所述第二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可控硅的阳极、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
[n0018] 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控制极、第二可控硅的控制极、第三可控硅的控制极和第四可控硅的控制极对应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对应控制信号输出端。
[n0019] 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电路,还包括电流采集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所述电流采集模块包括第一电流采集元件和第二电流采集元件,所述电压采集模块包括第一电压采集元件和第二电压采集元件;
[n0020] 所述第一电流采集元件串联在所述防反单元的电流输出端和所述充电保护单元的第一保护端之间,所述第二电流采集元件串联在所述稳压元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一端之间;
[n0021] 第一电压采集元件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第一电压采集元件的负极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第二端;
[n0022] 第二电压采集元件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一端,第二电压采集元件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二端。
[n0023] 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电路,所述纹波电压过滤单元包括滤波电容,用于过滤纹波电压;所述纹波电流过滤单元包括平波电抗器,用于过滤纹波电流。
[n0024] 本申请提出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本申请所述的充电电路。
[n0025] 本申请所述的充电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用于显示充电参数。
[n0026]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n0027] 在通过开关模块对充电模式进行切换时,减少电流波动,保证切换过程的平滑性和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n0028]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n002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n0030]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n0031]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n0032]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充电电路的辅助变压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n0033]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充电电路的开关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n0034]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充电电路的充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n0035]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充电电路的充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n0036]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充电电路的报警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n0037]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主控模块和显示模块。
[n0038]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n0039] 110-开关模块;120-通信模块;130-主控模块;140-充电模块;141-变压单元;142-整流单元;143-纹波电压过滤单元;144-防反单元;145-纹波电流过滤单元;146-充电保护单元;147-尖峰电压吸收单元;150-辅助变压模块。
[n0040]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41]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n0042]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43]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44]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n0045] 实施例1
[n0046]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提出一种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包括开关模块110、通信模块120、主控模块130和充电模块140,所述充电模块140包括变压单元141、整流单元142、纹波电压过滤单元143、纹波电流过滤单元145、防反单元144和充电保护单元146。
[n0047] 开关模块110连接通信模块120的开关信号接收端,通信模块120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主控模块130,主控模块130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充电模块140的整流单元142。
[n0048] 变压单元141的第一变压输入端和第二变压输入端用于连接市电或供电设备,变压单元141的第一变压输出端连接整流单元142的第一交流输入端,变压单元141的第二变压输出端连接整流单元142的第二交流输入端,整流单元142的第一直流输出端连接纹波电压过滤单元143的一端和防反单元144的电流输入端,整流单元142的第二直流输出端连接纹波电压过滤单元143的另一端和纹波电流过滤单元145的一端,防反单元144的电流输出端连接充电保护单元146的第一保护端,纹波电流过滤单元145的另一端连接充电保护单元146的第二保护端,充电保护单元146包括至少一组充电端,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
[n0049] 其中,变压单元141可以将240v的交流电压转换为45v的交流电压和220v的交流电压;整流单元142将接收到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纹波电压过滤单元143可以是滤波电容,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一直流输出端,滤波电容的负极连接第二直流输出端,滤波电容用于过滤纹波电压;纹波电流过滤单元145可以是平波电抗器,用于过滤纹波电流;防反单元144具有防反接功能,在充电设备的正极和负极反接时,可以保证用电安全,避免引发用电事故;充电保护单元146可以实现短路保护,保证充电安全。
[n0050] 可以理解,利用纹波电压过滤单元143和纹波电流过滤单元145过滤纹波电压和纹波电流,可以保证充电电路输出高质量的电能。进而,在通过开关模块110对充电模式进行切换时,减少电流波动,保证切换过程的平滑性和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n0051] 实施例2
[n0052]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提出另一种充电电路,充电电路的充电模块140还包括尖峰电压吸收单元147,尖峰电压吸收单元147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单元141的第一变压输出端,尖峰电压吸收单元147的第二端连接变压单元141的第二变压输出端,尖峰电压吸收单元147的第三端连接整流单元142的第一直流输出端,尖峰电压吸收单元147的第四端连接整流单元142的第二直流输出端。
[n0053] 可以理解,尖峰电压吸收单元147可以吸收尖峰电压,可以保证充电电路输出高质量的电能。进而,在通过开关模块110切换充电模式时,避免尖峰电压的影响,保证切换过程的平滑性和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n0054] 进一步的,充电电路还包括辅助变压模块150,辅助变压模块15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变压单元141的第三变压输出端,辅助变压模块15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变压单元141的第四变压输出端,辅助变压模块15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作为辅助供电端。
[n0055] 可以理解,辅助变压模块150可以将变压单元141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工作电压,以利用工作电压为其他用电元件进行供电。
[n0056] 示范性的,辅助变压模块150如图3所示,其中,短路保护元件FU2用于对辅助变压模块进行短路保护,通过开关电源PS1将220v交流电压转换为24v直流电压,电压检测装置VT用于测量辅助变压模块的输出电压。
[n0057] 进一步的,参见图4,开关模块110包括自动-手动切换开关SA1、浮充-均充切换开关SA2和继电器M-6016。自动-手动切换开关SA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辅助变压模块150的第一输出端,自动-手动切换开关SA的自动端Auto连接浮充-均充切换开关SA2的信号输入端,浮充-均充切换开关SA2的浮充端Float、浮充-均充切换开关SA2的均充端Boost、自动-手动切换开关SA1的手动端Manual对应连接继电器M-6016的对应引脚,继电器M-6016的输出端连接通信模块120的开关信号接收端。示范性的,继电器M-6016的RS485-引脚和RS485+引脚对应连接通信模块120的RS485-引脚和RS485+引脚。
[n0058] 可以理解,主控模块130可以通过通信模块120接收自动-手动切换开关和浮充-均充切换开关输出的开关信号,进而根据自动-手动切换开关和浮充-均充切换开关输出的开关信号控制充电电路进入对应的充电模式。
[n0059] 进一步的,参见图5,充电保护单元146包括充电控制开关KM1、第一短路保护开关QF1、第二短路保护开关QF2、第一保护元件FU1、第二保护元件KR1、分流元件FL2和稳压元件UMUM。
[n0060] 充电控制开关KM1的第一端作为第一保护端,充电控制开关KM1的第二端作为第二保护端,充电控制开关KM1的第三端连接第一保护元件FU1的一端,第一保护元件FU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保护元件KR1的一端、第一短路保护开关QF1的第一端和稳压元件UM的第一端,稳压元件UM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短路保护开关QF2的第一端,第二保护元件KR1的另一端连接充电控制开关KM1的第四端、第一短路保护开关QF1的第二端、稳压元件UM的第三端和第二短路保护开关QF2的第二端。
[n0061] 第一短路保护开关QF1的第三端连接分流元件FL2的第一端,分流元件FL2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的正极,第一短路保护开关QF1的第四端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的负极,分流元件FL2的第三端和分流元件FL2的第四端连接主控模块130。
[n0062] 第二短路保护开关QF2的第三端用于连接待充电负载的正极,第二短路保护开关QF2的第四端用于连接待充电负载的负极。
[n0063] 可以理解,第一保护元件FU1可以是保险丝、熔断器,在充电电路短路时,实现短路保护功能;第二保护元件KR1可以是绝缘监察继电器,用于监测接地信号,在接地信号异常时可以将异常上报至主控模块130,以使主控模块130可以根据异常信号控制对应的异常报警装置启动,示范性的,异常报警装置可以是蜂鸣器,可以是警示灯;充电控制开关KM1、第一短路保护开关QF1和第二短路保护开关QF2可以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在控制模块接收到异常信号时,将控制充电控制开关KM1、第一短路保护开关QF1和第二短路保护开关QF2断开,以保证在充电电路出现异常时,及时停止充电,保证充电安全;稳压元件UM可以是降压硅链,用于将输出电压稳定在预定电压值,例如,预定电压值可以是30v。
[n0064] 进一步的,整流单元142包括第一可控硅D1、第二可控硅D2、第三可控硅D3、第四可控硅D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n0065] 第一可控硅D1的阳极作为第一交流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二可控硅D2的阴极,第一可控硅D1的阴极作为第一直流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三可控硅D3的阴极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二可控硅D2的阳极作为第二直流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四可控硅D4的阳极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可控硅D4的阴极作为第二交流输入端,连接第三可控硅D3的阳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
[n0066] 第一可控硅D1的控制极、第二可控硅D2的控制极、第三可控硅D3的控制极和第四可控硅D4的控制极对应连接主控模块130的对应控制信号输出端。
[n0067]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充电电路还包括电流采集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包括第一电流采集元件PA1和第二电流采集元件PA2,电压采集模块包括第一电压采集元件PV1和第二电压采集元件PV2。
[n0068] 第一电流采集元件PA1串联在防反单元144的电流输出端和充电保护单元146的第一保护端之间,第二电流采集元件PA2串联在稳压元件UM的第二端和第二短路保护开关QF2的第一端之间。
[n0069] 第一电压采集元件PV1的正极连接充电控制开关KM1的第一端,第一电压采集元件PV1的负极连接充电控制开关KM1的第二端。
[n0070] 第二电压采集元件PV2的正极连接第二短路保护开关QF2的第一端,第二电压采集元件PV2的负极连接第二短路保护开关QF2的第二端。
[n0071] 第一电流采集元件PA1和第二电流采集元件PA2采集的电流以及第一电压采集元件PV1和第二电压采集元件PV2采集的电压可以实时上传至主控模块130,主控模块130可以将获取的电流和电压以预定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器上,以保证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充电情况。
[n0072]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示出了一种报警电路,当市电通电正常时,市电指示灯HY1点亮,当市电通电异常时,市电指示灯HY1熄灭;当充电电路正常运行时,运行指示灯HY4点亮,当充电电路运行异常时,运行指示灯HY4熄灭。
[n0073] 进一步的,图7中HR2可以是电池充电指示灯,HR3可以是负载充电指示灯,HY2可以是浮充状态指示灯,HY3可以是均充状态指示灯,HW1可以是市电故障指示灯,HO1可以是输出欠压指示灯,HO2可以是输出过压指示灯。
[n0074]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示出了主控模块130和显示模块HMI,其中TP表示主控模块130,K1~K4以及G1~G4用于输出PWM信号,以控制可控硅的打开和闭合状态。
[n0075] 进一步的,本申请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包括本申请的充电电路。
[n0076]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充电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幕,显示屏幕用于显示充电参数。充电参数包电流、电压、充电模式、充电电量等。
[n0077]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n0078]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n0079]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开关模块、通信模块、主控模块和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变压单元、整流单元、纹波电压过滤单元、纹波电流过滤单元、防反单元和充电保护单元;
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关信号接收端,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整流单元;
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变压输入端和第二变压输入端用于连接市电或供电设备,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变压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交流输入端,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二变压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纹波电压过滤单元的一端和所述防反单元的电流输入端,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纹波电压过滤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纹波电流过滤单元的一端,所述防反单元的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保护单元的第一保护端,所述纹波电流过滤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保护单元的第二保护端,所述充电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组充电端,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还包括尖峰电压吸收单元,所述尖峰电压吸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一变压输出端,所述尖峰电压吸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二变压输出端,所述尖峰电压吸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直流输出端,所述尖峰电压吸收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直流输出端。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变压模块,所述辅助变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单元的第三变压输出端,所述辅助变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单元的第四变压输出端,所述辅助变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作为辅助供电端。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自动-手动切换开关、浮充-均充切换开关和继电器;
所述自动-手动切换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变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自动-手动切换开关的自动端连接所述浮充-均充切换开关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浮充-均充切换开关的浮充端、所述浮充-均充切换开关的均充端、所述自动-手动切换开关的手动端对应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对应引脚,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关信号接收端。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保护单元包括充电控制开关、第一短路保护开关、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第一保护元件、第二保护元件、分流元件和稳压元件;
充电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保护端,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保护端,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元件的一端,所述第一保护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元件的一端、所述第一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稳压元件的第一端,所述稳压元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保护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第四端、所述第一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稳压元件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分流元件的第一端,所述分流元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一短路保护开关的第四端用于连接待充电电池的负极,所述分流元件的第三端和所述分流元件的第四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三端用于连接待充电负载的正极,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四端用于连接待充电负载的负极。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第一可控硅、第二可控硅、第三可控硅、第四可控硅、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一可控硅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一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可控硅的阴极,所述第一可控硅的阴极作为所述第一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可控硅的阴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可控硅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二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第四可控硅的阳极和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可控硅的阴极作为所述第二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可控硅的阳极、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控制极、第二可控硅的控制极、第三可控硅的控制极和第四可控硅的控制极对应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对应控制信号输出端。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采集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所述电流采集模块包括第一电流采集元件和第二电流采集元件,所述电压采集模块包括第一电压采集元件和第二电压采集元件;
所述第一电流采集元件串联在所述防反单元的电流输出端和所述充电保护单元的第一保护端之间,所述第二电流采集元件串联在所述稳压元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一端之间;
第一电压采集元件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第一电压采集元件的负极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第二端;
第二电压采集元件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一端,第二电压采集元件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短路保护开关的第二端。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纹波电压过滤单元包括滤波电容,用于过滤纹波电压;所述纹波电流过滤单元包括平波电抗器,用于过滤纹波电流。
[0009] 9.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用于显示充电参数。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2647138B|2014-06-11|一种井下涡轮发电机整流稳压供电装置
CN203339816U|2013-12-11|一种感应取电的电源管理系统
CN103441569B|2016-01-20|一种电网电压瞬间抖动的监控装置及方法
CN101847876A|2010-09-29|一种三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
CN102005772B|2014-05-28|一种并网逆变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4269914A|2015-01-07|一种风光互补控制逆变一体机
CN101895208B|2012-06-13|负压负载用的电源供应器
CN108075651A|2018-05-25|车载充电装置及系统
CN201682294U|2010-12-22|一种基于z源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CN214337624U|2021-10-01|一种充电电路和充电设备
CN206697991U|2017-12-01|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204290399U|2015-04-22|基于触摸屏的轨道交通智能高压充电机
CN204391877U|2015-06-10|一种6v/12v电子控制蓄电池充电器的结构
CN207530722U|2018-06-22|车载逆变器电路
CN106329906A|2017-01-11|一种可实现功率因子自动校正的电压转换电路
CN108023394B|2019-12-27|巡检无人机车队灾备车载应急充电方法
CN205039609U|2016-02-17|脉冲式铁锂电池充电机系统
CN202797977U|2013-03-13|一种兼顾电压支撑及故障限流的电力电子系统
CN201243216Y|2009-05-20|一种太阳能户用电源
CN204858628U|2015-12-09|一种正弦波逆变便携移动电源
CN202050363U|2011-11-23|纯电动汽车直流变换器
CN202178713U|2012-03-28|参数设定集成一体化电源箱
CN211397849U|2020-09-01|一种新型电厂交流可变频事故油泵供电装置
CN2482259Y|2002-03-13|锂电池充电、供电控制器
CN212447151U|2021-02-02|一种防鼓充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593799.5U|CN214337624U|2021-03-23|2021-03-23|一种充电电路和充电设备|CN202120593799.5U| CN214337624U|2021-03-23|2021-03-23|一种充电电路和充电设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