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它解决了现有充电端不能提供多个充电接口的问题。它包括充电底座以及充电台,充电底座与充电台通过导向机构相连接,充电底座的顶面开设有下容纳腔,下容纳腔内设有充电板,充电台的底面开设有上容纳腔,上容纳腔上设有位于充电板两侧的限位柱,充电台的顶面开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充电口,充电口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孔,充电板上设有与充电口的数量相同的接触板,接触板与充电口一一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将多个操作杆放置于充电口内进行充电,节省了多个智能终端同时充电的所消耗时间,提高了操作杆的充电效果,便于保障多个智能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充电端的适用范围。
公开号:CN214337615U
申请号:CN202120320721.6U
申请日:2021-02-0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黄丽巧;姚玲玺;姚荣斌
申请人:Xinjiang Silk Road Liuh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2J7-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
[n0002] 令克棒又称拉闸杆、绝缘棒、绝缘拉杆,由工作头、绝缘杆和握柄三部分构成。它供在闭合或拉开高压隔离开关,装拆携带式接地线,以及进行测量和试验时使用。
[n0003] 高压拉闸杆按照组合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口式拉闸杆,一种是伸缩式拉闸杆。接口式的相对来说比较耐用,伸缩式的相对来说操作比较方便。根据使用环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拉闸杆,另一种是防雨式拉闸杆。按材质分为:玻璃布拉闸杆、酚醛树脂拉闸杆,环氧树脂拉闸杆等。令克棒的试验周期为1年一次。6~10千伏的加44千伏电压;35~154千伏的加四倍相电压;220千伏的加三倍相电压;试验时间为5分钟。
[n0004] 现有的操作杆通常与智能移动终端相连接,通过该智能移动终端来对操作杆进行控制,智能终端需要连接充电设备来保障其正常工作。但是,现有的充电设备只能提供单个充电端口,需要对多个移动终端需要充电时,直接大幅的延长了所有智能终端在充电上所消耗的时间,不便于保障多个智能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限制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n0005]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指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可提供多个充电接口,利于保证多个设备的正常运行。
[n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n0007] 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包括充电底座以及充电台,所述充电底座与充电台通过导向机构相连接,所述充电底座的顶面开设有下容纳腔,所述下容纳腔内设有充电板,所述充电台的底面开设有上容纳腔,所述上容纳腔上设有位于充电板两侧的限位柱,所述充电台的顶面开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充电板上设有与充电口的数量相同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与充电口一一对应设置。
[n0008] 充电前,先将此充电端与外接电源相连,充电端工作;将待充电的操作杆的底部插入充电口内,使操作杆内部的充电触电与该对应充电口内的接触板相连,通过限位柱对接触板进行限位,提高了接触板的固定效果;由于设有多个充电口,可同时将多个操作杆放置于充电口内进行充电,可提供多个充电接口,节省了多个智能终端同时充电的所消耗时间,提高了操作杆的充电效果,便于保障多个智能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充电端的适用范围。
[n0009]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于下容纳腔底面的定位柱、开设于定位柱上的导向孔以及设于上容纳腔顶面的导向柱,所述定位柱与导向柱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导向柱的底部插入与之对应的导向孔内。
[n0010] 将导向柱对应插入与之对应的导向孔内,即可完成充电底座与充电台之间的固定,定位便捷。
[n0011]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口的数量为三至十个。
[n0012]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口的数量为五个。
[n0013]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口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充电口的底部呈倒圆台结构。
[n0014]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底座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其两端处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可将螺栓穿过安装孔,并使之与墙体或者桌面相固定,利于提高底座的安装稳定性,便于对充电端进行锁紧。
[n0015]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底座上设有与充电口的数量相同的信号灯组,每个所述信号灯组对应设置于每个充电口的侧方。便于知晓每个对应充电口上的信号灯组的显示情况,利于实时观察操作杆的充电状态。
[n0016]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灯组为第一信号灯和第二信号灯,所述第一信号灯指示对应充电口上的剩余电量,当该剩余电量达到额定值时为常亮状态,所述第二信号灯显示对应充电口上的充电工作状态。
[n0017] 当该对应充电口上的充电未达到额定值时,第一信号灯不显示,仅当电量充满时显示常亮,该常亮的颜色为绿色,便于直接获取该充电口的操作杆的电量;当该对应充电口上的接触板与操作杆相连接时,第二信号灯常亮,该显示的为红色,利于观察操作杆的工作状态。
[n00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n0019] 1.充电前,先将此充电端与外接电源相连,充电端工作;将待充电的操作杆的底部插入充电口内,使操作杆内部的充电触电与该对应充电口内的接触板相连,通过限位柱对接触板进行限位,提高了接触板的固定效果;由于设有多个充电口,可同时将多个操作杆放置于充电口内进行充电,可提供多个充电接口,节省了多个智能终端同时充电的所消耗时间,提高了操作杆的充电效果,便于保障多个智能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充电端的适用范围。
[n0020] 2.由于设有信号灯组,便于知晓每个对应充电口上的信号灯组的显示情况,利于实时观察操作杆的充电状态。
[n0021] 图1为本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的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2为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3为充电台的结构示意图一;
[n0024] 图4为充电台的结构示意图二;
[n0025] 附图标记说明:
[n0026] 1、充电底座;2、充电台;3、下容纳腔;4、充电板;5、上容纳腔;6、限位柱;7、充电口;8、连接孔;9、接触板;10、定位柱;11、导向孔;12、导向柱;13、安装板;14、安装孔;15、第一信号灯;16、第二信号灯。
[n0027]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n0028] 如图1-4所示,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包括充电底座1以及充电台2,充电底座1与充电台2通过导向机构相连接,充电底座1的顶面开设有下容纳腔3,下容纳腔3内设有充电板4,充电台2的底面开设有上容纳腔5,上容纳腔5上设有位于充电板4两侧的限位柱6,充电台2的顶面开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充电口7,充电口7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孔8,充电板4上设有与充电口7的数量相同的接触板9,接触板9与充电口7一一对应设置。
[n0029] 如图1-4所示,充电前,先将此充电端与外接电源相连,充电端工作;将待充电的操作杆的底部插入充电口7内,使操作杆内部的充电触电与该对应充电口7内的接触板9相连,通过限位柱6对接触板9进行限位,提高了接触板9的固定效果;由于设有多个充电口7,可同时将多个操作杆放置于充电口7内进行充电,可提供多个充电接口,节省了多个智能终端同时充电的所消耗时间,提高了操作杆的充电效果,便于保障多个智能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充电端的适用范围。
[n0030] 如图2、3所示,导向机构包括设于下容纳腔3底面的定位柱10、开设于定位柱10上的导向孔11以及设于上容纳腔5顶面的导向柱12,定位柱10与导向柱1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导向柱12的底部插入与之对应的导向孔11内。
[n0031] 如图2、3所示,将导向柱12对应插入与之对应的导向孔11内,即可完成充电底座1与充电台2之间的固定,定位便捷。
[n0032] 如图4所示,充电口7的数量为五个。
[n0033] 如图4所示,充电口7的截面为圆形,充电口7的底部呈倒圆台结构。
[n0034] 如图1、2所示,充电底座1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其两端处的安装板13,安装板13上开设有安装孔14。可将螺栓穿过安装孔14,并使之与墙体或者桌面相固定,利于提高底座的安装稳定性,便于对充电端进行锁紧。
[n0035] 如图1、2所示,充电底座1上设有与充电口7的数量相同的信号灯组,每个信号灯组对应设置于每个充电口7的侧方。便于知晓每个对应充电口7上的信号灯组的显示情况,利于实时观察操作杆的充电状态。
[n0036] 如图1所示,信号灯组为第一信号灯15和第二信号灯16,第一信号灯15指示对应充电口7上的剩余电量,当该剩余电量达到额定值时为常亮状态,第二信号灯16显示对应充电口7上的充电工作状态。
[n0037] 如图1所示,当该对应充电口7上的充电未达到额定值时,第一信号灯15不显示,仅当电量充满时显示常亮,该常亮的颜色为绿色,便于直接获取该充电口7的操作杆的电量;当该对应充电口7上的接触板9与操作杆相连接时,第二信号灯16常亮,该显示的为红色,利于观察操作杆的工作状态。
[n0038]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n0039]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包括充电底座(1)以及充电台(2),所述充电底座(1)与充电台(2)通过导向机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1)的顶面开设有下容纳腔(3),所述下容纳腔(3)内设有充电板(4),所述充电台(2)的底面开设有上容纳腔(5),所述上容纳腔(5)上设有位于充电板(4)两侧的限位柱(6),所述充电台(2)的顶面开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充电口(7),所述充电口(7)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孔(8),所述充电板(4)上设有与充电口(7)的数量相同的接触板(9),所述接触板(9)与充电口(7)一一对应设置。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于下容纳腔(3)底面的定位柱(10)、开设于定位柱(10)上的导向孔(11)以及设于上容纳腔(5)顶面的导向柱(12),所述定位柱(10)与导向柱(1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导向柱(12)的底部插入与之对应的导向孔(11)内。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7)的数量为三至十个。
[00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7)的数量为五个。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7)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充电口(7)的底部呈倒圆台结构。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1)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其两端处的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上开设有安装孔(14)。
[00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1)上设有与充电口(7)的数量相同的信号灯组,每个所述信号灯组对应设置于每个充电口(7)的侧方。
[000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灯组为第一信号灯(15)和第二信号灯(16),所述第一信号灯(15)指示对应充电口(7)上的剩余电量,当该剩余电量达到额定值时为常亮状态,所述第二信号灯(16)显示对应充电口(7)上的充电工作状态。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7615U|2021-10-01|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
CN201766270U|2011-03-16|一种快速短接电流端子的工具
CN104600225B|2017-08-04|插拔式电池堆安装架
CN207165965U|2018-03-30|一种带凹包的气箱装置结构
CN202678668U|2013-01-16|一种电气参数测试引线的接线装置
CN205427102U|2016-08-03|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快速测试仪
CN214473518U|2021-10-22|一种变电站用接线板
CN214013404U|2021-08-20|一种环网柜电缆室的活动绝缘隔板
CN208078127U|2018-11-09|一种电池组箱体的电极固定结构
CN108318794A|2018-07-24|一种全自动电缆t型头快速安装平台
CN213184627U|2021-05-11|一种10Kv以下电气试验用接地装置
CN211148704U|2020-07-31|一种单相变压器试验接线转换装置
CN207517817U|2018-06-19|一种智能蓄电池维护装置
CN206804699U|2017-12-26|一种封闭式环网柜试验用绝缘支架
CN209730073U|2019-12-03|用于ups电源的锂电池储能装置
CN210665968U|2020-06-02|一种新型动力电池单体测试连接装置
CN208060659U|2018-11-06|一种全自动电缆t型头快速安装平台
CN210836643U|2020-06-23|一种电工基础实训装置
CN208046256U|2018-11-02|基站供电电池组
CN212162441U|2020-12-15|一种高低压配电柜的固定装置
CN212909002U|2021-04-06|一种ggj低压无功补偿柜
CN212276948U|2021-01-01|一种土木工程用变压器的抗风护罩
CN214703889U|2021-11-12|一种ftu与柱上开关现场检测装置
CN209150752U|2019-07-23|一种多个电池组并联的标准柜
CN214703710U|2021-11-12|一种便携式ftu调试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320721.6U|CN214337615U|2021-02-04|2021-02-04|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CN202120320721.6U| CN214337615U|2021-02-04|2021-02-04|智能定位操作杆充电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