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蓄电设备和自动充电系统。该蓄电设备包括蓄电壳体、伸缩机构及第一门挡装置,蓄电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和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伸缩机构设于第一容纳腔内,伸缩机构设有充电头,伸缩机构带动充电头靠近或远离第一开口;伸缩机构设有斜推面,斜推面邻近充电头设置;第一门挡装置包括第一挡板和推杆组件,推杆组件的一端与蓄电壳体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板转动连接;第一挡板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其中,斜推面可移动至与推杆组件抵接,并推动推杆组件,以使第一挡板移动至打开第一开口。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自动开门和自助充电的效果。
公开号:CN214337603U
申请号:CN202120103252.2U
申请日:2021-01-1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王江朋
申请人:Shenzhen Kung Fu Robot Co ltd;
IPC主号:H02J7-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设备和自动充电系统。
[n0002] 目前,充电桩的配置越来越多,充电桩可对装有电池的电动车或电动移动机器人等蓄电设备进行充电。然后相关技术中,需要充电时,通常是手动打开蓄电设备的充电头处的挡板,然后手动插拔线缆连接蓄电设备与充电桩,操作麻烦,使用不方便。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蓄电设备和自动充电系统,旨在实现自助充电,减少人工操作。
[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蓄电设备,所述蓄电设备包括:
[n0005] 蓄电壳体,所述蓄电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和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
[n0006] 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伸缩机构设有充电头,所述伸缩机构带动所述充电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开口;所述伸缩机构设有斜推面,所述斜推面邻近所述充电头设置;及
[n0007] 第一门挡装置,所述第一门挡装置包括第一挡板和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蓄电壳体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
[n0008] 其中,所述斜推面可移动至与所述推杆组件抵接,并推动所述推杆组件,以使所述第一挡板移动至打开所述第一开口。
[n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蓄电壳体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推杆组件远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转动连接;
[n0010] 所述伸缩机构包括:
[n0011]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固定组件;和
[n0012] 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设有所述斜推面,所述充电头设于所述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伸缩装置移动,以带动所述充电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开口。
[n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n0014]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固定组件;
[n0015] 主动轮,所述主动轮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
[n0016]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间隔设置;及
[n0017] 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所述伸缩装置与所述传动带连接。
[n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槽壁设有所述斜推面;
[n0019] 所述推杆组件包括:
[n0020]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一挡板转动连接;
[n0021] 推杆,所述推杆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推杆可沿所述斜推面移动至所述导向槽内,并沿所述导向槽移动;其中,所述推杆带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挡板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开口。
[n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推杆设有滚轮,所述推杆通过所述滚轮与所述斜推面和所述导向槽滚动连接。
[n0023] 且/或,所述第一连杆呈V型,所述第一连杆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蓄电壳体的外部。
[n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开口分别设于所述蓄电壳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充电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充电头分别设于所述伸缩装置的两端;每一所述充电头对应一所述第一开口设置;
[n0025]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n0026] 固定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固定板;
[n0027] 两个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两端,每一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有一所述推杆组件,每一所述推杆组件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所述第一挡板,每一所述第一挡板用于打开或关闭一个所述第一开口。
[n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设有放置槽,所述第一挡板移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开口时,所述推杆限位于所述放置槽内;
[n0029] 且/或,所述固定板设有第一导轨,所述伸缩装置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
[n0030]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动充电系统,所述自动充电系统包括:
[n0031]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蓄电设备;和
[n0032] 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设有充电电极,所述蓄电设备的充电头插入或退出所述充电电极,以充电或断开。
[n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包括:
[n0034] 充电壳体,所述充电壳体设有第二容纳腔和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充电电极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充电电极设置;
[n0035]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及
[n0036] 第二门挡装置,所述第二门挡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门挡装置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
[n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门挡装置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曲柄以及第二连杆,所述曲柄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曲柄和所述第二门挡装置转动连接;
[n0038] 且/或,所述充电桩设有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天线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蓄电设备。
[n0039]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伸缩机构可带动充电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开口。在伸缩机构带动充电头朝向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时,伸缩机构上的斜推面先与第一门挡装置的推杆组件抵接,并推动推杆组件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门挡移动,使第一开口打开。第一开口打开后,伸缩机构继续带动充电头朝向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直至移动至穿过第一开口,伸出至蓄电壳体的外部,伸出的充电头可与外部的充电桩对接充电,实现自助充电。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在伸缩机构移动的过程中推动第一门挡装置打开第一开口,实现自动开门的效果。
[n004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41]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电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n0042] 图2为图1中去掉蓄电壳体后的示意图;
[n0043]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n0044]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n0045]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充电系统中充电桩的示意图;
[n0046] 图6为图5中去掉充电壳体后的局部示意图;
[n0047] 图7为图6另一角度示意图。
[n0048] 附图标号说明:
[n0049]
[n0050]
[n0051]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n005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53]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n0054]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n0055]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蓄电设备100,该蓄电设备100可以是电动汽车或者移动运输车等使用充电电池的设备。在蓄电设备100需要充电后,移动至充电桩200位置,将充电头140插入充电桩200的充电电极250后,充电桩200为蓄电设备100充电。
[n005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蓄电设备100包括蓄电壳体110、伸缩机构120及第一门挡装置130,所述蓄电壳体110设有第一容纳腔和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111;所述伸缩机构120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伸缩机构120设有充电头140,所述伸缩机构120带动所述充电头140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开口111;所述伸缩机构120设有斜推面1221,所述斜推面1221邻近所述充电头140设置;所述第一门挡装置130包括第一挡板131和推杆组件132,所述推杆组件132的一端与所述蓄电壳体1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1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31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111;
[n0057] 其中,所述斜推面1221可移动至与所述推杆组件132抵接,并推动所述推杆组件132,以使所述第一挡板131移动至打开所述第一开口111。
[n0058]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头140朝向所述第一开口111移动时,所述斜推面1221与所述推杆组件132抵接,并推动所述推杆组件13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门挡移动至打开所述第一开口111,以使所述充电头140从所述第一开口111伸出至外部。
[n0059] 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120可带动充电头140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开口111。在伸缩机构120带动充电头140朝向第一开口111的方向移动时,伸缩机构120上的斜推面1221先与第一门挡装置130的推杆组件132抵接,并推动推杆组件13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门挡移动,使第一开口111打开。第一开口111打开后,伸缩机构120继续带动充电头140朝向第一开口111的方向移动,直至移动至穿过第一开口111,伸出至蓄电壳体110的外部,伸出的充电头140可与外部的充电桩200对接充电,实现自助充电。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巧妙,在伸缩机构120移动的过程中推动第一门挡装置130打开第一开口111,实现自动开门的效果。
[n0060] 需要说明的是,在完成充电后,伸缩机构120带动充电头140移动,以从第一开口111退回至第一容纳腔内,在伸缩机构120复位的过程中,第一门挡装置130也复位,第一挡板131关闭第一开口111。
[n006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蓄电壳体110设有固定组件112,所述固定组件112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推杆组件132远离所述第一挡板13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112转动连接;
[n0062] 所述伸缩机构12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21和伸缩装置12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1设于所述固定组件112;所述伸缩装置122设有所述斜推面1221,所述充电头140设于所述伸缩装置122;所述伸缩装置122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1驱动所述伸缩装置122移动,以带动所述充电头140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开口111。
[n0063] 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12设于蓄电壳体110内部,为伸缩机构120提供安装基础,第一驱动装置121稳定安装于固定组件112,并提供驱动力以驱动伸缩装置122移动。初始时,第一门挡装置130处于关闭第一开口111的状态,在需要充电时,第一驱动装置121驱动伸缩装置122朝向第一开口111的方向移动,伸缩装置122上的斜推面1221先接触到推杆组件132,斜推面1221对推杆组件132产生一个推力推动推杆组件13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挡板131移动,以打开第一开口111。第一开口111打开后,伸缩装置122继续带动充电头140朝向第一开口111的方向移动,直至移动至穿过第一开口111,伸出至蓄电壳体110的外部。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巧妙,仅通过一个第一驱动装置121实现了伸缩装置122和第一门挡装置130两个部件的移动,且在伸缩装置122移动的过程中推动第一门挡装置130打开第一开口111,实现自动开门的效果。
[n006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依然可以通过手动打开第一挡板131,也可通过手动插拔线缆连接蓄电设备100与充电桩200,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同时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功能,可自由选择。
[n006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固定组件112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固定板1121和固定架1122,固定架1122设于所述固定板1121,所述固定架1122邻近所述第一开口111设置,推杆组件132远离所述第一挡板13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1122转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121设于所述固定板1121。
[n0066]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板1121为第一驱动装置121提供安装基础,固定架1122为推杆组件132提供安装基础。
[n0067] 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122垂直设于所述固定板1121,固定架1122设有避让孔,第一挡板131和伸缩机构120分别位于固定架1122的两侧,第一驱动装置121驱动伸缩装置122移动,伸缩装置122穿过或退出避让孔。在需要充电时,伸缩装置122穿过避让孔,然后伸缩装置122上的斜推面1221与推杆组件132抵接,并推动推杆组件13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挡板131移动,以打开第一开口111。第一开口111打开后,伸缩装置122继续带动充电头140朝向第一开口111的方向移动,直至移动至穿过第一开口111,伸出至蓄电壳体110的外部以充电。在充电完成后,第一驱动装置121驱动伸缩装置122移动,伸缩装置122退出避让孔,直至伸缩装置122复位。
[n006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板1121设有第一导轨1124,所述伸缩装置122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1124滑动连接。
[n0069]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导轨1124和第一滑块,可减少伸缩装置122移动过程产生的摩擦力。第一导轨1124为伸缩装置122的移动提供导向和定位,还对伸缩装置122起到支撑作用。
[n0070] 如图4所示,所述蓄电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限位开关150,第一限位开关150设于所述固定板1121,第一限位开关150与第一驱动装置121电连接,伸缩装置122设有第一触片,伸缩装置122带动第一触片移动,第一触片移动至接触第一限位开关150时,表示伸缩装置122移动至极限位置,第一限位开关15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21停机。
[n007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1包括第一驱动件1211、主动轮1212、从动轮1213及传动带1214,所述第一驱动件1211设于所述固定组件112;所述主动轮1212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211的输出端;所述从动轮1213设于所述固定组件112,所述从动轮1213与所述主动轮1212间隔设置;所述传动带1214套设于所述主动轮1212和所述从动轮1213,所述伸缩装置122与所述传动带1214连接。
[n0072]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211为电机。第一驱动件1211、主动轮1212和从动轮1213安装于固定板1121。第一驱动件1211提供动力源,第一驱动件1211驱动主动轮1212转动,然后通过传动带1214带动从动轮1213转动。所述伸缩装置122与所述传动带1214连接,传动带1214移动过程中带动伸缩装置122移动。
[n0073] 本实施例中,伸缩装置122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伸缩装置122和所述传动带1214。通过连接件连接伸缩装置122和传动带1214,方便拆装。
[n007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伸缩装置122靠近所述第一开口111的一端设有导向槽1222,所述导向槽1222靠近所述第一开口111的槽壁设有所述斜推面1221;
[n0075] 所述推杆组件132包括第一连杆1321和推杆1322,所述第一连杆13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组件112和所述第一挡板131转动连接;所述推杆1322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杆1321;所述伸缩装置122移动时,所述斜推面1221与所述推杆1322抵接,并推动所述推杆1322沿所述斜推面1221移动至所述导向槽1222内,所述推杆1322带动所述第一连杆1321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挡板131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开口111。
[n0076]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3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架1122和所述第一挡板131转动连接。推杆1322凸设于第一连杆1321,并位于伸缩装置122的移动路径上。在需要充电时,第一驱动装置121驱动伸缩装置122朝向第一开口111的方向移动,伸缩装置122上的斜推面1221先接触到推杆1322,斜推面1221对推杆1322产生一个推力推动推杆1322移动,推杆1322带动第一连杆132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挡板131移动,以打开第一开口111。第一开口111打开后,伸缩装置122要带动充电头140继续移动,此时推杆1322沿斜推面1221移动至导向槽1222,并可沿导向槽1222移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1222的设置,可确保伸缩装置122对第一连杆1321的支撑,使第一挡板131保持打开第一开口111的状态,同时又不影响伸缩装置122自身的移动,使充电头140可以无障碍的穿出第一开口111。
[n007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架1122设有放置槽1123,所述第一挡板131移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开口111时,所述推杆1322限位于所述放置槽1123内。
[n0078]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挡板131关闭第一开口111的状态时,推杆1322限位于放置槽1123内,放置槽1123可以对推杆1322起到支撑作用和定位作用,表示关闭到位。
[n007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推杆1322设有滚轮1323,所述推杆1322通过所述滚轮1323与所述斜推面1221和所述导向槽1222滚动连接。
[n0080] 可以理解的是,滚轮1323与推杆1322转动连接,铜鼓设置滚轮1323可以减少摩擦力,降低推动难度,节约能源。
[n008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杆1321呈V型,所述第一连杆1321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11内,所述第一挡板131位于所述蓄电壳体110的外部。
[n0082] 本实施例中,推杆1322设于第一连杆1321靠近固定架1122的位置。通过将穿设于第一开口111的第一连杆1321设置为V型,可以实现防碰撞的目的,且可以实现使整体结构更紧凑,减少占用空间的目的。
[n0083] 需要说明的是,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321和第一挡板131均可以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一连杆1321也可以为直杆,在此不做限制。
[n008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开口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开口111分别设于所述蓄电壳体110的相对两侧;所述充电头1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充电头140分别设于所述伸缩装置122的两端;每一所述充电头140对应一所述第一开口111设置;所述固定架1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架1122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板1121的两端,每一所述固定架1122转动连接有一所述推杆组件132,每一所述推杆组件132远离所述固定架112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所述第一挡板131,每一所述第一挡板131用于打开或关闭一个所述第一开口111。
[n0085]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两个第一开口111和两个充电头140,可以实现蓄电设备100两侧均可充电的目的,提高充电便利性。
[n0086]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动充电系统,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蓄电设备100和充电桩200,所述充电桩200设有充电电极250,所述蓄电设备100的充电头140插入或退出所述充电电极250,以充电或断开。
[n0087] 该蓄电设备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自动充电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n008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充电桩200包括充电壳体210、第二驱动装置220和第二门挡装置230,所述充电壳体210设有第二容纳腔和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开口211,所述充电电极250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开口211对应所述充电电极250设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0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门挡装置230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0驱动所述第二门挡装置230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211。
[n0089]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驱动装置220提供驱动力,驱动第二门挡装置230移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开口211。在蓄电设备100需要充电时,打开第二开口211,露出充电电极250,充电头140穿过第二开口211与充电电极250连接,实现蓄电设备100与充电桩200的连接,充电桩200为蓄电设备100充电。本实施例通过曲柄222连杆结构将第二驱动装置220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第二门挡装置230的直线移动。
[n0090] 本实施例中,第二门挡装置230为板状结构,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开口211。
[n009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第二导轨240,所述第二门挡装置230设有第二滑块231,所述第二滑块231与所述第二导轨24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0包括第二驱动件221、曲柄222以及第二连杆223,所述曲柄222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曲柄222和所述第二门挡装置230转动连接。
[n0092]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轨240为第二门挡装置230的移动提供导向和定位,第二滑块231与第二导轨240滑动连接,减小摩擦力。同时第二驱动件221驱动曲柄222转动,曲柄222带动第二连杆22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门挡装置230沿第二导轨240移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开口211。
[n0093]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安装板280,安装板280设于第二容纳腔的腔壁,第二驱动装置220安装于所述安装板280,第二导轨240安装于所述安装板280。
[n0094] 安装板280上设有安装槽281,安装槽281与第二导轨240间隔设置。充电电极250设于所述安装槽281内,安装槽281的槽口对应第二开口211设置,第二门挡装置230移动至打开第二开口211时,第二开口211与安装槽281连通。
[n0095]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充电桩200还设有第二限位开关270,第二限位开关270与第二驱动装置220电连接,第二门挡装置230设有第二触片232,第二门挡装置230带动第二触片232移动,第二触片232移动至接触第二限位开关270时,表示第二门挡装置230移动至极限位置,第二限位开关270控制第二驱动装置220停机。
[n009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200设有天线260,所述天线260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0电连接,所述天线260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蓄电设备100。
[n0097]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天线260实现充电桩200与蓄电设备100的信号连接,在检测到蓄电设备100后,第二驱动装置220启动,驱动第二门挡装置230移动,打开第二开口211。在蓄电设备100完成充电后,并退出第二开口211后,第二驱动装置220驱动第二门挡装置230移动,以关闭第二开口211。
[n009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设备包括:
蓄电壳体,所述蓄电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和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
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伸缩机构设有充电头,所述伸缩机构带动所述充电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开口;所述伸缩机构设有斜推面,所述斜推面邻近所述充电头设置;及
第一门挡装置,所述第一门挡装置包括第一挡板和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蓄电壳体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
其中,所述斜推面可移动至与所述推杆组件抵接,并推动所述推杆组件,以使所述第一挡板移动至打开所述第一开口。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壳体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推杆组件远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转动连接;
所述伸缩机构包括: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固定组件;和
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设有所述斜推面,所述充电头设于所述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伸缩装置移动,以带动所述充电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开口。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固定组件;
主动轮,所述主动轮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间隔设置;及
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所述伸缩装置与所述传动带连接。
[0004]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槽壁设有所述斜推面;
所述推杆组件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一挡板转动连接;
推杆,所述推杆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推杆可沿所述斜推面移动至所述导向槽内,并沿所述导向槽移动;其中,所述推杆带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挡板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开口。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设有滚轮,所述推杆通过所述滚轮与所述斜推面和所述导向槽滚动连接;
且/或,所述第一连杆呈V型,所述第一连杆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蓄电壳体的外部。
[0006]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开口分别设于所述蓄电壳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充电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充电头分别设于所述伸缩装置的两端;每一所述充电头对应一所述第一开口设置;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固定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固定板;
两个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两端,每一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有一所述推杆组件,每一所述推杆组件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所述第一挡板,每一所述第一挡板用于打开或关闭一个所述第一开口。
[000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设有放置槽,所述第一挡板移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开口时,所述推杆限位于所述放置槽内;
且/或,所述固定板设有第一导轨,所述伸缩装置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
[0008] 8.一种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充电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和
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设有充电电极,所述蓄电设备的充电头插入或退出所述充电电极,以充电或断开。
[000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
充电壳体,所述充电壳体设有第二容纳腔和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充电电极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充电电极设置;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及
第二门挡装置,所述第二门挡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门挡装置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
[001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门挡装置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曲柄以及第二连杆,所述曲柄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曲柄和所述第二门挡装置转动连接;
且/或,所述充电桩设有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天线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蓄电设备。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4091318A|1978-05-23|Charger/converter console with reel arrangement
US9595790B1|2017-03-14|Electric vehicle charge port
JP2019068719A|2019-04-25|マガジン式充電装置
EP3733465A1|2020-11-04|Battery case unlocking apparatus, battery case, and quick battery case replacement system
CN214337603U|2021-10-01|蓄电设备和自动充电系统
CN207802036U|2018-08-31|电子装置
KR20210026970A|2021-03-10|전기 충전 키오스크 어셈블리
CN209748244U|2019-12-06|充电座
CN210116393U|2020-02-28|具有可枢转的前盖的电池收容装置
KR20010083371A|2001-09-01|노트북을 이용한 자동차 실내에서의 사무화 시스템
CN212148481U|2020-12-15|一种方便收线的快速充电高效交流充电桩装置
JP2019068716A|2019-04-25|マガジン式充電装置
CN207165644U|2018-03-30|移动电源取还装置
JP2019068711A|2019-04-25|マガジン式充電装置
WO2019065327A1|2019-04-04|バッテリの固定方法
WO2019065326A1|2019-04-04|マガジン式充電装置
JP6437673B2|2018-12-12|引込み式充電装置
JP2019068720A|2019-04-25|マガジン式充電装置
CN211871062U|2020-11-06|一种停车库用自动收缩挂墙式卷充电线装置
CN211063358U|2020-07-21|巡检机器人、充电装置及巡检机器人充电系统
CN212124902U|2020-12-11|一种便于收纳电线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3520465U|2021-06-22|一种易安装电动车充电系统
CN210225499U|2020-03-31|可充电手机支架
WO2020154859A1|2020-08-06|一种移动电源充电模组
WO2019065324A1|2019-04-04|マガジン式充電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03252.2U|CN214337603U|2021-01-14|2021-01-14|蓄电设备和自动充电系统|CN202120103252.2U| CN214337603U|2021-01-14|2021-01-14|蓄电设备和自动充电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