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载pdu柜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PDU柜,涉及电气配电柜领域,包括框架组件、底部减震器、侧部减震器,所述框架组件为一体结构,若干底部减震器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的底部,若干侧部减震器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的侧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牢固,减震性较好,不仅能在室内实现配电功能,还能在移动行驶的车辆上给需要的电气设备实现配电功能。 公开号:CN214337282U 申请号:CN202120553891.9U 申请日:2021-03-17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李超;王安民;韩廷 申请人: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IPC主号:H02B1-5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配电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PDU柜。 [n0002] 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电源分配单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柜用电源分配插座。目前PDU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作为很多电气设备配套的供电配电设备,由于自身的结构和强度的原因,一般在固定的地方使用。但在一些特殊情况,如移动医疗车,PDU终生在行驶的车辆上使用,普通PDU不能满足要求。 [n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性能且结构强度良好的车载PDU柜。 [n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载PDU柜,包括框架组件(2)、底部减震器(8)、侧部减震器(9),所述框架组件(2)为一体结构,若干底部减震器(8)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底部,若干侧部减震器(9)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侧面。一体结构的框架组件结构牢固,通过设置减震器实现了较好的减震性,从而使该车载PDU柜不仅能在室内实现配电功能,还能在移动行驶的车辆上给需要的电气设备实现配电功能。 [n0005]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框架组件(2)为长方体,所述框架组件(2) 包括左侧门框(21)、右侧门框(22)、底板(23);所述左侧门框(21)和所述右侧门框(22)均为长方形框,所述左侧门框(21)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 (2)左侧的底部与顶部之间,所述右侧门框(22)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 右侧的底部与顶部之间;所述左侧门框(21)与所述右侧门框(22)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横梁;所述底板(2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侧门框(21)和右侧门框(22)的底部固定连接。增强了结构的牢固性。 [n0006]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框架组件(2)还包括第一安装板(24)、第二安装板(25);两个第一安装板(24)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23)顶面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所述第一安装板(24)从所述底板(23)的前边缘延伸到后边缘;两个第二安装板(25)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23)的顶面,两个第二安装板(25)在两个第一安装板(24)之间前后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安装板(25) 的左侧面均与位于左侧的第一安装板(24)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安装板(25) 的右侧面均与位于右侧的第一安装板(24)固定连接。增强了结构的牢固性。 [n0007]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该车载PDU柜还包括底部框架(7),所述底部框架 (7)为长方形框,所述底部框架(7)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 的底部,所述底部减震器(8)固定连接在所述底部框架(7)的底面。方便底部减震器的安装。 [n0008]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各底部减震器(8)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部框架(7) 底面的前后左右边缘,位于所述底部框架(7)前边缘的底部减震器(8)与位于所述底部框架(7)后边缘的底部减震器(8)对称排布,位于所述底部框架 (7)左边缘的底部减震器(8)与位于所述底部框架(7)右边缘的底部减震器 (8)对称排布。排布方式具有较好的减震性。 [n0009]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各侧部减震器(9)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 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位于所述框架组件(2)左侧面的侧部减震器(9)与位于所述框架组件(2)右侧面侧部减震器(9)对称排布。具有较好的减震性。 [n0010]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该车载PDU柜还包括顶门板(3)、前门板组件(4)、侧门板(5)、后门板组件(6),所述顶门板(3)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顶面,所述前门板组件(4)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2) 的前侧面,两个侧门板(5)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后门板组件(6)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后侧面。方便安装和使用。 [n0011]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前门板组件(4)包括前门板(41)、提升轮(42),所述前门板(41)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框架组件(2),所述提升轮(42)安装在所述前门板(41)的内侧下部并位于远离所述前门板(41)与所述框架组件(2) 连接端的一侧,所述提升轮(42)的底部能够与所述框架组件(2)相切。使前门板在闭合状态不会因为自身重力而下沉过度。 [n0012]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前门板组件(4)包括拉手(43),所述拉手(43) 的一端与前门板(41)的内侧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组件(2)固定连接。当前门板关闭时,拉手收缩,当前门板完全打开时,拉手伸直。 [n0013]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该车载PDU柜还包括吊环(1),若干吊环(1)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顶部。吊环能够用于吊装,便于运输和安装。 [n001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牢固,减震性较好,不仅能在室内实现配电功能,还能在移动行驶的车辆上给需要的电气设备实现配电功能。 [n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载PDU柜的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框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n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门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门板闭合状态下提升轮与框架组件相切状态的示意图。 [n0019]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门板完全打开状态下拉手伸直状态的示意图。 [n0020]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门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部框架和底部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n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3] 如图1所示,车载PDU柜,包括吊环1、框架组件2、顶门板3、前门板组件4、侧门板5、后门板组件6、底部框架7、底部减震器8、侧部减震器9。 [n0024] 框架组件2为焊接制成的一体结构,框架组件2为长方体;4个吊环1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组件2的顶部四角处,前后左右对称分布;顶门板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框架组件2的顶面;前门板组件4通过铰链安装在框架组件2的前侧面;两个侧门板5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框架组件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后门板组件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框架组件2后侧面;底部框架7为焊接制成的长方形框,底部框架7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焊接框架组件2的底部;6个第一减震器8安装在框架组件2的底部;2个第二减震器9分别安装在框架组件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位于框架组件2左侧面的侧部减震器9与位于框架组件2右侧面侧部减震器9对称排布。 [n0025] 如图2所示,框架组件2包括左侧门框21、右侧门框22、底板23、第一安装板24、第二安装板25;左侧门框21和右侧门框22均为长方形框,左侧门框 21焊接在框架组件2左侧的底部与顶部之间,右侧门框22焊接在框架组件2右侧的底部与顶部之间;左侧门框21与右侧门框22的顶部之间焊接有两根横梁,两根横梁分别位于框架组件2的顶部前边缘和后边缘;底板23的两侧分别与左侧门框21和右侧门框22的底部焊接;两个第一安装板24分别焊接在底板23 顶面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第一安装板24从底板23的前边缘延伸到后边缘;两个第二安装板25分别焊接在所述底板23的顶面,两个第二安装板25在两个第一安装板24之间前后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安装板25的左侧面均与位于左侧的第一安装板24的右侧面完全焊接,两个第二安装板25的右侧面均与位于右侧的第一安装板24的左侧面完全焊接。 [n0026] 如图3至图5所示,前门板组件4包括前门板41、提升轮42、拉手43、机械锁44、导电泡棉45;前门板41为焊接件,前门板41通过铰链连接框架组件 2;提升轮42安装在前门板41的内侧下部并位于远离前门板41与框架组件2 连接端的一侧,当前门板41完全闭合时,提升轮42的底部能够与框架组件2 相切,使前门板41在闭合状态不会因为自身重力而下沉过度;拉手43的一端与前门板41的内侧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框架组件2固定连接,当前门板41 关闭时,拉手43收缩,当前门板41完全打开时,拉手43伸直;机械锁44安装在前门板41的内侧远离前门板41与框架组件2连接端的一侧;导电泡棉45 安装在前门板41的内侧。 [n0027] 如图6所示,后门板组件6包括后门板61、风扇安装板62、导电泡棉63;后门板61为焊接件,后门板61通过螺钉与框架组件2固定连接;风扇安装板 62固定连接在后门板61的内侧中间,风扇安装板62上安装有风扇,后门板61 上位于风扇安装板6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开有若干φ5的散热通孔,各散热通孔均匀排布;导电泡棉63安装在后门板61的内侧。 [n0028] 如图7所示,6个底部减震器8分别固定连接在底部框架7底面的前后左右边缘,位于底部框架7前边缘的底部减震器8与位于底部框架7后边缘的底部减震器8对称排布,位于底部框架7左边缘的底部减震器8与位于底部框架7 右边缘的底部减震器8对称排布,呈前后各2个、左右各1个的减震排布方式。 [n0029]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车载PDU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组件(2)、底部减震器(8)、侧部减震器(9),所述框架组件(2)为一体结构,若干底部减震器(8)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底部,若干侧部减震器(9)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侧面。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PDU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2)为长方体,所述框架组件(2)包括左侧门框(21)、右侧门框(22)、底板(23);所述左侧门框(21)和所述右侧门框(22)均为长方形框,所述左侧门框(21)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左侧的底部与顶部之间,所述右侧门框(22)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右侧的底部与顶部之间;所述左侧门框(21)与所述右侧门框(22)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横梁;所述底板(2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侧门框(21)和右侧门框(22)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PDU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2)还包括第一安装板(24)、第二安装板(25);两个第一安装板(24)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23)顶面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所述第一安装板(24)从所述底板(23)的前边缘延伸到后边缘;两个第二安装板(25)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23)的顶面,两个第二安装板(25)在两个第一安装板(24)之间前后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安装板(25)的左侧面均与位于左侧的第一安装板(24)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安装板(25)的右侧面均与位于右侧的第一安装板(24)固定连接。 [000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PDU柜,其特征在于:该车载PDU柜还包括底部框架(7),所述底部框架(7)为长方形框,所述底部框架(7)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底部,所述底部减震器(8)固定连接在所述底部框架(7)的底面。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PDU柜,其特征在于:各底部减震器(8)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部框架(7)底面的前后左右边缘,位于所述底部框架(7)前边缘的底部减震器(8)与位于所述底部框架(7)后边缘的底部减震器(8)对称排布,位于所述底部框架(7)左边缘的底部减震器(8)与位于所述底部框架(7)右边缘的底部减震器(8)对称排布。 [0006]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PDU柜,其特征在于:各侧部减震器(9)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位于所述框架组件(2)左侧面的侧部减震器(9)与位于所述框架组件(2)右侧面侧部减震器(9)对称排布。 [0007]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PDU柜,其特征在于:该车载PDU柜还包括顶门板(3)、前门板组件(4)、侧门板(5)、后门板组件(6),所述顶门板(3)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顶面,所述前门板组件(4)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前侧面,两个侧门板(5)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后门板组件(6)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后侧面。 [000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PDU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板组件(4)包括前门板(41)、提升轮(42),所述前门板(41)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框架组件(2),所述提升轮(42)安装在所述前门板(41)的内侧下部并位于远离所述前门板(41)与所述框架组件(2)连接端的一侧,所述提升轮(42)的底部能够与所述框架组件(2)相切。 [0009]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PDU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板组件(4)包括拉手(43),所述拉手(43)的一端与前门板(41)的内侧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组件(2)固定连接。 [0010]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载PDU柜,其特征在于:该车载PDU柜还包括吊环(1),若干吊环(1)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组件(2)的顶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7282U|2021-10-01|车载pdu柜 CN201769669U|2011-03-2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CN105857049B|2017-11-28|一种电传动矿用自卸车动力支座 CN211139043U|2020-07-3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安装箱 CN111755645A|2020-10-09|一种减震散热的汽车电池存放装置 CN204383605U|2015-06-10|一种门槛梁结构以及包含该结构的动力电池吊挂总成 CN108995606B|2021-10-01|一种车载显示屏用减震机构 CN211196102U|2020-08-07|车载柜体 CN207637881U|2018-07-20|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模组支撑钣金组件 CN212934765U|2021-04-09|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减震安装座 CN213057339U|2021-04-27|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池安放装置 CN213338600U|2021-06-01|一种具有散热和减震结构的工控主板 CN210912293U|2020-07-03|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 CN213921362U|2021-08-10|一种五道梁的车架结构 CN213755330U|2021-07-20|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钣金机箱 CN210161893U|2020-03-20|一种电池组托盘 CN213565396U|2021-06-29|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 CN211208627U|2020-08-07|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散热结构 CN214753915U|2021-11-16|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快速散热组件 CN212571211U|2021-02-19|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连接结构 CN212828823U|2021-03-30|一种电动车车筐用减震器 CN210191072U|2020-03-27|一种可调式汽车用减震器安装支架 CN111503218B|2021-07-13|一种补偿性减震装置 CN213846322U|2021-07-30|一种大功率ups模块 CN211032458U|2020-07-17|前保险杠中支架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553891.9U|CN214337282U|2021-03-17|2021-03-17|车载pdu柜|CN202120553891.9U| CN214337282U|2021-03-17|2021-03-17|车载pdu柜|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