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接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接装置,包括壳体结构、插接组件及互感线圈。壳体结构,开设有插孔;插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插脚,所述插脚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并与所述插孔相对应的插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插接部并背向所述壳体结构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插接部用于与插头的针脚插接配合,所述延伸部用于与电导线相连;互感线圈呈环形并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所述互感线圈套设于所述延伸部。本插接装置通过互感线圈与延伸部的叠加设置节省了插接装置的内部空间,缩小了插接装置整体体积,使得插接装置的外形更加美观。插脚对互感线圈也起到了限位作用,提高了安装可靠性,有利于批量化生产。 公开号:CN214337050U 申请号:CN202120131998.4U 申请日:2021-01-18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王财清;郭宏辰;刘海波;赵佳更;陈秋君;王箫;孙成地;张超 申请人:Hanfang Shenzhen Industrial Co ltd; IPC主号:H01R13-66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接装置。 [n0002] 普通电源插座,只能为电器和电源提供快速连接,但无法实现电器漏电产生剩余电流时,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功能,而可实现这一功能的插座内部需配置有剩余电流互感器和相关电子电路,并且零线和火线回路直接用导线穿绕剩余电流互感器,以此在剩余电流互感器上获得电器漏电时的剩余电流信号,但这种需手工将导线穿绕互感器再进行焊接的工艺,会导致插座生产工序复杂,不利于大批量、低成本生产,同时这种结构会较多占用插座内部有限的空间,使得插座整体厚度增加,使得成品插座无法安装于普通深度的底盒内。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互感线圈设于插脚旁边占用了插接装置很大空间、不利于批量生产和互感线圈的安装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n0004]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插接装置,包括: [n0005] 壳体结构,开设有插孔; [n0006] 插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插脚,所述插脚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并与所述插孔相对应的插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插接部并背向所述壳体结构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插接部用于与插头的针脚插接配合,所述延伸部用于与电导线相连; [n0007] 互感线圈,呈环形并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所述互感线圈套设于所述延伸部。 [n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装置还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并具有屏蔽腔,所述插孔与所述屏蔽腔相连通,所述插脚及所述互感线圈均位于所述屏蔽壳体内。 [n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壳体包括壳本体及隔板,所述壳本体具有所述屏蔽腔,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屏蔽腔的腔壁并将所述屏蔽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隔板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通孔,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延伸部穿设于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所述互感线圈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n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壳体还包括壳底座,所述壳底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互感线圈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槽适配,所述壳本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底座,所述壳底座与所述壳本体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屏蔽腔。 [n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脚设有三个,所述壳体结构开设有三个所述插孔,一所述插脚对应一所述插孔,两所述插脚插接于所述通孔。 [n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装置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位于两所述插脚之间。 [n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包括导向部及分隔部,所述导向部插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分隔部连接于所述导向部并向上延伸,所述导向部的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共同限制所述延伸部的位置,所述分隔部位于两所述插接部之间并用于隔离两所述插接部,所述导向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分隔部的厚度。 [n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装置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位于两所述插脚之间。 [n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弹片,所述弹片能够在与所述插头的针脚插接时与所述针脚弹性抵接。 [n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弹片的导向片,所述导向片与所述插孔的开设方向呈夹角设置。 [n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装置还包括滑接于所述壳体结构的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能够在遮挡所述插孔的遮挡位置以及避让所述插孔的避让位置之间滑动。 [n0018]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互感线圈套设于插脚的延伸部,使得延伸部插接在互感线圈的中孔内,互感线圈得以与插脚相叠加,插脚的延伸部能够代替电导线与互感线圈进行互感,以使得互感线圈检测得到通过插脚的剩余电流。本插接装置通过互感线圈与延伸部的叠加设置节省了插接装置的内部空间,便于批量化生产也缩小了插接装置整体厚度,使得插接装置更加容易安装到底盒内,同时由于延伸部插接于互感线圈的中孔,并有绝缘件和壳体隔离,使得带电导体被封闭在壳体内,加强了电气绝缘和电气间隙,插脚对互感线圈也起到了限位作用,提高了安装可靠性,有利于批量化生产。 [n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接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n0021] 图2是图1中的插接装置的局部爆炸图; [n0022] 图3是图1中的插接装置的爆炸图,其中,未绘示壳体结构; [n0023] 图4是图1中的插接装置的剖视图。 [n0024] 附图标记说明: [n0025] 109、插接装置;990、插接组件;910、插脚;911、插接部;9111、弹片;9112、导向片;912、延伸部;920、互感线圈;9201、中孔;930、绝缘件;931、导向部;932、分隔部;10、壳体结构;112、插孔;950、屏蔽壳体;9501、第一腔室;9502、第二腔室;951、壳本体;952、隔板;953、壳底座;960、电源电路板。 [n0026]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28]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2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3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n0031] 请参考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接装置109,包括壳体结构10、插接组件990、互感线圈920、屏蔽壳体950、防护件及绝缘件930。 [n0032] 其中,壳体结构10开设有插孔112,插孔112用于插接插头的针脚。插孔112可以设置两个或三个,以分别插接两相插头或三相插头。 [n0033] 请参考图2和图3,插接组件990包括至少一个插脚910。具体地,插脚910设有多个,壳体结构10开设有多个插孔112,一插脚910对应一插孔112,以适应不同插头的需要。在本实施例中,与插接组件990电连接的电导线包括火线、零线及地线,插接组件990包括三个插脚910,其中一个连接地线,一个连接火线,一个连接零线。插脚910包括连接于壳体结构10并与插孔112相对应的插接部911以及连接于插接部911并背向壳体结构10延伸的延伸部912,插接部911用于与插头的针脚插接配合,延伸部912用于穿过互感线圈920与电导线相连。插接部911与延伸部912均为金属导电材料制成。 [n0034] 请参考图3和图4,互感线圈920呈环形并内置于屏蔽壳体950,互感线圈920具有中孔9201。互感线圈920套设于延伸部912,也就是说,延伸部912插接于中孔9201内,延伸部912由零线和火线两部分组成,当延伸部912中火线和零线回路通过同等电流时,也就是没有发生漏电时,两个回路的电磁场相互抵消,互感线圈920内不会感应出电流值,当延伸部921火线流过电流大于零线电流,即火线回路发生漏电产生剩余电流时,多出的剩余电流磁场不能被抵消,会在延伸部912周围产生交变磁场,互感线圈920通过交变磁场产生互感电流,从而实现对插脚910中通过剩余电流的检测。 [n0035] 通过将互感线圈920套设于插脚910的延伸部912,使得延伸部912插接在互感线圈920的中孔9201内,互感线圈920得以与插脚910相叠加,插脚910的延伸部912能够代替电导线与互感线圈920进行互感,以使得互感线圈920检测得到通过插脚910的剩余电流。本插接装置109通过互感线圈920与延伸部912的叠加设置节省了插接装置109的内部空间,便于批量化生产也缩小了插接装置109整体厚度,使得插接装置109更加容易安装到底盒内,同时由于延伸部912插接于互感线圈920的中孔9201,并有绝缘件930和壳体隔离,使得带电导体被封闭在壳体内,加强了电气绝缘和电气间隙,插脚910对互感线圈920也起到了限位作用,提高了安装可靠性,有利于批量化生产。 [n0036] 请参考图3和图4,屏蔽壳体950连接于壳体结构10并具有屏蔽腔,插孔112与屏蔽腔相连通,插脚910及互感线圈920均位于屏蔽壳体950内,以避免漏电,同时能够对插脚910及互感线圈920进行防护。 [n0037] 请参考图4,屏蔽壳体950包括壳本体951、隔板952及壳底座953,壳本体951具有屏蔽腔,隔板952连接于屏蔽腔的腔壁并将屏蔽腔分隔为第一腔室9501及第二腔室9502,隔板952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腔室9501与第二腔室9502的通孔,插接部911位于第一腔室9501,延伸部912穿设于通孔并延伸至第二腔室9502,互感线圈920位于第二腔室9502内。隔板952对互感线圈920以及插接部911进行了隔离,防止二者相互影响。 [n0038] 壳底座953连接于电源电路板960,壳本体951固定连接于壳底座953,具体为通过螺钉将二者连接为一体。壳底座953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槽口朝向壳本体951,互感线圈920设置于限位槽内且与限位槽适配,其中,壳底座953与壳本体951共同围设形成屏蔽腔。限位槽用于限制所述互感线圈920的位置,以防止互感线圈920发生晃动,壳底座953用于实现屏蔽壳体950与电源电路板960的连接,进一步提高了互感线圈920的安装可靠性,使得插接装置109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便于互感线圈920的固定。 [n0039] 请参考图2至图4,连接火线的插脚910与连接零线的插脚910均插设于互感线圈920的中孔9201,接地的插脚910可不再中孔9201内。绝缘件9930位于上述两插脚910之间,以分隔开两插脚910,防止两插脚910短路。 [n0040] 具体地,绝缘件9930包括导向部931及分隔部932,导向部931插设于中孔9201,分隔部932连接于导向部931并向上延伸,分隔部932位于两插接部911之间,导向部931与中孔9201的孔壁共同限制延伸部的位置,分隔部932用于隔离两插接部911,导向部931的厚度大于分隔部932的厚度。延伸部912插设于导向部931与中孔9201的孔壁之间的空隙内,该空隙可与延伸部适配,以对延伸部912起到导向及限位作用。具体地,分隔部932呈片状,导向部931呈柱状。 [n0041] 可选地,绝缘件9930还包括隔离部933,隔离部933与分隔部932分别位于导向部931的两端,且隔离部933贯穿电源电路板960,并将零线和火线进行隔离,提高安全性。 [n0042] 其中,由于延伸部912能够穿过电源电路板960,导向部931也穿设于电源电路板960,以对整个延伸部912进行隔离。 [n0043] 请参考图3和图4,插接部11包括连接于延伸部912的弹片9111,弹片9111能够在与插头的针脚插接时与针脚弹性抵接。弹性抵接使得插脚910能够与插头的针脚紧密连接,避免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 [n0044] 请参考图3和图4,插接部911还包括连接于弹片9111的导向片9112,导向片9112与插孔112的开设方向呈夹角设置。导向片9112对插头的针脚起到了导向作用,针脚能够顺着导向片9112滑动至与弹片9111弹性抵接,消除了安装误差对插接效果的影响。 [n0045] 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弹片9111呈U型,以对针脚进行夹持,增大了弹片9111与针脚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接触不良的风险。 [n0046]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结构,开设有插孔; 插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插脚,所述插脚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并与所述插孔相对应的插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插接部并背向所述壳体结构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插接部用于与插头的针脚插接配合,所述延伸部用于与电导线相连; 互感线圈,呈环形并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所述互感线圈套设于所述延伸部。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装置还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连接于所述壳体结构并具有屏蔽腔,所述插孔与所述屏蔽腔相连通,所述插脚及所述互感线圈均位于所述屏蔽壳体内。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包括壳本体及隔板,所述壳本体具有所述屏蔽腔,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屏蔽腔的腔壁并将所述屏蔽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隔板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通孔,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延伸部穿设于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所述互感线圈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00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还包括壳底座,所述壳底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互感线圈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槽适配,所述壳本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底座,所述壳底座与所述壳本体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屏蔽腔。 [000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设有三个,所述壳体结构开设有三个所述插孔,一所述插脚对应一所述插孔,两所述插脚插接于所述通孔。 [000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装置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位于两所述插脚之间。 [000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导向部及分隔部,所述导向部插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分隔部连接于所述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共同限制所述延伸部的位置,所述分隔部位于两所述插接部之间并用于隔离两所述插接部,所述导向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分隔部的厚度。 [0008]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弹片,所述弹片能够在与所述插头的针脚插接时与所述针脚弹性抵接。 [000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弹片的导向片,所述导向片与所述插孔的开设方向呈夹角设置。 [001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装置还包括滑接于所述壳体结构的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能够在遮挡所述插孔的遮挡位置以及避让所述插孔的避让位置之间滑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6948977B1|2005-09-27|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y method CN100472884C|2009-03-25|低感应屏蔽连接器 CN100448115C|2008-12-31|连接器 US7008267B2|2006-03-07|Shielded board-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101602B2|2021-08-24|Connector system for accommodating either UTP or STP connection terminals CN109103673B|2020-01-24|插座连接器 US4838811A|1989-06-13|Modular connector with EMI countermeasure CN108258484B|2020-02-21|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6981741B|2019-03-22|插座连接器及其连接器框架 CN107946823A|2018-04-20|连接器构造 US8905781B2|2014-12-09|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taining arms and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CN104795699A|2015-07-22|用于rj45电连接线的rj45公插 KR20060012318A|2006-02-07|리셉터클형 전기 단자 US5611711A|1997-03-18|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0714872B2|2020-07-14|Connector structure enabling replacement of a shield twisted pair cable and an unshield twisted pair cable without large structural change CN103427230A|2013-12-04|电连接器组件 TW201603411A|2016-01-16|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 CN104092059B|2017-02-15|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105098516B|2019-04-30|夹层插座连接器 US20190044290A1|2019-02-07|Plug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galvanic separation and shielding element CN109149277B|2020-05-05|能使接地端子与接地片共同形成接地组件的信号连接器 US10622764B2|2020-04-14|Connector structure US8070531B1|2011-12-06|Keystone jack KR20190108069A|2019-09-23|연결 단자 CN214337050U|2021-10-01|插接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31998.4U|CN214337050U|2021-01-18|2021-01-18|插接装置|CN202120131998.4U| CN214337050U|2021-01-18|2021-01-18|插接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