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线脚和连接器插头
专利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线脚和连接器插头,引线脚包括插针部,插针部沿插针部轴心线方向的一端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与插针部相互垂直,限位部和插针部相互靠近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连接器插头包括引线脚和防护壳,引线脚设在防护壳内,防护壳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防护壳封闭端远离防护壳开口端的一侧设有嵌接槽体,插针部沿防护壳封闭端靠近防护壳开口端的方向穿设在防护壳的封闭端上,限位部嵌设在嵌接槽体内,嵌接槽体上设有引线穿孔。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限位部卡接在连接器插头上的嵌接槽体内,能够使得引线脚难以沿插针部的轴心线方向发生窜动,从而提高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公开号:CN214336974U 申请号:CN202120730763.7U 申请日:2021-04-0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谢树华 申请人:Shanghai Kefa Precision Alloy Material Co ltd; IPC主号:H01R13-40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线脚和连接器插头。 [n0002] 连接器是电子工程中经常涉及到的一种部件,其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 [n0003] 连接器上的电路可能涉及到多组,例如LED屏幕、鼠标等设备的连接器。因此连接器的插头上的引线脚往往也设有多组,且多组引线脚呈一定的规律进行分布。连接器的插座上则设有多组与引线脚插接相配合的针孔,从而以实现电路的连通。 [n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连接器插头的引线脚通常呈光滑的圆杆状,若引线脚在插头上固定不牢,将连接器的插头插入连接器的插座时,引线脚受力后易致使引线脚在插头上发生窜动。 [n0005] 为了使得引线脚受力时不易发生窜动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一种引线脚和连接器插头。 [n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引线脚,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n0007] 一种引线脚,包括插针部,所述插针部沿插针部轴心线方向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插针部相互垂直,所述限位部和插针部相互靠近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 [n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限位部卡接在连接器插头上设置的抵接结构内,以使得引线脚难以沿插针部的轴心线方向发生窜动,从而提高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n0009] 可选的,所述限位部呈扁平状。 [n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在焊接时能够使得引线的焊接固定更加便捷,且引线与引线脚之间的焊接固定效果更佳;还能够通过将焊点设置在限位部靠近插针部一侧的侧壁上,以避免焊点的设置减小限位部与抵接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影响限位部与与抵接结构之间的抵接效果。 [n0011]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n0012] 一种连接器插头,包括引线脚,还包括防护壳,所述引线脚设在防护壳内,所述防护壳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所述防护壳封闭端远离防护壳开口端的一侧设有嵌接槽体,所述插针部沿防护壳封闭端靠近防护壳开口端的方向穿设在防护壳的封闭端上,所述限位部嵌设在嵌接槽体内,所述嵌接槽体上设有引线穿孔,所述引线穿孔内穿设有引线,所述引线与限位部固定连接。 [n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线脚用作电路的连接结构,防护壳用于使得电路连接时不易发生漏电现象,限位部抵接在嵌接槽体的槽壁上,从而达到使得插针部不易产生窜动的目的。 [n0014] 可选的,所述防护壳包括两个相互对合的单元体,所述插针部穿设在两个单元体的对合处,所述嵌接槽体固定在其中一个单元体上。 [n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单元体进行分离,即可方便地将限位部嵌设在嵌接槽体内;再将插针部放置在半圆槽内,然后将另一单元体与设有嵌接槽体的单元体相互对合,即可使得插针部穿设在防护壳内。 [n0016] 可选的,所述防护壳对合处的两端均设有扣合块,所述扣合块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防护壳对合处的两端均设有卡接固定在卡槽内的卡块。 [n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扣合块用于对两个单元体的相互对合进行锁紧,以使得两个单元体相互对合后不易产生分离,进而以提高连接器插头结构的稳定性。 [n0018] 可选的,所述防护壳的内壁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插针部的轴心线方向进行设置。 [n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可以与设置在连接器插座上的导向槽,相配合时,以使得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不易产生晃动且固定效果更佳。 [n0020] 可选的,所述导向块设在防护壳厚度方向的内侧壁上,且导向块沿防护壳厚度方向的轴截面呈非对称设置。 [n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时能够区分正反面,从而以避免将连接器插头反向插接。 [n0022] 可选的,所述嵌接槽体内设有固化的灌封胶。 [n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化的灌封胶能够增强限位部在嵌接槽体内的稳固性,从而以使得引线脚能难以产生晃动。 [n0024]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n0025] 1.限位部卡接在连接器插头上的嵌接槽体内,能够使得引线脚难以沿插针部的轴心线方向发生窜动,从而提高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n0026] 2.限位部呈扁平状,引线与引线脚之间的焊接固定效果更佳。 [n0027] 图1是本申请引线脚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2是本申请中引线脚与引线焊接固定时的示意图; [n0029] 图3是本申请连接器插头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n0030] 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n0031] 图5是本申请连接器的爆炸图。 [n0032] 附图标记说明:1、插针部;2、限位部;3、防护壳;31、导向块;32、半圆槽;33、卡块;4、嵌接槽体;41、引线穿孔;5、灌封胶;6、扣合块;61、卡槽;62、螺钉;7、引线;71、绝缘层。 [n0033]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n003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引线脚。参照图1,引线脚包括插针部1和限位部2。 [n0035] 参照图1和图2,插针部1和限位部2为一体结构。插针部1呈圆杆状,限位部2呈扁平状,限位部2设在插针部1轴向的一端。插针部1用于与连接器插座固定连接,限位部2用于与连接器插头的引线7固定连接。限位部2和插针部1相互垂直,且限位部2和插针部1相互靠近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即限位部2和插针部1构成“L”形的结构。 [n0036] 将引线7与引线脚焊接固定时,引线7的端部焊接固定在限位部2上,并在限位部2较宽的侧壁上形成焊点,以使得引线7的焊接固定更加便捷,并使得引线7与引线脚之间的焊接固定效果更佳。 [n0037] 参照图2和图3,将引线脚固定在连接器插头上时,可以将限位部2卡接在连接器插头上设置的抵接结构内,以使得引线脚难以沿插针部1的轴心线方向发生窜动,从而提高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n0038] 并且,由于限位部2沿插针部1轴心线方向远离插针部1的一侧用于与连接器插头上设置的抵接结构相抵接,因此焊点可以设置在限位部2靠近插针部1一侧的侧壁上,以避免焊点的设置减小限位部2与抵接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影响限位部2与抵接结构之间的抵接效果。 [n0039]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引线脚的实施原理为:加工时,先将圆杆的一端折弯,然后将折弯的端部扁平处理,即可将引线脚加工成型。 [n0040]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连接器插头。参照图3,连接器插头包括防护壳3和引线脚。引线脚用作电路的连接结构,引线脚固定在防护壳3内,引线脚呈直线排布且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防护壳3用于使得电路连接时不易发生漏电现象。 [n0041] 参照图3和图4,防护壳3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连接器插座的壳体可以插接固定在防护壳3的开口端内。防护壳3封闭端远离防护壳3开口端的一侧固定有嵌接槽体4。嵌接槽体4为长方体状的槽体,且嵌接槽体4的开口方向为防护壳3的厚度方向。并且,多个引线脚可以共用一个嵌接槽体4。 [n0042] 插针部1沿防护壳3封闭端靠近防护壳3开口端的方向穿设在防护壳3的封闭端上,且限位部2嵌设在嵌接槽体4内,以使得限位部2抵接在嵌接槽体4的槽壁上,从而达到使得插针部1不易产生窜动的目的。嵌接槽体4上设有引线穿孔41,引线7从引线穿孔41内穿过且与引线脚焊接固定。焊接后形成的焊点位于限位部2靠近插针部1的一侧。穿设时,需将引线7的绝缘层71的端部穿设在嵌接槽体4内。 [n0043] 嵌接槽体4内设有固化的灌封胶5。液态的灌封胶5浇注且在高温或是加热的条件下固化后能够成为热固性绝缘结构,因此灌封胶5能够增强限位部2在嵌接槽体4内的稳固性,从而以使得引线脚能难以产生晃动。 [n0044] 防护壳3厚度方向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导向块31。导向块31沿插针部1的轴心线方向进行设置,连接器插座上可以设置与导向块31相配合的导向槽,以使得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时,导向块31能够卡接固定在导向槽内,进而使得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不易产生晃动且固定效果更佳。 [n0045] 导向块31沿防护壳3厚度方向的轴截面呈非对称设置,以使得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时能够区分正反面,从而以避免将连接器插头反向插接。导向块31的非对称设置可以是防护壳3厚度方向两侧的导向块31的数量不一致,例如一个内侧壁上仅设有一个导向块31,另一个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导向块31。或者是防护壳3厚度方向两侧的导向块31错位设置且关于防护壳3开口端的中心点非中心对称设置。 [n0046] 参照图3和图5,防护壳3包括两个相互对合的单元体。两个单元体均在对合处设有半圆槽32,且两个单元体的半圆槽32对合后形成供插针部1进行穿设的插针穿孔,插针部1穿设在两个单元体对合处的插针穿孔中。 [n0047] 嵌接槽体4位于嵌接槽体4底壁所在的单元体上,且嵌接槽体4的槽口凸出于该单元体用于对合的侧壁,以使得插针部1和限位部2的固定连接处位于嵌接槽体4内,从而以防止电路裸露。 [n0048] 加工时,可以先将两个单元体进行分离,然后将限位部2嵌设在嵌接槽体4内,并使插针部1放置在半圆槽32内,再将另一单元体与设有嵌接槽体4的单元体相互对合,即可使得插针部1穿设在防护壳3内。 [n0049] 防护壳3对合处的两端均设有扣合块6。扣合块6用于对两个单元体的相互对合进行锁紧,以使得两个单元体相互对合后不易产生分离,进而以提高连接器插头结构的稳定性。 [n0050] 扣合块6呈长方体状,扣合块6的长度方向沿单元体相互对合处进行设置。两个扣合块6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卡槽61,卡槽61可以设置成燕尾槽状。防护壳3对合处的两端均固定有卡块33,卡块33呈燕尾块状,卡块33由两个单元体的端部对合后所形成。卡块33卡接固定在卡槽61内,以实现扣合块6对两个单元体的锁紧。并且,扣合块6和单元体之间可以增设螺钉62等连接件,以进一步提高扣合块6对两个单元体的锁紧作用。 [n0051]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连接器插头的实施原理为:加工时,先将引线脚加工成型,然后将引线7的一端穿过嵌接槽体4上的引线穿孔41,并将引线7的端部焊接在限位部2较宽的侧壁上,焊接时需使焊点位于限位部2靠近插针部1一侧的侧壁上。再将插针部1放置在两个单元体的对合处,并使限位部2位于嵌接槽体4内。然后调节引线7在嵌接槽体4内的位置,以使得限位部2远离插针部1一侧的侧壁与嵌接槽体4的内侧壁相抵接。再通过扣合块6对两个单元体的相互对合进行锁紧,并将螺钉62依次拧入扣合块6和单元体内。然后在嵌接槽体4内灌入灌封胶5。 [n005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引线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插针部(1),所述插针部(1)沿插针部(1)轴心线方向的一端设有限位部(2),所述限位部(2)与插针部(1)相互垂直,所述限位部(2)和插针部(1)相互靠近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呈扁平状。 [0003] 3.一种连接器插头,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线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壳(3),所述引线脚设在防护壳(3)内,所述防护壳(3)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所述防护壳(3)封闭端远离防护壳(3)开口端的一侧设有嵌接槽体(4),所述插针部(1)沿防护壳(3)封闭端靠近防护壳(3)开口端的方向穿设在防护壳(3)的封闭端上,所述限位部(2)嵌设在嵌接槽体(4)内,所述嵌接槽体(4)上设有用于引线穿孔(41),所述引线穿孔(41)内穿设有引线(7),所述引线(7)与限位部(2)固定连接。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3)包括两个相互对合的单元体,所述插针部(1)穿设在两个单元体的对合处,所述嵌接槽体(4)固定在其中一个单元体上。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3)对合处的两端均设有扣合块(6),所述扣合块(6)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卡槽(61),所述防护壳(3)对合处的两端均设有卡接固定在卡槽(61)内的卡块(33)。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3)的内壁设有导向块(31),所述导向块(31)沿插针部(1)的轴心线方向进行设置。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31)设在防护壳(3)厚度方向的内侧壁上,且导向块(31)沿防护壳(3)厚度方向的轴截面呈非对称设置。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接槽体(4)内设有固化的灌封胶(5)。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5375157B|2018-04-10|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DE602004006809T2|2007-10-11|Achtpoliger-Audio-Steckbuchse-Verbinder mit reduzierten Abmessungen US9711908B2|2017-07-18|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CN204966754U|2016-01-13|一种电连接器 US10396481B2|2019-08-27|Mezzanin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294508B2|2018-03-14|一体的固定部材を備えるコンタクトシールドを有する印刷回路基板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TWI568104B|2017-01-21|電連接器 TW201717490A|2017-05-16|插頭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座連接器 TWM537746U|2017-03-01|電連接器 KR20050028317A|2005-03-22|고주파 직각 커넥터 CN104662748B|2017-11-28|插入式连接器的绝缘体 US20100068940A1|2010-03-18|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uxiliary hold-down arrangement CN214336974U|2021-10-01|引线脚和连接器插头 CN207320414U|2018-05-04|电连接器 KR102113417B1|2020-05-20|데이터 송신을 위한 플러그 커넥터 KR20130047712A|2013-05-08|회로기판 수직 접속용 커넥터 조립체 TWM464856U|2013-11-01|電連接器 US9685748B2|2017-06-20|Adapter and electrical terminal thereof CN206379533U|2017-08-04|一种插头连接器 US9680244B1|2017-06-13|Header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daughter card and circuit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header apparatus JP5473758B2|2014-04-16|コネクタ CN210897733U|2020-06-30|一种插接稳定的电连接器 CN210201102U|2020-03-27|一种插针式插头转接件 CN210326235U|2020-04-14|一种连接器、数据线及电子设备 TWI626804B|2018-06-11|轉接器總成及轉接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730763.7U|CN214336974U|2021-04-09|2021-04-09|引线脚和连接器插头|CN202120730763.7U| CN214336974U|2021-04-09|2021-04-09|引线脚和连接器插头|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