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包括有绝缘座、滤波组件、PCB板和输入端子组件,以及,包覆于绝缘座外围的屏蔽外壳;所述输入端子组件电性连接于PCB板;所述绝缘座具有对接孔,所述对接孔内设置有对接导体组件;所述对接导体组件包括有固定座、上对接导体和下对接导体,所述固定座上侧具有第一容置槽供上对接导体容设定位,所述固定座下侧具有第二容置槽供下对接导体定容设定位;所述PCB板包括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所述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分别装设于固定座的左、右侧,并分别和对接导体组件电性连接。如此,通过将对接导体组件的上下层导体采用组装结构,相比的传统技术的镶嵌注塑成型而言,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 公开号:CN214336959U 申请号:CN202120326561.6U 申请日:2021-02-05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黄庆 申请人:Beijing Beike J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IPC主号:H01R12-65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 [n0002] 如今计算机科技快速发展,而计算机内部主机需装设有众多连接器来连接各种外围设备,以传输电子信号,因网络科技于获得信息及传输时具有便捷迅速之特性,俨然成为目前个人生活中或公司必备资源之一,是以,计算机主机亦需设立有可供网络插头对接使用之连接器,此种网络用连接器大多以RJ45为主,用以作为计算机主机的外部网络的沟通桥梁,并透过计算机主机由RJ45连接器来连接到局域网络(LAN)或连接整合服务数字网络上。 [n0003] 已有技术之产品虽能达到网络连接之功效,但结构生产成本高,如图1和图2所示,该连接器由金属屏蔽壳体1,绝缘座体2,滤波组件3组成,滤波组件包含绝缘基座、滤波磁磁性元件、电路板、上层连接导体组件和下层连接导体组件;其上/下层连接组件为镶嵌注塑成型结构,但镶嵌注塑成型的结构生产成本较高,另其绝缘基座上设有绕线端子与滤波磁性元件电性连接,而实际客户各类型设备所使用线路脚位千变万化,如此需要衍生出一一对应的滤波组件带来生产备料规格繁多及风险库存。 [n0004]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n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其将对接导体组件的上下层导体采用组装结构,相比的传统技术的镶嵌注塑成型而言,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 [n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n0007] 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包括有绝缘座、装设于绝缘座内的滤波组件和PCB板、安装于绝缘座下侧的输入端子组件,以及,包覆于绝缘座外围的屏蔽外壳;所述输入端子组件电性连接于PCB板;所述绝缘座具有对接孔,所述对接孔内设置有对接导体组件;其中: [n0008] 所述对接导体组件包括有固定座、上对接导体和下对接导体,所述固定座上侧具有第一容置槽供上对接导体容设定位,所述固定座下侧具有第二容置槽供下对接导体定容设定位; [n0009] 所述PCB板包括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所述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分别装设于固定座的左、右侧,并分别和对接导体组件电性连接。 [n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波组件装设于固定座的下侧,且和PCB板电性连接。 [n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对接导体包括有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的前端向后上方延伸有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基部的后端向左侧水平延伸有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 [n0012] 所述下对接导体包括有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的前端向后下方延伸有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基部的后端向右侧水平延伸有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电性连接于第二PCB板。 [n001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对接导体具有多个,所述第一PCB板上具有和上对接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对应的多个第一焊接孔; [n0014] 所述下对接导体具有多个,所述第二PCB板上具有和下对接导体的第二焊接部对应的多个第二焊接孔。 [n001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的前端向上凸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隔齿片,相邻第一隔齿片之间形成有第一隔齿槽;所述上对接导体的第一基部固定于第一隔齿槽的底部,第一弹性部的尾端固定于第一隔齿槽的上部,并受限于前、后侧的第一隔齿片; [n0016] 所述固定座的前端向下凸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隔齿片,相邻第二隔齿片之间形成有第二隔齿槽;所述下对接导体的第二基部固定于第二隔齿槽的顶部,第二弹性部的尾端固定于第二隔齿槽的下部,受限于前、后侧的第二隔齿片。 [n001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波组件可拆卸式设置于绝缘座内,所述滤波组件包括滤波基座和滤波元件,所述滤波基座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滤波元件安装于第二容置槽内。 [n001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入端子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设置于固定板的左侧,其具有向左延伸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 [n0019] 所述第二输入端子置于固定板的右侧,其具有向右延伸的第四焊接部,所述第四焊接部电性连接于第二PCB板。 [n002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座上设置有多个对接孔,每一对接孔内均设置有滤波组件、PCB板和对接导体组件。 [n002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将对接导体组件的上下层导体采用组装结构,相比的传统技术的镶嵌注塑成型而言,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 [n0022] 其次,上对接导体和下对接导体向后延伸侧向焊接部与PCB板连接,通过PCB板从而与输入端子组件电性连接;因此,当客户设备所用的的线路脚位变化时,可以通过PCB板的走线变化来适应不同设备的线路脚位要求; [n0023] 再者,通过将滤波组件可拆卸式安装于绝缘座内,降低了生产组装的难度。 [n0024]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n0025]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组装立体图; [n0026] 图2是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n0027]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图; [n0028]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n0029]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n0030]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n0031]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局部分解图。 [n0032] 附图标识说明: [n0033] 10、绝缘座 20、滤波组件 [n0034] 21、滤波基座 22、滤波元件 [n0035] 31、第一PCB板32、第二PCB板 [n0036] 40、输入端子组件 41、固定板 [n0037] 50、屏蔽外壳 [n0038] 60、对接导体组件 61、固定座 [n0039] 611、第一隔齿片 612、第二隔齿片 [n0040] 62、上对接导体 621、第一基部 [n0041] 622、第一弹性部 623、第一焊接部 [n0042] 63、下对接导体 631、第二基部 [n0043] 632、第二弹性部 633、第二焊接部。 [n0044]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n0045] 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包括有绝缘座10、装设于绝缘座10内的滤波组件20和PCB板、安装于绝缘座10下侧的输入端子组件40,以及,包覆于绝缘座10外围的屏蔽外壳50;所述输入端子组件40电性连接于PCB板;所述绝缘座10具有对接孔,所述对接孔内设置有对接导体组件60;其中: [n0046] 所述对接导体组件60包括有固定座61、上对接导体62和下对接导体63,所述固定座61上侧具有第一容置槽供上对接导体62容设定位,所述固定座61下侧具有第二容置槽供下对接导体63定容设定位; [n0047] 所述PCB板包括第一PCB板31和第二PCB板32,所述第一PCB板31、第二PCB板32分别装设于固定座61的左、右侧,并分别和对接导体组件60电性连接。如此,通过对接导体组件60的上下层导体采用组装结构,相比传统技术的镶嵌注塑成型而言,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 [n0048] 优选的,所述滤波组件20装设于固定座61的下侧,且和PCB板电性连接。具体地说,所述滤波组件20可拆卸式设置于绝缘座10内,所述滤波组件20包括滤波基座21和滤波元件22,所述滤波基座2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滤波元件22安装于第二容置槽内。 [n0049] 具体地,所述上对接导体62包括有第一基部621,所述第一基部621的前端向后上方延伸有第一弹性部622,所述第一基部621的后端向左侧水平延伸有第一焊接部623,所述第一焊接部623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31; [n0050] 所述下对接导体63包括有第二基部631,所述第二基部631的前端向后下方延伸有第二弹性部632,所述第二基部631的后端向右侧水平延伸有第二焊接部633,所述第二焊接部633电性连接于第二PCB板32。如此,通过对上对接导体62和下对接导体63两者向后延伸侧向焊接部与PCB板电性连接,通过PCB板从而与输入端子组件40电性连接;因此,当客户设备所用的的线路脚位变化时,可以通过PCB板的走线变化来适应不同设备的线路脚位要求;其克服了传统生产中,因客户各类型设备所使用线路叫不同,而需要衍生出一一对应的相关配件的技术问题,降低了库存风险。 [n0051] 实际应用时,所述上对接导体62具有多个,所述第一PCB板31上具有和上对接导体62的第一焊接部623对应的多个第一焊接孔; [n0052] 所述下对接导体63具有多个,所述第二PCB板32上具有和下对接导体63的第二焊接部633对应的多个第二焊接孔。 [n0053]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61的前端向上凸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隔齿片611,相邻第一隔齿片611之间形成有第一隔齿槽;所述上对接导体62的第一基部621固定于第一隔齿槽的底部,第一弹性部622的尾端固定于第一隔齿槽的上部,并受限于前、后侧的第一隔齿片611; [n0054] 所述固定座61的前端向下凸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隔齿片612,相邻第二隔齿片612之间形成有第二隔齿槽;所述下对接导体63的第二基部631固定于第二隔齿槽的顶部,第二弹性部632的尾端固定于第二隔齿槽的下部,受限于前、后侧的第二隔齿片612。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对接导体62和下对接导体63的连接稳定性。 [n0055] 具体地,所述输入端子组件40包括固定板41、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设置于固定板41的左侧,其具有向左延伸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31; [n0056] 所述第二输入端子置于固定板41的右侧,其具有向右延伸的第四焊接部,所述第四焊接部电性连接于第二PCB板32。 [n0057] 优选的,所述绝缘座10上设置有多个对接孔,每一对接孔内均设置有滤波组件20、PCB板和对接导体组件60。如此,可以实现一个连接器多个插口设置,满足现代生活和生产的使用需求。 [n0058]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将对接导体组件的上下层导体采用组装结构,相比的传统技术的镶嵌注塑成型而言,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 [n0059] 其次,上对接导体和下对接导体向后延伸侧向焊接部与PCB板连接,通过PCB板从而与输入端子组件电性连接;因此,当客户设备所用的的线路脚位变化时,可以通过PCB板的走线变化来适应不同设备的线路脚位要求; [n0060] 再者,通过将滤波组件可拆卸式安装于绝缘座内,降低了生产组装的难度。 [n006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座、装设于绝缘座内的滤波组件和PCB板、安装于绝缘座下侧的输入端子组件,以及,包覆于绝缘座外围的屏蔽外壳;所述输入端子组件电性连接于PCB板;所述绝缘座具有对接孔,所述对接孔内设置有对接导体组件;其中: 所述对接导体组件包括有固定座、上对接导体和下对接导体,所述固定座上侧具有第一容置槽供上对接导体容设定位,所述固定座下侧具有第二容置槽供下对接导体容设定位; 所述PCB板包括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所述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分别装设于固定座的左、右侧,并分别和对接导体组件电性连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组件装设于固定座的下侧,且和PCB板电性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对接导体包括有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的前端向后上方延伸有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基部的后端向左侧水平延伸有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 所述下对接导体包括有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的前端向后下方延伸有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基部的后端向右侧水平延伸有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电性连接于第二PCB板。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对接导体具有多个,所述第一PCB板上具有和上对接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对应的多个第一焊接孔; 所述下对接导体具有多个,所述第二PCB板上具有和下对接导体的第二焊接部对应的多个第二焊接孔。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前端向上凸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隔齿片,相邻第一隔齿片之间形成有第一隔齿槽;所述上对接导体的第一基部固定于第一隔齿槽的底部,第一弹性部的尾端固定于第一隔齿槽的上部,并受限于前、后侧的第一隔齿片; 所述固定座的前端向下凸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隔齿片,相邻第二隔齿片之间形成有第二隔齿槽;所述下对接导体的第二基部固定于第二隔齿槽的顶部,第二弹性部的尾端固定于第二隔齿槽的下部,受限于前、后侧的第二隔齿片。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组件可拆卸式设置于绝缘座内,所述滤波组件包括滤波基座和滤波元件,所述滤波基座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滤波元件安装于第二容置槽内。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子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设置于固定板的左侧,其具有向左延伸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 所述第二输入端子置于固定板的右侧,其具有向右延伸的第四焊接部,所述第四焊接部电性连接于第二PCB板。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上设置有多个对接孔,每一对接孔内均设置有滤波组件、PCB板和对接导体组件。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93199B|2017-07-21|電連接器 EP1774625B1|2014-06-25|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8152568B2|2012-04-10|Cable assembly with new interface US20180076581A1|2018-03-15|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JP6007146B2|2016-10-12|コネクタ US8083541B2|2011-12-27|Flat cable connection wire assembly applicabl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US7517254B2|2009-04-14|Modular jack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base element US6699065B1|2004-03-02|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EDs mounted on an internal PCB US6918791B2|2005-07-19|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reliable internal circuit board US8480436B2|2013-07-09|USB connector structure having an insulating body with a stop plate with openings CN100576657C|2009-12-30|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JP2007520036A|2007-07-19|モジュール式ジャック・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KR20080105155A|2008-12-03|콘택트 플레이트를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CN101212090B|2010-07-14|电连接器 US7736176B2|2010-06-15|Modular jack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connecting terminal US20040224564A1|2004-11-11|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ow crosstalk US20170294726A1|2017-10-12|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I544690B|2016-08-01|電連接器 CN102412456A|2012-04-11|电连接器 JP2018142553A|2018-09-13|コネクタ CN109149277B|2020-05-05|能使接地端子与接地片共同形成接地组件的信号连接器 US20120156930A1|2012-06-21|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arrangement of magnetic module US10431932B1|2019-10-01|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etal housing for connection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ors CN214336959U|2021-10-01|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 CN2682656Y|2005-03-02|模组连接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326561.6U|CN214336959U|2021-02-05|2021-02-05|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CN202120326561.6U| CN214336959U|2021-02-05|2021-02-05|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