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固定侧主体与旋转侧主体之间设有栅片,栅片通过压环固定在旋转侧主体的端面,压环的另一侧与固定侧主体的内凹槽螺纹连接,位于最下方的单关节为双路同轴单关节,上方层叠的三个单关节为单路同轴单关节,双路同轴单关节的中部穿设有两个中心导体,两个中心导体的接触处设有接触棒和弹簧,双路同轴单关节通过定位螺钉与单路同轴单关节同轴固定连接。减小了器件尺寸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采用模块化设计,一路单关节和两路单关节分别为独立的整体,通道的多少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叠加即可;采用旋转拨叉凹凸槽对插及定位螺丝固定,保证同轴心。 公开号:CN214336881U 申请号:CN202120264460.0U 申请日:2021-01-3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刘明 申请人:Jinghangta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1P1-06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旋转关节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 [n0002] 微波旋转关节是在雷达跟踪旋转过程中,保证微波信号传输不间断的一种具有机电一体特性的特殊装置,国内微波旋转关节技术随着雷达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现如今已经覆盖到无线通信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种微波旋转关节。 [n0003] 现有的微波旋转关节一般是由多个旋转单关节层叠构成,旋转关节要么体积较大,要么共用旋转导体,共用旋转导体各通道间的隔离度问题较难解决,体积大达不到现有技术使用标准;另一方面,由于使用环境不同,旋转关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内部的零件过多;在使用时,由于旋转零件装配间隙以及使用环境导致热变形,导致产生同轴差,引起旋转波动过大。 [n0004]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n0005]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n0006]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包括由固定侧外壳和旋转侧外壳组成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四个层叠的单关节,所述单关节由固定侧主体及套设在固定侧主体上的可转动的旋转侧主体组成,所述固定侧主体与所述旋转侧主体之间设有栅片,所述栅片通过压环固定在所述旋转侧主体的端面,所述压环的下方与所述固定侧主体的内凹槽螺纹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单关节为双路同轴单关节,上方层叠的三个所述单关节为单路同轴单关节,所述双路同轴单关节的中部穿设有两个中心导体,两个所述中心导体的接触处设有接触棒和弹簧,所述双路同轴单关节通过定位螺钉与所述单路同轴单关节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侧外壳和所述旋转侧外壳上各设置有五个SMA接头。 [n0007] 进一步地,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单路同轴单关节的旋转侧主体与所述旋转侧外壳固定连接,三个所述单关节的固定侧主体相互固定连接并均与所述固定侧外壳内侧固定连接。 [n0008]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侧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盖板,所述壳体盖板的外侧和所述旋转侧外壳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五个所述SMA接头的固定盖板。 [n0009]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侧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拨叉,所述旋转内导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旋转拨叉相配合的槽口。 [n0010]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侧主体的转动中心处固设有旋转内导体,所述旋转内导体向下贯穿所述固定侧主体,所述旋转内导体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过线孔,所述旋转侧主体和所述固定侧主体上各固设有引出线接头,所述旋转内导体上连接有第一摩擦环,所述固定侧主体上的引出线接头固定连接有PCB板,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一摩擦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环与所述旋转侧主体上的引出线接头滑动连接,所述PCB板固定连接有在固定侧主体上的中心针。 [n0011]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侧主体上的引出线接头固定连接有PCB板,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一摩擦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环与所述旋转侧主体上的引出线接头滑动连接,所述PCB板与所述固定侧主体上的引出线接头固定连接有中心针。 [n0012]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侧主体上的引出线接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出内导体,所述引出内导体向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环。 [n0013] 进一步地,述引出内导体的底部插接有销钉,所述销钉上固定连接有弹片导体,所述弹片导体与所述第一摩擦环滑动连接。 [n0014]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内导体与所述固定侧主体之间安装有栅片环。 [n0015] 进一步地,所述双路同轴单关节的旋转内导体的中部安装有压紧环,所述压紧环的下方设有绝缘体,所述旋转内导体底部外侧设有与栅片环连接的第二摩擦环。 [n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减小了器件尺寸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采用模块化设计,一路单关节和两路单关节分别为独立的整体,通道的多少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叠加即可;采用旋转拨叉凹凸槽对插及定位螺丝固定,保证同轴心。 [n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8]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的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路同轴单关节的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单路同轴单关节的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中:10、固定侧外壳;10-1、壳体盖板;20、旋转侧外壳;30、固定侧主体;40、旋转侧主体;40-1旋转拨叉;40-2、固定件;50、双路同轴单关节;50-1、中心导体;50-2、接触棒;50-3、弹簧;50-4、压紧环;50-5、绝缘体;50-6、第二摩擦环;60、单路同轴单关节;70、SMA接头;70-1、固定盖板;70-2、接头座;70-3、O型圈;70-4、接头外壳; [n0022] 1、栅片;2、压环;3、旋转内导体;4、引出线接头;4-1、引出内导体;4-2、销钉;4-3、固定螺丝;5、弹片导体;6、第一摩擦环;7、PCB板;7-1、中心针;8、栅片环;9、轴承;9-1、锁紧环。 [n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4]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包括由固定侧外壳10和旋转侧外壳20组成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四个层叠的单关节,所述单关节由固定侧主体30及套设在固定侧主体30上的可转动的旋转侧主体40组成,所述固定侧主体30与所述旋转侧主体40之间设有栅片1,所述栅片1通过压环2固定在所述旋转侧主体40的端面,所述压环2的下方与所述固定侧主体30的内凹槽螺纹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单关节为双路同轴单关节50,上方层叠的三个所述单关节为单路同轴单关节60,所述双路同轴单关节50的中部穿设有两个中心导体50-1,两个所述中心导体50-1的接触处设有接触棒50-2和弹簧50-3,所述双路同轴单关节50通过定位螺钉与所述单路同轴单关节60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侧外壳10和所述旋转侧外壳20上各设置有五个SMA接头70。 [n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单路同轴单关节60的旋转侧主体40与所述旋转侧外壳20固定连接,三个所述单关节的固定侧主体30相互固定连接并均与所述固定侧外壳20内侧固定连接。 [n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侧外壳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盖板10-1,所述壳体盖板10-1的外侧和所述旋转侧外壳20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五个所述SMA接头70的固定盖板70-1。 [n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侧主体4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拨叉40-1,所述旋转内导体3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旋转拨叉40-1相配合的槽口。 [n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侧主体40的转动中心处固设有旋转内导体3,所述旋转内导体3向下贯穿所述固定侧主体30,所述旋转内导体3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过线孔,所述旋转侧主体40和所述固定侧主体30上各固设有引出线接头4,所述旋转内导体3上连接有第一摩擦环6,所述第一摩擦环6分别与所述固定侧主体30和所述旋转侧主体40上的引出线接头4连接。 [n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侧主体30上的引出线接头4固定连接有PCB板7,所述PCB板7与所述第一摩擦环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环6与所述旋转侧主体40上的引出线接头4滑动连接。所述PCB板7与所述固定侧主体30上的引出线接头4固定连接有中心针7-1。 [n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侧主体40上的引出线接头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出内导体4-1,所述引出内导体4-1向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环6。 [n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述引出内导体4-1的底部插接有销钉4-2,所述销钉4-2上固定连接有弹片导体5,所述弹片导体5与所述第一摩擦环6滑动连接。 [n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内导体3与所述固定侧主体30之间安装有栅片环8。 [n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双路同轴单关节50的旋转内导体3的中部安装有压紧环50-4,所述压紧环50-4的下方设有绝缘体50-5,所述旋转内导体3底部外侧设有与栅片环8连接的第二摩擦环50-6。 [n0034]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n003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包括由固定侧外壳10和旋转侧外壳20组成的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四个层叠的单关节,第一层双路同轴单关节50、第二、三层和四层为单路同轴单关节60,叠加形成五通道的同轴旋转关节,双路同轴单关节50和单路同轴单关节60均是通过固定件4-2与壳体固定,固定侧外壳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盖板10-1,壳体盖板10-1的外侧和旋转侧外壳20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五个SMA接头70的固定盖板70-1。 [n0036] SMA接头70上的接头座70-2固定安装在固定盖板70-1上,在接头座70-2与固定盖板70-1之间还设置了用于密封的O型圈70-3,SMA接头70的内部安装了绝缘体50-5,外部设置了接头外壳70-4。 [n0037] 在双路同轴单关节50中,固定侧主体30与旋转侧主体40之间设有栅片1,栅片1通过压环2固定在旋转侧主体40的端面,压环2的另一侧与固定侧主体30的内凹槽螺纹连接,双路同轴单关节50的中部穿设有两个中心导体50-1,两个中心导体50-1的接触处设有接触棒50-2和弹簧50-3,形成空气线结构,双路同轴单关节50通过定位螺钉与单路同轴单关节60同轴固定连接,保证同轴心旋转。 [n0038] 在双路同轴单关节50上方的旋转拨叉40-1插入上层的旋转内导体3槽口内,完成连接,进而可实现多层单关节的层叠,旋转侧的引出线接头4的引出线从旋转内导体3中间过线孔穿至最上层的旋转端;固定侧的引出线接头4的引出线从固定侧主体30通过过线槽穿至最底层的固定,引出线焊后与SMA接头连接分别固定在两端。 [n0039] 旋转内导体3上连接有第一摩擦环6,第一摩擦环6分别与固定侧主体30和旋转侧主体40上的引出线接头4连接,固定侧主体30上的引出线接头4固定连接有PCB板7,PCB板7与第一摩擦环6固定连接,第一摩擦环6与旋转侧主体40上的引出线接头4滑动连接,PCB板7与固定侧主体30上的引出线接头4固定连接有中心针7-1,均是在固定侧主体30的凹槽内,从而使单关节的体积更小。 [n0040] 固定侧主体30的上部与旋转侧主体40之间设置有轴承9。轴承9的顶部设置有压环,轴承9的底部设置有锁紧环9-1。旋转内导体3与固定侧主体30之间设置有栅片环8。 [n0041] 固定侧外壳20上具有五个SMA接头70,其中一个SMA接头70位于固定侧外壳20的中心处,上方的中心导体26焊接半钢同轴线形成旋转侧引出线,剩下的四个SMA接头70各焊接一条半钢同轴线以形成四条固定侧引出线。 [n0042] 旋转内导体3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过线孔,用于过线。固定侧引出线通过固定侧主体30上的引出线接头4、中心针7-1、PCB板7、第一摩擦环6、弹片导体5、销钉4-2、引出内导体4-1等部件与旋转侧主体40上的引出线接头4相导通,进而可通过过线孔和第一摩擦环6分别传输,保证了各通道间的隔离度。 [n0043] 固定侧主体30上开设有线槽口,用于使固定侧引出线穿过并引至固定侧主体30上的引出线接头4上,固定件4-2上具有线槽,用于固定侧引出线过线。 [n0044] 双路同轴单关节50组装时:固定侧主体30为旋转腔体的基座,中间镶入栅片环8,保证旋转时的接触,再以PCB板7焊接第一摩擦环6和中心针7-1,PCB板7用螺丝固定在腔体内,压入绝缘体、中心导体50-1、接触棒50-2和弹簧50-3后,通过螺丝锁在固定侧主体30上,形成整个固定侧半模组; [n0045] 旋转内导体3上镶入绝缘体再压入引出内导体4-1,引出内导体4-1再压入,弹片导体5、穿上销钉4-2后,固定在引出内导体4-1上再焊接固定;旋转内导体3中心压入绝缘体50-5和中心导体50-1,形成整个旋转侧半模组; [n0046] 固定侧主体30装入轴承9,套入锁紧环9-1,栅片1固定在压环2上锁紧,旋转侧半模组插入固定侧半模组后,用同轴线焊上接头,形成完整的双路同轴单关节50。 [n0047] 单路同轴单关节60组装也双路同轴单关节50结构相似,概不赘述。 [n0048] 五通道旋转关节穿线时:旋转侧引出线依次通过三个旋转内导体3中的过线孔后与旋转侧外壳20上对应的SMA接头70焊接;其中一条固定侧引出线与最下方的双路同轴单关节50的固定侧主体30上的引出线接头4焊接,该双路同轴单关节50的旋转侧主体40上的引出线接头4焊接一根引出线,该引出线依次穿过其上方的三个旋转内导体3中的过线孔后与旋转侧外壳20上对应的SMA接头70焊接,依次类推,完成穿线。 [n0049]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器件尺寸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采用模块化设计,一路单关节和两路单关节分别为独立的整体,通道的多少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叠加即可;采用旋转拨叉凹凸槽对插及定位螺丝固定,保证同轴心。 [n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包括由固定侧外壳(20)和旋转侧外壳(10)组成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四个层叠的单关节,所述单关节由固定侧主体(30)及套设在固定侧主体(30)上的可转动的旋转侧主体(4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侧主体(30)与所述旋转侧主体(40)之间设有栅片(1),所述栅片(1)通过压环(2)固定在所述旋转侧主体(40)的端面,所述压环(2)的下方与所述固定侧主体(30)的内凹槽螺纹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单关节为双路同轴单关节(50),上方层叠的三个所述单关节为单路同轴单关节(60),所述双路同轴单关节(50)的中部穿设有两个中心导体(50-1),两个所述中心导体(50-1)的接触处设有接触棒(50-2)和弹簧(50-3),所述双路同轴单关节(50)通过定位螺钉与所述单路同轴单关节(60)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侧外壳(20)和所述旋转侧外壳(10)上各设置有五个SMA接头(70)。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单路同轴单关节(60)的旋转侧主体(40)与所述旋转侧外壳(10)固定连接,三个所述单关节的固定侧主体(30)相互固定连接并均与所述固定侧外壳(20)内侧固定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侧外壳(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盖板(10-1),所述壳体盖板(10-1)的外侧和所述旋转侧外壳(10)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五个所述SMA接头(70)的固定盖板(70-1)。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侧主体(4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拨叉(40-1),旋转内导体(3)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旋转拨叉(40-1)相配合的槽口。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侧主体(40)的转动中心处固设有旋转内导体(3),所述旋转内导体(3)向下贯穿所述固定侧主体(30),所述旋转内导体(3)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过线孔,所述旋转侧主体(40)和所述固定侧主体(30)上各固设有引出线接头(4),所述旋转内导体(3)上连接有第一摩擦环(6),所述第一摩擦环(6)分别与所述固定侧主体(30)和所述旋转侧主体(40)上的引出线接头(4)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侧主体(30)上的引出线接头(4)固定连接有PCB板(7),所述PCB板(7)与所述第一摩擦环(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环(6)与所述旋转侧主体(40)上的引出线接头(4)滑动连接,所述PCB板(7)固定连接有在固定侧主体(30)上的中心针(7-1)。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侧主体(40)上的引出线接头(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出内导体(4-1),所述引出内导体(4-1)向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环(6)。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内导体(4-1)的底部插接有销钉(4-2),所述销钉(4-2)上固定连接有弹片导体(5),所述弹片导体(5)与所述第一摩擦环(6)滑动连接。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内导体(3)与所述固定侧主体(30)之间安装有栅片环(8)。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路同轴单关节(50)的旋转内导体(3)的中部安装有压紧环(50-4),所述压紧环(50-4)的下方设有绝缘体(50-5),所述旋转内导体(3)底部外侧设有与栅片环(8)连接的第二摩擦环(50-6)。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9449756B2|2016-09-20|Electromagnetic connectors CN1059231A|1992-03-04|用于离线开关电源的小剖面平板变压器 CA2504826A1|2004-05-27|High performance, high capacitance gain, jack connector for data transmisssion or the like CN102349201A|2012-02-08|具有多层pcb的电信插座 US9620872B2|2017-04-11|Magnetic connector structure US8152567B2|2012-04-10|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paddle board with a transformer with a magnetic core embedded in the paddle board JPH10321336A|1998-12-04|コンジットとボールを使用するロータリコネクタ CN214336881U|2021-10-01|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 US5169320A|1992-12-08|Shielded and wireless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s CN112952311A|2021-06-11|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 CA2427833C|2007-04-24|Bus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electrical test points in the bus connector CN203026774U|2013-06-26|一种多同轴电缆密封穿通连接装置 CN209747768U|2019-12-06|一种电表接线结构 CN108575044A|2018-09-25|印刷电路板及其组件 CN203242874U|2013-10-16|具有内孔结构的3.5mm同轴连接器 CN108022730B|2020-06-16|一种变压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01498709U|2010-06-02|电连接器 CN205846382U|2016-12-28|一种抗干扰三层扁平电源线 TWI614781B|2018-02-11|具磁感應線圈及軟板的增層載板結構 CN109888509A|2019-06-14|大规模阵列天线 TWM364914U|2009-09-11|Dual layer type video signal interface socket CN209183700U|2019-07-30|一种用于3600-3800MHz贴片小型化环行器组件 CN210897771U|2020-06-30|一种簧接的p型滤波电连接器 CN203398412U|2014-01-15|磁吸式电源连接器 CN214588415U|2021-11-02|一种带屏蔽的开合式零序电流互感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64460.0U|CN214336881U|2021-01-30|2021-01-30|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CN202120264460.0U| CN214336881U|2021-01-30|2021-01-30|一种五通道同轴旋转关节|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