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导电条为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弯板结构,第一支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电极连接结构,所述至少两个电极连接结构沿导电条的折痕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用于与至少两个单体电池相同的电极进行连接,以实现导电条在电池模组的相应总电极上的安装,第二支板上具有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所述导电件连接结构用于与实现两电池模组串联的导电件进行连接,所述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沿导电条的折痕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而位于导电条的两端,导电条具有两个导电件连接结构,针对电池模组可配置一种结构的导电条,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和装配错误风险。 公开号:CN214336862U 申请号:CN202120196464.XU 申请日:2021-01-25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王�义;贺毅;殷铁映 申请人:Henan Li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1M50-503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n0002] 现有技术中,一些电池箱内电池模组的各个单体电池之间采用并联加串联的布置形式进行布置,以两并四串模组为例,此类电池模组包括八个单体电池,八个单体电池分为四组,每组两个,每组中的两个单体电池并联,然后四个电池组再串联连接,如此,四组串联连接的电池组中,位于首尾的两个电池组的未进行串联连接的电极一个构成电池模组的总正极,一个构成电池模组的总负极。 [n0003] 实际应用时,为保证电池包能够输出更多的电量,会将多个上述电池模组串联连接,具体的,在单个电池模组的总正极上接总正导电条,在总负极上接总负导电条,串接时,将电池模组的总正导电条和另一电池模组的总负导电条通过导电件导电连接。 [n0004] 受导电条安装位置周围结构的限制,每一个电池模组的总正导电条和总负导电条是两种不同结构的导电条,仓储方面要对两种不同的导电条创建不同的物料编号,这样不仅导致物料维护成本高,还增加了混料和装配错误的风险,另外,如果需要开模来生产导电条,则需要针对两种导电条开两幅模具,增加了生产成本。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针对电池模组配备不同结构的总正导电条和总负导电条导致生产维护成本高,易出现装配错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n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电条的技术方案是: [n0007] 一种导电条,该导电条为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弯板结构,第一支板上具有至少两个电极连接结构,所述至少两个电极连接结构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连接线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用于与至少两个单体电池相同的电极进行连接,以实现导电条在电池模组的相应总电极上的安装;第二支板上具有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所述导电件连接结构用于与实现两电池模组串联的导电件进行连接,所述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连接线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而位于导电条的两端。 [n0008] 有益效果是:导电条的第二支板上具有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且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分布在导电条的两端,将该一种结构的导电条分别作为总正导电条和总负导电条固定在电池模组的总正极和总负极处,当需要在总正导电条上接导电件时,在总正导电条的两个导电件连接结构上选择合适的与导电件进行连接即可,同样,当需要在总负导电条上接导电件时,在总负导电条的两个导电件连接结构上选择合适的与导电件进行连接即可,如此,针对电池模组可仅配置一种结构的导电条,降低了物料维护成本,消除混料和装配错误的风险,生产时即使需要开模,也只需开一套磨具即可,降低了导电条的生产成本。 [n0009]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电条通过折弯成型,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连接线为折痕,沿折痕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支板的中部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延伸至第一支板。 [n0010] 有益效果是:中间设置缺口,且缺口延伸至第一支板,降低第二支板的弯折成型难度。 [n0011]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支板上具有与所述缺口相对的折弯段,第一支板上的电极连接结构分布在折弯段的两侧。 [n0012] 有益效果是:设置弯折段能够提高导电条的变形能力,能够缓冲单体电池之间的位移。 [n0013]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缺口的尺寸大于折弯段的尺寸,所述折弯段与所述缺口的中部对应。 [n0014] 有益效果是:使得第二支板便于折弯成型。 [n0015]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电件连接结构为开设在第二支板上的输出孔,所述输出孔为贯穿第二支板的板厚的通孔。 [n0016] 有益效果是:采用孔结构作为导电件连接结构,便于导电条与导电件的连接固定。 [n0017]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n0018]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对串联布置的电池组,电池模组的总正极和总负极上对应固定有导电条,所述导电条为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弯板结构;第一支板上具有至少两个电极连接结构,所述至少两个电极连接结构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连接线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用于与至少两个单体电池相同的电极进行连接,以实现导电条在电池模组的相应总电极上的安装;第二支板上具有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所述导电件连接结构用于与实现两电池模组串联的导电件进行连接,所述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连接线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而位于导电条的两端。 [n0019] 有益效果为:导电条的第二支板上具有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且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分布在导电条的两端,将该一种结构的导电条分别作为总正导电条和总负导电条固定在电池模组的总正极和总负极处,当需要在总正导电条上接导电件时,在总正导电条的两个导电件连接结构上选择合适的与导电件进行连接即可,同样,当需要在总负导电条上接导电件时,在总负导电条的两个导电件连接结构上选择合适的与导电件进行连接即可,如此,针对电池模组可仅配置一种结构的导电条,降低了物料维护成本,消除混料和装配错误的风险,生产时即使需要开模,也只需开一套磨具即可,降低了导电条的生产成本。 [n0020]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电条通过折弯成型,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连接线为折痕,沿折痕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支板的中部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延伸至第一支板。 [n0021] 有益效果是:中间设置缺口,且缺口延伸至第一支板,降低第二支板的弯折成型难度。 [n0022]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支板上具有与所述缺口相对的折弯段,第一支板上的电极连接结构分布在折弯段的两侧。 [n0023] 有益效果是:设置弯折段能够提高导电条的变形能力,能够缓冲单体电池之间的位移。 [n0024]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缺口的尺寸大于折弯段的尺寸,所述折弯段与所述缺口的中部对应。 [n0025] 有益效果是:使得第二支板便于折弯成型。 [n0026]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电件连接结构为开设在第二支板上的输出孔,所述输出孔为贯穿第二支板的板厚的通孔。 [n0027] 有益效果是:采用孔结构作为导电件连接结构,便于导电条与导电件的连接固定。 [n002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n002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的导电条的结构示意图; [n0030] 附图标记说明: [n0031] 1、单体电池;2、第一四连导电条;3、第二四连导电条;4、第三四连导电条;5、第一支板;6、电极连接结构;7、缺口;8、左支板;9、右支板;10、输出孔;11、折弯段。 [n0032]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n0033]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34]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 [n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37]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n0038]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具体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以电池模组为两并四串结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结构进行介绍,具体如下: [n0039] 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包括八个单体电池1,八个单体电池1分为四组,每组两个,每组内的两个单体电池1正负极正对布置进行并联连接,四组电池组正负极交错布置串联连接。具体的,将四组电池组由左至右依次命名为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三电池组和第四电池组,第一电池组的正极和第二电池组的负极通过第一四连导电条2连接,第二电池组的正极和第三电池组的负极通过第二四连导电条3连接,第三电池组的正极和第四电池组的负极通过第三四连导电条4连接,电池组串联完成后,第一电池组的负极构成电池模组的总负极,第四电池组的正极构成电池模组的总正极。 [n0040] 为了便于将多个电池模组进行串联连接,在电池模组的总正极上固定总正导电条,在电池模组的总负极上固定总负导电条。为了降低物料库管难度,降低装错风险,总正导电条和总负导电条为相同结构的导电条。如图2所示,用于固定在总正极和总负极上的导电条为弯板结构,包括第一支板5,第一支板5上具有两个电极连接结构6。 [n0041] 由于对多个电池模组进行串联时采用相应的导电件进行串联,为了方便导电件与导电条的电连接,导电条还具有相对于第一支板5弯折的第二支板,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板中部有缺口7而分成左支板8和右支板9,左支板8和右支板9上均开设有输出孔10,输出孔10为贯穿对应支板的通孔,用于固定作为导电件的线束或铜排,以传输电流。输出孔10构成导电连连接结构,使得第二支板上具有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 [n0042] 第一支板5上的两个电极连接结构6和第二支板上的两个导电件连接结构均沿导电件的折痕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导电条通过第一支板5上的电极连接结构与电池模组的总正极或总负极连接,由于导电条上具有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且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位于导电条的两端,因此,针对一个电池模组只需配置一种导电条即可。即,电池模组的总正极和总负极均连接相同结构的导电条,与导电件进行连接时,在导电条上选择合适位置的导电件连接结构与导电件进行连接即可。 [n0043] 由于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受震或其他外界因素影响,单体电池1会在电池箱内发生位移,因此,为了提高导电条的变形能力,在导电条的第一支板5上还加工有折弯段11,折弯段11于两电极连接结构6之间,并与第二支板上的缺口7对应。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折弯段11的设置影响左支板8和右支板9的变形难度,沿导电条的折痕延伸方向,缺口7的尺寸大于折弯段11的尺寸。 [n0044]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具体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第二支板具有缺口而分成左支板和右支板,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板不开设缺口。第二支板为与第一支板形状相同的整块板。 [n0045]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具体实施例3,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左支板和右支板上的输出孔构成导电条的导电件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左支板和右支板上不再开设输出孔,与导电件连接时,直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导电件与导电条的左支板或右支板焊接固定。 [n0046]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具体实施例4,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导电条由板材折弯成型,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焊接成型在一起。 [n0047] 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条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条与上述电池模组的各实施例中的导电条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n0048]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导电条,其特征是: 该导电条为包括第一支板(5)和第二支板的弯板结构; 第一支板(5)上具有至少两个电极连接结构(6),所述至少两个电极连接结构(6)沿第一支板(5)和第二支板的连接线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用于与至少两个单体电池(1)相同的电极进行连接,以实现导电条在电池模组的相应总电极上的安装; 第二支板上具有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所述导电件连接结构用于与实现两电池模组串联的导电件进行连接,所述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沿第一支板(5)和第二支板的连接线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而位于导电条的两端。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是,所述导电条通过折弯成型,第一支板(5)和第二支板的连接线为折痕,沿折痕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支板的中部具有缺口(7),所述缺口(7)延伸至第一支板(5)。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板(5)上具有与所述缺口(7)相对的折弯段(11),第一支板(5)上的电极连接结构(6)分布在折弯段(11)的两侧。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是,沿折痕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缺口(7)的尺寸大于折弯段(11)的尺寸,所述折弯段(11)与所述缺口(7)的中部对应。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是,所述导电件连接结构为开设在第二支板上的输出孔(10),所述输出孔(10)为贯穿第二支板的板厚的通孔。 [0006] 6.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至少两对串联布置的电池组,电池模组的总正极和总负极上对应固定有导电条; 其特征是, 所述导电条为包括第一支板(5)和第二支板的弯板结构; 第一支板(5)上具有至少两个电极连接结构(6),所述至少两个电极连接结构(6)沿第一支板(5)和第二支板的连接线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用于与至少两个单体电池(1)相同的电极进行连接,以实现导电条在电池模组的相应总电极上的安装; 第二支板上具有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所述导电件连接结构用于与实现两电池模组串联的导电件进行连接,所述两处导电件连接结构沿第一支板(5)和第二支板的连接线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而位于导电条的两端。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是,所述导电条通过折弯成型,第一支板(5)和第二支板的连接线为折痕,沿折痕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支板的中部具有缺口(7),所述缺口(7)延伸至第一支板(5)。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板(5)上具有与所述缺口(7)相对的折弯段(11),第一支板(5)上的电极连接结构(6)分布在折弯段(11)的两侧。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是,沿折痕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缺口(7)的尺寸大于折弯段(11)的尺寸,所述折弯段(11)与所述缺口(7)的中部对应。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是,所述导电件连接结构为开设在第二支板上的输出孔(10),所述输出孔(10)为贯穿第二支板的板厚的通孔。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5456254B2|2014-03-26|交互配向の構成を有する二次電池パック US20100266887A1|2010-10-21|Battery pack US20100092854A1|2010-04-15|Equal distribution-typed connecting member, and middle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employed with the same CN202817122U|2013-03-20|一种改良结构的软包装聚合物锂电池组 CN204760437U|2015-11-11|一种锂电池模块及该锂电池模块的成组结构 CN206076351U|2017-04-05|一种电池箱及其锂电池模组 CN214336862U|2021-10-01|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CN104157821B|2017-01-11|一种动力电池箱及其pcb转接板 CN203674324U|2014-06-25|电芯固定装置及其动力电池组 CN104662699B|2017-09-12|电力储存装置 CN111916643A|2020-11-10|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包 CN206116504U|2017-04-19|一种基于铜排载体的电池模组连接结构 CN214226996U|2021-09-17|一种电压信号采集模组结构 CN211088376U|2020-07-24|软包锂电池汇流排 CN213483911U|2021-06-18|一种电池模组的连接电路板 CN211295247U|2020-08-18|多电芯串并联的电池pack结构 CN212907976U|2021-04-06|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CN211578861U|2020-09-25|一种易维修电池组连接片组件 CN209133584U|2019-07-19|无汇流排的电池模块 CN214176205U|2021-09-10|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11785979U|2020-10-27|一种单面无线式采集模组 CN212011111U|2020-11-24|储能高压并联结构 CN206480666U|2017-09-08|一种电池模组 CN210403888U|2020-04-24|汇流排及锂电池组 CN214706167U|2021-11-12|一种锂电池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96464.XU|CN214336862U|2021-01-25|2021-01-25|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CN202120196464.XU| CN214336862U|2021-01-25|2021-01-25|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