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和继电器,其包括线圈引线脚和信号输入端脚,信号输入端脚靠近线圈引线脚的一端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平行悬臂前端,平行悬臂前端与信号输入端脚相垂直,线圈引线脚包括相互垂直且端部固定连接的端脚连接段和线圈连接段,端脚连接段远离线圈连接段的一端设有卡接固定在两个平行悬臂前端之间的扁平段,扁平段的侧壁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平面,侧壁平面与两个平行悬臂前端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壁平面与平行悬臂前端的接触面积增大,且相互抵接后,扁平段难以发生转动,平行悬臂对扁平段的限位效果更佳,因此扁平段使得线圈引线脚和信号输入端脚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定。
公开号:CN214336660U
申请号:CN202120729231.1U
申请日:2021-04-0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谢树华
申请人:Shanghai Kefa Precision Alloy Material Co ltd;
IPC主号:H01H50-14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涉及电器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和继电器。
[n0002]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继电器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其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n0003] 继电器的功能是通过对线圈组件施加电信号从而以改变继电器输出回路的接通或者断开的状态所实现的,因此继电器的信号输入端脚需要与继电器的线圈组件电连接,从而以完成电信号的传递。授权公告号为CN20338666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其包括从线圈引出的线圈引线脚和接受电信号的信号输入端脚,线圈引线脚为柱状;信号输入端脚的端部设有末端连为一体的两个平行悬臂;柱状线圈引线脚的外围尺寸较信号输入端脚端部的两个平行悬臂前端的间隙略大,柱状线圈引线脚挤进两个平行悬臂前端的间隙中形成过盈的卡接配合。
[n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线圈引线脚仅简单地与平行悬臂前端卡接固定,继电器受到震动时易致使线圈引线脚与平行悬臂前端产生分离,轻则致使继电器失效,重则产生“打火”现象,发生火灾。
[n0005] 为了增强线圈引线脚和信号输入端脚之间固定连接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和继电器。
[n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和继电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n0007]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n0008] 一种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包括线圈引线脚和信号输入端脚,所述信号输入端脚靠近线圈引线脚的一端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平行悬臂前端,所述平行悬臂前端与信号输入端脚相垂直,所述线圈引线脚包括相互垂直且端部固定连接的端脚连接段和线圈连接段,所述端脚连接段远离线圈连接段的一端设有卡接固定在两个平行悬臂前端之间的扁平段,所述扁平段的侧壁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平面,所述侧壁平面与两个平行悬臂前端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
[n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壁平面与平行悬臂前端的接触面积增大,且相互抵接后,扁平段难以发生转动,平行悬臂对扁平段的限位效果更佳,因此扁平段使得线圈引线脚和信号输入端脚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定,即便是继电器受到震动时,线圈引线脚也难以与信号输入端脚之间产生分离。
[n0010] 可选的,所述扁平段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平行悬臂前端沿端脚连接段轴心线方向的两端。
[n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起用于对扁平段在两个平行悬臂前端之间的卡接固定进行限位,以使得扁平段不易沿端脚连接段的轴心线方向发生窜动,从而进一步提高线圈引线脚和信号输入端脚之间固定连接的效果。
[n0012] 可选的,所述扁平段与端脚连接段平行且错位设置,扁平段与端脚连接段位于同一平面内,扁平段和端脚连接段之间设有转向段。
[n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圈引线脚固定在继电器内时,可以将端脚连接段和转向段均固定在继电器的卡接结构内,从而使得线圈引线脚在继电器内更加稳固。
[n0014] 可选的,所述线圈引线脚外设有银镀层。
[n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线圈引线脚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以及高温抗氧化性等能力,并且能够延长线圈引线脚的使用寿命。
[n0016]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继电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n0017] 一种继电器,包括两个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基座、与基座围合形成封闭结构的防护罩壳、设置在基座靠近防护罩壳内部一侧的触点、位于触点远离基座一侧的弹性簧片、卡接固定在基座长度方向两端且位于防护罩壳内部的线包组件以及固定在两个线包组件之间的线圈组件,一个线圈引线脚的线圈连接段与线圈组件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个线圈引线脚的线圈连接段与线圈组件的输入端电连接,两个信号输入端脚远离线圈引线脚的一端均穿设在基座上,所述基座远离触点的一侧设有两个信号输出端脚,其中一个信号输出端脚与触点电连接,另一个信号输出端脚与弹性簧片电连接。
[n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信号输入端脚输入电信号时,电信号能够通过线圈引线脚达到线圈组件处,以使得线圈组件通电产生电磁感应,弹性簧片在磁力的作用下与与触点相抵接,从而达到使继电器的输入电路控制输出电路的目的。
[n0019] 可选的,所述端脚连接段和转向段均穿设在线包组件上。
[n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线圈引线脚不易在线包组件上发生窜动,从而以使得线圈引线脚在继电器内的安装更加稳固。
[n0021] 可选的,所述基座在信号输出端脚和信号输入端脚的穿设处以及基座与防护罩壳的连接处均设有电源灌封胶。
[n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灌封胶用于增强基座和防护罩壳围合形成的封闭结构的密封效果,以使得封闭结构内的各元器件不易被氧化,从而以使得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n0023] 可选的,所述基座和防护罩壳围合形成的封闭结构内设有惰性气体。
[n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惰性气体用于保护封闭结构内的各元器件,以使得继电器更加耐用。
[n0025]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n0026] 1.侧壁平面与平行悬臂前端的接触面积增大,且相互抵接后,扁平段难以发生转动,平行悬臂对扁平段的限位效果更佳,因此扁平段使得线圈引线脚和信号输入端脚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定;
[n0027] 2.通过设置银镀层,使得线圈引线脚的使用寿命延长。
[n0028]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连接结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n0029]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n0030]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继电器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n0031]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继电器的爆炸图。
[n0032] 附图标记说明:1、线圈引线脚;11、端脚连接段;12、线圈连接段;13、扁平段;131、限位凸起;14、转向段;2、信号输入端脚;21、倒角;22、平行悬臂前端;3、信号输出端脚;4、基座;41、卡槽;42、电源灌封胶;5、防护罩壳;51、气孔;52、密封堵头;6、触点;7、弹性簧片;8、线包组件;81、卡舌;9、线圈组件。
[n0033]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n003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参照图1,连接结构包括线圈引线脚1和信号输入端脚2。
[n0035] 信号输入端脚2和线圈引线脚1用于将电信号接入和接出继电器的线圈组件9,以使得线圈组件9与输入电源之间形成输入回路,从而以使得继电器的输出回路的通断能够被输入回路控制。因此继电器中的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设有两组,且一组连接结构与线圈组件9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组连接结构与线圈组件9的输出端电连接。
[n0036] 参照图1和图2,信号输入端脚2远离线圈引线脚1的一端设有倒角21,以使得信号输入端脚2与输入电源的连接更加便捷。信号输入端脚2靠近线圈引线脚1的一端设有平行悬臂前端22。平行悬臂前端22与信号输入端脚2为一体结构,且平行悬臂前端22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平行悬臂前端22均与信号输入端脚2相垂直。平行悬臂前端22用于线圈引线脚1的卡接与固定。
[n0037] 线圈引线脚1可以采用铜质材料制成。线圈引线脚1包括均呈圆杆状的端脚连接段11和线圈连接段12。端脚连接段11和线圈连接段12相互垂直,且端脚连接段11和线圈连接段12的端部固定连接。线圈连接段12用于线圈引线脚1与线圈组件9的线圈电连接。
[n0038] 端脚连接段11远离线圈连接段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扁平段13。扁平段13由圆杆压平所得到,且扁平段13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平面。扁平段13用于线圈引线脚1与信号输入端脚2电连接。扁平段13卡接固定在两个平行悬臂前端22之间,且扁平段13的侧壁平面与两个平行侧壁前端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扁平段13与两个平行悬臂前端22之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侧壁平面与平行悬臂前端22的接触面积增大,且相互抵接后,扁平段13难以发生转动,平行悬臂对扁平段13的限位效果更佳,因此扁平段13使得线圈引线脚1和信号输入端脚2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定,即便是继电器受到震动时,线圈引线脚1也难以与信号输入端脚2之间产生分离。
[n0039] 扁平段13设有限位凸起131。限位凸起131位于平行悬臂前端22沿端脚连接段11轴心线方向的两端,限位凸起131由扁平段13沿扁平段13的厚度方向凸起所形成。限位凸起131用于对扁平段13在两个平行悬臂前端22之间的卡接固定进行限位,以使得扁平段13不易沿端脚连接段11的轴心线方向发生窜动,从而进一步提高线圈引线脚1和信号输入端脚2之间固定连接的效果。
[n0040] 扁平段13与端脚连接段11平行且错位设置,且扁平段13和端脚连接段11位于同一平面内。扁平段13和端脚连接段11之间设有转向段14,转向段14的延伸方向与线圈连接段12的延伸方向相反。线圈连接段12、端脚连接段11、转向段14以及扁平段13均为一体结构,即均由同一根圆杆多次折弯所形成。线圈引线脚1固定在继电器内时,可以将端脚连接段11和转向段14均固定在继电器的卡接结构内,从而使得线圈引线脚1在继电器内的安装更加稳固。
[n0041] 线圈引线脚1外设有银镀层。镀银层能够降低金属表面的接触电阻,且化学稳定性高,易于抛光,因此银镀层能够增强线圈引线脚1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以及高温抗氧化性等能力,并且能够延长线圈引线脚1的使用寿命。
[n0042]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加工时,先将笔直的铜质圆棒的一端垂直弯折,以使得线圈连接段12被加工成型,然后将铜质圆棒远离线圈连接段12的一端连续弯折两次,并使得弯折后的前后两段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再将铜质圆棒远离线圈连接段12的一端压扁,从而已分别形成端脚连接段11、转向段14和扁平段13。然后在扁平段13上将限位凸起131加工成型,再对线圈引线脚1进行镀银作业,以形成镀银层。然后将信号输入端脚2加工成型,并在信号输入端脚2上设置平行悬臂前端22。再将扁平段13卡接固定在两个平行悬臂前端22之间即可形成连接结构。
[n0043]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继电器。参照图3和图4,继电器包括信号输入端脚2、信号输出端脚3、基座4、防护罩壳5、触点6、弹性簧片7、线包组件8和线圈组件9。
[n0044] 防护罩壳5为长方体状的壳体,且防护罩壳5的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防护罩壳5与基座4固定连接,基座4设置在防护罩壳5的封闭端,且基座4与防护罩壳5围合形成封闭结构。触点6固定在基座4靠近封闭罩壳内部的一侧。弹性簧片7为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金属片体,弹性簧片7固定在基座4上,且弹性簧片7位于触点6远离基座4的一侧。基座4远离触点6的一侧固定有两个信号输出端脚3,信号输出端脚3穿设在基座4上。其中一个信号输出端脚3与触点6电连接,另一个信号输出端脚3与弹性簧片7电连接。两个信号输出端脚3、触点6、弹性簧片7和输出电源之间共同构成继电器的输出回路。
[n0045] 线包组件8卡接固定在基座4长度方向的两端,且线包组件8位于防护罩壳5的内部。线包组件8设有用于与基座4卡接固定的卡舌81,基座4设有供线包组件8进行卡接的卡槽41。线圈组件9固定在两个线包组件8之间。端脚连接段11和转向段14均穿设在线包组件8上,以使得线圈引线脚1不易在线包组件8上发生窜动,从而以使得线圈引线脚1更加稳固。一个线圈引线脚1的线圈连接段12与线圈组件9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个线圈引线脚1的线圈连接段12与线圈组件9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输入端脚2远离线圈引线脚1的一端穿设在基座4上。两个信号输入端脚2、两个线圈引线脚1、线圈组件9和输入电源之间共同构成继电器的输入电路。
[n0046] 信号输入端脚2输入电信号时,电信号能够通过线圈引线脚1达到线圈组件9处,以使得线圈组件9通电产生电磁感应。弹性簧片7在磁力的作用下与与触点6相抵接,即可使得继电器的输出电路被接通。信号输入端的电信号断开后,线圈组件9的电池感应消失,弹性簧片7复位,即可使得继电器的输出电路被断开。
[n0047] 基座4在信号输入端脚2和信号输出端脚3的穿设处以及与防护罩壳5的连接处均设有电源灌封胶42。电源灌封胶42用于增强基座4和防护罩壳5围合形成的封闭结构的密封效果,以使得封闭结构内的各元器件不易被氧化,从而以使得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n0048] 基座4和防护罩壳5围合形成的封闭结构内填充有惰性气体。加工时,先在防护罩壳5的封闭端上开设有气孔51,且气孔51沿防护罩封闭端的对角线开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气孔51用于向封闭结构内通入惰性气体,另一个气孔51用于将封闭结构内的空气排出。填充完毕后,防护罩壳5在气孔51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堵头52,以避免封闭结构内的惰性气体溢出。惰性气体用于保护封闭结构内的各元器件,以使得继电器更加耐用。
[n0049]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继电器的实施原理为:加工时,先将两个信号输出端脚3穿设在基座4上,然后将触点6和弹性簧片7固定在基座4上,并使触点6与其中一个信号输出端脚3电连接,并将弹性簧片7与另一个信号输出端脚3电连接。再通过线包组件8将线圈组件9固定在基座4上。然后将线圈引线脚1穿设在线包组件8上,并使信号输入端脚2穿设在基座4上。再将一个线圈引线脚1与线圈组件9的输入端电连接,将另一个线圈引线脚1与线圈组件9的输出端电连接。然后将防护罩壳5与基座4固定连接,以使得防护罩壳5和基座4围合形成封闭结构。然后将基座4上信号输入端脚2和信号输出端脚3以及基座4和罩壳的连接处均设置电源灌封胶42。再通过一个气孔51向封闭结构内通入惰性气体,并通过另一个气孔51将封闭结构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将密封堵头52固定在防护罩壳5的气孔51处。
[n0050]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包括线圈引线脚(1)和信号输入端脚(2),所述信号输入端脚(2)靠近线圈引线脚(1)的一端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平行悬臂前端(22),所述平行悬臂前端(22)与信号输入端脚(2)相垂直,所述线圈引线脚(1)包括相互垂直且端部固定连接的端脚连接段(11)和线圈连接段(1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脚连接段(11)远离线圈连接段(12)的一端设有卡接固定在两个平行悬臂前端(22)之间的扁平段(13),所述扁平段(13)的侧壁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平面,所述侧壁平面与两个平行悬臂前端(22)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抵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段(13)设有限位凸起(131),所述限位凸起(131)位于平行悬臂前端(22)沿端脚连接段(11)轴心线方向的两端。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段(13)与端脚连接段(11)平行且错位设置,扁平段(13)与端脚连接段(11)位于同一平面内,扁平段(13)和端脚连接段(11)之间设有转向段(14)。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引线脚(1)外设有银镀层。
[0005] 5.一种继电器,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4)、与基座(4)围合形成封闭结构的防护罩壳(5)、设置在基座(4)靠近防护罩壳(5)内部一侧的触点(6)、位于触点(6)远离基座(4)一侧的弹性簧片(7)、卡接固定在基座(4)长度方向两端且位于防护罩壳(5)内部的线包组件(8)以及固定在两个线包组件(8)之间的线圈组件(9),一个线圈引线脚(1)的线圈连接段(12)与线圈组件(9)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个线圈引线脚(1)的线圈连接段(12)与线圈组件(9)的输入端电连接,两个信号输入端脚(2)远离线圈引线脚(1)的一端均穿设在基座(4)上,所述基座(4)远离触点(6)的一侧设有两个信号输出端脚(3),其中一个信号输出端脚(3)与触点(6)电连接,另一个信号输出端脚(3)与弹性簧片(7)电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脚连接段(11)和转向段(14)均穿设在线包组件(8)上。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在信号输出端脚(3)和信号输入端脚(2)的穿设处以及基座(4)与防护罩壳(5)的连接处均设有电源灌封胶(42)。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和防护罩壳(5)围合形成的封闭结构内设有惰性气体。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10163588B2|2018-12-25|Electromagnetic relay including yoke-retaining bottom plate
US20070087585A1|2007-04-19|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05222946A|2005-08-18|電磁リレー及びリセプタクル
TWM497356U|2015-03-11|電連接器
CN214336660U|2021-10-01|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和继电器
JPH0266827A|1990-03-06|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2054626A|2011-05-11|线圈端
CN102856119A|2013-01-02|一种小型大电流pcb汽车继电器
CN214254290U|2021-09-21|一种导电端子防脱式电磁继电器
CN214254289U|2021-09-21|一种端子防靠拢式电磁继电器
CN209282140U|2019-08-20|一种高压接触器
CN211859594U|2020-11-03|一种二极管保护器
CN212257298U|2020-12-29|一种多触点灭弧继电器
CN209804561U|2019-12-17|接触器及车辆
CN206657778U|2017-11-21|热水器专用小型电磁继电器
CN213340901U|2021-06-01|一种磁吸轨道插座及插头组合
CN210984639U|2020-07-10|低厚度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KR950019365A|1995-07-22|연소기기의 안전밸브용 전자석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786377A|2021-05-11|一种导电端子防脱式电磁继电器
CN208173689U|2018-11-30|一种极耳包胶装置
CN213340043U|2021-06-01|一种新型可调电感结构
CN214123797U|2021-09-03|一种具有定位结构便于安装的继电器衔铁
CN211320023U|2020-08-21|接触器线圈骨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
JP2015019471A|2015-01-29|端子接続具、及び電気接続箱
CN213150675U|2021-05-07|一种继电器组件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729231.1U|CN214336660U|2021-04-09|2021-04-09|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和继电器|CN202120729231.1U| CN214336660U|2021-04-09|2021-04-09|线圈引线脚与信号输入端脚的连接结构和继电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