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继电器,包括底座、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接触部分包括至少一组触点组件,该触点组件包括静簧引出片和动簧引出片,底座设有与静簧引出片和动簧引出片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插孔,静簧引出片和动簧引出片分别插装于相应的第一插孔;静簧引出片和/或动簧引出片在厚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位于第一插孔下方的倒钩;所述倒钩所在的侧面还设有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位于倒钩上方,且第一凸部进入相应的第一插孔内,或者,第一凸部位于相应的第一插孔上端或下端。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第一凸部达到防异物进入第一插孔的效果,并使继电器装配更便捷。
公开号:CN214336656U
申请号:CN202120107745.3U
申请日:2021-01-1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林永斌;温启洪
申请人:NINGBO JINHAI ELECTRONIC CO Ltd;
IPC主号:H01H50-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继电器。
[n0002]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n0003] 工业继电器是继电器中的一种,现有技术的一种工业继电器由底座、外壳、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组成,其中,接触部分的动簧引出片和静簧引出片分别插装于底座,且动簧引出片和静簧引出片上分别设有倒钩,该倒钩具有如下作用:1、倒钩与继电器插座的第一插孔中的插片过盈配合,加强了继电器引出脚与插座的插拔力强度;2、倒钩在继电器使用过程中可以提升继电器的抗冲击及振动能力,防止在恶劣的环境中发生继电器与插座松脱现象,减少客户端的故障率;3、倒钩与插座的第一插孔中的插片配合有利于降低继电器引出脚的温升,减少发热,保证可靠的电耐久性。
[n0004] 由于动簧引出片和静簧引出片上分别设有倒钩后,为了确保动簧引出片和静簧引出片的引出脚能顺利穿过底座上的插孔,要求插孔的尺寸较大,以对倒钩进行避让,这就使得插孔与动簧引出片/静簧引出片之间的间隙较大而容易进入异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采用点胶的方式防止异物进入,但采用点胶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所述间隙较大,所需的胶水量较多;点胶是瓶劲工艺,操作较为不便;存在胶水流入继电器内部而污染动、静触点的风险。
[n0005]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工业继电器,其采用设置凸部的方式代替点胶方式封堵间隙,使继电器装配更便捷。
[n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继电器,包括底座、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接触部分包括至少一组触点组件,该触点组件包括静簧引出片和动簧引出片,底座设有与静簧引出片和动簧引出片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插孔,静簧引出片和动簧引出片分别插装于相应的第一插孔;静簧引出片和/或动簧引出片在厚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位于第一插孔下方的倒钩;所述倒钩所在的侧面还设有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位于倒钩上方,且第一凸部进入相应的第一插孔内,或者,第一凸部位于相应的第一插孔上端或下端。
[n000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部所在的侧面还设有凸起,该凸起与其所在的第一插孔过盈配合。
[n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大孔部和小孔部,大孔部用于插装引出片,小孔部供所述倒钩向下穿过,所述第一凸部进入相应的第一插孔的小孔部内,或着,所述第一凸部位于相应的第一插孔的小孔部上端或下端,以堵住小孔部。
[n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部由其所在的部位经模具冲苞而成,所述倒钩由其所在的部位经冲裁和沿厚度向一侧方向弯折而成。
[n0010] 进一步的,所述静簧引出片和动簧引出片在其宽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一限位凸部,两限位凸部分别卡在相应的第一插孔上沿。
[n0011] 进一步的,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设有动触点的动簧片和设有静触点的第一静簧片;第一静簧片与所述静簧引出片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磁路部分装在底座上,动簧片设置于磁路部分,且该动簧片与第一静簧片配合,并通过导体与动簧引出片电连接。
[n0012] 进一步的,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动触点沿与所述第一静簧片的静触点的断开方向运动的行程进行限位的限位部件,该限位部件插装于所述底座设置的第二插孔,并与所述第一静簧片位于所述动簧片相对的两侧;所述限位部件为不具有用于连电的引出脚的第二静簧片,该第二静簧片设有用于与动触点配合的第二凸部,或者,所述限位部件为绝缘限位片,该绝缘限位片设有用于与动触点配合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由其所在的部位经模具冲苞而成。
[n0013] 进一步的,所述磁路部分包括线圈组件和衔铁,线圈组件卧置在所述底座上,衔铁配合在线圈组件轴向的一侧,且衔铁顶部与线圈组件活动连接,使其底部可朝靠近或远离线圈组件的方向摆动;所述动簧片与衔铁连接在一起,并位于所述衔铁背对所述线圈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动簧片底部设有所述动触点。
[n0014] 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与衔铁之间设有绝缘片,该绝缘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衔铁所在的一侧延伸的侧挡片,所述衔铁位于该绝缘片的两侧挡片之间;该绝缘片底端设有向所述衔铁所在的一侧延伸的底挡片,该底挡片位于所述衔铁底端与所述第一静簧片顶部之间。
[n0015]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漆包线、轭铁和铁芯,铁芯插装在线圈架中,漆包线缠绕在线圈架上,该线圈架卧置在所述底座上;轭铁呈L字形,其一边与铁芯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边位于线圈架之上;所述衔铁顶部靠在轭铁另一边的刀口上,并通过拉簧与轭铁另一边连接;所述动簧片顶部与一塑料件嵌件注塑在一起,该塑料件与衔铁固定连接;所述导体为导电线。
[n0016]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n0017] 1、由于所述倒钩所在的侧面还设有所述第一凸部,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第一凸部减小第一插孔与动簧引出片/静簧引出片之间的间隙,达到防异物进入的效果,且与点胶方式相比,使继电器装配更便捷。
[n0018]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凸起,与其所在的第一插孔过盈配合,能够提高静簧引出片或动簧引出片与第一插孔插装配合的牢固性,避免晃动。
[n0019] 3、所述第一凸部由其所在的部位经模具冲苞而成,所述倒钩由其所在的部位经冲裁和沿厚度向一侧方向弯折而成,使第一凸部、倒钩的制作简便,且可以节省用料。
[n0020] 4、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所述限位部件,可以对动态中的动触点进行有效定位,且在动触点沿断开方向运动时可以很好地吸收动触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从而有效降低动触点回跳次数,达到提升电耐久性效果。
[n0021] 5、所述第一凸部由其所在的部位经模具冲苞而成,一方面缩短了限位部件的装配工序,另一方面可以节省触点零件,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n0022] 6、所述动簧片与衔铁之间设有绝缘片,可以利用该绝缘片提高接触部分与磁路部分之间的爬电距离。特别的,该绝缘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衔铁所在的一侧延伸的侧挡片,所述衔铁位于该绝缘片的两侧挡片之间,能利用两侧挡片的设置,减少绝缘片的宽度,从而解决产品跟踪工具不好伸进、目测效果不好的问题。该绝缘片底端设有向所述衔铁所在的一侧延伸的底挡片,该底挡片位于所述衔铁底端与所述第一静簧片顶部之间,能够利用底挡片隔离第一静簧片和衔铁。
[n0023]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n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一(不含外壳);
[n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簧引出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n0026]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簧引出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n0027] 图4-1是本实用新型的静簧引出片(含第一静簧片)的侧视图;
[n0028] 图4-2是图4-1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n0029]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一(体现正面);
[n0030]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二(体现背面);
[n0031]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动簧引出片、静簧引出片等在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n0032]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片的结构示意图;
[n0033]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片与衔铁在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n0034]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二(含外壳);
[n0035]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n0036]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三(含外壳);
[n0037]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n0038] 图14是图1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n0039] 图15是图1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n0040] 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继电器,包括底座1、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外壳9,外壳9与底座1连接,将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包容于其壳腔中,仅磁路部分、接触部分的引出部分露出。接触部分包括至少一组触点组件2,该触点组件2包括静簧引出片22、动簧引出片21,底座1设有与静簧引出片22、动簧引出片21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插孔11,静簧引出片22和动簧引出片21分别插装于相应的第一插孔11,且动簧引出片21在厚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侧面之一设有位于第一插孔下方的倒钩211,静簧引出片22在厚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侧面之一也设有位于第一插孔下方的倒钩221;动簧引出片21在其倒钩211所在的侧面还设有第一凸部212,该第一凸部212位于倒钩211正上方,并位于相应的第一插孔中;静簧引出片22在其倒钩221所在的侧面还设有第一凸部222,该第一凸部222位于倒钩221上方,并进入相应的第一插孔内,以堵住第一插孔用于供倒钩221穿过的部分。所述第一凸部进入第一插孔的形式可以是全部进入,也可以是局部进入,能堵住第一插孔用于供倒钩穿过的部分即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凸部位于相应的第一插孔上端或下端,此时,第一凸部底端与第一插孔上端局部贴合,或者,第一凸部顶端与第一插孔下端局部贴合,以盖住第一插孔用于供倒钩穿过的部分。第一凸部进入第一插孔的形式与第一凸部位于第一插孔上端或下端的形式相比,前者能够确保静簧引出片22与下述第二静簧片25的绝缘距离满足要求。
[n0041]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1、图4-2所示,所述第一凸部212、222分别由其所在的部位经模具冲苞而成,所述倒钩211、221分别由其所在的部位经冲裁和沿厚度向一侧方向弯折而成。如此,使第一凸部212/222、倒钩211/221的制作简便,且可以节省用料。
[n0042] 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所述第一插孔11包括沿其宽度方向分布并相互连通的大孔部111和小孔部112,大孔部111用于插装所述动簧引出片21或静簧引出片22,小孔部112供所述倒钩211或倒钩221向下穿过,所述第一凸部212和第一凸部222分别进入相应的第一插孔的小孔部112内。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凸部位于相应的第一插孔的小孔部上端或下端。
[n0043]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动簧引出片21的第一凸部212所在的侧面还设有凸起214,该凸起214与其所在的第一插孔过盈配合。所述凸起214的数量具体为两个,该两个凸起214位于所述第一凸部212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其所在的第一插孔的大孔部111过盈配合。如图4-2所示,所述静簧引出片22的第一凸部222所在的侧面也分别设有凸起223,该凸起223与其所在的第一插孔过盈配合。所述凸起223的数量具体为两个,该两个凸起223位于所述第一凸部222的左右两侧。
[n0044]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引出片21在其宽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侧面顶部分别设有一限位凸部213,两限位凸部213分别卡在相应的第一插孔上沿;所述静簧引出片22在其宽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侧面顶部分别设有一限位凸部223,两限位凸部223分别卡在相应的第一插孔上沿。如此,即可利用所述限位凸部对213动簧引出片21进行限位,利用限位凸部223对静簧引出片22进行限位,避免静簧引出片22和动簧引出片21分别向下穿出相应的第一插孔11。
[n0045] 本实施例中,所述触点组件2还包括设有动触点231的动簧片23和设有静触点241的第一静簧片24;第一静簧片24为常开静簧片,并与所述静簧引出片22一体成型(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静簧片与所述静簧引出片以铆接或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磁路部分装在底座1上,动簧片23设置于磁路部分,且该动簧片23与第一静簧片24配合,并通过导体与动簧引出片21电连接,该导体具体为导电线6。
[n0046] 本实施例中,所述触点组件2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动触点231沿与所述第一静簧片24的静触点的断开方向运动的行程进行限位的限位部件,该限位部件插装于所述底座1设置的第二插孔12,并与所述第一静簧片24位于所述动簧片23相对的两侧;所述限位部件为不具有用于连电的引出脚的第二静簧片25,该第二静簧片25设有用于与动触点配合的第二凸部251,该第二凸部251由其所在的部位经模具冲苞而成,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凸部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静簧片上。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为绝缘限位片,该绝缘限位片设有用于与动触点配合的第二凸部。
[n0047] 本实施例中,所述磁路部分包括线圈组件3和衔铁4,线圈组件3卧置在所述底座1上,衔铁4配合在线圈组件3轴向的一侧,且衔铁4顶部与线圈组件3活动连接,使其底部可朝靠近或远离线圈组件3的方向摆动;所述动簧片23与衔铁4连接在一起,并位于所述衔铁4背对所述线圈组件3的一侧,且所述动簧片23底部设有所述动触点231。所述线圈组件3具体包括线圈架31、漆包线32、轭铁33和铁芯35,铁芯35插装在线圈架31中,漆包线32缠绕在线圈架31上,该线圈架31卧置在所述底座1上;轭铁33呈L字形,其一边与铁芯35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边位于线圈架31之上;所述衔铁4顶部靠在轭铁33另一边的刀口上,并通过拉簧5与轭铁33另一边连接。
[n0048]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23与衔铁4之间设有绝缘片7,如图6、图7所示,该绝缘片7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衔铁4所在的一侧延伸的侧挡片71,所述衔铁4位于该绝缘片7的两侧挡片71之间;该绝缘片7底端设有向所述衔铁4所在的一侧延伸的底挡片72,该底挡片72位于所述衔铁4底端与所述第一静簧片24顶部之间。
[n0049]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23顶部与一塑料件8嵌件注塑在一起,该塑料件8与衔铁4固定连接,具体,该塑料件8与衔铁4、绝缘片7铆接固定,且绝缘片7位于塑料件8与衔铁4之间。
[n00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分具体包括三组所述触点组件2,该三组所述触点组件2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底座1还设有两个第三插孔13,两线圈引出片34分别一一插装于该两第三插孔13,且该两线圈引出片34顶部分别与漆包线32的两端电连接。
[n005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继电器,装配动簧引出片21、静簧引出片22时,将动簧引出片21和静簧引出片22分别插装于相应的第一插孔11的大孔部111,并使动簧引出片21的倒钩211和静簧引出片22的倒钩221分别向下穿过相应的第一插孔11的小孔部112,直至动簧引出片21的两限位凸台213和静簧引出片22的两限位凸台223分别卡在相应的第一插孔11上沿。此时,动簧引出片21的第一凸部212和静簧引出片22的第一凸部222分别刚好进入相应的第一插孔的小孔部112内,对小孔部112的区域进行封堵,从而达到防异物进入的效果。因而,本实用新型无需采用点胶方式来封堵动簧引出片21/静簧引出片22与第一插孔11之间的间隙,使动簧引出片21、静簧引出片22的装配更简便。
[n0052] 所述触点组件2还包括所述限位部件(即第二静簧片25),可以对动态中的动触点231进行有效定位,且在动触点231沿断开方向运动时可以很好地吸收动触点231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从而有效降低动触点231回跳次数,达到提升电耐久性效果。所述第二静簧片25的第二凸苞251由其所在的部位经模具冲苞而成,一方面缩短了第二静簧片25的装配工序,另一方面可以节省触点零件,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n0053] 所述动簧片23与衔铁4之间设有绝缘片7,可以利用该绝缘片7提高接触部分与磁路部分之间的爬电距离。特别的,该绝缘片7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衔铁4所在的一侧延伸的侧挡片71,所述衔铁4位于该绝缘片7的两侧挡片71之间,能利用两侧挡片71的设置,减少绝缘片7的宽度,从而解决产品跟踪工具不好伸进、目测效果不好的问题。该绝缘片7底端设有向所述衔铁4所在的一侧延伸的底挡片72,该底挡片72位于所述衔铁4底端与所述第一静簧片24顶部之间,能够利用底挡片72隔离第一静簧片24和衔铁4。
[n0054] 在其它实施例中,仅动簧引出片设有所述倒钩、第一凸部,或者,仅静簧引出片设有所述倒钩、第一凸部。
[n0055]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继电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1)
[0001] 1.一种工业继电器,包括底座、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接触部分包括至少一组触点组件,该触点组件包括静簧引出片和动簧引出片,底座设有与静簧引出片和动簧引出片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插孔,静簧引出片和动簧引出片分别插装于相应的第一插孔;静簧引出片和/或动簧引出片在厚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位于第一插孔下方的倒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所在的侧面还设有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位于倒钩上方,且第一凸部进入相应的第一插孔内,或者,第一凸部位于相应的第一插孔上端或下端。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所在的侧面还设有凸起,该凸起与其所在的第一插孔过盈配合。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大孔部和小孔部,大孔部用于插装引出片,小孔部供所述倒钩向下穿过,所述第一凸部进入相应的第一插孔的小孔部内,或者,所述第一凸部位于相应的第一插孔的小孔部上端或下端,以堵住小孔部。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由其所在的部位经模具冲苞而成,所述倒钩由其所在的部位经冲裁和沿厚度向一侧方向弯折而成。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引出片和动簧引出片在其宽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一限位凸部,两限位凸部分别卡在相应的第一插孔上沿。
[0006] 6.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工业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设有动触点的动簧片和设有静触点的第一静簧片;第一静簧片与所述静簧引出片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磁路部分装在底座上,动簧片设置于磁路部分,且该动簧片与第一静簧片配合,并通过导体与动簧引出片电连接。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动触点沿与所述第一静簧片的静触点的断开方向运动的行程进行限位的限位部件,该限位部件插装于所述底座设置的第二插孔,并与所述第一静簧片位于所述动簧片相对的两侧;所述限位部件为不具有用于连电的引出脚的第二静簧片,该第二静簧片设有用于与动触点配合的第二凸部,或者,所述限位部件为绝缘限位片,该绝缘限位片设有用于与动触点配合的第二凸部。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部由其所在的部位经模具冲苞而成。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部分包括线圈组件和衔铁,线圈组件卧置在所述底座上,衔铁配合在线圈组件轴向的一侧,且衔铁顶部与线圈组件活动连接,使其底部可朝靠近或远离线圈组件的方向摆动;所述动簧片与衔铁连接在一起,并位于所述衔铁背对所述线圈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动簧片底部设有所述动触点。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业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与衔铁之间设有绝缘片,该绝缘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衔铁所在的一侧延伸的侧挡片,所述衔铁位于该绝缘片的两侧挡片之间;该绝缘片底端设有向所述衔铁所在的一侧延伸的底挡片,该底挡片位于所述衔铁底端与所述第一静簧片顶部之间。
[0011] 11.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工业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漆包线、轭铁和铁芯,铁芯插装在线圈架中,漆包线缠绕在线圈架上,该线圈架卧置在所述底座上;轭铁呈L字形,其一边与铁芯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边位于线圈架之上;所述衔铁顶部靠在轭铁另一边的刀口上,并通过拉簧与轭铁另一边连接;所述动簧片顶部与一塑料件嵌件注塑在一起,该塑料件与衔铁固定连接;所述导体为导电线。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7135946B2|2006-11-14|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t least one relay actuator and a receptacle for relay actuators
CN214336656U|2021-10-01|一种工业继电器
CN203367165U|2013-12-25|电磁继电器
US4604598A|1986-08-05|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underslung armature
CN102610450A|2012-07-25|一种插座式接地故障线路断路器
KR101100494B1|2011-12-29|계전기 및 계전기 제조공정
CN210692450U|2020-06-05|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211208341U|2020-08-07|静簧的倒装式插接结构
CN210668219U|2020-06-02|可控制两路负载的小型化组合继电器
CN102592889B|2014-05-14|适合自动生产和导电性能可靠的电磁继电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12461534U|2021-02-02|增加爬电距离的电磁继电器
CN212161704U|2020-12-15|双重绝缘的电磁继电器
CN1227692C|2005-11-16|小型化电磁继电器
CN208819808U|2019-05-03|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CN213277947U|2021-05-25|一种功率继电器
CN212461542U|2021-02-02|抗短路电流的电磁继电器
CN208922994U|2019-05-31|一种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CN210272203U|2020-04-07|一种继电器
CN212182227U|2020-12-18|带辅助触点的组合式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4043547U|2021-08-24|超小型高触点间耐压高寿命的拍合式继电器
CN206524284U|2017-09-26|小型电磁继电器
CN210200638U|2020-03-27|用于接触器的可插拔连接装置及接触器
CN210349636U|2020-04-17|一种按钮开关
CN214012848U|2021-08-20|一种易装配型能抗短路电流直流接触器的触头组件
CN210692444U|2020-06-05|一种结构稳定的继电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07745.3U|CN214336656U|2021-01-14|2021-01-14|一种工业继电器|CN202120107745.3U| CN214336656U|2021-01-14|2021-01-14|一种工业继电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