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包括壳体、磁保持继电器、磁动作器、触点动作机构、进线端、出线端及检测控制器;磁保持继电器设置于壳体底部;磁动作器设置于磁保持继电器的一侧;触点动作机构设于磁动作器远离磁保持继电器的一侧,触点动作机构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位于触点动作机构远离磁动作器的一侧;进线端分别与检测控制器的电源端及静触点电连接,出线端与动触点电连接;检测控制器的信号端与磁保持继电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串接在总开关后端时,将进线端和出线端均设于总开关上方,具有连线简单、占用空间小、美观度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的特点。 公开号:CN214336655U 申请号:CN202023115909.1U 申请日:2020-12-22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陈友;刘继勇 申请人:Zhongshan Keke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IPC主号:H01H50-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开关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 [n0002] 现有技术中,作为电路保护装置,要实现对电路出现电压在过电压和欠电压的保护,必须使用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进行保护。 [n0003] 现有技术中的断路器为双极、三极或四极。 [n0004] 请参阅图1-2,现有技术中,作为电路保护装置的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有两种进出线方式,如图1所示的上进下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及如图2所示的下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这两种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均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进线端2、出线端3、磁保持继电器4、磁动作器5、触点动作机构6及检测控制器7;其中,触点动作机构6包括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 [n0005] 进线端2和出线端3设于壳体1相对的两侧,进线端2与电源进线8或总开关的出线端连接,出线端3通过外部接线9接入分开关。其中,外部接线9包括外接的导线或汇流排。 [n0006] 进线端2与动触点602电连接,进线端2还通过导线与检测控制器7的电源端电连接,检测控制器7的控制端通过导线与磁保持继电器4电连接,磁保持继电器4与磁动作器5相接触,磁动作器5与触点动作机构6相接触,静触点601与出线端3电连接。 [n0007] 当线路正常时,进线端2与检测控制器7的电源端电连接,检测控制器7发出控制信号到磁保持继电器4,磁保持继电器4的电磁线圈产生磁场,使磁动作器5产生旋转,带动触点动作机构6,使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相接触,最终接通电路。接通电路后,检测控制器7停止控制信号的输出,磁保持继电器4靠自身的状态保持功能使磁动作器5继续维持触点接通动作方向的姿态,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相接触的姿态不变,电路依然保持接通。 [n0008] 当出现欠压或过压故障时,检测控制器7发出反向控制信号到磁保持继电器4,使磁保持继电器4电磁线圈产生反向磁场,使磁动作器5产生反向旋转,带动触点动作机构6,使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相分离,最终断开电路。电路断开后,检测控制器7停止反向控制信号的输出,磁保持继电器4靠自身的状态保持功能使磁动作器5继续维持触点分离动作方向的姿态,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相分离的姿态不变,电路依然保持断开。 [n0009] 下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与上进下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下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进线端2与静触点601和检测控制器7的电源端电连接,出线端3与动触点602电连接。 [n0010] 请参阅图3-4,以双极为例,进线端2和出线端3设于壳体1相对的两侧,上进下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安装时,进线端2在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上方,出线端3在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下方;下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安装时,进线端2在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下方,出线端3在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上方。进线端2上连接有电源进线8,出线端3上连接有外部接线9。 [n0011] 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这种端口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的位置设置,作为终端电路保护装置,直接控制负载很实用。但是,当这个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串接有分开关时,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的端口设置方式就有较多弊端。总开关的上方进线端引入电源线,在下方出线端引出出线。 [n0012] 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为上进下出,总开关的出线需从总开关的外侧面、背面或内侧预留巷道,然后再绕到总开关的上方,再接入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进线端,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出线端接出线,此出线又需从总开关的外侧面、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背面或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内侧预留巷道绕行至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上方,才接到分开关的进线端进行连接,绕行接线非常复杂。 [n0013] 下进上出的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在与上进上出的总开关相配合使用时,也存在绕行接线问题,需从总开关上方的出线端出线,仍需向下绕行至下进上出的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下方进线端。其中,分开关包括其它断路器及漏电保护断路器。 [n0014] 采用这种连接方式,会产生以下问题:连线数量多、连线工作量大、连接技术要求高、连接速度慢、连接占用空间量大、连接后美观度差、批量连接一致性差、综合生产成本高、连接效果差、安全性不高、故障点多、易受振动影响电气稳定性等问题。 [n0015]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位于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两侧,造成连线复杂、占用空间大、美观度差、成本高、安全性差的问题。 [n0016]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包括壳体、磁保持继电器、磁动作器、触点动作机构、进线端、出线端及检测控制器; [n0017] 所述磁保持继电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 [n0018] 所述磁动作器,设置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一侧,并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相接触; [n0019] 所述触点动作机构,设于所述磁动作器远离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一侧,所述触点动作机构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 [n0020] 所述进线端和所述出线端,分别位于所述触点动作机构远离所述磁动作器的一侧; [n0021] 所述进线端分别与所述检测控制器的电源端及所述静触点电连接,所述出线端与所述动触点电连接; [n0022] 所述检测控制器的信号端与磁保持继电器电连接, [n0023] 所述磁动作器在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磁场作用下发生旋转,以触发所述触点动作机构。 [n0024]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线端与所述出线端至所述壳体底部的高度差不同。 [n0025]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线端设有压线框,所述进线端的压线框与所述静触点电连接,外部的电源进线压接到所述进线端的压线框内。 [n0026]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线端设有压线框,所述出线端的压线框与所述动触点电连接,外部接线压接到所述出线端的压线框内。 [n0027]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极数为双极、三极或四极。 [n0028]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线端及所述出线端的数量与所述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极数相匹配,且所述进线端与所述出线端一一对应。 [n0029]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在串接在总开关后端时,将进线端和出线端均设于壳体的同侧,降低了接线的复杂度,连线数量少、连线工作量减少、连接技术要求降低、可高速连接、空间占用小、美观度高、批量连接一致性好、导线使用量小、综合生产成本低、连接效果好、安全性高、故障点少、不易受振动影响、电气稳定性好。 [n0030]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上进下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n0031] 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下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n0032] 图3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双极上进下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俯视图。 [n0033] 图4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上进下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立体示意图。 [n0034]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n0035]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反面结构剖视图。 [n0036] 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双极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俯视图。 [n0037] 图8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双极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立体示意图。 [n0038] 图9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三极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立体示意图。 [n0039] 图10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四极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立体示意图。 [n0040] 图1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与上进上出式断路器的接线示意图。 [n0041] 图1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与上进上出式断路器及分开关的接线示意图。 [n0042] 元件标号说明: [n0043] 1-壳体;2-进线端;3-出线端;4-磁保持继电器;5-磁动作器;6-触点动作机构;7-检测控制器;8-电源进线;9-外部接线;10-上进上出式断路器;11-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12-分开关;601-静触点;602-动触点。 [n0044]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n0045] 请参阅图5至图1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n0046] 请参阅图5-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包括壳体1、进线端2、出线端3、磁保持继电器4、磁动作器5、触点动作机构6及检测控制器7;其中,壳体1为绝缘壳体。 [n0047] 相对于传统的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本实用新型对磁保持继电器4、磁动作器5、触点动作机构6的位置均作了改动,并将出线端3移动到进线端2的同侧,上述改进仅改变了壳体1的模具,对内部各部件的功能并未发生变化,对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过欠压控制能力、自动断开功能、自动接通功能未产生变化影响,具体的说: [n0048] 请参阅图5-6,磁保持继电器4设置于壳体1的底部;磁动作器5设置于磁保持继电器4的一侧,并与磁保持继电器4相接触。 [n0049] 触点动作机构6,设于磁动作器5远离磁保持继电器4的一侧,其中,触点动作机构6包括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 [n0050] 进线端2和出线端3,分别位于触点动作机构6远离磁动作器5的一侧,进线端2分别与检测控制器7的电源端及静触点601电连接,出线端3与动触点602电连接;检测控制器7的信号端与磁保持继电器4电连接。 [n0051] 请参阅图7-10,进线端2和出线端3设有壳体1的同一侧,且进线端2和出线端3之间相互绝缘。 [n0052] 请参阅图11,进线端2、出线端3均有专门的特种母排压接或导线连接,并由专业电器人员操作,因此不易接错线。 [n0053] 需要说明的是,进线端2与出线端3相对于壳体1底部的高度不同。本实施例中,进线端2和出线端3固定在壳体1内,进线端2设置于出线端3的后方,且进线端和出线端相互绝缘;采用这种结构,可有效防止接线错误。 [n0054] 实际使用时,电源经过进线端2接入检测控制器7的电源端,检测控制器7发出控制信号到磁保持继电器4,磁保持继电器4的电磁线圈产生磁场,使磁动作器5产生旋转,带动触点动作机构6,使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相接触,最终接通电路。接通电路后,检测控制器7停止控制信号的输出,磁保持继电器4靠自身的状态保持功能使磁动作器5继续维持触点接通动作方向的姿态,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相接触的姿态不变,电路依然保持接通。 [n0055] 当出现欠压或过压故障时,检测控制器7发出反向控制信号到磁保持继电器4,使磁保持继电器4的电磁线圈产生反向磁场,使磁动作器5产生反向旋转,带动触点动作机构6,使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相分离,最终断开电路。电路断开后,检测控制器7停止反向控制信号的输出,磁保持继电器4靠自身的状态保持功能使磁动作器5继续维持触点分离动作方向的姿态,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相分离的姿态不变,电路依然保持断开。 [n0056] 继续说明,进线端2设有压线框,进线端2的压线框与静触点601电连接,外部的电源进线8压接到进线端2的压线框内。 [n0057] 出线端3设有压线框,出线端3的压线框与动触点602电连接,外部接线9压接到出线端3的压线框内。 [n0058]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极数可以为双极、三极或四极,进线端及出线端的数量与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极数相匹配,且进线端和出线端一一对应。 [n0059] 请参阅图8,当为双极时,进线端2和出线端3的数量均为2个。 [n0060] 一个进线端和与之对应的出线端与零线连接,另一个进线端和与之对应的出线端与三根相线中的任一根连接。 [n0061] 请参阅图10,当为四极时,进线端2和出线端3的数量均为4个。 [n0062] 一个进线端和与之对应的出线端与零线连接,其余三个进线端和与之对应的出线端分别与3根相线连接。 [n0063] 请参阅图9,当为三极时,进线端2和出线端3的数量均为3个。 [n0064] 三个进线端和与之对应的出线端分别与3根相线连接。 [n0065] 请参阅图11,本实施例中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其前端的总开关,可以是传统结构的断路器和上进下出式漏电保护断路器,也可以是上进上出式断路器和上进上出式漏电保护断路器,后者使用的导线比传统结构而言,方便预制化生产,省材料、省工时、美观统一、高一致性、易于自动化”去人工”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变现在的低质低效现状。 [n0066] 请参阅图12,从左至右分别为上进上出式断路器10、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11及多个分开关12;电源进线8接入上进上出式断路器10的进线端,上进上出式断路器10的出线端与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11的进线端连接,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11的出线端再与各分开关12的进线端连接,各分开关12的出线端分别与后续器件连接。 [n0067] 采用这种结构,上进上出式断路器、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及多个分开关的进线端之间的连线,均位于上方,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为上进下出,总开关的出线需从总开关的外侧面、背面或内侧预留巷道,然后再绕到总开关的上方,再接入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进线端,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出线端接出线,此出线又需从总开关的外侧面、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背面或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内侧预留巷道绕行至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上方,才接到分开关的进线端进行连接,绕行接线非常复杂。 [n0068] 下进上出的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在与总开关相配合使用时,也存在绕行接线问题,需从总开关上方的出线端出线,向下绕行至下进上出的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下方进线端。接线的复杂度稍低,但仍然是人工接线量大,活动接点多,导线外露,电气稳定性低。 [n006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在串接在总开关后端时,将进线端和出线端均设于总开关上方,降低了接线的复杂度,连线数量少、连线工作量减少、连接技术要求降低、可高速连接、空间占用小、美观度高、批量连接一致性好、导线使用量小、综合生产成本低、连接效果好、安全性高、故障点少、不易受振动影响、电气稳定性好。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n0070]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磁保持继电器、磁动作器、触点动作机构、进线端、出线端及检测控制器; 所述磁保持继电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 所述磁动作器,设置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一侧,并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相接触; 所述触点动作机构,设于所述磁动作器远离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一侧,所述触点动作机构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 所述进线端和所述出线端,分别位于所述触点动作机构远离所述磁动作器的一侧; 所述进线端分别与所述检测控制器的电源端及所述静触点电连接,所述出线端与所述动触点电连接; 所述检测控制器的信号端与磁保持继电器电连接, 所述磁动作器在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磁场作用下发生旋转,以触发所述触点动作机构。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与所述出线端至所述壳体底部的高度差不同。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设有压线框,所述进线端的压线框与所述静触点电连接,外部的电源进线压接到所述进线端的压线框内。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端设有压线框,所述出线端的压线框与所述动触点电连接,外部接线压接到所述出线端的压线框内。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极数为双极、三极或四极。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及所述出线端的数量与所述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极数相匹配,且所述进线端与所述出线端一一对应。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6655U|2021-10-01|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 CN203553079U|2014-04-16|两极集成多功能断路器 CN203300573U|2013-11-20|多断点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CN102222589B|2013-02-06|远程控制小型断路器 CN207834232U|2018-09-07|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热脱扣器调整装置 CN213845186U|2021-07-30|一种上进上出式断路器 CN213845197U|2021-07-30|一种一体化上进上出式电路保护装置 CN101388308B|2012-05-23|塑壳断路器 CN2558070Y|2003-06-25|一种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107045964B|2020-02-21|一种多极断路器回路结构 CN202058657U|2011-11-30|远程控制小型断路器 CN213845185U|2021-07-30|一种上进上出式漏电保护断路器 CN209843646U|2019-12-24|具有过欠压保护组件的断路器 CN201638770U|2010-11-17|小型断路器的导弧结构 CN212485259U|2021-02-05|一种插拔式断路器 CN209434131U|2019-09-24|一种塑壳直流断路器 CN210052700U|2020-02-11|一种窄体积塑壳断路器 CN213025998U|2021-04-20|断路器用取电机构 CN210516653U|2020-05-12|一种多极智能物联网断路器 CN214099534U|2021-08-31|一种直流塑料外壳式断路器内置串联结构 CN213936074U|2021-08-10|一种具有l型铜排结构的断路器 CN213150616U|2021-05-07|一种开关装置 CN211790394U|2020-10-27|一种sf6负荷开关壳体 CN202111017U|2012-01-11|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 CN214505414U|2021-10-26|小型智能断路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115909.1U|CN214336655U|2020-12-22|2020-12-22|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CN202023115909.1U| CN214336655U|2020-12-22|2020-12-22|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