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缆及其制造模具。该光缆包括:光单元、外护套和外抗拉元件,其中,外护套套设在所述光单元外侧,且在所述外护套的内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护套凹槽;外抗拉元件套设在所述光单元外侧,并挤压在所述外护套的护套凹槽内。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缆护套所受拉力不能有效传递到抗拉元件上,光缆护套和缆芯间会产生相对移动,导致光缆护套及内部结构会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
公开号:CN214335321U
申请号:CN202120472073.6U
申请日:2021-03-03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陈成;胡聪;张帆;王世颖;廖伟章;付靖宜
申请人: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IPC主号:G02B6-4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缆及其制造模具。
[n0002] 光缆在施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护套表面会受到拉力作用。如果光缆所受拉力不能有效传递到抗拉元件上,光缆护套和缆芯间会产生相对移动,严重时光缆护套及内部结构会遭到严重破坏。
[n0003] 如何能让拉力从护套表面传递到光缆内部抗拉元件,是决定光缆施工特性及光缆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想让光缆护套表面所受拉力,能有效传递到光缆内部抗拉元件,就必须使得护套与抗拉元件存在足够的摩擦力。
[n0004] 但是,现有的常规光缆结构,往往通过紧凑的光缆结构设计,来增强护套与光缆内部抗拉元件的摩擦力。这种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对于一些出于应用需求、产品性能或者是生产工艺考虑,无法实现紧凑结构的光缆产品,光缆与内部抗拉元件摩擦力明显不足。
[n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及其制造模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缆护套所受拉力不能有效传递到抗拉元件上,光缆护套和缆芯间会产生相对移动,导致光缆护套及内部结构会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
[n0006]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n0007]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缆,包括:
[n0008] 光单元;
[n0009] 外护套,其套设在所述光单元外侧,且在所述外护套的内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设置的护套凹槽;
[n0010] 外抗拉元件,其套设在所述光单元的外侧,并挤压在所述外护套的护套凹槽内。
[n0011]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内抗护组件,其设于所述光单元与所述外抗拉元件之间,并抵持在所述光单元的外壁和所述外抗拉元件的内壁。
[n0012]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抗护组件包括:
[n0013] 内抗拉元件,其套设在所述光单元外侧;
[n0014] 内护套,其套设在所述内抗拉元件外侧,所述内护套外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护套突起,且所述护套突起抵持在所述外抗拉元件的内壁上。
[n0015]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护套突起的截面呈三角形状。
[n0016]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护套凹槽的截面呈三角形状。
[n0017]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抗拉元件为芳纶或玻璃纱制件。
[n0018]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缆制造模具,包括:
[n0019] 第一内模,其包括第一出料端,所述第一出料端的外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内模突起,所述第一内模内设有用于使光单元和外抗拉元件一起穿过的第一通孔;
[n0020] 第一外模,其设有第一出料孔,当所述第一出料孔套设在所述内模突起上时,可与所述第一出料端的外壁之间留有使外护套穿过并形成护套凹槽的间隙。
[n0021]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模还包括第一收紧部,其与所述第一出料端连接,所述第一收紧部其呈圆锥形,且其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锥形孔。
[n0022]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模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料孔连通并套设在所述第一出料孔上的第一收紧孔,且所述第一收紧孔与所述第一收紧部之间留有间隙。
[n0023]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n0024] 第二内模,其包括第二出料端,所述第二内模内设有用于使光单元和内抗拉元件一起穿过的第二通孔;
[n0025] 第二外模,其设有第二出料孔,所述第二出料孔的内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外模凹槽,当所述第二出料孔套设在所述第二出料端上时,可与所述第二出料端的外壁之间留有使所述内护套穿过并形成护套突起的间隙。
[n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光缆通过在外护套的内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护套凹槽,外抗拉元件挤压在外护套3的护套凹槽内,护套凹槽可以增加外护套和外抗拉元件的接触面积,具有将外抗拉元件嵌入外护套内锁住的效果,使得外护套所受拉力更容易传递到外抗拉元件上,保证了光缆寿命,减少了光缆的施工及使用故障。通过外护套的内壁周向设置的护套凹槽,使得外抗拉元件受力充分,节约了外抗拉元件用量,降低了材料成本。在金具固定时,有利于外护套与外抗拉元件形成紧密接触的状态。而不必将光缆结构做得过于紧凑,保证了光缆温度特性,降低了生产难度。
[n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光缆的结构示意图;
[n002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光缆的结构示意图;
[n003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造护套凹槽的模具示意图;
[n003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造护套突起的模具示意图。
[n0032] 图中:1、光单元;2、外抗拉元件;3、外护套;31、护套凹槽;4、内抗护组件;41、内抗拉元件;42、内护套;421、护套突起;5、第一内模;51、第一出料端;52、内模突起;53、第一通孔;54、第一收紧部;6、第一外模;61、第一出料孔;7、第二内模;71、第二出料端;73、第二通孔;8、第二外模;81、第二出料孔;82、外模凹槽。
[n0033]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n003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n0035]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缆,包括:光单元1、外抗拉元件2和外护套3。
[n0036] 其中,外护套3套设在光单元1外侧,且在外护套3的内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设置的护套凹槽31,外抗拉元件2其套设在光单元1的外侧,并挤压在外护套3的护套凹槽31内。
[n0037] 该光缆通过在外护套3的内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护套凹槽31,外抗拉元件2挤压在外护套3的护套凹槽31内,护套凹槽31可以增加外护套3和外抗拉元件2的接触面积,具有将外抗拉元件2嵌入外护套3内锁住的效果,使得外护套3所受拉力更容易传递到外抗拉元件2上,保证了光缆寿命,减少了光缆的施工及使用故障。
[n0038] 在本实施例中,外护套3的内壁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干条轴向的护套凹槽31,可以使外护套3和外抗拉元件2之间的受力更加均匀。光单元1由紧套纤、松套纤或微型光纤束组成。
[n0039] 如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光缆还包括内抗护组件4,其设于光单元1与外抗拉元件2之间,并抵持在光单元1的外壁和外抗拉元件2的内壁。在本实施例中,光单元1与外抗拉元件2之间设置内抗护组件4,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光缆的抗拉性能。
[n004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内抗护组件4包括:内抗拉元件41和内护套42,其中,内抗拉元件41套设在光单元1外侧;内护套42套设在内抗拉元件41外侧,内护套42外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护套突起421,且护套突起421抵持在外抗拉元件2的内壁上。
[n0041]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护套42的外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护套突起421,并使护套突起421抵持在外抗拉元件2的内壁上,可以增加内护套42与外抗拉元件2之间的摩擦力。本例中,内护套42的外壁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条轴向的护套突起421,可以内护套42与外抗拉元件2之间受力的均匀性。另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在内护套42的内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突起或者凹槽,以提高内护套42和内抗拉元件41之间的摩擦力。
[n004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护套突起421的截面呈三角形状。护套凹槽31的截面呈三角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将护套突起421和护套凹槽31的截面设计成三角形状,可以更好的增加护套与抗拉元件之间的摩擦力。
[n004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外抗拉元件2为芳纶或玻璃纱制件。在本实施例中,芳纶或玻璃纱摩擦力较大,并且具有很好的抗拉性能,可以增加与护套之间的摩擦力。
[n004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造护套凹槽的模具示意图,其中,图3中A图为第一内模示意图,图3中B图为第一外模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缆制造模具,包括:第一内模5和第一外模6。其中,第一内模5包括第一出料端51,第一出料端51的外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内模突起52,第一内模5内设有用于使光单元1和外抗拉元件2一起穿过的第一通孔53;第一外模6设有第一出料孔61,当第一出料孔61套设在内模突起52上时,可与第一出料端51的外壁之间留有使外护套3穿过并形成护套凹槽31的间隙。
[n0045]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该模具时,将光单元1和外抗拉元件2一同进入挤塑机机头,使其穿过第一内模5的第一通孔53;使形成外护套3的热塑性材料穿过第一出料孔61与第一出料端5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挤出形成管状,再经冷却定型成外护套3,由于第一出料孔61套设在内模突起52上,外护套3的内壁形成护套凹槽31。并在外抗拉元件2穿过第一通孔53后,外护套3的护套凹槽31抵持的外抗拉元件2上。护套凹槽31可以增加外护套3和外抗拉元件2的接触面积,具有将外抗拉元件2嵌入外护套3内锁住的效果,使得外护套3所受拉力更容易传递到外抗拉元件2上,保证了光缆寿命,减少了光缆的施工及使用故障。
[n0046]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内模5还包括第一收紧部54,其与第一出料端51连接,第一收紧部54其呈圆锥形,且其内设有与第一通孔53连通的锥形孔。
[n004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模5还包括与第一出料端51连接的第一收紧部54,第一收紧部54其呈圆锥形,且其内设有与第一通孔53连通的锥形孔,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外抗拉元件2在经过第一内模5时受到一定的挤压,在穿出第一通孔53时可以被挤压在外护套3的护套凹槽31上,与护套凹槽31右更大的接触面积。
[n0048]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外模6设有与第一出料孔61连通并套设在第一出料孔61上的第一收紧孔,且第一收紧孔与第一收紧部54之间留有间隙。
[n004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紧孔的形状与第一收紧部54的形状匹配,使形成外护套3的热塑性材料穿过第一出料孔61与第一出料端5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挤出形成管状,再经冷却定型,形成外护套3。
[n005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造护套突起的模具示意图,其中,图4中A图为第二内模示意图,图4中B图为第二外模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模具还包括:第二内模7和第二外模8,其中,第二内模7包括第二出料端71,第二内模7内设有用于使光单元1和内抗拉元件41一起穿过的第二通孔73;第二外模8设有第二出料孔81,第二出料孔81的内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外模凹槽82,当第二出料孔81套设在第二出料端71上时,可与第二出料端71的外壁之间留有使内护套42穿过并形成护套突起421的间隙。
[n0051] 在使用第二内模7和第二外模8制作内护套42的护套突起421时,将光单元1和内抗拉元件41一同进入挤塑机机头,使其穿过第二内模7的第二通孔73;使形成内护套42的热塑性材料穿过第二出料孔81与第二出料端7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挤出形成管状,再经冷却定型成内护套42,由于第二出料孔81的内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外模凹槽82,第二出料孔81套设在第二出料端71上,内护套42穿过间隙后形成护套突起421。并在内抗拉元件41穿过第二通孔73后,内护套42套设在内抗拉元件41上。内护套42与外抗拉元件2之间配合时,使护套突起421抵持在外抗拉元件2的内壁上,可以增加内护套42与外抗拉元件2之间的摩擦力。
[n0052]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n005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n0054]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单元(1);
外护套(3),其套设在所述光单元(1)外侧,且在所述外护套(3)的内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设置的护套凹槽(31);
外抗拉元件(2),其套设在所述光单元(1)的外侧,并挤压在所述外护套(3)的护套凹槽(31)内。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抗护组件(4),其设于所述光单元(1)与所述外抗拉元件(2)之间,并抵持在所述光单元(1)的外壁和所述外抗拉元件(2)的内壁。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抗护组件(4)包括:
内抗拉元件(41),其套设在所述光单元(1)外侧;
内护套(42),其套设在所述内抗拉元件(41)外侧,所述内护套(42)外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护套突起(421),且所述护套突起(421)抵持在所述外抗拉元件(2)的内壁上。
[00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突起(421)的截面呈三角形状。
[0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凹槽(31)的截面呈三角形状。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抗拉元件(2)为芳纶或玻璃纱制件。
[0007] 7.一种制造光缆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内模(5),其包括第一出料端(51),所述第一出料端(51)的外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内模突起(52),所述第一内模(5)内设有用于使光单元(1)和外抗拉元件(2)一起穿过的第一通孔(53);
第一外模(6),其设有第一出料孔(61),当所述第一出料孔(61)套设在所述内模突起(52)上时,可与所述第一出料端(51)的外壁之间留有使外护套(3)穿过并形成护套凹槽(31)的间隙。
[000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模(5)还包括第一收紧部(54),其与所述第一出料端(51)连接,所述第一收紧部(54)其呈圆锥形,且其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53)连通的锥形孔。
[000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模(6)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料孔(61)连通并套设在所述第一出料孔(61)上的第一收紧孔,且所述第一收紧孔与所述第一收紧部(54)之间留有间隙。
[0010]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内模(7),其包括第二出料端(71),所述第二内模(7)内设有用于使光单元(1)和内抗拉元件(41)一起穿过的第二通孔(73);
第二外模(8),其设有第二出料孔(81),所述第二出料孔(81)的内壁周向设有若干条轴向的外模凹槽(82),当所述第二出料孔(81)套设在所述第二出料端(71)上时,可与所述第二出料端(71)的外壁之间留有使内护套(42)穿过并形成护套突起(421)的间隙。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2782551B|2016-05-11|多光纤子单元电缆
EP3470900B1|2021-10-20|Optical fiber cable
US8422843B2|2013-04-16|Multi-fiber fiber optic cable
CN214335321U|2021-10-01|一种光缆及其制造模具
WO2005101080A1|2005-10-27|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ユニット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US20140119699A1|2014-05-01|Optical fiber cable having spline profiled insulation
US8559778B2|2013-10-15|High density multifiber interconnect cable
JP4670218B2|2011-04-13|光ファイバーケーブル
US20050226589A1|2005-10-13|Fiber-optic plug comprising crimped knobs
CA2151562A1|1995-12-23|Optical cables having u-shaped carriers exhibiting enhanced crush performance
JP2001004874A|2001-01-12|光ファイバ用フェルール及び光ファイバ上にフェルールを固定する方法
JP2005234361A|2005-09-02|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81660A|2014-12-03|异型光纤松套管及使用该松套管的光电缆
US9316802B2|2016-04-19|Optical fiber cable having reinforcing layer of tape heat-bonded to jacket
JP2005037641A|2005-02-10|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4183157B2|2008-11-19|プラスチック光ファイ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204086625U|2015-01-07|使用异型光纤松套管的光电缆
CA2201050A1|1997-10-01|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cable slottedrods
CN211180325U|2020-08-04|一种自承式异形碟缆及其挤包模具
KR102136097B1|2020-07-21|광케이블 통신관
CN214311003U|2021-09-28|一种mpo光纤连接器
CN109791264B|2021-06-15|槽杆及光纤缆线
WO2019139018A1|2019-07-18|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US6834148B2|2004-12-21|Optical fiber co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H09138331A|1997-05-27|気送用光ファイバ心線およびその選別方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472073.6U|CN214335321U|2021-03-03|2021-03-03|一种光缆及其制造模具|CN202120472073.6U| CN214335321U|2021-03-03|2021-03-03|一种光缆及其制造模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