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申请适用于光导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及灯具,包括环状的光导,光导上设有:入光面,呈环状,入光面上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灯源的容纳槽;出光面,呈环状且与入光面分别设于光导的轴向两侧;出光面的径向宽度大于入光面的径向宽度,出光面沿轴向完全覆盖入光面;第一反射面,自入光面径向上的外边缘以背离光导的中心点凸设的平滑曲面延伸至出光面径向上的外边缘,并用于将光线全反射至出光面侧;第二反射面,自入光面径向上的内边缘以朝向光导的中心点凸设的平滑曲面延伸至出光面径向上的内边缘,并用于将光线全反射至出光面侧。本实施例的导光结构,使得光线呈环状分布,且光线的分布更加均匀。
公开号:CN214335283U
申请号:CN202120135355.7U
申请日:2021-01-1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周良;姜君城
申请人:Zhejiang Bicom Optics Co ltd;
IPC主号:G02B6-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属于光导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光结构及灯具。
[n0002] 光导是一种把LED发出的光从PCB上导向前面板或者预设位置处的结构件。常见的灯具通常是将光导设置在LED灯源的出光侧进行导光,其中,对于环状的光导,人们对于使用需求,通常需要导出环状分布的光线。但是,目前的环状光导难以导出环状分布的光线,且所导出的光线的均匀性较差,无法满足目前人们的照明需求。
[n0003]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导光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导出环状分布的光线且光线分布的均匀差的技术问题。
[n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n0005] 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包括环状的光导,所述光导上设有:
[n0006] 入光面,呈环状,所述入光面上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灯源的容纳槽;
[n0007] 出光面,呈环状且与所述入光面分别设于所述光导的轴向两侧;所述出光面的径向宽度大于入光面的径向宽度,所述出光面沿轴向完全覆盖所述入光面;
[n0008] 第一反射面,自所述入光面径向上的外边缘以背离所述光导的中心点凸设的平滑曲面延伸至所述出光面径向上的外边缘,并用于将光线全反射至所述出光面侧;
[n0009] 第二反射面,自所述入光面径向上的内边缘以朝向所述光导的中心点凸设的平滑曲面延伸至所述出光面径向上的内边缘,并用于将光线全反射至所述出光面侧。
[n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设置为圆弧槽,所述圆弧槽设于所述入光面沿径向上的中部;所述圆弧槽沿所述光导的周向对称设置,所述圆弧槽沿所述光导的径向对称设置。
[n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面上凹陷形成有扩散部,所述扩散部沿所述光导的轴向与所述容纳槽位置对应设置,且所述扩散部沿所述出光面的轴向以外凸的平滑曲面渐扩设置,并用于将光线向所述出光面的周向两侧扩散。
[n00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部沿所述出光面的径向对称设置。
[n001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和所述扩散部均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容纳槽沿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入光面上,多个所述扩散部均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出光面上,且多个扩散部沿所述光导的轴向与多个所述容纳槽一一位置对应设置。
[n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面上凹陷形成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反射齿,所述反射齿与所述容纳槽间隔分布,并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所述出光面侧。
[n0015]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容纳槽之间的反射齿的周向宽度设置为先增大后减小,和/或,相邻两个所述容纳槽之间的反射齿的齿间距设置为先减小后增大。
[n001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罩设于所述出光面的扩散罩。
[n001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罩设置为环状,且所述扩散罩罩设于所述出光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反射面。
[n0018]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源和所述导光结构,所述灯源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n001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及灯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出光面的径向宽度大于入光面的径向宽度,出光面沿轴向完全覆盖入光面,且第一反射面沿入光面径向上的外边缘以背离光导的中心点凸设的平滑曲面延伸至出光面径向上的外边缘,这样,容纳槽内的灯源所发出的部分光线部分直接从出光面出射,部分光线经过第一反射面,并能够经过第一反射面的全反射作用反射至出光面侧,避免光线从光导径向上的外边缘处出射;同理,第二反射面沿入光面径向上的内边缘以朝向光导的中心点凸设的平滑曲面延伸至出光面径向上的内边缘,这样,灯源所发出的部分光线在经过第二反射面时,能够经过第二反射面的全反射作用反射至出光面侧,避免光线从光导径向上的内边缘出射;如此,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设置,使得灯源发出的光线更多地从出光面出射,使得光线呈环状分布,且光线的分布更加均匀,光导的导光效果好。
[n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1]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光导配合灯源的立体结构图;
[n0022]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光导配合灯源的俯视图;
[n0023] 图3为图2中A-A方向上的剖视图;
[n0024]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n0025] 图5为图4的光路图;
[n0026] 图6为图2中B-B方向上的剖面光路图;
[n0027]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配合光源的立体结构图。
[n0028]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n0029] 1-光导;11-入光面;12-容纳槽;121-入射面;13-反射齿;14-出光面;15-第一反射面;16-第二反射面;17-扩散部;2-扩散罩;3-灯源;z-轴向;y-径向;x-周向。
[n0030]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n0031]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n0032]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33]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n0034]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n0035]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包括环状的光导1,光导1上具有入光面11、出光面14、第一反射面15以及第二反射面16。其中,入光面11、出光面14、第一反射面15以及第二反射面16均呈环状,入光面11设于光导1的轴向z一侧,出光面14设于光导1的轴向z另一侧,第一反射面15设于光导1沿径向y上的外边缘,第二反射面16设于光导1沿径向y上的内边缘。下文中所称的径向y、轴向z以及周向x分别为光导1的径向y、轴向z以及周向x,下文中不再一一解释。
[n0036] 入光面11上凹陷形成有容纳槽12,容纳槽12用于容纳灯源3,容纳槽12由入光面11沿光导1的轴向z凹陷形成。出光面14与入光面11分别设于光导1的轴向z两侧,且入光面11和出光面14均为平面;其中,出光面14的径向y宽度大于入光面11的径向y宽度,且出光面14沿轴向z完全覆盖入光面11。第一反射面15连接于入光面11径向y上的外边缘和出光面14径向y上的外边缘之间,且第一反射面15自入光面11径向y上的外边缘以沿着径向y背离光导1的中心点凸设的平滑曲面延伸至出光面14径向y上的外边缘,具体的,即,第一反射面15自入光面11径向y上的外边缘背离光导1的中心点弯曲凸出并平滑延伸至出光面14径向y上的外边缘,第一反射面15用于将光线全反射至出光面14侧。第二反射面16连接于入光面11径向y上的内边缘和出光面14径向y上的内边缘之间,且第二反射面16自入光面11径向y上的内边缘以沿着径向y朝向光导1的中心点凸设的平滑曲面延伸至出光面14径向y上的内边缘,具体的,即,第二反射面16自入光面11径向y上的内边缘朝向光导1的中心点弯曲凸出并平滑延伸至出光面14径向y上的内边缘,第二反射面16用于将光线全反射至出光面14侧。
[n0037] 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纳槽12的槽壁为入射面121,使用时,灯源3设于容纳槽12内,灯源3发出的光线经过入射面121的折射后进入光导1内,一部分光线在入射面121的折射后直接从出光面14出射,另一部分的光线在经过入射面121的折射后经过第一反射面15和第二反射面16。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出光面14的径向y宽度大于入光面11的径向y宽度,出光面14沿轴向z完全覆盖入光面11,且第一反射面15沿入光面11径向y上的外边缘以沿着径向y背离光导1的中心点凸设的平滑曲面延伸至出光面14径向y上的外边缘,这样,经过入射面121的折射后经过第一反射面15的光线,在第一反射面15的全反射作用下发生反射并反射至出光面14侧,避免该部分光线从光导1径向y上的外边缘处出射、扩散,从而使得经过第一反射面15的光线集中于出光面14侧;同理,第二反射面16沿入光面11径向y上的内边缘以沿径向y朝向光导1的中心点凸设的平滑曲面延伸至出光面14径向y上的内边缘,这样,经过入射面121的折射后经过第二反射面16的光线,在第二反射面16的全反射作用下发生反射并反射至出光面14侧,避免该光线从光导1径向y上的内边缘出射、扩散而导致光导1上形成的光斑具有过多的杂散光斑,从而使得经过第二反射面16的光线集中于出光面14侧。如此,第一反射面15和第二反射面16的设置,使得灯源3所发出的并由入射面121折射后的光线一部分直接从出光面14出射,另一部分在经过第一反射面15和第二反射面16的全反射作用下也从出光面14出射,即,在第一反射面15和第二反射面16的全反射作用下,使得经入射面121折射后的光线能够更多地从出光面14出射,出光面14和入光面11沿轴向z分布且均为平面,则使得光线能够呈环状集中于出光面14,实现光线的环状分布,避免光线直接从第一反射面15和第二反射面16出射而导致光导1上形成的环状光斑具有过大杂散光斑的现象;并且,由于第一反射面15和第二反射面16的全反射作用,还能够使得光线的分布更加均匀,光导1的导光效果好。
[n0038]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2设置为圆弧槽,圆弧槽的设置有助于灯源3上发出的光线的折射,提高光线的均匀分布。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圆弧槽沿光导1的周向x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圆弧槽设于入光面11沿径向y上的中部,如此,有助于圆弧槽内的光线平均地折射至第一反射面15和第二反射面16,从而使得从第一反射面15反射出来的光线和从第二反射面16反射出来的光线基本相等,有助于提高光线的均匀分布。
[n0039] 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圆弧槽沿光导1的径向y对称设置,径向y垂直于周向x,如此使得圆弧槽出射的光线能够从周向x上的两侧平均扩散,有助于提高光线的均匀分布。
[n0040]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出光面14上凹陷形成有扩散部17,扩散部17沿光导1的轴向z与容纳槽12位置对应设置,且扩散部17沿出光面14的轴向z以外凸的平滑曲面渐扩设置,即,扩散部17向出光面14周向x上的两侧渐扩。如此,灯源3发出的光线经过入射面121的折射后,部分经过扩散部17的扩散作用向出光面14的周向x两侧扩散,从而避免光线过于集中于扩散部17中,有助于提高光线的均匀分布。
[n0041]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扩散部17沿着出光面14的径向y对称设置,如此,有助于经过入射面121折射后的光线从扩散部17向出光面14的周向x两侧平均扩散,有助于提高光线的均匀扩散。
[n0042]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2和扩散部17均设置为多个,多个容纳槽12沿周向x均匀分布于入光面11上,多个灯源3能够一一对应容纳于多个容纳槽12内,如此能够实现光线的均匀入射,从而有助于光线均匀地从出光面14出射。多个扩散部17均周向x均匀分布于出光面14上,且多个扩散部17沿光导1的轴向z与多个容纳槽12一一位置对应设置,如此,多个容纳槽12内的光线能够一一对应经过多个扩散部17扩散于出光面14,从而保证光线的均匀分布。
[n0043] 其中,根据所需要的亮度的需求,可以对应设置容纳槽12和扩散部17的数量。
[n0044]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11上凹陷形成有多个沿周向x间隔分布的反射齿13,反射齿13与容纳槽12间隔分布,并用于将光线反射至出光面14侧。如此,使用时,光线经过入射面121折射后经过出光面14,该光线的部分在出光面14的反射作用下能够照射至反射齿13,并在反射齿13的反射作用下发生反射并从出光面14出射;或者,光线经过入射面121折射后直接照射至反射齿13,并在反射齿的反射作用下发生反射并从出光面14出射至外部。如此,反射齿13的设置,提高了对光线的利用率,避免由出光面14反射后的光线的浪费,提高了光导1的导光亮度。
[n0045] 其中,本实施例中,反射齿13由入光面11凹陷形成,并与容纳槽12间隔分布,且反射齿13的槽壁为圆弧槽,有助于反射齿13对光线的反射作用。并且,反射齿13设置为长条形,反射齿13沿光导1的径向y延伸或者与光导1的径向y形成夹角。
[n0046]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容纳槽12之间的反射齿13的周向宽度设置为先增大后减小,也即是,距离灯源3越远的反射齿13的周向宽度越大,反射齿13的周向宽度的增大,有助于反射齿13能够更好地接收更多地从出光面14反射回来的光线并进行反射,以及能够更好地接收更多从灯源3出射至反射齿13的光线并进行反射,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光导1的导光亮度。
[n0047] 和/或,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容纳槽12之间的反射齿13的齿间距设置为先减小后增大,即距离灯源3越远的反射齿13的周向间距逐渐减小,提高反射齿13接收光线的概率,从而使得反射齿13能够更好地接收光线并反射该光线,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光导1的导光亮度。
[n0048]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结构还包括罩设于出光面14的扩散罩2,光导1和扩散罩2沿着光导1的轴向z间隔分布,如此,从出光面14出射的光线能够进入扩散罩2内,并经过扩散罩2的扩散作用下出射至外部,如此,提高了光线的均匀性和亮度。
[n0049]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扩散罩2设置为环状,且扩散罩2罩设于出光面14、第一反射面15以及第二反射面16,如此,使得扩散罩2能够扩散分别从出光面14、第一反射面15以及第二反射面16出射的光线,保证对光导1出射的所有光线的扩散,从而提高了光线的均匀性。
[n005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源3和上述导光结构,灯源3设于导光结构的容纳槽12内。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导光结构与上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结构相同,具体请参阅上一实施例中导光结构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灯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导光结构,能够呈现出环状的光斑,且杂散光斑非常少。
[n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光导,所述光导上设有:
入光面,呈环状,所述入光面上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灯源的容纳槽;
出光面,呈环状且与所述入光面分别设于所述光导的轴向两侧;所述出光面的径向宽度大于入光面的径向宽度,所述出光面沿轴向完全覆盖所述入光面;
第一反射面,自所述入光面径向上的外边缘以背离所述光导的中心点凸设的平滑曲面延伸至所述出光面径向上的外边缘,并用于将光线全反射至所述出光面侧;
第二反射面,自所述入光面径向上的内边缘以朝向所述光导的中心点凸设的平滑曲面延伸至所述出光面径向上的内边缘,并用于将光线全反射至所述出光面侧。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设置为圆弧槽,所述圆弧槽设于所述入光面沿径向上的中部;所述圆弧槽沿所述光导的周向对称设置,所述圆弧槽沿所述光导的径向对称设置。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上凹陷形成有扩散部,所述扩散部沿所述光导的轴向与所述容纳槽位置对应设置,且所述扩散部沿所述出光面的轴向以外凸的平滑曲面渐扩设置,并用于将光线向所述出光面的周向两侧扩散。
[00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沿所述出光面的径向对称设置。
[000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和所述扩散部均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容纳槽沿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入光面上,多个所述扩散部均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出光面上,且多个扩散部沿所述光导的轴向与多个所述容纳槽一一位置对应设置。
[000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上凹陷形成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反射齿,所述反射齿与所述容纳槽间隔分布,并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所述出光面侧。
[000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容纳槽之间的反射齿的周向宽度设置为先增大后减小,和/或,相邻两个所述容纳槽之间的反射齿的齿间距设置为先减小后增大。
[0008]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罩设于所述出光面的扩散罩。
[000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罩设置为环状,且所述扩散罩罩设于所述出光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反射面。
[0010] 10.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源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所述灯源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2954415B|2015-07-15|照明设备
JP2016085826A|2016-05-19|車両用灯具
US9033538B2|2015-05-19|Illumination appliance
KR101163819B1|2012-07-09|번호판 램프
KR20010007455A|2001-01-26|표시 장치 및 홀더
JP2011159435A|2011-08-18|エッジライト式照明装置
CN106537026B|2020-09-08|灯泡型光源装置及导光构件
JP2015118907A|2015-06-25|導光装置
US10174902B2|2019-01-08|Vehicle lighting fixture
JP2010003597A|2010-01-07|Led灯具ユニット
JP2012074404A|2012-04-12|エッジライト式照明装置
CN214335283U|2021-10-01|导光结构及灯具
EP2390691A1|2011-11-30|Light guide
EP3726125A1|2020-10-21|Strip light fixture
CN210687896U|2020-06-05|配光组件及照明灯具
CN214332577U|2021-10-01|导光组件及灯具
CN210179534U|2020-03-24|一种低眩光的光学透镜及其灯具模组
JP5967574B2|2016-08-10|照明器具
CN214332578U|2021-10-01|导光件及灯具
EP3298322B1|2019-04-17|Tubular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15002138A|2015-01-05|照明装置、タスクライト及び壁面取付照明装置
JP2012195306A|2012-10-11|エッジライト式照明装置
CN212747049U|2021-03-19|光源组件、显示组件、门体组件及冰箱
CN213577318U|2021-06-29|一种灯具结构
JP6041082B2|2016-12-07|照明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35355.7U|CN214335283U|2021-01-19|2021-01-19|导光结构及灯具|CN202120135355.7U| CN214335283U|2021-01-19|2021-01-19|导光结构及灯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