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包括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和分压电路;所述光电倍增管与所述高压电源和分压电路连接,其中,所述高压电源配置为向所述光电倍增管提供产生信号所需的电压;所述光电倍增管包括依次设置的光阴极、聚焦电极、10个倍增极以及阳极;所述光电倍增管配置为光阴极将光子激发成光电子,通过聚焦电极依次进入各倍增极进行逐级放大后,通过阳极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所述分压电路与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聚焦电极、10个倍增极以及阳极连接,用于对光电倍增管进行分压。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稳定性好。 公开号:CN214335247U 申请号:CN202120266238.4U 申请日:2021-01-3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田烨;孙侃;秦婉云;问斯莹 申请人:32266 Unit Of Pla; IPC主号:G01T1-20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性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 [n0002] 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是一款放射性污染测量仪器,用于测量人员、装备、物体表面α、β放射性沾染情况。改进后的沾染检测仪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了γ射线探测器,可同时测量α、β、γ放射性沾染情况;对于现有的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主要由主机、探头和充电器组成,其中,主机由电子学电路、图形点阵显示单元、面板和电池组等组成;探头由α、β复合闪烁体、光电倍增管、避光膜和保护栅网组成;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tube)作为微弱光探测器和闪烁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压电路直接影响到光电倍增管的输出性能.配合不同的应用场合,设计出不同的分压电路,以达到为各倍增极提供合适电压分布的目的,从而获得稳定的总增益以及较好的输出特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稳定性好的的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稳定性好的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分压电路对光电倍增管进行分压,使得光电倍增管的各倍增极处于合适的电压分布,使得光电倍增管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n0004]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n0005] 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包括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和分压电路;所述光电倍增管与所述高压电源和分压电路连接,其中, [n0006] 所述高压电源配置为向所述光电倍增管提供产生信号所需的电压; [n0007] 所述光电倍增管包括依次设置的光阴极、聚焦电极、N(N≥5,N为正整数)个倍增极以及阳极;所述光电倍增管配置为光阴极将光子激发成光电子,通过聚焦电极依次进入各倍增极进行逐级放大后,通过阳极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 [n0008] 所述分压电路与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聚焦电极、N个倍增极以及阳极连接,所述分压电路包括多个电阻和多个电容;所述光电倍增管的相邻两个电极之间均连接一电阻,用于对光电倍增管进行分压。 [n0009] 优选地,所述光电倍增管包括依次设置的光阴极K、聚焦电极F、倍增极DY1、DY2、DY3、DY4、DY5、DY6、DY7、DY8、DY9和DY10以及阳极P。 [n0010] 优选地,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阻R1~R13以及电容C1~C4。 [n0011] 优选地,所述光阴极K与聚焦电极P之间连接电阻R1,所述光阴极K接地;所述聚焦电极P与倍增极DY1之间连接电阻R2。 [n0012] 优选地,倍增极DY1和倍增极DY2之间设有电阻R3,倍增极DY2和倍增极DY3之间设有电阻R4,所述倍增极DY3和倍增极DY4之间设有电阻R5,所述倍增极DY4和倍增极DY5之间设有电阻R6,所述倍增极DY5和倍增极DY6之间设有电阻R7,所述倍增极DY6和倍增极DY7之间设有电阻R8,所述倍增极DY7和倍增极DY8之间设有电阻R9,所述倍增极DY8和倍增极DY9之间设有电阻R10,所述倍增极DY9和倍增极DY10之间设有电阻R11,所述倍增极DY10与阳极P之间设有电阻R12。 [n0013] 优选地,所述电阻R10的两端并联电容C1,所述电阻R11的两端并联电容C2,所述电阻R12的两端并联电容C3。 [n0014] 优选地,所述高压电源的正极通过电阻R13与阳极P连接且高压电源的正极通过电容C4与地连接,高压电源负极与光阴极K连接。 [n0015] 优选地,所述分压电路通过阳极P连接电容Cc后进行电流输出。 [n0016] 优选地,还包括前置放大电路,所述前置放大电路包括前置放大器、电容Cf和电阻Rf;所述前置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光电倍增管的阳极P连接;所述电容Cf设置于所述前置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电容Cf的两端并联连接电阻Rf。 [n0017] 优选地,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型号为R1924A。 [n0018] 有益效果 [n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包括光电倍增管和分压电路,通过分压电路的多个电阻和电容对所述光电倍增管进行分压,为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各倍增极提供合适的电压分布,使得所述光电倍增管通过分压后获得稳定的输出信号,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型号为的R1924A光电倍增管,稳定性好,噪声低。 [n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的电路图。 [n0021]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n0022] 如图1所示,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包括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和分压电路;所述光电倍增管与所述高压电源和分压电路连接,其中, [n0023] 所述高压电源配置为向所述光电倍增管提供产生信号所需的电压; [n0024] 如图1所示,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型号为R1924A,所述R1924A光电倍增管具有高量子效率、高稳定性、低暗电流的特性,噪声低。所述光电倍增管包括依次设置的光阴极K、聚焦电极F、倍增极DY1、DY2、DY3、DY4、DY5、DY6、DY7、DY8、DY9和DY10以及阳极P。所述光电倍增管配置为光阴极K将光子激发成光电子,通过聚焦电极F聚焦后依次进入各倍增极进行逐级放大后,通过阳极P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具体地,光阴极发射出来的光电子被聚焦电极F加速后撞击到第一倍增极DY1上将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以便产生多于光电子数目的电子流,这些二次发射的电子流又被加速撞击到下一个倍增极,以产生又一次的二次电子发射,连续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最末倍增极DY10的二次电子发射被阳极P收集,这样就达到了电流放大的目的。这时光电倍增管阴极K产生的很小的光电子电流即被放大成较大的阳极P输出电流。 [n0025] 所述分压电路与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K、聚焦电极F、倍增极DY1、DY2、DY3、DY4、DY5、DY6、DY7、DY8、DY9和DY1以及阳极P连接,用于对光电倍增管进行分压;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阻R1~R13以及电容C1~C4。 [n0026] 具体地,所述光阴极K与聚焦电极P之间连接电阻R1,所述光阴极K接地;所述聚焦电极P与倍增极DY1之间连接电阻R2。倍增极DY1和倍增极DY2之间设有电阻R3,倍增极DY2和倍增极DY3之间设有电阻R4,所述倍增极DY3和倍增极DY4之间设有电阻R5,所述倍增极DY4和倍增极DY5之间设有电阻R6,所述倍增极DY5和倍增极DY6之间设有电阻R7,所述倍增极DY6和倍增极DY7之间设有电阻R8,所述倍增极DY7和倍增极DY8之间设有电阻R9,所述倍增极DY8和倍增极DY9之间设有电阻R10,所述倍增极DY9和倍增极DY10之间设有电阻R11,所述倍增极DY10与阳极P之间设有电阻R12。通过在光电倍增管的相邻的两个电极之间连接一个电阻,对光电倍增管的各电极进行分压,从而为各倍增极提供合适的电压分布,保证光电倍增管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n0027] 所述电阻R10的两端并联电容C1,所述电阻R11的两端并联电容C2,所述电阻R12的两端并联电容C3。通过在R10~R12之间的两端均并联一个电容,组成滤波电路,滤除干扰信号,提高信号输出的准确性。 [n0028] 所述高压电源的正极通过电阻R13与阳极P连接且高压电源的正极通过电容C4与地连接,高压电源负极与光阴极K连接。 [n0029] 还包括前置放大电路,所述光电倍增管的阳极P与通过电容Cc与所述前置放大电路连接;所述光电倍增管的阳极P连接电容Cc后将信号输出到前置放大电路进行信号放大。 [n0030] 具体地,所述前置放大电路包括前置放大器、电容Cf和电阻Rf;所述前置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光电倍增管的阳极P连接;所述电容Cf设置于所述前置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电容Cf的两端并联连接电阻Rf。 [n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和分压电路;所述光电倍增管与所述高压电源和分压电路连接,其中, 所述高压电源配置为向所述光电倍增管提供产生信号所需的电压; 所述光电倍增管包括依次设置的光阴极、聚焦电极、N(N≥5,N为正整数)个倍增极以及阳极;所述光电倍增管配置为光阴极将光子激发成光电子,通过聚焦电极依次进入各倍增极进行逐级放大后,通过阳极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 所述分压电路与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聚焦电极、N个倍增极以及阳极连接,所述分压电路包括多个电阻和多个电容;所述光电倍增管的相邻两个电极之间均连接一电阻,用于对光电倍增管进行分压。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倍增管包括依次设置的光阴极K、聚焦电极F、倍增极DY1、DY2、DY3、DY4和DY5、DY6、DY7、DY8、DY9和DY10以及阳极P。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阻R1~R13以及电容C1~C4。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阴极K与聚焦电极P之间连接电阻R1,所述光阴极K接地;所述聚焦电极P与倍增极DY1之间连接电阻R2。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其特征在于: 倍增极DY1和倍增极DY2之间设有电阻R3,倍增极DY2和倍增极DY3之间设有电阻R4,所述倍增极DY3和倍增极DY4之间设有电阻R5,所述倍增极DY4和倍增极DY5之间设有电阻R6,所述倍增极DY5和倍增极DY6之间设有电阻R7,所述倍增极DY6和倍增极DY7之间设有电阻R8,所述倍增极DY7和倍增极DY8之间设有电阻R9,所述倍增极DY8和倍增极DY9之间设有电阻R10,所述倍增极DY9和倍增极DY10之间设有电阻R11,所述倍增极DY10与阳极P之间设有电阻R12。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阻R10的两端并联电容C1,所述电阻R11的两端并联电容C2,所述电阻R12的两端并联电容C3。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源的正极通过电阻R13与阳极P连接且高压电源的正极通过电容C4与地连接,高压电源负极与光阴极K连接。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通过阳极P连接电容Cc后进行电流输出。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置放大电路,所述前置放大电路包括前置放大器、电容Cf和电阻Rf;所述前置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光电倍增管的阳极P连接;所述电容Cf设置于所述前置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电容Cf的两端并联连接电阻Rf。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型号为R1924A。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20070263223A1|2007-11-15|Time Resolution Measurement Device and Position Detection Election Multiplier Derre et al.2000|Fast signals and single electron detection with a MICROMEGAS photodetector CN102084312A|2011-06-01|用于探测器的有源分压器 CN214335247U|2021-10-01|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 Tusting et al.1962|Photomultiplier single-electron statistics CN108428761B|2019-12-06|基于SiC宽禁带半导体探测器的光电探测器 Lo et al.1981|Performance studies of high gain photomultiplier having Z-configuration of microchannel plates Lo et al.1977|Performance studies of prototype microchannel plate photomultipliers CN206022306U|2017-03-15|一种非接触物体表面电荷光电倍增管放大器 Suyama et al.1997|A compact hybrid photodetector | Leskovar et al.1978|Time resolution performance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high speed photomultipliers Barbarino et al.2013|Proof of feasibility of the vacuum silicon photomultiplier tube | Marchand et al.1966|Near 100% Efficiency Ion Detector for Use with Quadrupole Mass Filter CN109273345B|2020-09-11|非接触物体表面电荷光电倍增管放大器 Lo et al.1979|Studies of Prototype High-Gain Microchannel Plate Photomultiliers Boutot et al.1987|Multianode photomultiplier for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low light level events Zheng et al.2020|An improved design of the readout base board of the photomultiplier tube for future PandaX dark matter experiments Tokar et al.1999|Single photoelectron spectra analysis for the metal dynode photomultiplier Young et al.1959|Measurement of Low Light Levels by the Photon Counting Method CN111640645A|2020-09-08|光电倍增管分压及信号读出电路 CN214011530U|2021-08-20|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的信号放大捕捉电路 Eberhardt1964|Multiplier phototubes for single electron counting Aguiló et al.2005|Test of multi-anode photomultiplier tubes for the LHCb scintillator pad detector CN111640644A|2020-09-08|光电倍增管分压及信号读出电路 Pantic et al.2012|Status of Qupid, a novel photosensor for noble liquid detectors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66238.4U|CN214335247U|2021-01-31|2021-01-31|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CN202120266238.4U| CN214335247U|2021-01-31|2021-01-31|一种α、β表面沾染检测仪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