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雷达防水结构,包括: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匹配的下壳体,以及环绕设于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并与所述上壳体通过模具注塑成一体,用于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时通过受到所述下壳体表面的挤压实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密封防水的防水弹性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将防水弹性结构设于雷达的上壳体内侧壁,并与上壳体注塑成一体,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时通过受到所述下壳体表面的挤压实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密封防水,防水效果好,而且在上壳体与下壳体装配时,零件少,装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在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时,不会导致上壳体或下壳体破坏。
公开号:CN214335205U
申请号:CN202023060110.7U
申请日:2020-12-17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刘风雷;欧洋;李怡强;赵孔瑞
申请人:Shanghai Geometry Partner Intelligent Driving Co ltd;
IPC主号:G01S7-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雷达技术领域。
[n0002] 作为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应用技术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已经越来越成熟,但是,由于安装位置在汽车前后保险杠内,如汽车通过积水路段会有水飞溅到雷达外壳上或有雷达短时间内被淹没的情况,这就要求雷达需要具备较高的防水能力。
[n0003] 目前,车载毫米波雷达壳体防水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防水:1)在上下壳体之间增加O型圈进行防水;2)通过超声波将上下壳凝固焊接成一体;3)通过贴防水胶将上下壳粘在一起。
[n0004] 在上下壳体之间增加O型圈进行防水的缺点是零件多,工艺复杂,量产性差,浪费工时。
[n0005] 通过超声波将上下壳凝固焊接成一体或通过贴防水胶将上下壳粘在一起缺点是导致毫米波雷达的上下壳无法简单的分离,在需要拆解时必须将上下壳破坏,进行破坏性拆解,这会对毫米波雷达造成损害。
[n0006]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防水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毫米波雷达防水结构复杂,拆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n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雷达防水结构,包括: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匹配的下壳体,以及环绕设于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并与所述上壳体通过模具注塑成一体,用于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时通过受到所述下壳体表面的挤压实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密封防水的防水弹性结构。
[n0008]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弹性结构表面具有朝向所述下壳体方向的环形凸起。
[n0009]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起为环形圆弧状凸起。
[n0010]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起为一条或一条以上。
[n0011]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弹性结构为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
[n0012]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为塑胶材质。
[n0013]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为金属材质。
[n0014]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n0015]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具有内螺纹的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
[n0016]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弹性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
[n0017]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雷达防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n0018] 本实用新型中将防水弹性结构设于防水雷达的上壳体内侧壁,并与上壳体注塑成一体,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时通过受到所述下壳体表面的挤压实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密封防水,防水效果好,而且在上壳体与下壳体装配时,零件少,装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在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时,不会导致上壳体或下壳体破坏,可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重复使用,提高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使用率。
[n0019]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雷达防水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n0020]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雷达防水结构的爆炸图。
[n0021]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雷达防水结构中防水弹性结构的密封防水原理示意图。
[n0022]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雷达防水结构中防水弹性结构的结构样式局部示意图。
[n0023]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雷达防水结构中防水弹性结构与上壳体的结构位置关系示意图。
[n0024] 元件标号说明
[n0025] 100防水雷达
[n0026] 110上壳体
[n0027] 120下壳体
[n0028] 130防水弹性结构
[n0029] 131环形凸起
[n0030]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n0031]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n0032] 现有技术中雷达存在组装工艺差,或尺寸要求精度高,配合要求精确,或需进行破坏性拆解,无法重复拆解测试等问题。
[n0033]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防水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毫米波雷达防水结构复杂,拆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n0034] 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一种雷达防水结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施例的一种雷达防水结构。
[n003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雷达100,所述防水雷达100包括:上壳体110,与所述上壳体110匹配的下壳体120以及防水弹性结构130。
[n0036]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环绕设于所述上壳体110的内侧壁并与所述上壳体110通过模具注塑成一体,用于在所述下壳体120与所述上壳体110连接时通过受到所述下壳体120表面的挤压实现所述上壳体110和所述下壳体120之间密封防水。
[n0037] 具体地,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环绕所述上壳体110的内侧壁,形成的环状结构与所述上壳体110的内侧壁形成的环状结构匹配。
[n0038] 如图2所示,所述上壳体110的内侧壁围成的是一个矩形环,对应地,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形成的环状结构也相应地位以矩形环。
[n0039]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与所述上壳体110通过模具注塑成一体,使得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与所述上壳体110之间无需再进行密封,降低了漏水风险,而且减少了雷达装配的零部件,只需将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与所述上壳体110通过模具注塑成一体之后的结构与所述下壳体120进行装配即可,零件少,装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而且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分离时,无需拆下防水弹性结构130,只需将所述上壳体110和所述下壳体120分离即可,不会破坏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
[n0040] 其中,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处于所述上壳体110的内侧壁中的位置与所述下壳体120装入所述上壳体110的位置对应。即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的顶部与所述内侧壁的顶端持平或大致持平,从所述内侧壁的顶端开始往下延长,形成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的高度,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的高度与所述下壳体120置于所述上壳体110中的高度匹配。
[n0041] 在所述下壳体120与所述上壳体110装配时,所述下壳体120的下部伸入所述上壳体110中,所述下壳体120的外表面与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相接触,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受到所述下壳体120的外表面的挤压,向所述下壳体120的外表面施加回弹力,使得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紧贴所述下壳体120的外表面,从而达到与所述下壳体120密封防水的效果。
[n0042]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壳体110的内侧壁与所述下壳体120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
[n0043] 即在没有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时,所述上壳体110的内侧壁与所述下壳体120的外侧壁之间存在间距,由于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壳体110的内侧壁与所述下壳体120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所述下壳体120的下部伸入所述上壳体110中时,挤压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使得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紧贴所述下壳体120的外表面,从而达到与所述下壳体120密封防水的效果。
[n0044] 特别地,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表面具有朝向所述下壳体120方向的环形凸起131。所述环形凸起131是指凸起沿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表面环绕一周,即凸起的形成的环状结构与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形成的环状结构匹配,其中,如图5所示,环形凸起131于所述上壳体110的内侧壁的每条边上就是连续的线条型凸起。也就是说,相当于在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的四周表面均形成一线条型凸起,各线条型凸起构成一个环形凸起131。
[n0045] 其中,优选地,所述环形凸起131为环形圆弧状凸起。也就是说,凸起的表面优选为圆弧形。此外,所述环形凸起131也可以为环形平面凸起,环形三角形凸起,不规则形状凸起等。
[n0046]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起131为环形圆弧状凸起。在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与所述上壳体110通过模具注塑成一体之后的结构与所述下壳体120装配时,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表面的圆弧状凸起引导所述下壳体120装入,使得所述壳体的装入更省力。而且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表面的圆弧状凸起在收到外力施压时形成的按压形状可以使得与所述下壳体120的外表面更无缝,密封性更好,有效提高密封防水的效果,可满足IP67以上的防水要求。
[n0047]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起131为一条或一条以上。也就是说,所述环形凸起131可以为多个,从上到下平行排列,各环形凸起131的宽度和各环形凸起131彼此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整个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的高度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上述技术特征的原理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n0048]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为但不限于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优选地,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为硅胶材质。
[n0049]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0在与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注塑为一体结构之前,所述上壳体110的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种上壳体110的结构,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所述上壳体110为但不限于塑胶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所述上壳体110的材质。
[n0050]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20的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种上下壳体120的结构,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所述下壳体120优选为但不限于金属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所述下壳体120的结构和材质。
[n0051]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注塑形成的一体结构与所述下壳体120装配连接。具体地,所述上壳体11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下壳体1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n0052] 优选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具有内螺纹的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
[n0053]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形式并不限于如上所述,所述第一连接部也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直接扣合连接,例如,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卡勾。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插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插接件。
[n0054] 在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分离时,将所述上壳体110的第一连接部和所述下壳体120的第二连接部分离即可,不会破坏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不会导致上壳体110或下壳体120破坏。
[n0055]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防水雷达100,以下对本实施例中的防水雷达100的使用进一步进行说明。
[n0056] 将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与所述上壳体110通过模具注塑成一体,在防水雷达100装配时,只需将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与所述上壳体110通过模具注塑成一体之后的结构与所述下壳体120进行装配即可,零件少,装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在所述下壳体120与所述上壳体110装配时,所述下壳体120的下部伸入所述上壳体110中,所述下壳体120的外表面与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相接触,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受到所述下壳体120的外表面的挤压,向所述下壳体120的外表面施加回弹力,使得所述防水弹性结构130紧贴所述下壳体120的外表面,从而达到与所述下壳体120密封防水的效果。
[n0057] 在防水雷达100拆装时,将所述上壳体110的第一连接部和所述下壳体120的第二连接部分离即可,不会破坏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可实现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重复使用,提高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的使用率。
[n005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将防水弹性结构设于防水雷达的上壳体内侧壁,并与上壳体注塑成一体,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时通过受到所述下壳体表面的挤压实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密封防水,防水效果好,而且在上壳体与下壳体装配时,零件少,装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在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时,不会导致上壳体或下壳体破坏,可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重复使用,提高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使用率。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度产业利用价值。
[n0059]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雷达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匹配的下壳体,以及环绕设于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并与所述上壳体通过模具注塑成一体,用于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时通过受到所述下壳体表面的挤压实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密封防水的防水弹性结构。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弹性结构表面具有朝向所述下壳体方向的环形凸起。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为环形圆弧状凸起。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雷达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为一条或一条以上。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雷达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弹性结构为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为塑胶材质。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为金属材质。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雷达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具有内螺纹的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弹性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3201543B|2015-09-09|密封垫及其制造方法
CN204733358U|2015-10-28|微型扬声器
CN204289156U|2015-04-22|一种按键防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耳机
CN108574917B|2021-03-02|电子设备
CN214335205U|2021-10-01|一种雷达防水结构
CN208063455U|2018-11-06|扬声器模组
US20020100599A1|2002-08-01|Watertight housing for electrical devices
CN203562151U|2014-04-23|一种用于led显示屏模组的防水系统
CN110248295B|2021-02-19|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101953A|2016-11-09|扬声器组件
CN212539303U|2021-02-12|一种物联网智能水表密封装置
CN107046785B|2020-01-10|密封组件的制作方法及终端
CN204716698U|2015-10-21|一种汽车内饰卡扣、车身钣金总成及汽车
CN202126322U|2012-01-25|一种新型双层密封抽油井示功仪
CN213151126U|2021-05-07|一种防水线组
CN212136759U|2020-12-11|一种塑封o型圈防水结构
CN103101592B|2015-07-29|摩托车塑料燃油箱上燃油泵的安装结构
CN203840395U|2014-09-17|一种移动终端
CN209832658U|2019-12-24|塑胶产品组装密封结构
CN213342660U|2021-06-01|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防水组件
CN212208909U|2020-12-22|一种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提示音喇叭装置
CN203774493U|2014-08-13|一种新型sata电连接器
CN212462118U|2021-02-02|一种带镶嵌式pin的防水耳机插口
CN210040274U|2020-02-07|铆压式顶盖结构
CN213341843U|2021-06-01|一种端盖包塑密封电机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060110.7U|CN214335205U|2020-12-17|2020-12-17|一种雷达防水结构|CN202023060110.7U| CN214335205U|2020-12-17|2020-12-17|一种雷达防水结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