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属于环境模拟技术领域,包括试验箱体、隔板、送风部件、导流部件和均流部件。隔板设于试验箱体内,用于将试验箱体内腔分隔为上部腔体和放置有待测车辆的下部腔体;送风部件设于上部腔体内,以提供上部腔体内单向的风;两个导流部件分别位于试验箱体内腔的两侧,用于连通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均流部件设于下部腔体内,且位于下部腔体的进风端的一侧,用于将进入下部腔体的风进行均流处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试验人员可通过控制送风部件的送风量,不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能够顺利的完成测试。
公开号:CN214334249U
申请号:CN202120516332.0U
申请日:2021-03-1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李国清;孔繁冰;于淼;林猛
申请人:CRRC Tangshan Co Ltd;
IPC主号:G01M17-0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模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
[n0002] 随着高速铁路的高速发展和列车运营速度的提高,为人民的出行带来了快捷方便的出行方式。同时,人民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乘客对高速列车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车厢内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列车空调系统作为列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关注。列车空调车厢内部环境的热舒适性和空气品质是列车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指标。
[n0003] 因此,在进行高速列车空调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高速列车车内人头热舒适性,从而保证车内热舒适性满足一定要求。在进行热舒适性测试过程中,通常采用实车在线路上运行过程中测试车内的环境标准是否满足标准或用户要求,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下的影响,此种方式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试验人员无法控制,很多情况下无法进行测试。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旨在解决在进行热舒适性测试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试验人员无法控制,很多情况下无法进行测试的问题。
[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包括:
[n0006] 试验箱体;
[n0007] 隔板,设于所述试验箱体内,用于将所述试验箱体内腔分隔为上部腔体和放置有待测车辆的下部腔体;
[n0008] 送风部件,设于所述上部腔体内,以提供所述上部腔体内单向的风;
[n0009] 两个导流部件,分别位于所述试验箱体内腔的两侧,用于连通所述上部腔体和所述下部腔体;
[n0010] 均流部件,设于所述下部腔体内,且位于所述下部腔体的进风端的一侧,用于将进入所述下部腔体的风进行均流处理。
[n0011]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送风部件为循环风机。
[n0012]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循环风机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方向朝向相同。
[n0013]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循环风机为变频风机。
[n0014]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隔板为隔热板。
[n0015]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导流部件为弧形导流管。
[n0016]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均流部件为均流格栅。
[n0017]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部腔体的高度小于所述下部腔体的高度。
[n001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送风部件为试验箱体的上部腔体内提供单向的风,风从其中一个导流部件进入到试验箱体的下部腔体内,风通过均流部件后形成均匀的气流,通过待测车辆,用来模拟待测车辆的通风环境。经过待测车辆后的风自另一个导流部件进入到上部腔体,再由送风部件驱动形成下一轮循环。试验人员可通过控制送风部件的送风量,不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能够顺利的完成测试。
[n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中:1、试验箱体;2、隔热板;3、循环风机;4、弧形导流管;5、均流格栅;6、待测车辆;101、上部腔体;102、下部腔体。
[n0022]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n0023] 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进行说明。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包括试验箱体1、隔板、送风部件、导流部件和均流部件。
[n0024] 隔板设于试验箱体1内,用于将试验箱体1内腔分隔为上部腔体101和放置有待测车辆6的下部腔体102;送风部件设于上部腔体101内,以提供上部腔体101内单向的风;两个导流部件分别位于试验箱体1内腔的两侧,用于连通上部腔体101和下部腔体102;均流部件设于下部腔体102内,且位于下部腔体102的进风端的一侧,用于将进入下部腔体102的风进行均流处理。
[n002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送风部件为试验箱体1的上部腔体101内提供单向的风,风从其中一个导流部件进入到试验箱体1的下部腔体102内,风通过均流部件后形成均匀的气流,通过待测车辆6,用来模拟待测车辆6的通风环境。经过待测车辆6后的风自另一个导流部件进入到上部腔体101,再由送风部件驱动形成下一轮循环。试验人员可通过控制送风部件的送风量,不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能够顺利的完成测试。
[n0026]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送风部件为循环风机3。
[n0027] 本实施例中,循环风机3固定在隔板的上端面,循环风机3的出风口水平开设,能够在上部腔体101内提供横向的风,确保试验箱体1内的风在上部腔体101和下部腔体102内顺利循环。
[n0028]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循环风机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循环风机3的出风口方向朝向相同。
[n0029] 本实施例中,多个循环风机3沿上部腔体10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且出风口的方向朝向均相同,多个循环风机3可单独开启,也可同时开启,可使风量调节的范围更大,模拟更多的环境,适用性更广。
[n0030]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循环风机3为变频风机。
[n0031] 本实施例中,循环风机3为变频风机,利用编程控制器PLC、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置输入不同的控制指令,控制循环风机3的运行功率,根据需求进行风速的自动调节,使得循环风机3输出不同的风速以满足不同试验工况的需求。
[n0032]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隔板为隔热板2。
[n0033] 本实施例中,隔热板2能够隔绝上部腔体101和下部腔体102的温度,减少热传递,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度。
[n0034]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导流部件为弧形导流管4。
[n0035] 本实施例中,弧形导流管4能够将顺畅的将风在上部腔体101和下部腔体102和传导,减少送风过程中的阻力以及降低气动噪声,提高了循环风的利用率和有效减少了能量损失。
[n0036]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均流部件为均流格栅5。
[n0037] 本实施例中,均流格栅5的四周侧壁固定在下部腔体102的内侧壁上,与下部腔体102的内侧壁密封配合,使得风只能从均流格栅5,进而顺利的完成风的均流处理。
[n0038]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上部腔体101的高度小于下部腔体102的高度。
[n0039] 本实施例中,上部腔体101相对于下部腔体102较窄,风由上部腔体101进入到下部腔体102时,风速会减缓,趋于平稳,能够提高试验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n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验箱体;
隔板,设于所述试验箱体内,用于将所述试验箱体内腔分隔为上部腔体和放置有待测车辆的下部腔体;
送风部件,设于所述上部腔体内,以提供所述上部腔体内单向的风;
两个导流部件,分别位于所述试验箱体内腔的两侧,用于连通所述上部腔体和所述下部腔体;
均流部件,设于所述下部腔体内,且位于所述下部腔体的进风端的一侧,用于将进入所述下部腔体的风进行均流处理。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件为循环风机。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方向朝向相同。
[000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为变频风机。
[0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隔热板。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件为弧形导流管。
[00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部件为均流格栅。
[0008]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腔体的高度小于所述下部腔体的高度。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6777711B|2019-09-17|建立车载变风量空调系统风量预测模型的方法
CN214334249U|2021-10-01|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
CN202524702U|2012-11-07|节能降温机柜
CN203349433U|2013-12-18|小型机房定点精确送风节能控制装置
CN204988748U|2016-01-20|顶置式空调系统的性能测试系统
CN209560546U|2019-10-29|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锂离子电池的散热仿真分析系统
CN203068728U|2013-07-17|一种实验室智能通风装置
CN204786993U|2015-11-18|一种自动旋转加湿器
CN203518112U|2014-04-02|一种自调节智能超声波加湿器
CN209232254U|2019-08-09|一种四表采集模拟展示设备
CN207019177U|2018-02-16|实验室调温系统
CN202933921U|2013-05-15|一种带通风系统的实验柜
CN206374747U|2017-08-04|高铁座椅底部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CN202361659U|2012-08-01|新型太阳能空气加热器
Tao et al.2011|Comparison o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of supply air through metro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uct
CN204750547U|2015-11-11|一种溶液除湿加蒸发冷却串级调节船舶空调装置
CN204287468U|2015-04-22|用于用电采集终端测试的模拟电能表测试系统
CN209605346U|2019-11-08|一种中央空调送风系统节能控制器
Jia et al.2015|Analysis of high speed train equipment cabin temperature field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CN203869221U|2014-10-08|一种利用太阳能集热再生的多孔工质除湿实验系统
CN202949678U|2013-05-22|一种机柜散热系统
CN208797415U|2019-04-26|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电梯应急电源柜
CN212436189U|2021-01-29|一种数据中心风机
CN208572677U|2019-03-01|顶置式服务器机柜制冷系统
CN203348168U|2013-12-18|离心风机进风口导流结构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516332.0U|CN214334249U|2021-03-11|2021-03-11|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CN202120516332.0U| CN214334249U|2021-03-11|2021-03-11|一种模拟列车环境试验送风装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