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包括安装底板、机械组安装结构、电机、导轨、开关控制盒和电源盒;所述的机械组安装结构通过螺纹安装在安装底板上使其两者完成装配,电机、开关控制盒和电源盒分别设置于安装底板上,导轨固定在机械组安装结构上需验证的天窗机械组安装在导轨内,对需验证的天窗机械组进行验证运行;本实用新型相对于框架总成来说,成本较低、结构简单,能快速地将导轨固定后进行机械组驱动运行,同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被同类型导轨的机械组验证沿用,大大减少前期研发费用。 公开号:CN214334240U 申请号:CN202023155402.9U 申请日:2020-12-2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刘方文;胡强;张莘文;杨维维;刘旭;钟方敏 申请人:Ninghai Jianxin Skylight System Co ltd; IPC主号:G01M17-007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天窗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 [n0002] 每一项新型的天窗机械组研发成功时都与要通过验证机械组的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以检验数据为依据并对天窗机械组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或者调整;之前验证机械组是否正常运行需要框架总成,即前后横梁和左右导轨,对于只是验证机械组来说,费用过于高昂,即便是3D打印,成本也是很高。 [n0003]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性能稳定、高精度、低成本的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 [n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n0005] 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包括安装底板、机械组安装结构、电机、导轨、开关控制盒和电源盒;所述的机械组安装结构通过螺纹安装在安装底板上使其两者完成装配,电机、开关控制盒和电源盒分别设置于安装底板上,导轨固定在机械组安装结构上需验证的天窗机械组安装在导轨内,对需验证的天窗机械组进行验证运行。 [n0006]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底板呈矩形板状并在安装底板中间设置有一处矩形镂空为电源盒安装镂空,所述的电源盒设置于安装底板的上端面并位于电源盒安装镂空的上方,并在电源盒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拉手,所述的固定拉手设置于安装底板的两侧边,其呈“凵”形,固定拉手的两侧边与安装底板连接,并在固定拉手的两侧边上远离电源盒的方向设置有弯曲点使得固定拉手向外弯曲;在电源盒上还设置有与开关控制盒连通的电源线路;在安装底板的下端面的四个角设置有安装底板固定块。 [n0007] 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关控制盒设置于安装底板的上端面并位于一侧边,在开关控制盒上设置有开关按键和指令按键,在开关控制盒上还设置与电机连通的控制线束。 [n0008]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安装在机械组安装结构的电机固定部上;在电机上还设置有将电机的输出轮包围的托举块,所述的托举块呈空心的矩形块状,并在其靠近导轨的一端面设置有“ф”状的托举块镂空使电机的输出轮露出,并对导轨的传动轴起到托举作用。 [n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轨包括导轨左安装板、导轨右安装板、机械组安装槽、左驱动槽和右驱动槽;导轨左安装板设置于机械组安装槽的右侧并在导轨左安装板的左侧设置有左驱动槽,右驱动槽设置于机械组安装槽的右侧并与机械组安装槽连通,导轨右安装板设置于右驱动槽的右侧,在导轨设有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设置有软管,软管的两端口分别与左驱动槽和右驱动槽对应,并将位于左驱动槽和右驱动槽外部的传动轴设置于软管内,其对应左驱动槽的一端口与机械组安装结构的软管支撑部接触,其对应右驱动槽的一端口与托举块接触;所述的导轨通过机械组安装结构安装在安装底板上方,并在导轨左安装板和导轨右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机械组安装结构连接固定的导轨安装孔和限位块安装孔,其中导轨安装孔设置于导轨左安装板和导轨右安装板的两端,导轨左安装板的限位块安装孔设置于远离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并在导轨左安装板靠近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固定孔,导轨右安装板的限位块安装孔设置于靠近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 [n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械组安装结构包括电机固定部、软管支撑部、左安装板前固定部、左安装板后固定部、右安装板前固定部和右安装板后固定部;所述的左安装板前固定部和左安装板后固定部设置于左安装板的两端将左安装板安装到安装底板上,右安装板前固定部和右安装板后固定部设置于右安装板的两端将右安装板安装到安装底板上,电机固定部位于左安装板后固定部的右侧将电机安装到安装底板上,软管支撑部位于左安装板后固定部的左侧将软管的一端口与左驱动槽相对。 [n0011] 进一步的,左安装板前固定部设置于左安装板远离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左安装板后固定部设置于导轨左安装板靠近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所述的左安装板前固定部包括左安装板前底座和左安装板前支架,左安装板前支架设置于左安装板前底座上方,左安装板前底座与安装底板连接;所述的左安装板前底座呈“凸”形块状,其下底边面与安装底板连接,在左安装板前底座的上底边面上设置有一处用于安装左安装板前支架的矩形下凹,该下凹为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并在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在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处镂空为左安装板前支架辅助安装镂空;所述的左安装板前支架呈矩形块状,在左安装板前支架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对应的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凸出,在左安装板前支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处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对应的斜面,并在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上设置有用于和导轨左安装板安装固定的左安装板前支架固定孔,在左安装板前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导轨接触块和导轨限位块,所述的导轨接触块呈半球状,设置于左安装板前支架远离左安装板后固定部的一端,并与导轨左安装板接触,导轨限位块呈圆锥状设置于另一端与限位块安装孔对应并接触,在导轨限位块和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之间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对应的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固定孔; [n0012] 所述的左安装板后固定部包括左安装板后底座和左安装板后支架,左安装板后支架设置于左安装板后底座上方,左安装板后底座与安装底板连接;所述的左安装板后底座呈“凸”形块状,其下底边面与安装底板连接,在左安装板后底座的上底边面上设置有一处用于安装左安装板后支架的矩形下凹,该下凹为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并在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所述的左安装板后支架呈矩形块状,在左安装板后支架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对应的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凸出,在左安装板后支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和导轨接触块,所述的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设置于左安装板后支架靠近左安装板前支架的一端,在其上端面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对应的斜面,并在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上设置有用于和导轨左安装板安装固定的左安装板后支架固定孔,导轨接触块位于另一端并与导轨左安装板接触,在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和导轨接触块之间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对应的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固定孔。 [n0013] 进一步的,右安装板前固定部设置于右安装板远离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右安装板后固定部设置于导轨右安装板靠近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所述的右安装板后固定部包括右安装板后底座和右安装板后支架,右安装板后支架设置于右安装板后底座上方,右安装板后底座与安装底板连接;所述的右安装板后底座呈“凸”形块状,其下底边面与安装底板连接,在右安装板后底座的上底边面上设置有一处用于安装右安装板后支架的矩形下凹,该下凹为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并在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在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处镂空为右安装板后支架辅助安装镂空;所述的右安装板后支架呈矩形块状,在右安装板后支架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对应的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凸出,在右安装板后支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处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对应的斜面,并在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上设置有用于和导轨右安装板安装固定的右安装板后支架固定孔,在右安装板后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导轨接触块和导轨限位块,所述的导轨接触块设置于右安装板后支架远离右安装板前固定部的一端,并与导轨右安装板接触,导轨限位块设置于另一端与限位块安装孔对应并接触,在导轨限位块和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之间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对应的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固定孔; [n0014] 所述的右安装板前固定部包括右安装板前底座和右安装板前支架,右安装板前支架设置于右安装板前底座上方,右安装板前底座与安装底板连接;所述的右安装板前底座呈“凸”形块状,其下底边面与安装底板连接,在右安装板前底座的上底边面上设置有一处用于安装右安装板前支架的矩形下凹,该下凹为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并在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在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的旁边还设置有一处盲孔为右安装板前支架辅助安装孔,在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处镂空为右安装板前支架辅助安装镂空;所述的右安装板前支架呈矩形块状,在右安装板前支架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对应的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凸出,在右安装板前支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和导轨接触块,所述的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设置于右安装板前支架远离右安装板后支架的一端,在其上端面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对应的斜面,并在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上设置有用于和导轨右安装板安装固定的右安装板前支架固定孔,导轨接触块位于另一端并与导轨右安装板接触,在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和导轨接触块之间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对应的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固定孔。 [n0015]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固定部包括电机安装底座和电机安装支架,电机安装支架固定在电机安装底座上,电机安装底座与安装底板连接固定;在电机安装支架与电机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电机固定柱,并且电机固定柱呈三角状设置;在电机固定柱的中间设置有与托举块对应的输出轮活动空间,并在输出轮活动空间的地面上设置有圆形通孔为输出轮活动空间透孔,在输出轮活动空间的两侧还设置有两处下凹分别为传动轴固定下凹和软管固定下凹,传动轴固定下凹设置于输出轮活动空间靠近导轨的一侧,并在传动轴下凹上设置有一处传动轴固定环;在软管固定下凹上设置有软管上限位块和软管下限位块,软管上限位块呈圆弧状设置于靠近输出轮活动空间的位置其内径大于软管的端口内径,软管下限位块设置于软管固定下凹两侧,软管下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小于软管的端口内径;所述的电机安装底座呈“L”形的板状,其竖直板与电机安装支架连接,其平行板与安装底板连接,并在平行板上设置有与导轨连接呈“L”形块状的导轨辅助固定块。 [n0016] 进一步的,软管支撑部呈“凸”形块状,软管支撑部的下端面与安装底板连接固定,在软管支撑部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部软管槽,并在支撑部软管槽上设置有软管上限位块和软管下限位块,软管上限位块设置于靠近左驱动槽的位置。 [n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8] 1.本实用新型相对于框架总成来说,成本较低、结构简单,能快速地将导轨固定后进行机械组驱动运行。 [n0019] 2.本实用新型可以被同类型导轨的机械组验证沿用,大大减少前期研发费用。 [n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n0021] 图2为安装底板正面结构图。 [n0022] 图3为安装底板背面结构图。 [n0023] 图4为导轨正面结构图。 [n0024] 图5为导轨端面结构图。 [n0025] 图6为电机结构图。 [n0026] 图7为左安装板前固定部结构图。 [n0027] 图8为左安装板前底座俯视图。 [n0028] 图9为左安装板前支架侧面结构图。 [n0029] 图10为左安装板前支架俯视图。 [n0030] 图11为左安装板后固定部结构图。 [n0031] 图12为左安装板后底座俯视图。 [n0032] 图13为左安装板后支架侧面结构图。 [n0033] 图14为左安装板后支架俯视图。 [n0034] 图15为右安装板后固定部结构图。 [n0035] 图16为右安装板后底座俯视图。 [n0036] 图17为右安装板后支架侧面结构图。 [n0037] 图18为右安装板后支架俯视图。 [n0038] 图19为右安装板前固定部结构图。 [n0039] 图20为右安装板前底座俯视图。 [n0040] 图21为右安装板前支架侧面结构图。 [n0041] 图22为右安装板前支架俯视图。 [n0042]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固定部所在位置结构放大图。 [n0043] 图24为电机固定部结构图。 [n0044] 图25为软管支撑部结构图。 [n0045] 图中标号: [n0046] 1.安装底板;2.机械组安装结构;3.电机;4.导轨;5.开关控制盒;6.电源盒;7.软管;8.天窗机械组;11.电源盒安装镂空;12.固定拉手;13.弯曲点;14.电源线路;15.安装底板固定块;16.控制线束;21.电机固定部;22.软管支撑部;23.左安装板前固定部;24.左安装板后固定部;25.右安装板前固定部;26.右安装板后固定部;27.斜面;28.导轨接触块;29.导轨限位块;31.托举块;32.托举块镂空;33.输出轮;41.导轨左安装板;42.导轨右安装板;43.机械组安装槽;44.左驱动槽;45.右驱动槽;46.导轨安装孔;47.限位块安装孔;48.辅助固定孔;51.开关按键;52.指令按键;211.电机安装底座;212.电机安装支架;213.电机固定柱;214.输出轮活动空间;215.输出轮活动空间透孔;216.传动轴固定下凹;217.软管固定下凹;218.传动轴固定环;219.竖直板;220.平行板;221.导轨辅助固定块;222.支撑部软管槽;223.软管上限位块;224.软管下限位块;231.左安装板前底座;232.左安装板前支架;233.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234.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235.左安装板前支架辅助安装镂空;236.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凸出;237.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238.左安装板前支架固定孔;239.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固定孔;241.左安装板后底座;242.左安装板后支架;243.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244.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245.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凸出;246.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247.左安装板后支架固定孔;248.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固定孔;251.右安装板前底座;252.右安装板前支架;253.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254.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255.右安装板前支架辅助安装镂空;256.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凸出;257.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258.右安装板前支架固定孔;259.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固定孔;260右安装板前支架辅助安装孔;261.右安装板后底座;262.右安装板后支架;263.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264.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265.右安装板后支架辅助安装镂空;266.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凸出;267.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268.右安装板后支架固定孔;269.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固定孔。 [n004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n0048] 实施例: [n0049]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包括安装底板1、机械组安装结构2、电机3、导轨4、开关控制盒5和电源盒6;所述的机械组安装结构2通过螺纹安装在安装底板1上使其两者完成装配,电机3、开关控制盒5和电源盒6分别设置于安装底板1上,导轨4固定在机械组安装结构2上需验证的天窗机械组8安装在导轨4内,对需验证的天窗机械组进行验证运行;本实用新型相对于框架总成来说,成本较低、结构简单,能快速地将导轨4固定后进行机械组驱动运行,同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被同类型导轨4的机械组验证沿用,大大减少前期研发费用。 [n0050] 如图2、3所示,所述的安装底板1呈矩形板状并在安装底板1中间设置有一处矩形镂空为电源盒安装镂空11,所述的电源盒6设置于安装底板1的上端面并位于电源盒安装镂空11的上方,电源盒6通过安装镂空与主电源连通;并在电源盒6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和本实用新型的对应安装位置固定的固定拉手12,所述的固定拉手12设置于安装底板1的两侧边,其呈“凵”形,固定拉手12的两侧边与安装底板1连接,并在固定拉手12的两侧边上远离电源盒6的方向设置有弯曲点13使得固定拉手12向外弯曲,所述的固定拉手12使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更为稳定;在电源盒6上还设置有与开关控制盒5连通的电源线路14;在安装底板1的下端面的四个角设置有安装底板固定块15,用于固定在对应的安装位置上。 [n0051] 所述的开关控制盒5设置于安装底板1的上端面并位于一侧边,在开关控制盒5上设置有开关按键51和指令按键52,开关按键51用于启动本实用新型,指令按键52用于控制被检测的汽车天窗机械组8在导轨4内的活动,在开关控制盒5上还设置与电机3连通的控制线束16。 [n0052] 如图6所示,所述的电机3安装在机械组安装结构2的电机固定部21上;在电机3上还设置有将电机3的输出轮33包围的托举块31,所述的托举块31呈空心的矩形块状,并在其靠近导轨4的一端面设置有“ф”状的托举块镂空32使电机3的输出轮33露出,并对导轨4的传动轴起到托举作用,并使得传动轴于电机3的输出轮33接触,从而使得传动轴获得动力。 [n0053] 如图4、5所示,所述的导轨4包括导轨左安装板41、导轨右安装板42、机械组安装槽43、左驱动槽44和右驱动槽45;导轨左安装板41设置于机械组安装槽43的右侧并在导轨左安装板41的左侧设置有左驱动槽44,右驱动槽45设置于机械组安装槽43的右侧并与机械组安装槽43连通,导轨右安装板42设置于右驱动槽45的右侧,在导轨4设有汽车天窗机械组8的一端设置有软管7,软管7的两端口分别与左驱动槽44和右驱动槽45对应,并将位于左驱动槽44和右驱动槽45外部的传动轴设置于软管7内对传动轴进行保护,其对应左驱动槽44的一端口与机械组安装结构2的软管支撑部22接触,其对应右驱动槽45的一端口与托举块31接触,使得软管7的两端口所处位置的高度于左驱动槽44和右驱动槽45对应;所述的导轨4通过机械组安装结构2安装在安装底板1上方,并在导轨左安装板41和导轨右安装板42上设置有与机械组安装结构2连接固定的导轨安装孔45和限位块安装孔47,其中导轨安装孔45设置于导轨左安装板41和导轨右安装板42的两端,导轨左安装板41的限位块安装孔47设置于远离汽车天窗机械组8的一端并在导轨左安装板41靠近汽车天窗机械组8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固定孔48用于和导轨辅助固定块221安装固定,导轨右安装板42的限位块安装孔47设置于靠近汽车天窗机械组8的一端;所述的导轨安装孔45、限位块安装孔47以及辅助固定孔48使得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安装稳定性更高。 [n0054] 所述的机械组安装结构2包括电机固定部21、软管支撑部22、左安装板前固定部23、左安装板后固定部24、右安装板前固定部25和右安装板后固定部26;所述的左安装板前固定部23和左安装板后固定部24设置于左安装板的两端将左安装板安装到安装底板1上,右安装板前固定部25和右安装板后固定部26设置于右安装板的两端将右安装板安装到安装底板1上,电机固定部21位于左安装板后固定部24的右侧将电机3安装到安装底板1上,软管支撑部22位于左安装板后固定部24的左侧将软管7的一端口与左驱动槽44相对;左安装板前固定部23、左安装板后固定部24、右安装板前固定部25和右安装板后固定部26位于导轨4的四个角上使得导轨4能更稳定的安装在安装底板1。 [n0055] 如图7、8、9、10所示,左安装板前固定部23设置于左安装板远离汽车天窗机械组8的一端,左安装板后固定部24设置于导轨左安装板41靠近汽车天窗机械组8的一端;所述的左安装板前固定部23包括左安装板前底座231和左安装板前支架232,左安装板前支架232设置于左安装板前底座231上方,左安装板前底座231与安装底板1连接;所述的左安装板前底座231呈“凸”形块状,其下底边面与安装底板1连接,在左安装板前底座231的上底边面上设置有一处用于安装左安装板前支架232的矩形下凹,该下凹为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233并在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233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234,在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233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处镂空为左安装板前支架辅助安装镂空235使得左安装板前支架232在通过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234固定时更为方便;所述的左安装板前支架232呈矩形块状,在左安装板前支架23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233对应的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凸出263使得左安装板前底座231和左安装板前支架232之间的装配更为牢固,在左安装板前支架23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处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237,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237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对应的斜面27使得左安装板前支架232与导轨左安装板41的接触面更为贴合,并在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237上设置有用于和导轨左安装板41安装固定的左安装板前支架固定孔238,在左安装板前支架232的两端设置有导轨接触块28和导轨限位块29,所述的导轨接触块28呈半球状,设置于左安装板前支架232远离左安装板后固定部24的一端,并与导轨左安装板41接触增大左安装板前支架232与导轨左安装板41的接触面使得导轨4安装更为稳定,导轨限位块29呈圆锥状设置于另一端与限位块安装孔47对应并接触使其可以限位汽车天窗机械组8,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在导轨限位块29和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237之间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234对应的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固定孔239; [n0056] 如图11、12、13、14所示,所述的左安装板后固定部24包括左安装板后底座241和左安装板后支架242,左安装板后支架242设置于左安装板后底座241上方,左安装板后底座241与安装底板1连接;所述的左安装板后底座241呈“凸”形块状,其下底边面与安装底板1连接,在左安装板后底座241的上底边面上设置有一处用于安装左安装板后支架242的矩形下凹,该下凹为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243并在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243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244;所述的左安装板后支架242呈矩形块状,在左安装板后支架24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243对应的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凸出245,使得左安装板后底座241和左安装板后支架242之间的装配更为牢固;在左安装板后支架24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246和导轨接触块28,所述的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246设置于左安装板后支架242靠近左安装板前支架232的一端,在其上端面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对应的斜面27使得左安装板后支架242与导轨左安装板41的接触面更为贴合,并在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246上设置有用于和导轨左安装板41安装固定的左安装板后支架固定孔247,导轨接触块28位于另一端并与导轨左安装板41接触,在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246和导轨接触块28之间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244对应的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固定孔248。 [n0057] 如图15、16、17、18所示,右安装板前固定部25设置于右安装板远离汽车天窗机械组8的一端,右安装板后固定部26设置于导轨右安装板42靠近汽车天窗机械组8的一端;所述的右安装板后固定部26包括右安装板后底座261和右安装板后支架262,右安装板后支架262设置于右安装板后底座261上方,右安装板后底座261与安装底板1连接;所述的右安装板后底座261呈“凸”形块状,其下底边面与安装底板1连接,在右安装板后底座261的上底边面上设置有一处用于安装右安装板后支架262的矩形下凹,该下凹为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263,并在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263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264,在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263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处镂空为右安装板后支架辅助安装镂空265使得右安装板后支架262通过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264固定时更为方便;所述的右安装板后支架262呈矩形块状,在右安装板后支架26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263对应的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凸出266使得右安装板后底座261和右安装板后支架262之间的装配更紧密,在右安装板后支架26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处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267,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267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对应的斜面27使得右安装板后支架262与导轨右安装板42的接触面更为贴合,并在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267上设置有用于和导轨右安装板42安装固定的右安装板后支架固定孔268,在右安装板后支架262的两端设置有导轨接触块28和导轨限位块29,所述的导轨接触块28设置于右安装板后支架262远离右安装板前固定部25的一端,并与导轨右安装板42接触,导轨限位块29设置于另一端与限位块安装孔47对应并接触,在导轨限位块29和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267之间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264对应的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固定孔269; [n0058] 如图19、20、21、22所示,所述的右安装板前固定部25包括右安装板前底座251和右安装板前支架252,右安装板前支架252设置于右安装板前底座251上方,右安装板前底座251与安装底板1连接;所述的右安装板前底座251呈“凸”形块状,其下底边面与安装底板1连接,在右安装板前底座251的上底边面上设置有一处用于安装右安装板前支架252的矩形下凹,该下凹为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253并在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253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254,在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253的旁边还设置有一处盲孔为右安装板前支架辅助安装孔260,使右安装板前底座251和右安装板前支架252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在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253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处镂空为右安装板前支架辅助安装镂空255使得右安装板前支架252通过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254固定时更为方便;所述的右安装板前支架252呈矩形块状,在右安装板前支架25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253对应的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凸出256,使得右安装板前底座251和右安装板前支架252之间的装配更紧密;在右安装板前支架25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257和导轨接触块28,所述的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257设置于右安装板前支架252远离右安装板后支架262的一端,在其上端面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对应的斜面27使得右安装板前支架252与导轨右安装板42的接触面更为贴合,并在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257上设置有用于和导轨右安装板42安装固定的右安装板前支架固定孔258,导轨接触块28位于另一端并与导轨右安装板42接触,在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257和导轨接触块28之间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254对应的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固定孔259。 [n0059] 如图23、24所示,所述的电机固定部21包括电机安装底座211和电机安装支架212,电机安装支架212固定在电机安装底座211上,电机安装底座211与安装底板1连接固定;在电机安装支架212与电机3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电机固定柱213,并且电机固定柱213呈三角状设置,使得电机3与电机安装支架212的连接更为牢固;在电机固定柱213的中间设置有与托举块31对应的输出轮活动空间214,并在输出轮活动空间214的地面上设置有圆形通孔为输出轮活动空间透孔215,电机3可通过输出轮活动空间透孔215进行散热,在输出轮活动空间214的两侧还设置有两处下凹分别为传动轴固定下凹216和软管固定下凹217,传动轴固定下凹216设置于输出轮活动空间214靠近导轨4的一侧,并在传动轴下凹上设置有一处传动轴固定环218,防止传动轴在工作中发生偏移;在软管固定下凹217上设置有软管上限位块223和软管下限位块224,软管上限位块223呈圆弧状设置于靠近输出轮活动空间214的位置其内径大于软管7的端口内径,软管下限位块224设置于软管固定下凹217两侧,软管下限位块224之间的间距小于软管7的端口内径,将软管7的端口限制在软管上限位块223和软管下限位块224之间;所述的电机安装底座211呈“L”形的板状,其竖直板219与电机安装支架212连接,其平行板220与安装底板1连接,并在平行板220上设置有与导轨4连接呈“L”形块状的导轨辅助固定块221,使得导轨4的安装更为牢固。 [n0060] 如图25所示,软管支撑部22呈“凸”形块状,软管支撑部22的下端面与安装底板1连接固定,在软管支撑部22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部软管槽222,并在支撑部软管槽222上设置有软管上限位块223和软管下限位块224,将软管7的端口限制在软管上限位块223和软管下限位块224之间并使软管7的端口与左驱动槽44相对,软管上限位块223设置于靠近左驱动槽44的位置。 [n006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板、机械组安装结构、电机、导轨、开关控制盒和电源盒;所述的机械组安装结构通过螺纹安装在安装底板上使其两者完成装配,电机、开关控制盒和电源盒分别设置于安装底板上,导轨固定在机械组安装结构上需验证的天窗机械组安装在导轨内,对需验证的天窗机械组进行验证运行。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底板呈矩形板状并在安装底板中间设置有一处矩形镂空为电源盒安装镂空,所述的电源盒设置于安装底板的上端面并位于电源盒安装镂空的上方,并在电源盒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拉手,所述的固定拉手设置于安装底板的两侧边,其呈“凵”形,固定拉手的两侧边与安装底板连接,并在固定拉手的两侧边上远离电源盒的方向设置有弯曲点使得固定拉手向外弯曲;在电源盒上还设置有与开关控制盒连通的电源线路;在安装底板的下端面的四个角设置有安装底板固定块。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控制盒设置于安装底板的上端面并位于一侧边,在开关控制盒上设置有开关按键和指令按键,在开关控制盒上还设置与电机连通的控制线束。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安装在机械组安装结构的电机固定部上;在电机上还设置有将电机的输出轮包围的托举块,所述的托举块呈空心的矩形块状,并在其靠近导轨的一端面设置有“ф”状的托举块镂空使电机的输出轮露出,并对导轨的传动轴起到托举作用。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包括导轨左安装板、导轨右安装板、机械组安装槽、左驱动槽和右驱动槽;导轨左安装板设置于机械组安装槽的右侧并在导轨左安装板的左侧设置有左驱动槽,右驱动槽设置于机械组安装槽的右侧并与机械组安装槽连通,导轨右安装板设置于右驱动槽的右侧,在导轨设有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设置有软管,软管的两端口分别与左驱动槽和右驱动槽对应,并将位于左驱动槽和右驱动槽外部的传动轴设置于软管内,其对应左驱动槽的一端口与机械组安装结构的软管支撑部接触,其对应右驱动槽的一端口与托举块接触;所述的导轨通过机械组安装结构安装在安装底板上方,并在导轨左安装板和导轨右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机械组安装结构连接固定的导轨安装孔和限位块安装孔,其中导轨安装孔设置于导轨左安装板和导轨右安装板的两端,导轨左安装板的限位块安装孔设置于远离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并在导轨左安装板靠近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固定孔,导轨右安装板的限位块安装孔设置于靠近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组安装结构包括电机固定部、软管支撑部、左安装板前固定部、左安装板后固定部、右安装板前固定部和右安装板后固定部;所述的左安装板前固定部和左安装板后固定部设置于左安装板的两端将左安装板安装到安装底板上,右安装板前固定部和右安装板后固定部设置于右安装板的两端将右安装板安装到安装底板上,电机固定部位于左安装板后固定部的右侧将电机安装到安装底板上,软管支撑部位于左安装板后固定部的左侧将软管的一端口与左驱动槽相对。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其特征在于,左安装板前固定部设置于左安装板远离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左安装板后固定部设置于导轨左安装板靠近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所述的左安装板前固定部包括左安装板前底座和左安装板前支架,左安装板前支架设置于左安装板前底座上方,左安装板前底座与安装底板连接;所述的左安装板前底座呈“凸”形块状,其下底边面与安装底板连接,在左安装板前底座的上底边面上设置有一处用于安装左安装板前支架的矩形下凹,该下凹为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并在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在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处镂空为左安装板前支架辅助安装镂空;所述的左安装板前支架呈矩形块状,在左安装板前支架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对应的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凸出,在左安装板前支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处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对应的斜面,并在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上设置有用于和导轨左安装板安装固定的左安装板前支架固定孔,在左安装板前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导轨接触块和导轨限位块,所述的导轨接触块呈半球状,设置于左安装板前支架远离左安装板后固定部的一端,并与导轨左安装板接触,导轨限位块呈圆锥状设置于另一端与限位块安装孔对应并接触,在导轨限位块和左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之间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对应的左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固定孔; 所述的左安装板后固定部包括左安装板后底座和左安装板后支架,左安装板后支架设置于左安装板后底座上方,左安装板后底座与安装底板连接;所述的左安装板后底座呈“凸”形块状,其下底边面与安装底板连接,在左安装板后底座的上底边面上设置有一处用于安装左安装板后支架的矩形下凹,该下凹为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并在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所述的左安装板后支架呈矩形块状,在左安装板后支架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对应的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凸出,在左安装板后支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和导轨接触块,所述的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设置于左安装板后支架靠近左安装板前支架的一端,在其上端面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对应的斜面,并在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上设置有用于和导轨左安装板安装固定的左安装板后支架固定孔,导轨接触块位于另一端并与导轨左安装板接触,在左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和导轨接触块之间设置有与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对应的左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固定孔。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其特征在于,右安装板前固定部设置于右安装板远离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右安装板后固定部设置于导轨右安装板靠近汽车天窗机械组的一端;所述的右安装板后固定部包括右安装板后底座和右安装板后支架,右安装板后支架设置于右安装板后底座上方,右安装板后底座与安装底板连接;所述的右安装板后底座呈“凸”形块状,其下底边面与安装底板连接,在右安装板后底座的上底边面上设置有一处用于安装右安装板后支架的矩形下凹,该下凹为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并在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在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处镂空为右安装板后支架辅助安装镂空;所述的右安装板后支架呈矩形块状,在右安装板后支架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下凹对应的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凸出,在右安装板后支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处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对应的斜面,并在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上设置有用于和导轨右安装板安装固定的右安装板后支架固定孔,在右安装板后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导轨接触块和导轨限位块,所述的导轨接触块设置于右安装板后支架远离右安装板前固定部的一端,并与导轨右安装板接触,导轨限位块设置于另一端与限位块安装孔对应并接触,在导轨限位块和右安装板后支架接触块之间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通孔对应的右安装板后支架安装固定孔; 所述的右安装板前固定部包括右安装板前底座和右安装板前支架,右安装板前支架设置于右安装板前底座上方,右安装板前底座与安装底板连接;所述的右安装板前底座呈“凸”形块状,其下底边面与安装底板连接,在右安装板前底座的上底边面上设置有一处用于安装右安装板前支架的矩形下凹,该下凹为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并在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在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的旁边还设置有一处盲孔为右安装板前支架辅助安装孔,在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处镂空为右安装板前支架辅助安装镂空;所述的右安装板前支架呈矩形块状,在右安装板前支架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下凹对应的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凸出,在右安装板前支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和导轨接触块,所述的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设置于右安装板前支架远离右安装板后支架的一端,在其上端面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对应的斜面,并在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上设置有用于和导轨右安装板安装固定的右安装板前支架固定孔,导轨接触块位于另一端并与导轨右安装板接触,在右安装板前支架接触块和导轨接触块之间设置有与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通孔对应的右安装板前支架安装固定孔。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固定部包括电机安装底座和电机安装支架,电机安装支架固定在电机安装底座上,电机安装底座与安装底板连接固定;在电机安装支架与电机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电机固定柱,并且电机固定柱呈三角状设置;在电机固定柱的中间设置有与托举块对应的输出轮活动空间,并在输出轮活动空间的地面上设置有圆形通孔为输出轮活动空间透孔,在输出轮活动空间的两侧还设置有两处下凹分别为传动轴固定下凹和软管固定下凹,传动轴固定下凹设置于输出轮活动空间靠近导轨的一侧,并在传动轴下凹上设置有一处传动轴固定环;在软管固定下凹上设置有软管上限位块和软管下限位块,软管上限位块呈圆弧状设置于靠近输出轮活动空间的位置其内径大于软管的端口内径,软管下限位块设置于软管固定下凹两侧,软管下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小于软管的端口内径;所述的电机安装底座呈“L”形的板状,其竖直板与电机安装支架连接,其平行板与安装底板连接,并在平行板上设置有与导轨连接呈“L”形块状的导轨辅助固定块。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其特征在于,软管支撑部呈“凸”形块状,软管支撑部的下端面与安装底板连接固定,在软管支撑部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撑部软管槽,并在支撑部软管槽上设置有软管上限位块和软管下限位块,软管上限位块设置于靠近左驱动槽的位置。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4611102A|1986-09-09|Switch device for angularly adjusting outer rear mirrors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102476246A|2012-05-30|用于各种车型的完整底板焊接系统 CN214334240U|2021-10-01|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 CN203142021U|2013-08-21|双头激光打标机 CN202517193U|2012-11-07|多振镜头激光刻蚀机 JP2013187151A|2013-09-19|車両用スイッチノブの取り付け構造 CN211700076U|2020-10-16|遥控按键盒 CN205166293U|2016-04-20|汽车车身双定位点组合式焊装夹具 CN210413545U|2020-04-28|夹具切换定位机构 CN109794984B|2021-03-16|切割机构、切割方法及显示面板 CN203236158U|2013-10-16|治具 CN201872067U|2011-06-22|双抛光成型综合机结构 CN211803531U|2020-10-30|一种锡线折弯装置 CN211993295U|2020-11-24|一种配置有复数加工装置的加工设备 CN214603909U|2021-11-05|一种车架定位机构 CN209774507U|2019-12-13|一种标准半自动工位 CN211308414U|2020-08-21|一种车载音响导航结构平台 CN207272349U|2018-04-27|一种热交换器右端板攻丝定位装置 CN214815809U|2021-11-23|一种光纤激光切割机用感应激光切割机 CN214211545U|2021-09-17|除尘治具 CN211124477U|2020-07-28|一种plc与电气综合实训教学平台 CN213460396U|2021-06-15|一种电力机车的控制线路多通道插接组件 CN214255306U|2021-09-21|一种带有电气线路切换功能的移动储能车 CN211519226U|2020-09-18|一种四驱车 CN211785967U|2020-10-27|一种组合式继电器测试安装座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155402.9U|CN214334240U|2020-12-24|2020-12-24|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CN202023155402.9U| CN214334240U|2020-12-24|2020-12-24|一种汽车天窗机械组快速验证工装|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