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液检测传感器、漏液检测装置、清洗拭子及样本分析仪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液检测传感器、漏液检测装置、清洗拭子及样本分析仪,所述传感器具有检测区域,在所述检测区域上设置有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绝缘部和导液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交替间隔设置且彼此电性隔离;所述绝缘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所述导液部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中的至少一种上的多个孔。本实用新型检测及时、便于有效处理漏液情况,以及检测精度高。 公开号:CN214334153U 申请号:CN202023059853.2U 申请日:2020-12-17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陈俊杰 申请人: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G01M3-16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液检测传感器、漏液检测装置、清洗拭子及样本分析仪。 [n0002] 医疗器械领域中对样本进行采集、检测和分析是较为常见的应用场景。其中,采样针是用于对样本或试剂进行采集的部件。为了避免对样本或试剂造成污染,影响检测结果,保证样本分析准确性,在进行下一个样本采集和分析前,需要对采样针进行清洗。 [n0003] 清洗拭子是用于清洗采样针的装置,具体地,通过采样针在拭子本体内的上下运动来实现清洗。由于受拭子本体的加工质量、拭子本体的装配方式、拭子本体的长时间使用、拭子本体的老化等因素,则会导致拭子本体出现漏液风险和现象。漏出的清洗液将有可能腐蚀仪器结构,污染样本或者试剂,尤其是针对一些样本或试剂处于敞口的检测项目,拭子漏液给样本分析结果带来误差甚至错误。 [n0004] 针对清洗拭子的漏液问题,现有技术往往采用定期检查并更换拭子的处理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出现如下问题:检查和更换时间不够及时,已出现拭子本体漏液情况。 [n0005]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提供一种检测及时、便于有效处理漏液情况,以及检测精度高的漏液检测传感器和漏液检测装置,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具备该种漏液检测装置的清洗拭子和样本分析仪。 [n0006]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漏液检测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具有检测区域,在所述检测区域上设置有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绝缘部和导液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交替间隔设置且彼此电性隔离;所述绝缘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所述导液部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中的至少一种上的多个孔。 [n0007]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包括: [n0008] 所述的漏液检测传感器,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用于对所述检测区域是否出现流入的漏液进行检测,并通过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输出漏液检测信号; [n0009] 变换部,与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漏液检测信号转换为预定类型的电信号;和 [n0010] 判定部,与所述变换部相连接,用于确定所述电信号的指定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若所述电信号的指定参数超出所述预设范围,则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出现流入的漏液。 [n0011]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清洗拭子,包括:拭子本体和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所述拭子本体设有采样针通道、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采样针通道贯穿所述拭子本体。 [n0012]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 [n0013] 进样模块,用于获取并输送样本; [n0014] 加样模块,用于将所述进样模块输送的所述样本加入样本容器;和 [n0015] 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样本容器中的所述样本进行检测; [n0016] 所述进样模块包括采样针和所述的清洗拭子,所述清洗拭子通过所述采样针通道套设在所述采样针外周。 [n0017]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检测传感器、漏液检测装置及清洗拭子,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能够利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对流入检测区域的漏液进行检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通过检测区域上设置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能够及时的检测和获知漏液情况的发生,进而便于有效处理漏液情况。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利用检测区域上的导液部可以对漏液进行导流,进而使得漏液更好的接触第一电极部和/或第二电极部,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 [n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9] 其中: [n0020]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漏液检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漏液检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形成槽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漏液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n0024]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漏液检测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n0025] 图6是一个实施例中漏液检测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n0026] 图7是一个实施例中漏液检测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n0027] 图中:1、漏液检测传感器,11、检测区域,12、第一电极部,13、第二电极部,14、绝缘部,15、导液部,16、电路板,17、槽状结构,121、环状电极一,122、电极条一,123、连接电极一,131、环状电极二,132、电极条二,133、连接电极二,2、变换部,3、判定部,4、定位孔,21、电阻电压变换电路,22、振荡电路,23、信号转换电路,31、电压比较电路,32、频率检测电路,33、边沿时长判定电路。 [n0028]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n0029]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漏液检测传感器1,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可以具有检测区域11。在所述检测区域11上设置有第一电极部12、第二电极部13、绝缘部14和导液部15。所述第一电极部12和所述第二电极部13交替间隔设置且彼此电性隔离。所述绝缘部14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部12和所述第二电极部13之间。所述导液部15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电极部12和所述第二电极部13中的至少一种上的多个孔。 [n0030] 本实施例所述检测区域11可以接收流入的漏液,例如漏液液滴直接滴落至所述检测区域11上。在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1应用在清洗拭子时,通过采样针在拭子本体内的上下运动来实现清洗。由于受拭子本体的加工质量、拭子本体的装配方式、拭子本体的长时间使用、拭子本体的老化等因素,拭子本体出现清洗液漏出的情况,漏出的清洗液落入所述检测区域11上,进而能够被所述第一电极部12和所述第二电极部13检测和获知。 [n0031] 本实施例所述绝缘部14可以为布设在所述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之间的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部件,所述绝缘材料能够对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进行电性隔离。通过改变所述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调整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1的精度。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漏液液滴的体积进行设定,当然,也可以利用该特性进行液滴体积的筛选,即只有超过一定体积的液滴才会被检测出来。为了兼容不同体积的液滴或者为了对不同体积的漏液液滴进行检测,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具有多种间距,例如第一圈第一电极部12和第一圈第二电极部1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间距一,第一圈第二电极部13和第二圈第一电极部1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间距二,第二圈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圈第二电极部1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间距三,间距一、间距二和间距三为不同的间距,进而可以保证在检测区域落入不同体积的漏液液滴均可以有效的检测到。当然间距一、间距二和间距三也可以是均匀的间距。 [n0032] 示例性地,若所述检测区域11布设在电路板16上,则所述绝缘部14可以为所述电路板16的基板。所述导液部15可以对流入检测区域11的漏液进行导流,所述导液部15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部12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部13上,还可以在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上均设置。位于同一电极部上的导液部15的多个孔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同时导液部15的多个孔的开设不会对电极部的导电传输产生影响,例如均位于第一电极部12上的多个孔彼此之间间隔。所述导液部15包括的孔可以为通孔,也可以是设置在电路板上的过孔,导液部15的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以及其他形状。如果为了兼容电路板上的过孔功能,孔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圆形。 [n0033] 导液部15通过孔的配置可以使得漏液的液体内部与大气联通,漏液滴落时排空液体内部空气,进而与第一电极部12或第二电极部13接触良好。在第一电极部12或第二电极部13为导电金属的情况下,由于漏液的液体表面具有一定张力,而导电金属的原子排布比较致密,进而在漏液液体滴在导电金属表面时,将会类似“荷叶效应”形成一个高度的接触角浮在导电金属表面,从而导致漏液液体与导电金属的接触面大为减小。通过在第一电极部12和/或第二电极部13上每隔一定距离便开设一个孔,可以明显减小这种接触不良情况发生的概率。由于导液部15的孔开设在第一电极部12和/或第二电极部13上,因此孔的孔径小于第一电极部12的宽度和第二电极部13的宽度。导液部15包括的多个孔的尺寸可以相同或不同,具体地,可以根据漏液液滴尺寸进行设计。 [n0034] 本实施例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1能够利用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对流入检测区域11的漏液进行检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1通过检测区域11上设置的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能够及时的检测和获知漏液情况的发生,进而便于有效处理漏液情况。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1利用检测区域11上的导液部15可以对漏液进行导流,进而使得漏液更好的接触第一电极部12和/或第二电极部13,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若漏液检测传感器1应用于拭子清洗领域,则对于漏液为纯水、酒精等导电性能不佳的液体的检测精度提高十分有利。本实施例所述漏液传感器具备电路简单、成本低,易于批量化等优点,是兼顾性能和成本的良好选择。 [n0035]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电极部12可以包括多个电连接且同心设置的环状电极一121。所述第二电极部13可以包括多个电连接且同心设置的环状电极二131。所述环状电极一121和所述环状电极二131交替排列。参考图1所示,示例性地,所述检测区域11的最内圈布设一个环状电极一121,在最内圈的环状电极一121外围绕一个环状电极二131,最内圈的环状电极一121与围绕它的环状电极二131之间具有绝缘部14进行电性隔离,第一电极部12所包括的多个环状电极一121、绝缘部14、以及第二电极部13所包括的多个环状电极二131可以按照环状电极一121→绝缘部14→环状电极二131→绝缘部14→环状电极一121→绝缘部14→环状电极二131的布设方式由检测区域11的最内圈布设在最外圈,当然检测区域11的最外圈布设的也可以是绝缘部14。 [n0036]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相邻的环状电极一121和环状电极二131之间的间隔宽度,与所述环状电极一121的宽度之和可以小于流入所述检测区域11的漏液液滴直径;相邻的环状电极一121和环状电极二131之间的间隔宽度,与所述环状电极二131的宽度之和可以小于流入所述检测区域11的漏液液滴直径。具体地,假设相邻的环状电极一121和环状电极二131之间的间隔宽度为W1、所述环状电极一121的宽度为w1、所述环状电极二131的宽度为w2、流入所述检测区域11的漏液液滴直径为D,则W1+w1<D,W1+w2<D。进一步地,W1+w1<0.8D,W1+w2<0.8D。本实施例可以有效保证漏液液滴可以同时滴落在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上。 [n0037]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环状电极一121的宽度和所述环状电极二131的宽度均可以大于所述孔的孔径。进一步地,所述环状电极一121的宽度可以大于所述孔的孔径的2倍,所述环状电极二131的宽度可以大于所述孔的孔径的2倍。所述孔的孔径可以为4密耳至20密耳,例如孔的孔径为4密耳(mil)、12密耳、20密耳等。进一步地,所述孔的孔径可以为6密耳至15密耳,例如,6密耳(mil)、10密耳、11密耳、15密耳等。在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布设在电路板16时,所述环状电极一121和所述环状电极二131均为电路板16上铺设的铜箔,则所述环状电极一121的铜箔宽度大于导液部15的孔的孔径,所述环状电极二131的铜箔宽度大于导液部15的孔的孔径。上述孔径设计既有利于导液部15的孔的加工,也便于漏液液滴的合理导流。 [n0038]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电极部12可以包括多个电连接且形成梳状结构的电极条一122。所述第二电极部13可以包括多个电连接且形成梳状结构的电极条二132。所述电极条一122和所述电极条二132交错排布。该种结构的漏液检测传感器1可以用于方形清洗拭子。参考图2所示,示例性地,第一电极部12包括的多个电极条一122可以通过连接电极一123进行彼此电连接。多个电极条一122和连接电极一123共同形成呈梳状结构的第一电极部12,多个电极条一122可以相互平行设置。第二电极部13包括的多个电极条二132可以通过连接电极二133进行彼此电连接。多个电极条二132和连接电极二133共同形成呈梳状结构的第二电极部13,多个电极条二132可以相互平行设置。呈梳状结构的第一电极部12和呈梳状结构的第二电极部13可以交错插接并由绝缘部14进行电性隔离。由检测区域11一侧至另外一侧可以依次按照电极条一122→绝缘部14→电极条二132→绝缘部14→电极条一122→绝缘部14→电极条二132的布设方式。 [n0039]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相邻的电极条一122和电极条二132之间的间隔宽度,与所述电极条一122的宽度之和可以小于流入所述检测区域11的漏液液滴直径;相邻的电极条一122和电极条二132之间的间隔宽度,与所述电极条二132的宽度之和可以小于流入所述检测区域11的漏液液滴直径。具体地,假设相邻的电极条一122和电极条二132之间的间隔宽度为W2、所述电极条一122的宽度为w3、所述电极条二132的宽度为w4、流入所述检测区域11的漏液液滴直径为D,则W2+w3<D,W2+w4<D。进一步地,W2+w3<0.8D,W2+w4<0.8D。本实施例可以有效保证漏液液滴可以同时滴落在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上。 [n004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极条一122的宽度和所述电极条二132的宽度均可以大于所述孔的孔径。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条一122的宽度可以大于所述孔的孔径的2倍,所述电极条二132的宽度可以大于所述孔的孔径的2倍。所述孔的孔径可以为4密耳至20密耳。例如孔的孔径为4密耳(mil)、12密耳、20密耳等。进一步地,所述孔的孔径可以为6密耳至15密耳,例如,6密耳(mil)、10密耳、11密耳、15密耳等。在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布设在电路板16时,所述电极条一122和所述电极条二132均为电路板16上铺设的铜箔,则所述电极条一122的铜箔宽度大于导液部15的孔的孔径,所述电极条二132的铜箔宽度大于导液部15的孔的孔径。 [n004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传感器还可以包括电路板16。所述第一电极部12和所述第二电极部13可以为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6上的铜箔。所述铜箔的厚度为2盎司(OZ)至6盎司,例如2盎司、4盎司、6盎司等。参考图3所示,在铜箔具备一定厚度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均厚于两者之间的绝缘部14,由铜箔形成的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之间将形成槽状结构17,该槽状结构17可以增大铜箔与漏液液滴之间的接触面积,对于拭子清洗领域中,漏液为纯水、酒精等导电性能不佳的液体的检测十分有利。针对第一电极部12和所述第二电极部13为电路板16上的铜箔的情况,可以对铜箔施加抗氧化工艺,以便避免由于漏液检测次数增多而导致铜箔表面氧化的现象。具体地,可以在铜箔表面增加镀镍处理,使用场景更严苛时,还可以对铜箔施加化学镍金工艺。 [n0042]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16可以选用FR4材料(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布)制成,这种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湿性,有利于漏液更好的接触到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在第一电极部12和第二电极部13为设置在电路板16上的铜箔时,导液部15包括的孔可以配置为内部未进行沉铜和电镀的孔。 [n004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漏液检测传感器1、变换部2和判定部3。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1用于对所述检测区域是否出现流入的漏液进行检测,并通过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输出漏液检测信号。所述变换部2与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1相连接,并用于将所述漏液检测信号转换为预定类型的电信号。所述判定部3与所述变换部2相连接,并用于确定所述电信号的指定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若所述电信号的指定参数超出所述预设范围,则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出现流入的漏液。若所述电信号未超出所述预设范围,则确定所述检测区域未出现流入的漏液。 [n0044] 当漏液流入检测区域后,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存在液体和不存在液体时输出的漏液检测信号不同,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存在液体时输出的漏液检测信号明显区别于不存在液体时输出的漏液检测信号,进而通过对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输出的漏液检测信号的变换和判定,便能够获知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是否存在液体,检测区域是否流入漏液。示例性地,所述漏液检测信号可以为阻抗信号、电容信号等,所述电信号的预定类型可以为电压信号、正弦信号、脉冲信号等。所述电信号的指定参数可以为电压幅值、信号频率、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持续时间等。示例性地,例如,变换部2可以将阻抗信号变换为电压信号、可以将电容信号变换为正弦信号、还可以将电容信号变换为脉冲信号等。对于预定类型不同的电信号,判定部3的判定基准即预设范围也是不同的,具体地,示例性地,所述判定部3可以用于判定电压信号的电压幅值是否超出预设电压范围,可以用于判定正弦信号的信号频率是否超出预设频率范围,还可以用于判定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持续时间是否超出预设时间范围,这里的预设电压范围、预设频率范围、预设时间范围均属于所述预设范围的不同情况。 [n0045]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漏液检测信号可以为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形成的阻抗信号。所述变换部2可以为用于将所述阻抗信号变换为电压信号的电阻电压变换电路21。所述判定部3可以确定所述电压信号的幅值是否超出预设电压范围,若所述电压信号的幅值超出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则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出现流入的漏液。若所述电压信号的幅值未超出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则确定检测区域未出现流入的漏液,即认为未发生漏液情况。 [n0046] 当漏液流入检测区域后,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存在液体和不存在液体时对应的阻抗不同,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存在液体时,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阻抗较小,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不存在液体时,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阻抗较大。通常,直径为1cm的液滴,纯水的阻抗约为2MΩ,生理盐水的阻抗约为2KΩ。参考图5,示例性地,将漏液检测传感器1的输出端与电阻电压变换电路21所包括的分压电阻R11串接在电源VDD和地之间,分压电阻R11和漏液检测传感器1的串接点作为所述电阻电压变换电路21的输出,所述电阻电压变换电路21基于漏液检测传感器1输出的阻抗变化并输出对应的电压信号。 [n0047] 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1的输出端为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当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阻抗发生变化时,则所述电阻电压变换电路21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幅值将相应发生变化,当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存在液体时,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阻抗变小,所述电阻电压变换电路21输出的电压信号幅值降低。示例性地,参考图5,二极管D11和三极管Q11构成一个电压比较电路31,二极管D11的正向导通压降约为0.7V,三极管Q11的BE导通压降也为0.7V,二极管D11可以选用1N4148,其是一种高速开关二极管,当然也可以选用其它开关二极管,三极管Q11可以选用MMBT3904,也可以采用其他三极管替代,例如S9013、S9018等。则当电阻电压变换电路21输出的电压信号幅值大于1.4V时,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即网络标号MCU_IO产生低电平,此时表示未检测到漏液情况,当电阻电压变换电路21输出的电压信号幅值小于1.4V时,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即网络标号MCU_IO产生高电平,此时表示检测到漏液情况,即图5给出的实施例对应的预设电压范围为0-1.4V。网络标号MCU_IO可以输入至单片机、微控制器、处理器等控制和处理单元中。当然,电阻电压变换电路21和电压比较电路31的具体电路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相应地,预设电压范围也可以适配改变。电阻电压变换电路21和电压比较电路31之间还可以设置信号放大和处理电路,电压比较电路31之后还可以设置电平转换和功率放大电路等。上述电路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同时,调整分压电阻R11,可以改变漏液检测的灵敏度。 [n0048]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漏液检测信号可以为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形成的电容信号。所述变换部2可以为用于将所述电容信号变换为正弦信号的振荡电路22。所述判定部3可以确定所述正弦信号的频率是否超出预设频率范围,若所述正弦信号的频率超出所述预设频率范围,则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出现流入的漏液。若所述正弦信号的频率未超出所述预设频率范围,则确定所述检测区域未出现流入的漏液。 [n0049] 漏液检测传感器1所包括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相当于电容的两个极板,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不存在液体时,电容的介质是空气,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存在液体时,电容的介质是漏液,漏液液体的介电常数通常高于空气,因此,存在液体时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容信号与不存在液体时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容信号不同。通过检测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容信号变化,便能获知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存在液体,进而获知是否发生漏液情况。 [n0050] 通过振荡电路22将电容信号变换为正弦信号,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容信号发生变化时,所述振荡电路22的振荡状态和振荡频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没有液体时,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容较小,所述振荡电路22处于不起振或振荡频率非常高的状态,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存在漏液的液体时,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容较大,相较于未发生漏液时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间的电容可能会高出几十倍,所述振荡电路22处于起振同时振荡频率与未发生漏液时的振荡频率明显不同。参考图6所示,示例性地,所述振荡电路22采用克拉泼振荡器,图6中的漏液检测传感器1可以与电容C23位置互换,所述振荡电路22包括的三极管Q21可以选用MMBT3904,也可以采用其他三极管替代,例如S9013、S9018等。振荡电路22将电容信号变换为呈现一定频率特性的正弦信号,图5中的频率检测电路32首先利用型号为LM393的比较器U1A及其外围电路将所述正弦信号进行整形和转换为同频率的脉冲信号,该同频率的脉冲信号通过比较器U1A输出给单片机,图6中的网络标号TO_MCU_IO即为输出给单片机的所述同频率的脉冲信号,单片机进一步对所述同频率的脉冲信号中的指定参数即频率进行识别和判定,以确定是否超出预设频率范围。 [n005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漏液检测信号可以为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形成的电容信号。所述变换部2可以为用于将所述电容信号变换为脉冲信号的信号转换电路23。所述判定部3可以确定所述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持续时间是否超出预设时间范围,若所述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持续时间超出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则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出现流入的漏液,若所述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持续时间未超出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则确定所述检测区域未出现流入的漏液。 [n0052] 图7示出的实施例与图6示出的实施例相同的地方在于均是通过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容变化反映是否漏液。不同的地方在于图7示出的实施例通过信号转换电路23将所述电容信号变换为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持续时间能够反映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容变化情况,存在漏液情况和不存在漏液情况时所述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持续时间不同,存在漏液时的所述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持续时间要长于不存在漏液时。示例性地,参考图7所示,所述信号转换电路23可以包括脉冲发生电路和RC延时电路两部分,具体地,网络标号Voltage_Pulse_IN连接脉冲发生电路,脉冲发生电路产生的脉冲由网络标号Voltage_Pulse_IN提供给RC延时电路,所述RC延时电路包括延时电阻R31和漏液检测传感器1,与延时电阻R31连接的漏液检测传感器1相当于延时电容,只是存在漏液和不存在漏液时延时电容的电容值不同,RC延时电路可以输出波形为锯齿波或三角波的脉冲信号。所述判定部3通过边沿时长判定电路33对RC延时电路输出的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进行获取,并产生时长对应上升沿持续时间和下降沿持续时间之和的高电平,通过获知该高电平的时长便得到了所述脉冲信号的上升沿持续时间和下降沿持续时间的时间之和,参考图7所示,示例性地,边沿时长判定电路33可以包括型号为LM393的比较器U3A和U3B。时长对应脉冲信号上升沿持续时间和下降沿持续时间之和的高电平可以由图7中的网络标号TO_MCU_IO输出给单片机,单片机进一步对高电平时长是否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进行判断。 [n005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区域上方还可以设有用于清洗针的拭子本体,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供所述针通过的定位孔4。所述定位孔4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其它适配针的形状,示例性地,图1中示出的定位孔4为圆形。 [n005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清洗拭子,可以包括拭子本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所述拭子本体设有采样针通道、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采样针通道贯穿所述拭子本体。通过所述漏液检测装置能够及时的检测到拭子本体出现的漏液情况,不需定期人员检查和更换拭子本体。所述清洗拭子可以应用在样本分析仪器中,例如血液分析仪等。 [n005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样本分析仪,可以包括进样模块、加样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进样模块用于获取并输送样本。所述加样模块用于将所述进样模块输送的所述样本加入样本容器。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样本容器中的所述样本进行检测。所述进样模块包括采样针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清洗拭子,所述清洗拭子通过所述采样针通道套设在所述采样针外周。 [n005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
Claims (13) [0001] 1.一种漏液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具有检测区域,在所述检测区域上设置有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绝缘部和导液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交替间隔设置且彼此电性隔离;所述绝缘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所述导液部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中的至少一种上的多个孔。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包括多个电连接且同心设置的环状电极一,所述第二电极部包括多个电连接且同心设置的环状电极二;所述环状电极一和所述环状电极二交替排列。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液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环状电极一和环状电极二之间的间隔宽度,与所述环状电极一的宽度之和小于流入所述检测区域的漏液液滴直径;相邻的环状电极一和环状电极二之间的间隔宽度,与所述环状电极二的宽度之和小于流入所述检测区域的漏液液滴直径; 所述环状电极一的宽度和所述环状电极二的宽度均大于所述孔的孔径。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孔径为4密耳至20密耳。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包括多个电连接且形成梳状结构的电极条一,所述第二电极部包括多个电连接且形成梳状结构的电极条二;所述电极条一和所述电极条二交错排布。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液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电极条一和电极条二之间的间隔宽度,与所述电极条一的宽度之和小于流入所述检测区域的漏液液滴直径;相邻的电极条一和电极条二之间的间隔宽度,与所述电极条二的宽度之和小于流入所述检测区域的漏液液滴直径; 所述电极条一的宽度和所述电极条二的宽度均大于所述孔的孔径。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为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铜箔;所述铜箔的厚度为2盎司至6盎司。 [0008] 8.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传感器,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用于对所述检测区域是否出现流入的漏液进行检测,并通过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输出漏液检测信号; 变换部,与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漏液检测信号转换为预定类型的电信号;和 判定部,与所述变换部相连接,用于确定所述电信号的指定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若所述电信号的指定参数超出所述预设范围,则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出现流入的漏液。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液检测信号为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形成的阻抗信号;所述变换部为用于将所述阻抗信号变换为电压信号的电阻电压变换电路;所述判定部确定所述电压信号的幅值是否超出预设电压范围,若所述电压信号的幅值超出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则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出现流入的漏液。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液检测信号为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形成的电容信号; 所述变换部为用于将所述电容信号变换为正弦信号的振荡电路,或者用于将所述电容信号变换为脉冲信号的信号转换电路; 在所述变换部为所述振荡电路的情况下,所述判定部确定所述正弦信号的频率是否超出预设频率范围,若所述正弦信号的频率超出所述预设频率范围,则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出现流入的漏液; 在所述变换部为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的情况下,所述判定部确定所述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持续时间是否超出预设时间范围,若所述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持续时间超出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则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出现流入的漏液。 [0011]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区域上方设有用于清洗针的拭子本体,所述装置包括供所述针通过的定位孔。 [0012] 12.一种清洗拭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拭子本体;所述拭子本体设有采样针通道、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采样针通道贯穿所述拭子本体;和 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 [0013] 13.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样模块,用于获取并输送样本; 加样模块,用于将所述进样模块输送的所述样本加入样本容器;和 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样本容器中的所述样本进行检测; 所述进样模块包括采样针和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洗拭子,所述清洗拭子通过所述采样针通道套设在所述采样针外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EP0670497A1|1995-09-06|Fluid sensing pipette US3238452A|1966-03-01|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ontaminants in a fluid US20040027137A1|2004-02-12|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probe for level sensing DK2844333T3|2018-03-26|SENSOR ARRAY CN103975242A|2014-08-06|电子侧流测试装置和方法 CN102520045A|2012-06-27|用于电化学测量生理性液体采样中的分析物浓度的测试计 US9863905B2|2018-01-09|Method for detecting contact of a pipetting needle CN102749322A|2012-10-24|一种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液滴阵列方法 JPH0510958A|1993-01-19|分析装置 CN214334153U|2021-10-01|漏液检测传感器、漏液检测装置、清洗拭子及样本分析仪 CN109196365A|2019-01-11|利用射频信号的非接触方式的电导率及非导体介电常数特性变化检测装置 CN103091233A|2013-05-08|生物芯片 CN104888611A|2015-09-09|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完整性检测装置 US9177185B2|2015-11-03|Passive wireless sensors for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gents and wireless systems including the passive wireless sensors CN105158310B|2018-02-23|一种基于微孔电极的微流控检测芯片及其应用 CN1876801A|2006-12-13|细胞检测传感装置 CN2890919Y|2007-04-18|圆柱形体液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 CN109709165A|2019-05-03|一种基于相对介电常数的洗碗机洁净度检测方法 CN106574909B|2021-11-05|接触结构主体和使用接触结构主体的生物样本的电测量装置 EP0384789A2|1990-08-29|Particle detector and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liquid flow in the particle detector CN109709166B|2021-09-17|一种洗碗机洁净度检测方法 CN103278494A|2013-09-04|一种光电复合检测溶氧的方法及实验装置 US7207219B2|2007-04-24|Rod-shaped element for liquid level detection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for liquid level detection CN203025194U|2013-06-26|血细胞分析仪 CN102981005B|2013-09-11|血细胞分析仪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059853.2U|CN214334153U|2020-12-17|2020-12-17|漏液检测传感器、漏液检测装置、清洗拭子及样本分析仪|CN202023059853.2U| CN214334153U|2020-12-17|2020-12-17|漏液检测传感器、漏液检测装置、清洗拭子及样本分析仪|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