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包括前轮,前轮的两侧表面通过前轴架固定连接有龙头本体,龙头本体的一侧外表面滑动连接有L型支撑座,L型支撑座的两端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表面设置有平衡检测装置,设置有刻度抵杆,对龙头本体进行滑动卡住,从而实现平衡检测。该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设置平衡检测装置,对自行车龙头在组装后的平衡进行检测,避免存在安装调节精度低和无法检测的问题,导致骑行者在骑行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在调节的过程中,通过推动刻度抵杆在滑槽块的内侧壁滑动前进,使得其一侧的抵板接触龙头本体的表面,然后观察两侧的刻度抵杆露出的刻度的数据。
公开号:CN214334134U
申请号:CN202022813287.3U
申请日:2020-11-3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曹光亮
申请人:Tianjin Bai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G01M1-16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
[n0002]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乘骑者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为了便于乘骑者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需要自行车车把与前叉、前轴和前轮保持水平垂直。
[n0003] 但是目前在自行车车把的安装和调节过程中,大多数还是依靠经验和肉眼观察,自行车车把是否与前轮保持水平垂直,存在安装调节精度低和无法检测的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提出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
[n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n0005] 基于现有的自行车龙头的安装和调节过程中,安装调节精度低和无法检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
[n0006] (二)技术方案
[n0007]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包括前轮,所述前轮的两侧表面通过前轴架固定连接有龙头本体,所述龙头本体的一侧外表面滑动连接有L型支撑座,所述L型支撑座的两端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n0008] 所述L型支撑座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前轮夹紧装置,所述前轮夹紧装置包括有夹紧压杆,所述夹紧压杆设置在所述L型支撑座的一侧表面,对所述前轮进行移动夹紧;
[n0009] 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设置有平衡检测装置,所述平衡检测装置设置有刻度抵杆,所述刻度抵杆设置在所述龙头本体的两侧表面,对所述龙头本体进行滑动卡住,从而实现平衡检测。
[n0010] 优选地,所述L型支撑座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耳板,所述支撑耳板的中部内侧壁与所述夹紧压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耳板的前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夹紧压杆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所述支撑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耳板的内部。
[n00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紧压杆在固定的支撑耳板内部进行滑动,从而使得夹紧压杆的另一侧表面推动前轮滑动移向L型支撑座的左端内表面,使得L型支撑座的左端与夹紧压杆共同作用夹紧前轮,使前轮与地面保持固定的垂直,而支撑弹簧保证了夹紧压杆的水平移动,同时增大了夹紧压杆的夹紧力。
[n0012] 优选地,所述夹紧压杆的一侧表面通过螺栓铰接有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的一侧表面通过螺栓铰接有三角铰接杆,所述三角铰接杆的一端表面通过螺栓铰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L型支撑座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三角铰接杆的另一端表面铰接有移动螺纹管套。
[n001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角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支撑台铰接,使得移动螺纹管套的左右移动,带动三角铰接杆逆时针与顺时针的转动,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支撑连杆进行左右伸缩,进而推动夹紧压杆进行左右移动来夹紧前轮。
[n0014] 优选地,所述支撑块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撑架,所述转动支撑架的上端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外表面与所述移动螺纹管套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转盘。
[n001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盘的转动,使得第一螺杆在转动支撑架的内侧壁转动,保证第一螺杆转动的稳定性,第一螺杆的转动,使得移动螺纹管套在其外表面进行左右移动,同时第一螺杆的一端与移动螺纹管套的内壁均设有限位块,放置螺纹管套过多移动导致脱落。
[n0016]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前部表面与一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刻度踏板,所述刻度踏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刻度踏板的上表面一端中部开设有中心槽,所述刻度踏板的上表面另一端中部通过转盘转动连接有伸缩刻度指针。
[n001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刻度踏板在支撑柱侧面的滑槽内侧壁滑动,固定螺栓在支撑柱前部的滑槽内侧壁滑动,当刻度踏板到达指定位置时,通过拧紧固定螺栓,可使得刻度踏板在支撑柱上保持固定,刻度踏板上的刻度用来测量龙头本体偏移的角度,并将伸缩刻度指针拉长接触龙头本体的一侧表面,当转动龙头本体时,伸缩刻度指针随着转动,直至拉长的刻度指针转进中心槽,说明自行车龙头保持平衡。
[n0018]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十字套筒,所述十字套筒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螺杆的下部外表面螺纹连接有T型螺纹管套。
[n001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十字套筒支撑第二螺杆在第二转盘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T型螺纹管套向下移动,其内部设有限位块,防止其脱落。
[n0020] 优选地,所述T型螺纹管套的两端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锥形罩,所述锥形罩的两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槽块,所述滑槽块的内侧壁与所述刻度抵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刻度抵杆的外表面与所述锥形罩的下部表面开设的滑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刻度抵杆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板,所述抵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龙头本体的表面滑动接触。
[n002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下压的T型螺纹管套使得锥形罩下压,当锥形罩的下表面接触刻度踏板的上表面时停住下压,使得锥形罩罩在龙头本体的外表面,然后推动刻度抵杆在滑槽块的内侧壁滑动前进,使得其一侧的抵板接触龙头本体的表面,然后观察两侧的刻度抵杆露出的刻度的数据,若是一致说明自行车龙头平衡,而滑槽块便于刻度抵杆移动的稳定性。
[n0022]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n0023] 1、设置前轮夹紧装置,对自行车的前轮进行夹紧固定,保证前轮与地面水平垂直,从而便于与前轮的一体的自行车龙头进行平衡检测。在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夹紧压杆在固定的支撑耳板内部进行滑动,从而使得夹紧压杆的另一侧表面推动前轮滑动移向L型支撑座的左端内表面,使得L型支撑座的左端与夹紧压杆共同作用夹紧前轮,使前轮与地面保持固定的垂直,而支撑弹簧保证了夹紧压杆的水平移动,同时增大了夹紧压杆的夹紧力,从而实现了利用简单装置,使得自行车前轮与地面垂直。
[n0024] 2、设置平衡检测装置,对自行车龙头在组装后的平衡进行检测,避免存在安装调节精度低和无法检测的问题,导致骑行者在骑行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在调节的过程中,通过下压的T型螺纹管套使得锥形罩下压,当锥形罩的下表面接触刻度踏板的上表面时停住下压,使得锥形罩罩在龙头本体的外表面,然后推动刻度抵杆在滑槽块的内侧壁滑动前进,使得其一侧的抵板接触龙头本体的表面,然后观察两侧的刻度抵杆露出的刻度的数据,若是一致说明自行车龙头平衡,而滑槽块便于刻度抵杆移动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了对自行车龙头平衡的精准检测。
[n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n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的L型支撑座结构俯视图;
[n0027]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的锥形罩结构侧视图;
[n0028]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的刻度踏板结构俯视图;
[n0029]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的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n0030] 图中:1、前轮;2、龙头本体;3、L型支撑座;31、支撑耳板;32、支撑弹簧;4、支撑柱;41、滑槽;42、刻度踏板;43、固定螺栓;44、中心槽;45、伸缩刻度指针;5、夹紧压杆;51、支撑连杆;52、三角铰接杆;53、支撑块;54、移动螺纹管套;55、转动支撑架;56、第一螺杆;57、第一转盘;6、刻度抵杆;7、十字套筒;71、第二螺杆;72、第二转盘;73、T型螺纹管套;74、锥形罩;75、滑槽块;76、抵板。
[n003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n0032] 参照图1-5,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包括前轮1,前轮1的两侧表面通过前轴架固定连接有龙头本体2,龙头本体2的一侧外表面滑动连接有L型支撑座3,L型支撑座3的两端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
[n0033] L型支撑座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前轮1夹紧装置,前轮1夹紧装置包括有夹紧压杆5,夹紧压杆5设置在L型支撑座3的一侧表面,对前轮1进行移动夹紧;
[n0034] L型支撑座3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耳板31,支撑耳板31的中部内侧壁与夹紧压杆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支撑耳板31的前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32,支撑弹簧32的一端与夹紧压杆5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支撑弹簧32设置在支撑耳板31的内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紧压杆5在固定的支撑耳板31内部进行滑动,从而使得夹紧压杆5的另一侧表面推动前轮1滑动移向L型支撑座3的左端内表面,使得L型支撑座3的左端与夹紧压杆5共同作用夹紧前轮1,使前轮1与地面保持固定的垂直,而支撑弹簧32保证了夹紧压杆5的水平移动,同时增大了夹紧压杆5的夹紧力;
[n0035] 夹紧压杆5的一侧表面通过螺栓铰接有支撑连杆51,支撑连杆51的一侧表面通过螺栓铰接有三角铰接杆52,三角铰接杆52的一端表面通过螺栓铰接有支撑块53,支撑块53的下表面与L型支撑座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三角铰接杆52的另一端表面铰接有移动螺纹管套5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角铰接杆52的另一端与支撑台铰接,使得移动螺纹管套54的左右移动,带动三角铰接杆52逆时针与顺时针的转动,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支撑连杆51进行左右伸缩,进而推动夹紧压杆5进行左右移动来夹紧前轮1;
[n0036] 支撑块53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撑架55,转动支撑架55的上端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56,第一螺杆56的外表面与移动螺纹管套54的内侧壁螺纹连接,第一螺杆56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转盘5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盘57的转动,使得第一螺杆56在转动支撑架55的内侧壁转动,保证第一螺杆56转动的稳定性,第一螺杆56的转动,使得移动螺纹管套54在其外表面进行左右移动,同时第一螺杆56的一端与移动螺纹管套54的内壁均设有限位块,放置螺纹管套过多移动导致脱落;
[n0037] 设置前轮1夹紧装置,对自行车的前轮1进行夹紧固定,保证前轮1与地面水平垂直,从而便于与前轮1的一体的自行车龙头进行平衡检测。在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夹紧压杆5在固定的支撑耳板31内部进行滑动,从而使得夹紧压杆5的另一侧表面推动前轮1滑动移向L型支撑座3的左端内表面,使得L型支撑座3的左端与夹紧压杆5共同作用夹紧前轮1,使前轮1与地面保持固定的垂直,而支撑弹簧32保证了夹紧压杆5的水平移动,同时增大了夹紧压杆5的夹紧力,从而实现了利用简单装置,使得自行车前轮1与地面垂直。
[n0038] 支撑柱4的上表面设置有平衡检测装置,平衡检测装置设置有刻度抵杆6,刻度抵杆6设置在龙头本体2的两侧表面,对龙头本体2进行滑动卡住,从而实现平衡检测;
[n0039] 支撑柱4的前部表面与一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41,滑槽4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刻度踏板42,刻度踏板4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43,刻度踏板42的上表面一端中部开设有中心槽44,刻度踏板42的上表面另一端中部通过转盘转动连接有伸缩刻度指针45,刻度踏板42在支撑柱4侧面的滑槽41内侧壁滑动,固定螺栓43在支撑柱4前部的滑槽41内侧壁滑动,当刻度踏板42到达指定位置时,通过拧紧固定螺栓43,可使得刻度踏板42在支撑柱4上保持固定,刻度踏板42上的刻度用来测量龙头本体2偏移的角度,并将伸缩刻度指针45拉长接触龙头本体2的一侧表面,当转动龙头本体2时,伸缩刻度指针45随着转动,直至拉长的刻度指针转进中心槽44,说明自行车龙头保持平衡;
[n0040] 支撑柱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十字套筒7,十字套筒7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71,第二螺杆7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转盘72,第二螺杆71的下部外表面螺纹连接有T型螺纹管套7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十字套筒7支撑第二螺杆71在第二转盘72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T型螺纹管套73向下移动,其内部设有限位块,防止其脱落;
[n0041] T型螺纹管套73的两端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锥形罩74,锥形罩74的两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槽块75,滑槽块75的内侧壁与刻度抵杆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刻度抵杆6的外表面与锥形罩74的下部表面开设的滑孔内侧壁滑动连接,刻度抵杆6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板76,抵板76的一侧表面与龙头本体2的表面滑动接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下压的T型螺纹管套73使得锥形罩74下压,当锥形罩74的下表面接触刻度踏板42的上表面时停住下压,使得锥形罩74罩在龙头本体2的外表面,然后推动刻度抵杆6在滑槽块75的内侧壁滑动前进,使得其一侧的抵板76接触龙头本体2的表面,然后观察两侧的刻度抵杆6露出的刻度的数据,若是一致说明自行车龙头平衡,而滑槽块75便于刻度抵杆6移动的稳定性;
[n0042] 设置平衡检测装置,对自行车龙头在组装后的平衡进行检测,避免存在安装调节精度低和无法检测的问题,导致骑行者在骑行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在调节的过程中,通过下压的T型螺纹管套73使得锥形罩74下压,当锥形罩74的下表面接触刻度踏板42的上表面时停住下压,使得锥形罩74罩在龙头本体2的外表面,然后推动刻度抵杆6在滑槽块75的内侧壁滑动前进,使得其一侧的抵板76接触龙头本体2的表面,然后观察两侧的刻度抵杆6露出的刻度的数据,若是一致说明自行车龙头平衡,而滑槽块75便于刻度抵杆6移动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了对自行车龙头平衡的精准检测。
[n0043]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转盘57的转动,使得第一螺杆56在转动支撑架55的内侧壁转动,从而使移动螺纹管套54在其外表面进行向左移动,因为三角铰接杆52的另一端与支撑台铰接,所以移动螺纹管套54的左移动,带动三角铰接杆52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支撑连杆51进行左移,进而推动夹紧压杆5在固定的支撑耳板31内部进行左移,从而使得夹紧压杆5的另一侧表面推动前轮1滑动移向L型支撑座3的左端内表面,使得L型支撑座3的左端与夹紧压杆5共同作用夹紧前轮1,使前轮1与地面保持固定的垂直,然后通过在支撑柱4的滑槽41内壁向上移动刻度踏板42,使得刻度踏板42的上表面与龙头本体2的下表面接触后停止移动,接着拧紧固定螺栓43,然后将伸缩刻度指针45拉长接触龙头本体2的一侧表面,伸缩刻度指针45若不在中心槽44的内壁,则说明龙头本体2与前轮1不保持水平,然后十字套筒7支撑第二螺杆71在第二转盘72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T型螺纹管套73向下移动,下压的T型螺纹管套73使得锥形罩74下压,当锥形罩74的下表面接触刻度踏板42的上表面时停住下压,使得锥形罩74罩在龙头本体2的外表面,然后推动刻度抵杆6在滑槽块75的内侧壁滑动前进,使得其一侧的抵板76接触龙头本体2的表面,然后观察两侧的刻度抵杆6露出的刻度的数据,若是一致说明自行车龙头平衡。
[n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7)
[0001] 1.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包括前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1)的两侧表面通过前轴架固定连接有龙头本体(2),所述龙头本体(2)的一侧外表面滑动连接有L型支撑座(3),所述L型支撑座(3)的两端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
所述L型支撑座(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前轮(1)夹紧装置,所述前轮(1)夹紧装置包括有夹紧压杆(5),所述夹紧压杆(5)设置在所述L型支撑座(3)的一侧表面,对所述前轮(1)进行移动夹紧;
所述支撑柱(4)的上表面设置有平衡检测装置,所述平衡检测装置设置有刻度抵杆(6),所述刻度抵杆(6)设置在所述龙头本体(2)的两侧表面,对所述龙头本体(2)进行滑动卡住,从而实现平衡检测。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支撑座(3)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耳板(31),所述支撑耳板(31)的中部内侧壁与所述夹紧压杆(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耳板(31)的前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32),所述支撑弹簧(32)的一端与所述夹紧压杆(5)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所述支撑弹簧(32)设置在所述支撑耳板(31)的内部。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压杆(5)的一侧表面通过螺栓铰接有支撑连杆(51),所述支撑连杆(51)的一侧表面通过螺栓铰接有三角铰接杆(52),所述三角铰接杆(52)的一端表面通过螺栓铰接有支撑块(53),所述支撑块(53)的下表面与所述L型支撑座(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三角铰接杆(52)的另一端表面铰接有移动螺纹管套(54)。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53)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撑架(55),所述转动支撑架(55)的上端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56),所述第一螺杆(56)的外表面与所述移动螺纹管套(54)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56)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转盘(57)。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的前部表面与一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41),所述滑槽(4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刻度踏板(42),所述刻度踏板(4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43),所述刻度踏板(42)的上表面一端中部开设有中心槽(44),所述刻度踏板(42)的上表面另一端中部通过转盘转动连接有伸缩刻度指针(45)。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十字套筒(7),所述十字套筒(7)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71),所述第二螺杆(7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转盘(72),所述第二螺杆(71)的下部外表面螺纹连接有T型螺纹管套(73)。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螺纹管套(73)的两端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锥形罩(74),所述锥形罩(74)的两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槽块(75),所述滑槽块(75)的内侧壁与所述刻度抵杆(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刻度抵杆(6)的外表面与所述锥形罩(74)的下部表面开设的滑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刻度抵杆(6)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板(76),所述抵板(76)的一侧表面与所述龙头本体(2)的表面滑动接触。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4503847U|2015-07-29|一种大长轴类零件自动校直机
CN206795156U|2017-12-26|一种管件旋转焊接用夹具装置
CN214334134U|2021-10-01|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
CN203605887U|2014-05-21|一种同心度检测装置
CN210198261U|2020-03-27|一种轴承生产用高度检测装置
CN201285273Y|2009-08-05|摩托车转向角试验台
CN107589853A|2018-01-16|一种计算机用键盘
CN208984356U|2019-06-14|汽车转向功能检测试验台
CN209886438U|2020-01-03|一种副车架轴校形工装
CN211083378U|2020-07-24|环刚度试验机管材内径变形测量装置
CN103630376A|2014-03-12|一种汽车顶窗压力试验机
CN110386214A|2019-10-29|一种自行车车筐
CN111102441A|2020-05-05|一种可防尘教学用投影仪
CN113074612A|2021-07-06|一种摩托车手把管检测装置
CN203469325U|2014-03-12|一种椭圆机支架
CN211121277U|2020-07-28|一种道路桥梁安全检测装置
CN212766365U|2021-03-23|一种计算机视觉检测辅助装置
CN212144250U|2020-12-15|一种自行车立叉异型管加工装置
CN211922214U|2020-11-13|—种新型公路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13658488U|2021-07-09|一种活塞环硬度检测装置
CN214291746U|2021-09-28|一种水电安装用管道焊接支撑架
CN211954691U|2020-11-17|一种可多角度振动测试的汽车振动测试试验台
CN214621019U|2021-11-05|罗拉车机壳的变形检测装置
CN210294665U|2020-04-10|一种布氏硬度压痕测量读数显微镜支架
CN212824058U|2021-03-30|转向节内孔拉齿设备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813287.3U|CN214334134U|2020-11-30|2020-11-30|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CN202022813287.3U| CN214334134U|2020-11-30|2020-11-30|一种自行车龙头平衡检测装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