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一种筛网和压差测试装置,筛网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网纱、第二网纱和第三网纱,第一网纱、第二网纱和第三网纱的材质均具有延展性,且第二网纱中部设有第一通孔,第一网纱和第三网纱覆盖第一通孔。通过设置由具有延展性的第一网纱、第二网纱和第三网纱依次层叠而成的筛网结构,且使第二网纱为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的环形结构,通过对第一通孔的尺寸进行合理设计,有利于提高压差测试装置的测试精度。
公开号:CN214333905U
申请号:CN202120601201.2U
申请日:2021-03-2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邓锐
申请人:Shenzhen Maiketian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G01F1-3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筛网和压差测试装置。
[n0002] 压差式传感器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流量传感器,可实时检测某一设备或部件前后两端的压差,其原理为根据流速传感器上有一层筛状隔网,气流通过该网时受网的阻力而流速下降,结果使网另一端的压力轻微下降,网两端形成压降差,从而得出流量-容积曲线和容积-时间曲线,测量参数齐全,可根据需要选择。然而,气流中的水蒸汽容易在筛状隔网上冷凝沉积而阻塞筛网,隔网清洁消毒较为困难,压差传感器在高流量测量时误差偏大。
[n0003]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采用对筛网加温及其它技术来提高其精度和改善其缺点,然而作为其核心部件,针对现有的筛网结构,采用对筛网加温的技术提高测试精度的效果并不明显,压差式传感器的测试精度仍然较低。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筛网和压差测试装置,有利于提高压差测试装置的测试精度。
[n0005]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n0006]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筛网,所述筛网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网纱、第二网纱和第三网纱,所述第一网纱、所述第二网纱和所述第三网纱的材质均具有延展性,且所述第二网纱中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网纱和所述第三网纱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n0007]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网还包括呈环形的固定件,所述第一网纱、所述第二网纱和所述第三网纱的边缘被所述固定件连接固定,且所述第一网纱、所述第二网纱和所述第三网纱被所述固定件拉紧而呈绷紧状态。
[n0008]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相对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纱背向所述第二网纱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网纱背向所述第二网纱的一侧,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固定。
[n0009]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件设有第一压合部,所述第二调节件设有第二压合部,所述第一压合部与所述第二压合部对应连接,以使所述筛网绷紧。
[n0010]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合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压合部在所述第一网纱的从中心向四周延伸的一直线上间隔排布。
[n0011]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合部在所述第一网纱的周向上首尾连接而呈环形。
[n0012]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合部为凸起,所述第二压合部为凹槽。
[n0013]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件设有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合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网纱的边缘,所述第二调节件设有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合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网纱的边缘,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网纱、所述第二网纱和所述第三网纱压紧固定。
[n0014]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纱、所述第二网纱和所述第三网纱的数量均为1层或多层。
[n0015]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差测试装置,所述压差测试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筛网。
[n0016] 通过设置由具有延展性的第一网纱、第二网纱和第三网纱依次层叠而成的筛网结构,且使第二网纱为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的环形结构,通过对第一通孔的尺寸进行合理设计,有利于提高压差测试装置的测试精度。
[n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8]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网纱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筛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筛网的剖视图;
[n0021] 图4为另一种实施例的筛网的剖视图;
[n0022]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压差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6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压差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7为另一种实施例的网纱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8为另一种实施例的网纱结构示意图。
[n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筛网00,请参考图1和图2,筛网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其中,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边缘一次连接,第二网纱20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网纱10和第三网纱30覆盖第一通孔21。本实施例中仅以筛网00为圆形结构进行说明,其他实施例中,筛网00也可为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其他任意多边形,以与压差测试装置相匹配。第一通孔21的形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其他任意多边形。
[n0028] 当需要对气流进行测试时,使气流由第一网纱10进入筛网00,且此时气流具有第一压力,气流穿过第二网纱20,由第三网纱30流出,经过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阻力作用后,气流压力值减小为第二压力,通过比较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的差值即可得到所需压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网纱10与第二网纱20的结构相同,其他实施例中,气流的流通顺序也可以为由第三网纱30进入筛网00,由第一网纱10流出筛网00。具体地,第二网纱20还包括环形结构22,当第一通孔21的尺寸大小不同时,压差测试装置的测试精度也不同。当第一通孔21尺寸较大时,则环形结构22的面积较小,气流与第二网纱20的接触面积也较小,第二网纱20对气流的阻碍作用较小,导致第二压力与第一压力之间的差值较小,当第一通孔20的尺寸较小时,环形结构22的面积较大,气流与第二网纱20的接触面积较大,则第二网纱20对气流的阻挡作用较大,气流经过第二网纱20过滤后损失较大,导致第二压力与第一压力的差值较大,筛网00对气流的阻碍作用更明显,从而提高了压差测试装置的测试精度。
[n0029] 此外,当气流通过第二网纱20时,由于第二网纱20的中部为通孔结构,因此只有第二网纱20的环形结构22与气流接触,从而减少了气流中的水蒸气在第二网纱20上凝结的面积,避免了水蒸气阻塞筛网00的问题,且不需要对第二网纱20进行清洁。
[n0030] 通过设置由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依次层叠而成的筛网00结构,且使第二网纱20为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21的环形结构,通过对第一通孔21的尺寸进行设计,有利于提高压差测试装置的测试精度。
[n0031]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3,筛网00还包括呈环形的固定件40,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边缘齐平,固定件40通过压合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边缘,使得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固定,从而防止其中任意一个网纱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移动,影响测试结果。此外,且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均具有延展性,如塑料或者金属等。当需要增加压差测试装置单位时间内的气流通量时,固定件40对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边缘施加从中心向四周方向的拉力,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经线和纬线向四周延展,固定件40对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被固定件40拉紧而呈绷紧状态,此时,气流中的水蒸气在筛网00上的沉积较少。当需要减少压差测试装置单位时间内的气流通量时,通过减小固定件40对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边缘施加的从中心向四周方向的拉力,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延展程度减小而呈放松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也可以为具有一定延展性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通过使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均由具有延展性的弹性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通过设置固定件40与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边缘连接,既能通过压紧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边缘使其固定,又能通过对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边缘施加从中心向四周方向的拉力调整筛网00的绷紧程度,达到调节压差测式装置的测试精度的目的。
[n0032]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3,固定件40包括相对的第一调节件41和第二调节件42,第一调节件41设置于第一网纱10背向第二网纱20的一侧,第二调节件42设置于第三网纱30背向第二网纱20的一侧,第一调节件41和第二调节件42连接固定。具体地,第一调节件41和第二调节件42可因不同性能使用金属材料,但不限于金属材料。本实施例以不锈钢为例,不锈钢型号可根据实际测试或设定使用需求自由选择。第一调节件41与第二调节件42均为环绕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环形结构,其中,第一调节件41至少部分与第一网纱10表面连接,第二调节件42至少部分在与第一调节件41的对应位置与第三网纱30表面连接,通过使第一调节件41与第二调节件42配合形成对三层网纱的压力作用达到固定网纱的目的。此外,第一调节件41还与第二调节件42直接连接,在实现对三层网纱施加压力的同时,还对网纱施加压力,以使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均匀受力,达到绷紧状态。
[n0033]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第一调节件41设有第一压合部411,第二调节件42设有第二压合部421,第一压合部411与第二压合部421对应连接,以使筛网00绷紧。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合部411为凸起,第二压合部421为凹槽。具体地,第一压合部411可以为V型、U型、矩形或任意其它形状的凸起,第二压合部421的凹槽的形状与凸起的形状对应设计,凹槽包括开口和底部,第一压合部411与第二压合部421对脸设置,且凸起由开口进入凹槽内部与凹槽底部抵接。其中,凸起的高度与凹槽的深度相同,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设置于第一压合部411与第二压合部421之间,当凸起与凹槽配合时,三层网纱受到拉力而绷紧,其绷紧程度与凸起和凹槽的尺寸大小有关。当凸起与凹槽的宽度一定时,凸起进入凹槽内部的深度约大,第一压合部411和第二压合部421对三层网纱的拉力越大,三层网纱的绷紧程度越大。当凸起的高度与凹槽的深度一定时,凸起与凹槽的宽度越宽,第一压合部411和第二压合部421对三层网纱的拉力越大,三层网纱的绷紧程度越大。因此,通过改变凸起与凹槽的尺寸大小即可调节网纱的绷紧程度。通过设置第一压合部411与第二压合部421为凸起与凹槽相配合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凸起和凹槽的尺寸进行设计,实现调节网纱的绷紧程度的目的。
[n0034]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第一压合部4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压合部411在第一网纱10的从中心向四周延伸的一直线上间隔排布。类似地,第二压合部4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压合部421在第三网纱30的从中心像四周延伸的一直线上间隔排布,多个第一压合部411与多个第二压合部421一一对应设置。其中,多个第一压合部411和多个第二压合部421的尺寸对应设计,多个第一压合部41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相同的结构和尺寸,也可以设计为不同的结构和尺寸。如从中心向四周的同一直线上的第一个第一压合部411为V型凸起,第二个压合部411则为矩形凸起。或者,第一个第一压合部411的尺寸大于第二个压合部411的尺寸等。当一个第一压合部411和第二压合部421无法满足使网纱达到实际所需的绷紧程度时,通过增加第一压合部411和第二压合部421的数量,可以使网纱的绷紧程度更大。且通过对多个第一压合部411和第二压合部421的结构进行设计,可以灵活改变第一调节件41和第二调节件42对网纱的拉力大小,以使网纱的绷紧程度满足要求。
[n0035]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3,第一压合部411在第一网纱10的周向上首尾连接而呈环形。类似地,第二压合部421在第三网纱30的轴向上首尾连接而呈环形。通过使第一压合部411和第二压合部421为环形结构,当第一压合部411与第二压合部421配合时,可以使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整个外周受到均匀拉力而向四周延展,使得网纱表面绷紧程度均匀,避免由于网纱的绷紧程度不均导致对气流的阻力不一致,影响压差测试装置的测试精度。
[n0036]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第一调节件41设有第一主体部412,第一主体部412的一端与第一压合部41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网纱10的边缘,第二调节件42设有第二主体部422,第二主体部422的一端与第二压合部42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网纱10的边缘,第二主体部422与第一主体部412连接,以将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压紧固定。具体地,第一主体部412与第一网纱10背向第二网纱20的表面贴合,第二主体部422与第三网纱30背向第二网纱20的表面贴合,且由第三网纱30的表面向第一网纱10背向第二网纱20的表面延伸。第一主体部412背向第一压合部4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二主体部422背向第二压合部4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通过对第二斜面施加压力,使得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抵接,从而地第一调节件41和第二调节件42固定。此外,第一主体部412与第二主体部422之间的压力对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也起到固定作用。
[n0037]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7和图8,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数量均为1层或多层。具体地,筛网00可以为3层以上的网纱结构,网纱结构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数量的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组合。如图7所示,筛网00包括为一层第一网纱10、两层网纱20和两层第三网纱30的组合,此时筛网00为5层网纱结构。如图8所示,筛网00为包括两层第一网纱10、一层第二网纱20和两层第三网纱30组成的5层网纱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筛网00还可以为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4层、6层等任意多层网纱结构,此处不作过多限定。通过对第一网纱10、第二网纱20和第三网纱30的数量进行组合设计,以使筛网满足不同的绷紧度需求,扩大了筛网00的适用范围。
[n003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差测试装置,请参考图5,压差测试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筛网00。本实施例中,压差测试装置包括压差采样器50和传感器60,筛网00设置于压差采样器50中。采样器50包括进气口51和出气口52,气流从进气口51流入压差采样器50,经网纱50过滤后从出气口52流出。传感器60通过导管分别与压差采样器50的进气口51和出气口52连接,并实时采集压差采样器50的进气口51和出气口52处的空气压力值。
[n0039] 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和图6,压差测试装置为压差传感器,筛网00设置于压差传感器内部,压差传感器还包括第一感应单元71、第二感应单元72和控制器80,第一感应单元71、第二感应单元72均与控制器80电连接。第一感应单元71设置于第一网纱10背向第二网纱20的表面,第二感应单元72设置于第三网纱30背向第二网纱20的表面。当有气流通过时,第一感应单元71用于感应气流对第一网纱10的压力,并将感应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传输至控制器80,第二感应单元72用于感应气流对第三网纱30的压力,并将感应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传输至控制器80,控制器80通过比较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差值即可计算出气流压力损失的大小,从而得出相关参数。
[n0040] 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压差测试装置还可以为空气质量检测仪、气体过滤器、肺功能测试仪或其他任意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筛网00的气体检测装置。
[n0041]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筛网,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网纱、第二网纱和第三网纱,所述第一网纱、所述第二网纱和所述第三网纱的材质均具有延展性,且所述第二网纱中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网纱和所述第三网纱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还包括呈环形的固定件,所述第一网纱、所述第二网纱和所述第三网纱的边缘被所述固定件连接固定,且所述第一网纱、所述第二网纱和所述第三网纱被所述固定件拉紧而呈绷紧状态。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相对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纱背向所述第二网纱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网纱背向所述第二网纱的一侧,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固定。
[00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设有第一压合部,所述第二调节件设有第二压合部,所述第一压合部与所述第二压合部对应连接,以使所述筛网绷紧。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压合部在所述第一网纱的从中心向四周延伸的一直线上间隔排布。
[0006]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部在所述第一网纱的周向上首尾连接而呈环形。
[0007]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部为凸起,所述第二压合部为凹槽。
[0008]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设有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合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网纱的边缘,所述第二调节件设有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合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网纱的边缘,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网纱、所述第二网纱和所述第三网纱压紧固定。
[0009]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纱、所述第二网纱和所述第三网纱的数量均为1层或多层。
[0010] 10.一种压差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测试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筛网。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DE102006039238B4|2009-04-30|Strömungsmesser
US6964190B2|2005-11-15|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TWI254127B|2006-05-01|Flow rate sensor
US3580051A|1971-05-25|Method for leak testing masks
CN214333905U|2021-10-01|筛网和压差测试装置
EP0373930A2|1990-06-20|Flow meter
WO2005090904A1|2005-09-29|Vorrichtung zum messen von änderungen der lage einer körperkante
JP2007178139A|2007-07-12|透気度試験機
DE20310500U1|2003-09-25|Vorrichtung zur Atemalkoholmessung
CN112857482A|2021-05-28|筛网和压差测试装置
DE10124997A1|2002-05-02|Flussraten-Messvorrichtung
DE19652832B4|2005-12-15|Leckagemeßvorrichtung
CN109791087B|2020-11-24|具有细长的气体引导元件的填入式探头附件
WO2001067082A1|2001-09-13|Elektrochemischer messfühler
JP2004093170A|2004-03-25|整流装置
US7013738B2|2006-03-21|Flow sensor
JPH0727659A|1995-01-31|ガス漏れ検出方法
WO2009087055A1|2009-07-16|Mikromechanischer drucksensor
Blanchonette1996|Tension measurements in weaving of singles worsted wool yarns
DE102017116018A1|2019-01-17|Fettfiltervorrichtung zum Erkennen einer Fettsättigung eines Fettfilters für eine Dunstabzugshaube und Dunstabzugshaube mit einer Fettfiltervorrichtung
CN214333906U|2021-10-01|筛网安装组件、筛网和压差测试装置
DE112017002705T5|2019-02-14|Verfahren zur Dichtheitsprüfung und Referenzleckvorrichtung zur Dichtheitsprüfung
CN209570205U|2019-11-01|一种带有空气检测功能的电子仪表
CN208887845U|2019-05-21|阵列式压力传感器检测装置
CN213301963U|2021-05-28|一种自动化纺织用布料透气性能检测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601201.2U|CN214333905U|2021-03-24|2021-03-24|筛网和压差测试装置|CN202120601201.2U| CN214333905U|2021-03-24|2021-03-24|筛网和压差测试装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