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其包括:沉降板,表面开设有螺栓孔;沉降管,其一端与沉降板连接,所述沉降管为多节可伸缩结构,且沉降管外经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盖帽,与沉降管另一端连接,用于防止异物进入沉降管。解决现有路基沉降观测装置的不足,加强了沉降板与地面的连接,提高了沉降的测量精度,也解决了常规装置在施工时压路机需绕过沉降管进行碾压而造成的施工不便问题。 公开号:CN214333757U 申请号:CN202120285947.7U 申请日:2021-02-0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丁峰;郑清松;赖文涛;邹新生;王叶飞;丁辉 申请人:Longyan Donghuan Expressway Co ltd;Fuji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IPC主号:G01C5-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公路路基沉降观测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 [n0002]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路基的压实度非常重要,如果路基压实度不够,由于路基工后沉降而导致路面出现开裂和凹陷等现象,从而对公路造成破坏,因此,设计一个优秀的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沉降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明显显露,以便更好的配合水准仪测量高程。且路基沉降观测板要求与沉降管牢固连接,否则将导致测得沉降数据不准确,这就要求路基沉降观测装置在施工过程中各部位保持稳固且不发生倾斜或位移。 [n0003] 目前路基沉降观测方法主要采用现场埋置的方式,即首先将沉降观测板放置路基上,将其与第一节钢管螺栓连接,然后进行第一层填土,压路机压实,随后第一节与第二节钢管连接,进行第二层填土,再进行压路机压实,不断反复,直到达到目标压实高度,中间随时配合水准仪测定目标深度沉降值。采用现场埋置路基沉降观测法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沉降板埋设位置易移动,压路机压实过程可能会造成埋设位置的偏移或扭转;压路机施工不便,为了测点精准,现场往往采用梅花桩布置位点,压路机压实过程中,为了避免碰到凸出沉降管造成施工过程十分不便;测量结果不准确,沉降管往上延伸过程会无法完全保证竖直;拆卸不方便;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随需伸缩且压路机可直接碾压的路基沉降观测装置十分必要。 [n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 [n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其包括: [n0006] 沉降板,表面开设有螺栓孔; [n0007] 沉降管,其一端与沉降板连接,所述沉降管为多节可伸缩结构,且沉降管外经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n0008] 盖帽,与沉降管另一端连接,用于防止异物进入沉降管。 [n0009]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盖帽与沉降管螺纹连接,且盖帽上连接有反光绳索,所述反光绳索表面覆有一层反光材料。 [n0010]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沉降管为五节伸缩结构,每节的一端外径依序为40mm、36mm、32mm、28mm、24mm;每节的另一端外径依序为36mm、32mm、28mm、24mm、20mm;且所述沉降管每节长度为50cm、壁厚为2mm。 [n0011]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沉降板为正方形,其厚度为5mm,且所述螺栓孔数量为4,对称设置于沉降板四角。 [n0012]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沉降管一端与沉降板焊接,且沉降管与沉降板焊接处环绕焊接有四个三角加劲钢板。 [n0013]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沉降管外壁标有刻度线。 [n0014]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n0015] (1)本实用新型沉降管底部与沉降板预制焊接,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沉降管底部与沉降板之间对称焊接四个三角加劲钢板,以加强沉降管底部强度,防止压实过程中发生弯折。 [n0016] (2)本实用新型沉降板四个角对称各开一个螺栓孔,可配合打入膨胀螺栓,将其与地基牢固连接,防止施工时因压路机压实而引起沉降版偏移或扭转。 [n0017] (3)本实用新型每节沉降管均为下粗上细的渐变截面,利用鱼竿原理可实现自锁和自由伸缩,随填土高度及压路机碾压过程自由伸缩,既可以定位监测点,又可方便压路机施工。 [n0018] (4)本实用新型最上节沉降管顶部连接有盖帽,防止填土或压实过程中土体进入空心沉降管影响测量精度,盖帽上连接有反光绳索,以便压实完成后利用反光绳索快速找到沉降管顶端,进行下一步的拉伸,也有助于夜间定位施工。 [n0019] (5)本实用新型沉降管外壁标有刻度线,方便按照刻度来预估沉降高度,提高测量精度。 [n0020]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方案解决现有路基沉降观测装置的不足,加强了沉降板与地面的连接,提高了沉降的测量精度,也解决了常规装置在施工时压路机需绕过沉降管进行碾压而造成的施工不便问题。 [n0021]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n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示意图; [n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降管局部展开简图; [n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盖帽与反光绳索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沉降管拆分结构示意图。 [n0026]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n0027]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其包括: [n0028] 沉降板5,表面开设有螺栓孔4;主要是作为基座连接路基沉降测量装置,防止压实过程装置发生倾斜。 [n0029] 沉降管3,其一端与沉降板5连接,所述沉降管3为多节可伸缩结构,且沉降管3外经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每节沉降管3均为下粗上细的渐变截面,利用鱼竿原理可实现自锁和自由伸缩,随填土高度及压路机碾压过程自由伸缩,既可以定位监测点,又可方便压路机施工,相邻的沉降管3相互套接,相邻的整体外径较小的沉降管3较大一端的外径不小于整体外径较大的沉降管3较小一端的外径,使得拉伸后相邻两节的沉降管3 能够利用内外壁之间的摩擦力卡接自锁;进一步的,所述沉降管3为五节伸缩结构,每节的一端外径依序为40mm、36mm、32mm、28mm、24mm;每节的另一端外径依序为36mm、32mm、28mm、24mm、20mm;且所述沉降管3每节长度为50cm、壁厚为2mm。每节沉降管3均为渐变的下粗上细,节节可卡套,类似于鱼竿,最上面一根钢管上端有内螺纹以便与盖帽相连接,钢管表面有显著刻度分布,可预测沉降差值,配合水准仪可提高测量精度。 [n0030] 盖帽2,与沉降管3另一端连接,用于防止异物进入沉降管3。盖帽2 下端与钢管组成的沉降管上端螺纹连接,防止回填材料进入沉降管,且作为连接反光绳索与沉降管的媒介。防止填土或压实过程中土体进入空心沉降管影响测量精度。进一步的,所述盖帽2与沉降管3螺纹连接,且盖帽2 上连接有反光绳索1,所述反光绳索1表面覆有一层反光材料在灯光照射下方便找到监测点的位置。盖帽2上连接有反光绳索,以便压实完成后利用反光绳索1快速找到沉降管3顶端,进行下一步的拉伸,也有助于夜间定位施工。 [n0031]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沉降板5为正方形,其厚度为5mm,且所述螺栓孔4数量为4,对称设置于沉降板5四角,配合打入膨胀螺栓6,将其与地基牢固连接,防止施工时因压路机压实而引起沉降版偏移或扭转。膨胀螺丝6共四颗,分布于沉降板四角,将测量装置固定于路基底面。 [n0032]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沉降管3一端与沉降板5 焊接,沉降管3底部与沉降板5工厂预制焊接,这就能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且沉降管3与沉降板5焊接处环绕焊接有四个三角加劲钢板7。以加强沉降管3底部强度,防止压实过程中发生弯折。加劲钢板7共四块,对称焊接在沉降管与沉降板之间,防止在压实过程中,沉降管底部受到过大的力而发生弯折甚至断裂,用于加固路基沉降测量装置。 [n0033]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沉降管3外壁标有刻度线 (如图2所示)。方便按照刻度来预估沉降高度,提高测量精度。 [n0034] 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装步骤如下: [n0035] (1)在待压实的路基选择适当监测点,监测点附近杂乱时需整平路基,沉降版5上的预留螺栓孔4的预留孔洞位置在地面打入膨胀螺栓,以便将装置牢固固定于地面。 [n0036] (2)将反光绳索1的盖帽2与沉降管3顶部螺纹连接并拧紧。 [n0037] (3)通过反光绳索1将沉降管3拉伸至一定高度,进行第一层填土,读出沉降管3外壁刻度并用水准仪测量高程。 [n0038] (4)将沉降管3顶端压缩至填土高度处后,压路机进行正常碾压施工。 [n0039] (5)碾压完成后通过反光绳索1找到盖帽2,通过反光绳索1将沉降管3再次拉伸至一定高度,对沉降管3进行高程测量。 [n0040] (6)进行第二层填土,再次将沉降管3压缩至与填土齐平处,压路机进行第二层碾压。 [n0041] (7)多层填土重复以上步骤。 [n0042] (8)按需压实至所有层数,待压实完成后方可进行数据整理及核对沉降高度。 [n0043]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沉降板,表面开设有螺栓孔; 沉降管,其一端与沉降板连接,所述沉降管为多节可伸缩结构,且沉降管外经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盖帽,与沉降管另一端连接,用于防止异物进入沉降管。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与沉降管螺纹连接,且盖帽上连接有反光绳索,所述反光绳索表面覆有一层反光材料。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管为五节伸缩结构,每节的一端外径依序为40mm、36mm、32mm、28mm、24mm;每节的另一端外径依序为36mm、32mm、28mm、24mm、20mm;且所述沉降管每节长度为50cm、壁厚为2mm。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板为正方形,其厚度为5mm,且所述螺栓孔数量为4,对称设置于沉降板四角。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管一端与沉降板焊接,且沉降管与沉降板焊接处环绕焊接有四个三角加劲钢板。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管外壁标有刻度线。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2277884B|2013-05-22|竖向静载荷试验桩头处理装置的施工方法 CN104090086B|2015-09-09|地下承压水位动态变化作用下土结构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4730824U|2015-10-28|一种分布式沉降测量装置 CN107503386A|2017-12-22|锚杆杆体持有荷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4333757U|2021-10-01|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 CN105043345B|2017-08-25|一种分布式沉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7815937B|2019-10-18|高速公路拓宽路基的分部填筑方法 CN107816066A|2018-03-20|一种纤维筋微型抗拔桩抗拔承载力测试装置 CN201876257U|2011-06-22|超大量程大坝坝基沉降仪 CN102278975B|2013-06-05|非接触式软土大变形位移计 CN103276755B|2015-05-20|筏板基础底部土体脱空变形监测装置 CN206546165U|2017-10-10|一种串联式的水平型路基沉降测量装置 CN2624180Y|2004-07-07|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的多功能沉降板 KR100526015B1|2005-11-08|콘 관입형 다짐도 측정기 CN104019793B|2016-06-01|测定高速公路地基沉降的装置 KR101899069B1|2018-09-14|지중변위계 CN203869691U|2014-10-08|测定高速公路地基沉降的装置 CN108661091A|2018-10-16|一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0946909U|2020-07-07|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设备 CN108517855A|2018-09-11|一种现场强夯与预应变加筋联合处治地基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CN211340835U|2020-08-25|一种带有下沉量检测的立柱地基结构 CN213538625U|2021-06-25|一种乡镇道路混凝土铺设的模板施工结构 CN109765260B|2021-05-14|柔性非接触式检测土的冻胀单体、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6284438B|2019-04-02|一种联合测定灌注桩桩顶和桩端位移的试验方法 CN207211221U|2018-04-10|一种纤维筋微型抗拔桩抗拔承载力测试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85947.7U|CN214333757U|2021-02-01|2021-02-01|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CN202120285947.7U| CN214333757U|2021-02-01|2021-02-01|一种新型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