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叶间隙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柱,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传感器主体,所述散热柱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网,所述散热网的下方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散热柱的上表面内圈边缘处固定相连,所述散热柱的内部为空心状,所述散热柱的内表面盘绕固定有水冷管;有益效果:在散热时,启动散热风扇与泵机,使得外部注入的水冷液通过泵机的作用,在水冷管的内部进行循环,将传感器主体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导出,通过散热铜柱的作用,将导出的热量进行吸收,最后通过散热风扇将吸收的热量排出,这样即可完成对整个传感器主体的散热工作。 公开号:CN214333697U 申请号:CN202120028377.3U 申请日:2021-01-06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易宁;朱成平 申请人:Shanghai Shangce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G01B15-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叶间隙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 [n0002] 微波传感器是利用微波特性来检测一些物理量的器件。包括感应物体的存在、运动速度、距离、角度等信息。 [n0003] 当传感器使用的时间长了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的排出会大大减少传感器主体的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n0006] 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柱,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传感器主体,所述散热柱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网,所述散热网的下方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散热柱的上表面内圈边缘处固定相连,所述散热柱的内部为空心状,所述散热柱的内表面盘绕固定有水冷管,所述散热柱的中心处设置有散热铜柱,所述散热铜柱与所述固定板固定相连,所述散热铜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泵机,所述泵机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冷管相通。 [n000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传感器主体工作时间长了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的排出会大大减少传感器主体的使用寿命,在散热时,启动散热风扇与泵机,使得外部注入的水冷液通过泵机的作用,在水冷管的内部进行循环,将传感器主体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导出,通过散热铜柱的作用,将导出的热量进行吸收,最后通过散热风扇将吸收的热量排出,这样即可完成对整个传感器主体的散热工作。 [n0008] 优选的,若干所述散热柱之间设置有保护壳,若干个所述散热柱之间底部通过所述保护壳相连接,位于所述保护壳内部的所述散热柱表面开设有一体成型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之间通过所述水冷管相通。 [n000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散热柱内部水冷管相通,则大大提高了水冷液在水冷管中的散热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对整个传感器主体表面的散热面积。 [n0010]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四角处开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孔。 [n00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孔的作用,方便将整个固定板固定在使用的仪器表面,便于使用。 [n0012]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主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传感器主体电性相连。 [n001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条的作用,将传感器主体与外部仪器进行相连。 [n0014]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的一侧设置有传输口,所述传输口与所述固定板固定相连,所述传输口与所述传感器主体电性相连。 [n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6] 1.该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启动散热风扇与泵机,使得外部注入的水冷液通过泵机的作用,在水冷管的内部进行循环,将传感器主体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导出,通过散热铜柱的作用,将导出的热量进行吸收,最后通过散热风扇将吸收的热量排出,这样即可完成对整个传感器主体的散热工作。 [n0017] 2.该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若干个散热柱内部水冷管相通,则大大提高了水冷液在水冷管中的散热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对整个传感器主体表面的散热面积。 [n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传感器主体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风扇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冷管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中:1、固定板;2、固定孔;3、传输口;4、保护壳;5、散热网;6、散热柱;7、连接条;8、传感器主体;9、散热风扇;10、散热铜柱;11、水冷管;12、连接孔;13、泵机。 [n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25]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n002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27]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 [n0028] 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包括有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柱6,所述固定板1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传感器主体8,所述散热柱6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网5,所述散热网5的下方设置有散热风扇9,所述散热风扇9与所述散热柱6的上表面内圈边缘处固定相连,所述散热柱6的内部为空心状,所述散热柱6的内表面盘绕固定有水冷管11,所述散热柱6的中心处设置有散热铜柱10,所述散热铜柱10与所述固定板1固定相连,所述散热铜柱10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泵机13,所述泵机13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冷管11相通。 [n002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传感器主体8工作时间长了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的排出会大大减少传感器主体8的使用寿命,在散热时,启动散热风扇9与泵机13,使得外部注入的水冷液通过泵机13的作用,在水冷管11的内部进行循环,将传感器主体8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导出,通过散热铜柱10的作用,将导出的热量进行吸收,最后通过散热风扇9将吸收的热量排出,这样即可完成对整个传感器主体8的散热工作。 [n0030] 优选的,若干所述散热柱6之间设置有保护壳4,若干个所述散热柱6之间底部通过所述保护壳4相连接,位于所述保护壳4内部的所述散热柱6表面开设有一体成型的连接孔12,所述连接孔12之间通过所述水冷管11相通,所述固定板1的四角处开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孔2,所述传感器主体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条7,所述连接条7与所述传感器主体8电性相连,所述保护壳4的一侧设置有传输口3,所述传输口3与所述固定板1固定相连,所述传输口3与所述传感器主体8电性相连。 [n0031]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在使用时,当传感器主体8工作时间长了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的排出会大大减少传感器主体8的使用寿命,在散热时,启动散热风扇9与泵机13,使得外部注入的水冷液通过泵机13的作用,在水冷管11的内部进行循环,将传感器主体8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导出,通过散热铜柱10的作用,将导出的热量进行吸收,最后通过散热风扇9将吸收的热量排出,这样即可完成对整个传感器主体8的散热工作,若干个散热柱6内部水冷管11相通,则大大提高了水冷液在水冷管11中的散热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对整个传感器主体8表面的散热面积,通过固定孔2的作用,方便将整个固定板1固定在使用的仪器表面,便于使用,通过连接条7的作用,将传感器主体8与外部仪器进行相连。 [n003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Claims (5) [0001] 1.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包括有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柱(6),所述固定板(1)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传感器主体(8),所述散热柱(6)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网(5),所述散热网(5)的下方设置有散热风扇(9),所述散热风扇(9)与所述散热柱(6)的上表面内圈边缘处固定相连,所述散热柱(6)的内部为空心状,所述散热柱(6)的内表面盘绕固定有水冷管(11),所述散热柱(6)的中心处设置有散热铜柱(10),所述散热铜柱(10)与所述固定板(1)固定相连,所述散热铜柱(10)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泵机(13),所述泵机(13)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冷管(11)相通。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散热柱(6)之间设置有保护壳(4),若干个所述散热柱(6)之间底部通过所述保护壳(4)相连接,位于所述保护壳(4)内部的所述散热柱(6)表面开设有一体成型的连接孔(12),所述连接孔(12)之间通过所述水冷管(11)相通。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四角处开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孔(2)。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主体(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条(7),所述连接条(7)与所述传感器主体(8)电性相连。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4)的一侧设置有传输口(3),所述传输口(3) 与所述固定板(1)固定相连,所述传输口(3)与所述传感器主体(8)电性相连。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3697U|2021-10-01|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 CN209930788U|2020-01-10|一种便捷式水冷散热装置 CN209681130U|2019-11-26|一种用于蓄电池铸焊的铸焊模具 CN206696805U|2017-12-01|一种带有温度报警装置的计算机通讯设备 CN211047721U|2020-07-17|一种风扇用散热电路板 CN210590591U|2020-05-22|一种打印机喷头降温装置 CN209664941U|2019-11-22|一种加工中心用冷却液辅助冷却装置 CN210321330U|2020-04-14|一种高效率的壳管式散热器 CN211831657U|2020-10-30|一种新型网络安全网关 CN210967495U|2020-07-10|一种高效散热的激光打标机 CN213530716U|2021-06-25|一种具有内切结构的模架 CN211204516U|2020-08-07|一种不锈钢冷凝器 CN213846400U|2021-07-30|一种带液冷的伺服电机 CN210042684U|2020-02-07|一种散热良好的机柜 CN213811779U|2021-07-27|冶炼设备的均匀换热系统 CN213396589U|2021-06-08|一种生产钛铁回转窑窑体冷却装置 CN210570023U|2020-05-19|一种烧结炉的快速降温冷却装置 CN209158312U|2019-07-26|一种散热性好的电子器件工作台 CN213586768U|2021-06-29|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驱动板 CN213124077U|2021-05-04|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油箱 CN212253814U|2020-12-29|一种化工冷却塔用换热装置 CN209616918U|2019-11-12|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源的散热装置 CN210073569U|2020-02-14|一种散热效率高的变压器外壳 CN207568688U|2018-07-03|一种发动机水循环快速冷却装置 CN207947252U|2018-10-09|一种用于电子元件生产的固晶机的温度控制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028377.3U|CN214333697U|2021-01-06|2021-01-06|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CN202120028377.3U| CN214333697U|2021-01-06|2021-01-06|一种新型微波叶尖间隙传感器|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