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球道深度测量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道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定位盘,盘体同轴套设在定位盘上并保持水平状态;壳体,安装在盘体的上方,其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侧壁上开有竖直的长槽;连接杆,位于壳体的内侧,包括竖直且相互连接的主杆和副杆,主杆通过手柄与长槽活动连接,其下端延伸至壳体下方,并与球体相连接,球体与球道的起始点相配合;副杆的顶部连接有直线位移测量机构,直线位移测量机构位于壳体的上方;连接杆和壳体之间设有弹性复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整体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相较于现有的三坐标测量方式,其使用方便,每件的测量时间能有效减少30min,大大提升了测量效率,便于大批量生产检测和调整。 公开号:CN214333631U 申请号:CN202120779372.4U 申请日:2021-04-15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衣众;顾华刚;周晓东;庄一强 申请人:Shanghai GKN Huayu Driveline Systems Co Ltd; IPC主号:G01B5-1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精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道深度测量装置。 [n0002] 在扭矩管理器中,球道结构有助于滚球的滚动运行,减小摩擦损耗,从而提升扭矩传递效率。球道结构具体为在盘体的一个端面上开设的多个沿圆周布置的弧形球道,弧形球道的一端深度到另一端的深度呈渐变过渡。由于球道梯度将直接影响输出的扭矩,且球道起始点(即每个球道的最低点)的深度则直接影响梯度位置,所以在球道检验规程中,需要准确测量出每个球道起始点的深度,进而获得精准的梯度。目前多采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测量,其操作复杂,耗时较长,整体测量效率低下。 [n0003]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操作、结果精准的球道深度测量装置。 [n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道深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盘体中球道的起始点深度,包括:定位盘,所述盘体同轴套设在所述定位盘上并保持水平状态;壳体,安装在所述盘体的上方,其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侧壁上开有竖直的长槽;连接杆,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包括竖直且相互连接的主杆和副杆,所述主杆通过手柄与所述长槽活动连接,其下端延伸至所述壳体下方,并与球体相连接,所述球体与所述球道的起始点相配合;所述副杆的顶部连接有直线位移测量机构,所述直线位移测量机构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连接杆和壳体之间设有弹性复位装置。 [n0005] 优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支脚,所述定位盘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n0006]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竖直的立柱,所述壳体通过支架与所述立柱高度可调节地连接。 [n0007] 优选地,所述定位盘的平面度≤0.005。 [n0008] 优选地,所述直线位移测量机构为千分表。 [n0009] 优选地,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侧,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 [n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整体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相较于现有的三坐标测量方式,其使用方便,每件的测量时间能有效减少30min,大大提升了测量效率,便于大批量生产检测和调整。 [n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球道深度测量装置的立体图一; [n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球道深度测量装置的立体图二; [n0013] 图3是设置在底座上的定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n0014] 图4是连接杆和球体的结构示意图。 [n0015] 元件标号说明: [n0016] 1底座 [n0017] 11 支脚 [n0018] 2定位盘 [n0019] 3盘体 [n0020] 31 球道 [n0021] 4立柱 [n0022] 5直线位移测量机构 [n0023] 6支架 [n0024] 7连接杆 [n0025] 71 主杆 [n0026] 72 副杆 [n0027] 73 手柄 [n0028] 8壳体 [n0029] 81 长槽 [n0030] 9球体 [n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34]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n0035]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道深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1、定位盘2、直线位移测量机构5、壳体8和连接杆7。其中,底座1的底部设有多个支脚11,定位盘2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1上。定位盘2的径向截面呈凸字形,盘体3同轴套设在定位盘2的凸出部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通过调节底座1的厚度和支脚11的高度,可以调节定位盘2和盘体3的安装高度。定位盘2的平面度≤0.005,能够使得盘体3保持水平状态,并作为后续测量的基准面。 [n0036] 在盘体3的顶表面上设有多个沿圆周布置的球道31。具体地,球道31的数量为五个,且每个球道31的梯度倾斜方向沿同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同,即每个球道31的深度渐变过渡方向相同。五个球道31的起始点分别位于盘体3的0°、72°、144°、216°和288°位置。 [n0037] 壳体8位于盘体3的上方,其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侧壁上开有竖直的长槽8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底座1上还设有竖直的立柱4,壳体8通过支架6与立柱4高度可调节地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将壳体8安装在盘体3的上方。 [n0038] 如图2和图4所示,连接杆7位于壳体8的内侧,其包括竖直且相互连接的主杆71和副杆72。其中,主杆71通过手柄73与长槽81活动连接,即连接杆7可以沿着长槽81在壳体8内上下移动。主干71的下端延伸至壳体8下方,并与球体9相连接。球体9的直径具体为10mm,其与球道31的起始点相配合。副杆72的顶部与直线位移测量机构5相连接,直线位移测量机构5位于壳体8的上方,优选地,直线位移测量机构5为千分表,副杆72的顶部与千分表的测头相连接。连接杆7和壳体8之间设有弹性复位装置,弹性复位装置优选地为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在壳体8内侧,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杆7上。 [n0039] 工作时,先对直线位移测量机构5进行调零位,此时可以使得弹性复位装置处于压缩状态,手柄73位于长槽81的中部,为连接杆7在后续测量过程中的上下移动留出空间。然后依次测量每个球道31的起始点深度,球体9会在重力和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或在球道31的支撑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带动连接杆7和直线位移测量机构5移动,从而测出每个球道31相对于零位的深度变化。 [n004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球道深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盘体(3)中球道(31)的起始点深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盘(2),所述盘体(3)同轴套设在所述定位盘(2)上并保持水平状态; 壳体(8),安装在所述盘体(3)的上方,其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侧壁上开有竖直的长槽(81); 连接杆(7),位于所述壳体(8)的内侧,包括竖直且相互连接的主杆(71)和副杆(72),所述主杆(71)通过手柄(73)与所述长槽(81)活动连接,其下端延伸至所述壳体(8)下方,并与球体(9)相连接,所述球体(9)与所述球道(31)的起始点相配合;所述副杆(72)的顶部连接有直线位移测量机构(5),所述直线位移测量机构(5)位于所述壳体(8)的上方; 所述连接杆(7)和壳体(8)之间设有弹性复位装置。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道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多个支脚(11),所述定位盘(2)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道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竖直的立柱(4),所述壳体(8)通过支架(6)与所述立柱(4)高度可调节地连接。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道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盘(2)的平面度≤0.005。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道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位移测量机构(5)为千分表。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道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8)内侧,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杆(7)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2519339A|2012-06-27|回转支承内圈滚道测量杆装置 CN214333631U|2021-10-01|一种球道深度测量装置 CN2638025Y|2004-09-01|滑套式示值垂直度测量仪 CN101852583A|2010-10-06|圆度检测装置 CN106895768A|2017-06-27|环槽直径检具 CN201589611U|2010-09-22|三轴测斜仪校验台 CN2914030Y|2007-06-20|精密测量仪 KR101934414B1|2019-01-03|이중 수평 조절이 가능한 정준대 및 이를 이용한 측량기기의 수평 조절 방법 CN109186413A|2019-01-11|一种测量直径可调的球径仪及曲率半径和偏移量测量方法 CN201082946Y|2008-07-09|重锤自动调节式轨距尺 CN208547321U|2019-02-26|一种基于三点法的简易圆度测量装置 CN210487689U|2020-05-08|室内试件波速测试固定装置 CN209230908U|2019-08-09|一种摆锤冲击试验机专用检定装置 CN210196874U|2020-03-27|一种工程垂准仪 CN103398805B|2015-06-10|一种螺旋片簧弹性支承的三维纳米测头 CN203083513U|2013-07-24|机械零件内孔同轴度测量装置 CN207832176U|2018-09-07|一种智能化水平仪 CN109900188A|2019-06-18|具有双测量表的综合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CN109974558A|2019-07-05|自动综合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CN214473375U|2021-10-22|一种混凝土收缩膨胀仪 CN2380355Y|2000-05-31|大平面高精度多用途测量工作台 JP2005214727A|2005-08-11|測定用プローブ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形状測定機 JP6537950B2|2019-07-03|ゲージ検査機 CN205037849U|2016-02-17|一种平面玻璃比较测量工具 CN202229710U|2012-05-23|重、大型轴承检测器具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2-01-28|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Inventor after: Yi Zhong Inventor after: Gu Huagang Inventor after: Zhou Xiaodong Inventor after: Zhuang Yiqiang Inventor before: Yi Zhong Inventor before: Gu Huagang Inventor before: Zhou Xiaodong Inventor before: Zhuang Yiqiang | 2022-01-28|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779372.4U|CN214333631U|2021-04-15|2021-04-15|一种球道深度测量装置|CN202120779372.4U| CN214333631U|2021-04-15|2021-04-15|一种球道深度测量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