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药销毁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飞行器和与飞行器连接的固定机壳,固定机壳内设置有沿固定机壳转动的转动壳体,固定机壳内设置有驱动转动壳体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转动壳体内对称设置有投弹腔室和定位腔室,投弹腔室内设置有若干弹包和用于投弹的投弹机构,定位腔室内设置有定位件,转动壳体上开设有与定位腔室连通并沿定位腔室对称设置的导向槽,定位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弹出定位件的推动构件,定位腔室内还设置有驱动定位件对弹包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一种弹药销毁装置,具有能够准确将弹包放置未爆弹处并进行定位,能够实现远距离激光引爆弹包从而准确引爆未爆弹,提高激光器引爆未爆弹效率。
公开号:CN214333538U
申请号:CN202120081721.5U
申请日:2021-01-12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徐全军;娄建武;陈顺禄;龙源;程建辉;丁建
申请人:Nanjing Junyuan Scientific Blast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41H11-1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未爆弹销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弹药销毁装置。
[n0002] 当今销毁未爆弹方法很多,使用最多的就是用探雷器确定未爆弹的大致位置,然后需要接受专业训练的工兵把确定位置的未爆弹销毁,目前存在的未爆弹主要是因为战争期间遗留的未爆炸弹,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种方式虽然常用,但是操作复杂且危险,需要接受专业训练的工兵才可以完成任务,所以导致效率很低,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销毁未爆弹技术逐渐被运用,其中通过激光销毁未爆弹技术为最高效和安全的一种销毁未爆弹方式,但是由于未爆弹在地面填埋时间过久,未爆弹表面可能存在厚的泥土层和铁锈,导致不同类型的未爆弹药需用不同功率的激光器,还存在未爆弹不易引爆且效率不高的情况。
[n0003] 现有公告号为CN10800727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空中投弹自动排雷装置,它包括固定机壳,固定机壳外部与驱动电机、减速器连接,固定机壳内部安装有转动刮板,转动刮板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和驱动电机连接,固定机壳外部安装有控制装置和支撑架,支撑架连接搭载平台,将整个装置固定,控制装置连接驱动电机和搭载平台,固定机壳顶部开有扇形填弹口并安装闭合门,底部开有扇形漏弹口,转动刮板转动时将装置内部的弹包推入扇形漏弹口中,弹包落下,弹包内的弹药散落在指定区域。
[n0004] 上述这种销毁未爆弹方式虽然能够通过在未爆弹上投放弹包,通过激光引爆弹包从而引爆未爆弹,实现销毁未爆弹的效果,但是弹包为从空中投放,弹包在投放时存在受天气影响,从而使弹包不能准确的投放至未爆弹处,当弹包位置出现偏差时,会降低未爆弹销毁的准确性。
[n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药销毁装置,具有能够准确将弹包放置未爆弹处并进行定位,实现在引爆弹包时能够准确的引爆未爆弹,提高未爆弹销毁准确性的效果。
[n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n0007] 一种弹药销毁装置,包括飞行器和与飞行器连接的固定机壳,所述固定机壳内设置有沿固定机壳转动的转动壳体,所述固定机壳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动壳体进行转动,所述转动壳体内对称设置有投弹腔室和定位腔室,所述投弹腔室内设置有若干弹包,所述投弹腔室内还设置有用于投弹的投弹机构,所述定位腔室内设置有定位件,所述转动壳体上开设有与定位腔室连通并沿定位腔室对称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定位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弹出定位件的推动构件,所述定位腔室内还设置有驱动定位件对弹包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n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转动主齿和啮合齿套,所述转动电机安装在固定机壳上,所述转动主齿与转动电机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啮合齿套与固定机壳同轴连接,所述啮合齿套与转动主齿啮合,所述啮合齿套与转动壳体连接,所述转动电机带动所述转动壳体沿固定机壳轴线转动。
[n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包沿投弹腔高度方向依次叠放设置,所述弹包包括弹体、定位壳和封盖,所述弹体位于定位壳内,所述封盖盖设在定位壳上,所述定位壳两侧设置有供定位件穿设的定位耳座。
[n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投弹机构包括限位气缸和限位拨片,所述限位气缸安装在转动壳体上,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限位拨片,所述限位拨片穿设进投弹腔内,所述定位壳上开设有供限位拨片插设的插槽。
[n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件包括主杆部和分设在主杆部两端的尖刺部和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截面呈六边形,所述定位部位于主杆部的直径范围内。
[n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动构件包括储存格、传动带、传动电机、限位格和推动弹性件,所述储存格设置在定位腔室内,所述储存格两侧均连接传动带,所述传动电机带动传动带传动,所述传动带背离储存格的一侧连接限位格,所述限位格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限位格沿传动带传动方向阵列设置,任意一个所述推动弹性件内均设置推动弹性件,所述推动弹性件背离限位格的一端与定位件连接。
[n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格与传动带之间通过连接座连接,所述限位格与连接座插接固定。
[n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电机、驱动螺套、定位杆桩和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气缸与转动壳体连接,所述定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定位电机连接,所述定位电机同轴固定连接驱动螺套,所述定位杆桩穿设在驱动螺套内并与驱动螺套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杆桩端部卡设有与定位件插接的防转槽,所述防转槽与定位部适配,所述定位杆桩外径与主杆部外径一致;所述定位杆位于导向槽内时,所述定位气缸带动定位电机移动,所述防转槽与定位部插接,所述定位电机转动带动所述定位杆桩移动推动定位件对弹包定位固定。
[n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转动壳体进行转动,在飞行器的作用下能够安全的将弹包运输至需要引爆的未爆弹位置,在到达未爆弹位置时,在投弹机构的作用下,能够投放一个位于投弹腔室内的弹包至未爆弹处,在放弹完成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转动壳体转动,使得导向槽与弹包的定位耳座位置对应,在定位机构的作用下,将定位件插设进地面中,在定位件的作用下,弹包不易受外界影响,使得弹包保持在未爆弹上,从而在通过激光引爆弹包时,能够准确的引爆未爆弹,实现了在引爆弹包时能够准确的引爆未爆弹,提高未爆弹引爆准确性的效果。
[n0016] 图1为体现固定机壳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n0017] 图2为体现转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3为体现弹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4为体现投弹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n0020] 图5为体现定位机构和推动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n0021] 图6为体现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7为体现定位件放置于推动机构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n0023] 附图标记:1、固定机壳;2、转动壳体;21、投弹腔室;22、定位腔室;23、导向槽;3、驱动机构;31、转动电机;32、转动主齿;33、啮合齿套;4、弹包;41、弹体;42、定位壳;43、封盖;44、定位耳座;45、插槽;5、投弹机构;51、限位气缸;52、限位拨片;6、定位件;61、主杆部;62、尖刺部;63、定位部;7、推动构件;71、储存格;72、传动带;73、传动电机;74、限位格;75、推动弹性件;76、连接座;8、定位机构;81、定位电机;82、驱动螺套;83、定位杆桩;84、定位气缸;85、防转槽。
[n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n0025] 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弹药销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飞行器和与飞行器连接的固定机壳1,飞行器选用为无人机,固定机壳1设置有沿固定机壳1中心轴线转动的转动壳体2,固定机壳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壳体2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3,转动壳体2内设置有投弹腔室21和定位腔室22,投弹腔室21和定位腔室22对称设置,投弹腔室21内设置有若干弹包4,若干弹包4沿投弹腔室21高度方向依次叠放设置,投弹腔室21内还设置有用于投弹的投弹机构5,定位腔室22内设置有用于对弹包4进行定位的定位件6,转动壳体2上还开设有与定位腔室22连通并沿定位腔室22对称设置的导向槽23,定位腔室22内设置有用于弹出定位件6的推动构件7,并且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定位件6对弹包4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8;飞行器在移动至需要排除的未爆弹上方时,降落至未爆弹上并在投弹机构5的作用下将弹包4投放至未爆弹上,在将弹包4投放后,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转动壳体2转动,在推动构件7作用下将定位件6推出并在定位机构8的作用下,将定位件6推进地面中进行固定,使得弹包4能够精准并稳固的投放在未爆弹上,在需要销毁未爆弹时,通过激光引爆弹包4即可引爆未爆弹,实现准确销毁未爆弹。
[n0026] 参考图2和图3,弹包4包括弹体41、定位壳42和封盖43,定位壳42中间为中空状,弹体41放置在定位壳42内,弹体41为聚能装药炸弹,封盖43盖设在定位壳42上,从而实现对弹体41的固定,定位壳42的两侧设置有供定位件6穿设的定位耳座44,并且定位耳座44设置的位置与转动壳体2转动后导向槽23的位置对应,从而使得在推动构件7的作用下,定位件6能够准确的插设进定位耳座44中。
[n0027] 参考图1和图2,驱动机构3包括转动电机31、转动主齿32和啮合齿套33,转动电机31安装在固定机壳1上,转动主齿32与转动电机31同轴固定连接,啮合齿套33与固定机壳1同轴连接,并且啮合齿套33能够沿固定机壳1中心轴线转动,啮合齿套33与转动壳体2固定连接,转动主齿32与啮合齿套33啮合,使得在转动电机31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啮合齿套33沿固定机壳1轴线转动,啮合齿套33转动时带动转动壳体2进行转动,使得在投放好弹包4后,转动壳体2转动,使得导向槽23与定位耳座44位置对应,进而能够方便对弹包4进行定位固定。
[n0028] 参考图2、图3和图4,投弹腔室21两侧均设置有投弹机构5,投弹机构5包括限位气缸51和限位拨片52,限位气缸51安装在转动壳体2上,限位拨片52与限位气缸51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并且限位拨片52穿设进投弹腔室21内,定位壳42上开设有供限位拨片52插设的插槽45,使得在限位气缸51的活塞杆带动限位拨片52插设进投弹腔室21内时,限位拨片52插设在插槽45中,从而使得弹包4固定在投弹腔室21内不易投出,在需要投放弹包4时,限位气缸51带动限位拨片52移动,解除对弹包4的限位,从而投出一个弹包4,投出的弹包4投出后,下一个弹包4的定位壳42上插槽45与限位拨片52位置对应,此时限位气缸51推动限位拨片52移动后能够与插槽45插设,进而继续对弹包4进行限位,从而实现每次投弹一个弹包4的效果。
[n0029] 参考图2、图5、图6和图7,推动构件7包括储存格71、传动带72、传动电机73、限位格74和推动弹性件75,储存格71通过螺钉固定在定位腔室22内,储存格71两侧均连接传动带72,传动电机73与储存格71连接并驱动传动带72进行传动,传动带72背离储存格71的一侧连接限位格74,限位格74设置有若干个,若干限位格74沿传动带72传动方向阵列设置,同一个传动带72上连接五个限位格74,传动带72上还设置有连接座76,连接座76选用具有一定柔性的橡胶材料制成,限位格74与连接座76之间插接固定,插接方式为过盈配合的方式,任意一个限位格74内均设置推动弹性件75,推动弹性件75选用为弹簧,推动弹性件75背离限位格74的一端与定位件6连接,在初始状态时,限位格74不与导向槽23对应,定位件6位于限位格74内,此时推动弹性件75处于压缩状态,当传动带72带动限位格74移动至与导向槽23位置对应时,推动弹性件75释放弹力推动定位件6至导向槽23内。
[n0030] 参考图5、图6和图7,定位件6包括主杆部61和分设在主杆部61两端的尖刺部62和定位部63,定位部63的截面呈六边形,并且定位部63位于主杆部61的直径范围内,定位机构8包括定位电机81、驱动螺套82、定位杆桩83和定位气缸84,定位气缸84与转动壳体2连接,定位气缸84的活塞杆端部与定位电机81连接,定位电机81同轴固定连接驱动螺套82,定位杆桩83穿设在驱动螺套82内并与驱动螺套82螺纹连接,定位杆桩83端部开设有与定位件6上的定位部63插接的防转槽85,防转槽85与定位部63适配,定位杆桩83的外径与主杆部61外径一致;
[n0031] 在需要推动定位件6对弹包4进行定位时,通过定位气缸84推动动定位电机81移动,使得定位杆桩83上的插槽45与定位部63插接,在定位部63与插槽45插接后,定位电机81电动驱动螺套82转动,从而带动定位杆桩83移动,进而带动定位件6插设进地面中,由于定位件6端部为尖刺状,使得能够方便的插设进地面中,弹包4在定位件6的定位固定下不易受外界影响偏离,从而实现精准投弹和定位,进而提高未爆弹引爆准确性的效果。
[n0032] 工作原理:通过驱动机构3能够驱动转动壳体2进行转动,在飞行器的作用下能够安全的将弹包4运输至需要引爆的未爆弹位置,在到达未爆弹位置时,在投弹机构5的作用下,能够投放一个位于投弹腔室21内的弹包4至未爆弹处,在放弹完成后,通过驱动机构3带动转动壳体2转动,使得导向槽23与弹包4的定位耳座44位置对应,在推动构件7的作用下,将定位件6推动近导向槽23内,使得定位件6准确插设在定位耳座44中,接着在定位机构8的作用下,将定位件6插设进地面中,在定位件6的作用下,弹包4不易受外界影响,使得弹包4保持在未爆弹上,从而在通过激光引爆弹包4时,能够准确的引爆未爆弹,实现了在引爆弹包4时能够准确的引爆未爆弹,提高未爆弹引爆准确性的效果。
[n003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弹药销毁装置,包括飞行器和与飞行器连接的固定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壳(1)内设置有沿固定机壳(1)转动的转动壳体(2),所述固定机壳(1)内设置有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转动壳体(2)进行转动,所述转动壳体(2)内对称设置有投弹腔室(21)和定位腔室(22),所述投弹腔室(21)内设置有若干弹包(4),所述投弹腔室(21)内还设置有用于投弹的投弹机构(5),所述定位腔室(22)内设置有定位件(6),所述转动壳体(2)上开设有与定位腔室(22)连通并沿定位腔室(22)对称设置的导向槽(23),所述定位腔室(22)内还设置有用于弹出定位件(6)的推动构件(7),所述定位腔室(22)内还设置有驱动定位件(6)对弹包(4)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8)。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药销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转动电机(31)、转动主齿(32)和啮合齿套(33),所述转动电机(31)安装在固定机壳(1)上,所述转动主齿(32)与转动电机(3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啮合齿套(33)与固定机壳(1)同轴连接,所述啮合齿套(33)与转动主齿(32)啮合,所述啮合齿套(33)与转动壳体(2)连接,所述转动电机(31)带动所述转动壳体(2)沿固定机壳(1)轴线转动。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药销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包(4)沿投弹腔室(21)高度方向依次叠放设置,所述弹包(4)包括弹体(41)、定位壳(42)和封盖(43),所述弹体(41)位于定位壳(42)内,所述封盖(43)盖设在定位壳(42)上,所述定位壳(42)两侧设置有供定位件(6)穿设的定位耳座(44)。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药销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弹机构(5)包括限位气缸(51)和限位拨片(52),所述限位气缸(51)安装在转动壳体(2)上,所述限位气缸(51)的活塞杆端部连接限位拨片(52),所述限位拨片(52)穿设进投弹腔室(21)内,所述定位壳(42)上开设有供限位拨片(52)插设的插槽(45)。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药销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6)包括主杆部(61)和分设在主杆部(61)两端的尖刺部(62)和定位部(63),所述定位部(63)截面呈六边形,所述定位部(63)位于主杆部(61)的直径范围内。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药销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构件(7)包括储存格(71)、传动带(72)、传动电机(73)、限位格(74)和推动弹性件(75),所述储存格(71)设置在定位腔室(22)内,所述储存格(71)两侧均连接传动带(72),所述传动电机(73)带动传动带(72)传动,所述传动带(72)背离储存格(71)的一侧连接限位格(74),所述限位格(74)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限位格(74)沿传动带(72)传动方向阵列设置,任意一个所述限位格(74)内均设置推动弹性件(75),所述推动弹性件(75)背离限位格(74)的一端与定位件(6)连接。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弹药销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格(74)与传动带(72)之间通过连接座(76)连接,所述限位格(74)与连接座(76)插接固定。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弹药销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8)包括定位电机(81)、驱动螺套(82)、定位杆桩(83)和定位气缸(84),所述定位气缸(84)与转动壳体(2)连接,所述定位气缸(84)的活塞杆端部与定位电机(81)连接,所述定位电机(81)同轴固定连接驱动螺套(82),所述定位杆桩(83)穿设在驱动螺套(82)内并与驱动螺套(82)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杆桩(83)端部卡设有与定位件(6)插接的防转槽(85),所述防转槽(85)与定位部(63)适配,所述定位杆桩(83)外径与主杆部(61)外径一致;所述定位件(6)位于导向槽(23)内时,所述定位气缸(84)带动定位电机(81)移动,所述防转槽(85)与定位部(63)插接,所述定位电机(81)转动带动所述定位杆桩(83)移动推动定位件(6)对弹包(4)定位固定。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EP3105534B1|2017-09-27|Munition with airframe
US20080011152A1|2008-01-17|Device for disrupting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s |
CN214333538U|2021-10-01|一种弹药销毁装置
EP1023572B1|2006-12-27|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mines
FI81446C|1990-10-10|Projektil foer utspridning av spraengladdningar.
KR100306357B1|2005-11-08|유탄의 자폭장치
US6408763B1|2002-06-25|Apparatus for land, sea, and air defense
US3956988A|1976-05-18|Position-independent mine construction
US2918870A|1959-12-29|Fuze pressure arming
US5684267A|1997-11-04|Resupply projectile
WO1994023267A1|1994-10-13|Explosive actuated acoustic underwater decoy
KR101519387B1|2015-05-12|유탄의 독립형 자폭장치, 슬라이더의 장전위치 고정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탄
CN108871087A|2018-11-23|一种自动布雷车的控雷装置
US3018752A|1962-01-30|Projectile anchors and anchoring emplacing devices
KR20200078302A|2020-07-01|발사체 신관 어셈블리 및 그 조립 및 사용 방법
RU2227893C1|2004-04-27|Кассетная боевая часть
CN209877769U|2019-12-31|一种高速弹体发射试验装置
CN214296462U|2021-09-28|军事无人机装置
RU2343398C2|2009-01-10|Заградительный боеприпас
RU2114371C1|1998-06-27|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пуска управляемого снаряда
US4091735A|1978-05-30|Stored energy impact fuze
RU2413925C1|2011-03-10|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ая кумулятивная мина ручной установки
CN108955393A|2018-12-07|一种精确制导的自动布雷车的控雷装置
RU2012145956A|2014-05-10|Кассетная граната "рачайна" с осколочными субснарядами к ручному гранатомету
JP2001336899A|2001-12-07|地雷処理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081721.5U|CN214333538U|2021-01-12|2021-01-12|一种弹药销毁装置|CN202120081721.5U| CN214333538U|2021-01-12|2021-01-12|一种弹药销毁装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