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属于辊道炉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框架、传送辊和放置在传送辊上的匣钵,所述固定框架由底部框架和垂直设置在底部框架两侧的侧板组成,所述传送辊通过滚轴与侧板传动连接,所述滚轴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框架两端设置有若干与滚轴方向垂直的分隔条,所述分隔条包括横梁和支撑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在传统的传送辊的结构基础上增加分隔条,可以使匣钵在传送的过程中有序传动,不会挤在一起,从而保证匣钵之间留有空隙促使辊道炉内气体充分流动与材料发生反应,提高了燃效的利用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公开号:CN214333372U
申请号:CN202120259277.1U
申请日:2021-01-2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曹笃笃
申请人:Henan Fus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27B9-26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道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
[n0002] 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用于数码3C、智能穿戴、电动工具、电动玩具(航模、飞机等)、电动自行车、电动代步车、电动汽车以及储能市场等领域。锂离子电池电芯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四大部分组成,其中正极材料占锂离子电芯成本的30~40%,目前市场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以及锰酸锂等。对于正极材料的合成主要以高温固相法制备,烧结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辊道炉,辊道炉由于其气氛易控制、温度场均一、产量较大等优点占领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绝大多数市场。
[n0003]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部分正极材料厂家开发多层烧结技术,进 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烧结产量,降低烧结成本。然而,多层烧结面临下层匣钵内物料气氛流动不畅等问题,导致下层物料过度烧结,影响产品质量。市场上大量使用的四周开口匣钵就是为了改善烧结气氛设计的。但是辊道炉在前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走偏,前 后下拨相触的问题,由于前后以及左右匣钵接触,极大的影响了下层物料的气氛环境,造成排气不畅,不仅影响产品质量,又严重的缩短了匣钵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
[n0004] 公开号为CN21222768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层辊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分为上炉体以及下炉体,所述上炉体设置在所述下炉体上,所述上炉体以及下炉体依次有加热段以及冷却段;所述上炉体内设置有上层输送辊道,所述上层输送辊道的上方设有上部加热元件,所述上炉体上设置有上进气口以及上排气口;所述下炉体内设置有下层输送辊道,所述下层输送辊道的下方设有下部加热元件,所述下炉体上设置有下进气口以及下排气口;所述上层输送辊道与下层输送辊道上设有装载产品的匣钵。所述实用新型上下炉体可独立使用,也可同时使用,不仅提高生产产量,还降低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设备厂房高度上的利用率,同时上下炉体分别采用独立的进气口以及排气口,保证上下层独立控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提高设备利用率,但是未考虑匣钵之间相互接触造成排气不畅的问题。
[n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该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辊道炉传送辊道的基础上增加分隔条,可以避免匣钵在传送过程中堆积在一起造成气体循环不畅的问题。
[n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包括固定框架、传送辊和放置在传送辊上的匣钵,所述固定框架由底部框架和垂直设置在底部框架两侧的侧板组成,所述传送辊通过滚轴与侧板传动连接,所述滚轴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框架两端设置有若干与滚轴方向垂直的分隔条,所述分隔条包括横梁和支撑架。
[n0007]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架的横截面为倒π型结构,所述底部框架中间为空腔结构,所述侧板上设置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径大于滚轴的外径。
[n0008] 进一步的,所述匣钵为横截面为倒梯形的容器,所述匣钵上部四周均设置缺口。
[n0009]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为L型长方体结构,所述横梁一端焊接在底部框架远离支撑架的一端,所述横梁另一端焊接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部框架另一端,所述横梁下部的高度高于传送辊最上部的高度。
[n0010]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分隔条之间的距离大于匣钵的上部边长。
[n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传送辊的上部固定设置若干分隔条,分隔条的设置可以将传送辊道划分为若干小区间,在对锂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烧结时,匣钵分别放置在小区间内,可以避免匣钵在传送过程中堆积在一起造成匣钵内物料气氛流动不畅的情况发生,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使气流与材料的反应更充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n0012]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匣钵采用横截面为倒梯形的容器,且匣钵顶部边缘均设置缺口,利用缺口的设计和匣钵侧面倾斜的角度可以使下层的气流向上流通,极大地改善了下层物料的气氛环境,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延长匣钵的使用寿命。
[n0013]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解决了以往匣钵在辊道传输时发生位移堆积在一起影响气体流通的问题,提高了燃料的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
[n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n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方向的侧视图。
[n0017] 图3是匣钵的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B-B方向的侧视图。
[n0019] 其中:1-固定框架,2-匣钵,3-滚轴,4-支撑架,5-横梁,6-传送辊,7-凹槽,8-缺口,9-侧板,10-铰链,11-底部框架,12-分隔条。
[n0020]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1] 实施例一
[n0022] 如图1-4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包括固定框架1、传送辊6和放置在传送辊6上的匣钵2,所述固定框架1由底部框架11和垂直设置在底部框架两侧的侧板9组成,所述传送辊6通过滚轴3与侧板9传动连接,所述滚轴3之间通过铰链10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框架1两端设置有若干与滚轴3方向垂直的分隔条12,所述分隔条12包括横梁5和支撑架4。
[n0023]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1的横截面为倒π型结构,所述底部框架11中间为空腔结构,空腔结构可以使下层的反应气体向上流通,所述侧板9上设置若干凹槽7,所述凹槽7的内径大于滚轴3的外径,正常工作时传送辊6通过两端的滚轴3放置在凹槽7内,传送辊6之间用铰链10连接,传送辊6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自传,从而带动传送辊6上的匣钵2向前移动。
[n0024] 进一步的,所述匣钵2为横截面为倒梯形的容器,所述匣钵2上部四周均设置缺口8,通过设置缺口8可以使匣钵下方的气流通过缺口8向上流通,从而使匣钵内的材料与气流充分发生反应,改善下层物料的气氛环境,同时匣钵2四面均为斜面,可以增大气体的流动空间。
[n0025]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5为L型长方体结构,所述横梁5一端焊接在底部框架11远离支撑架4的一端,所述横梁5另一端焊接在支撑架4上,所述支撑架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部框架11另一端,所述横梁5下部的高度高于传送辊6最上部的高度,通过在传送辊6上方设置分隔条12,可以将横向的传送辊6划分为若干小区间,将匣钵2分别单排摆放在传送辊6上,相邻匣钵2彼此之间留有空隙,不会随着移动而堆积在一起造成气体流通不畅,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使气流与材料的反应更充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n0026]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分隔条12之间的距离大于匣钵2的上部边长,可以确保匣钵2在放置到传送辊6上之后与分隔条之间留有一定空隙进而促进气流循环。
[n0027]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5)
[0001] 1.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传送辊和放置在传送辊上的匣钵,所述固定框架由底部框架和垂直设置在底部框架两侧的侧板组成,所述传送辊通过滚轴与侧板传动连接,所述滚轴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框架两端设置有若干与滚轴方向垂直的分隔条,所述分隔条包括横梁和支撑架。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的横截面为倒π型结构,所述底部框架中间为空腔结构,所述侧板上设置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径大于滚轴的外径。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匣钵为横截面为倒梯形的容器,所述匣钵上部四周均设置缺口。
[00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L型长方体结构,所述横梁一端焊接在底部框架远离支撑架的一端,所述横梁另一端焊接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部框架另一端,所述横梁下部的高度高于传送辊最上部的高度。
[0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分隔条之间的距离大于匣钵的上部边长。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3372U|2021-10-01|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
CN102916153B|2015-06-10|无对焊件铅酸电池组
WO2011091553A1|2011-08-04|废旧铅酸动力电池负极板的回收利用方法
CN202749434U|2013-02-20|电池用隔热壳体及包括该隔热壳体的电池
CN207540373U|2018-06-26|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温反应用匣钵
CN110707368B|2021-06-01|一种抗电解液分层的蓄电池极群及铅蓄电池
CN105514460B|2017-12-08|一种高导电率金属双极板的高效轧制成形工艺
CN204538146U|2015-08-05|金属空气电池组
CN208579640U|2019-03-05|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烧钵
CN107883774A|2018-04-06|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温反应用匣钵
CN206059562U|2017-03-29|一种6‑evf‑38ah铅酸蓄电池
CN206059561U|2017-03-29|一种6‑evf‑45ah铅酸蓄电池
CN206179986U|2017-05-17|储能循环使用蓄电池的正板栅
CN101609894A|2009-12-23|铅酸蓄电池陶瓷电极格栅及其制作方法
CN104900886B|2017-09-26|一种具有对流式冷却液流场的金属双极板
CN209786076U|2019-12-13|一种超轻化负极板栅
CN104701550A|2015-06-10|一种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
CN212101843U|2020-12-08|一种用于锰酸锂粉生产的高效型升降平台
CN210512661U|2020-05-12|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匣钵
CN208368697U|2019-01-11|一种多芯金属空气电池
CN211480184U|2020-09-1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压痕装置
CN206758555U|2017-12-15|一种新型动力纳米胶体铅蓄电池板栅结构
CN213184352U|2021-05-11|一种连铸连轧板栅结构
CN108461701B|2021-08-06|一种铅酸蓄电池正、负极板等寿命极群
CN205388422U|2016-07-20|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高温提纯拆卸式坩埚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59277.1U|CN214333372U|2021-01-29|2021-01-29|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CN202120259277.1U| CN214333372U|2021-01-29|2021-01-29|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传输结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