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位于燃气灶上,燃气灶上设置至少一个燃烧器,燃烧器包括内外套嵌的小火盖和大火盖,小火盖内周设置中心通孔,通孔内由下向上伸出防干烧传感器,防干烧传感器的顶端为感温头,燃气灶的底面上固设风机,风机的出风口呈密封连接出风管,出风管由下至上连通小火盖的中心通孔,防干烧传感器位于出风管的吹风口正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灶具底壳反面增加涡轮风机及吹风道对防干烧传感器所处的范围进行鼓风,使小火火焰不聚拢,不直接烧灼防干烧传感器,杜绝防干烧传感器被高温损坏。此涡轮风机及吹风道对燃烧器能效还有很好的提升效果,能进一步达到节能的效果。
公开号:CN214332827U
申请号:CN202120544491.1U
申请日:2021-03-16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吴贤焘;姜皓月;南思豪;刘凯
申请人: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IPC主号:F24C15-2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成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
[n0002]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
[n0003]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按气源讲,燃气灶主要分为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按灶眼讲,分为单灶、双灶和多眼灶。
[n0004] 燃气灶上的燃烧器分大火、小火,当灶具坐锅使用时锅底将防干烧传感器压缩,此时燃烧器大小火均开启,当锅具被拿开,此时防干烧传感器回弹并燃烧器大火熄灭且保持小火开启,目的是节能。此时小火开启状态下小火呈聚拢火球小火,火焰直接烧灼防干烧传感器,使防干烧传感器温度持续上升,会出现传感器内部器件损坏的情况。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吹风将防干烧传感器的周圈形成保护气流,进而改变火焰状态避免灼烧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
[n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位于燃气灶上,所述燃气灶上设置至少一个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内外套嵌的小火盖和大火盖,所述小火盖内周设置中心通孔,所述通孔内由下向上伸出防干烧传感器,所述防干烧传感器的顶端为感温头,所述燃气灶的底面上固设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呈密封连接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由下至上连通所述小火盖的中心通孔,所述防干烧传感器位于所述出风管的吹风口正上方。
[n0007] 本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的使用过程为,当灶具坐锅使用时锅底将防干烧传感器压缩,此时燃烧器大小火均开启,当锅具被拿开,此时防干烧传感器回弹并燃烧器大火熄灭且保持小火开启,实现节能目的。燃烧器大火熄灭且小火开启同时,风机启动持续吹风,风流由风机出风口进入出风管,沿出风管最终通入小火盖的中心通孔,即经过防干烧传感器形成气流保护范围,使本该聚拢的小火焰向外周扩散,进而不直接烧灼防干烧传感器,杜绝防干烧传感器被损坏的情况发生。
[n0008] 在上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中,所述防干烧传感器的感温头高于所述小火盖,所述防干烧传感器的下端连接弹性压缩件。
[n0009] 在上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中,所述出风管包括一体衔接的弯曲段和直管段,所述弯曲段衔接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并通过弯管转向,所述直管段衔接所述小火盖的中心通孔。
[n0010] 在上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中,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燃烧器正下方的旁侧。
[n0011] 在上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中,所述风机具体为涡轮风机。
[n0012] 在上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中,所述小火盖的外周圈上均匀分布若干出火孔;所述大火盖的外周圈上均匀分布若干出火孔。
[n0013] 在上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中,所述燃气灶内设置固定架,所述燃烧器的底部卡嵌入所述固定架上形成定位固连。
[n0014] 在上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中,所述燃气灶上设置两个燃烧器,两个所述燃烧器呈左右对称设置。
[n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n0016] 通过在灶具底壳反面增加涡轮风机及吹风道对防干烧传感器所处的范围进行鼓风,使小火火焰不聚拢,不直接烧灼防干烧传感器,杜绝防干烧传感器被高温损坏。此涡轮风机及吹风道对燃烧器能效还有很好的提升效果,能进一步达到节能的效果。
[n0017] 图1是本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的立体剖面图。
[n0018] 图2是本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的底部结构图。
[n0019] 图中,1、燃气灶;2、固定架;3、大火盖;4、小火盖;5、防干烧传感器;6、风机;7、出风管。
[n0020]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n002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5保护结构,位于燃气灶1上,燃气灶1上设置至少一个燃烧器,燃烧器包括内外套嵌的小火盖4和大火盖3,小火盖4内周设置中心通孔,通孔内由下向上伸出防干烧传感器5,防干烧传感器5的顶端为感温头,燃气灶1的底面上固设风机6,风机6的出风口呈密封连接出风管7,出风管7由下至上连通小火盖4的中心通孔,防干烧传感器5位于出风管7的吹风口正上方。
[n0022] 本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5保护结构的使用过程为,当灶具坐锅使用时锅底将防干烧传感器5压缩,此时燃烧器大小火均开启,当锅具被拿开,此时防干烧传感器5回弹并燃烧器大火熄灭且保持小火开启,实现节能目的。燃烧器大火熄灭且小火开启同时,风机6启动持续吹风,风流由风机6出风口进入出风管7,沿出风管7最终通入小火盖4的中心通孔,即经过防干烧传感器5形成气流保护范围,使本该聚拢的小火焰向外周扩散,进而不直接烧灼防干烧传感器5,杜绝防干烧传感器5被损坏的情况发生。
[n0023] 防干烧传感器5的感温头高于小火盖4,防干烧传感器5的下端连接弹性压缩件。
[n0024] 出风管7包括一体衔接的弯曲段和直管段,弯曲段衔接风机6的出风口并通过弯管转向,直管段衔接小火盖4的中心通孔。
[n0025] 风机6位于燃烧器正下方的旁侧。
[n0026] 风机6具体为涡轮风机6。
[n0027] 小火盖4的外周圈上均匀分布若干出火孔;大火盖3的外周圈上均匀分布若干出火孔。
[n0028] 燃气灶1内设置固定架2,燃烧器的底部卡嵌入固定架2上形成定位固连。
[n0029] 燃气灶1上设置两个燃烧器,两个燃烧器呈左右对称设置。
[n0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5保护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n0031] 通过在灶具底壳反面增加涡轮风机6及吹风道对防干烧传感器5所处的范围进行鼓风,使小火火焰不聚拢,不直接烧灼防干烧传感器5,杜绝防干烧传感器5被高温损坏。此涡轮风机6及吹风道对燃烧器能效还有很好的提升效果,能进一步达到节能的效果。
[n003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n0033]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燃气灶1;固定架2;大火盖3;小火盖4;防干烧传感器5;风机6;出风管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位于燃气灶上,所述燃气灶上设置至少一个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内外套嵌的小火盖和大火盖,所述小火盖内周设置中心通孔,所述通孔内由下向上伸出防干烧传感器,所述防干烧传感器的顶端为感温头,所述燃气灶的底面上固设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呈密封连接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由下至上连通所述小火盖的中心通孔,所述防干烧传感器位于所述出风管的吹风口正上方。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干烧传感器的感温头高于所述小火盖,所述防干烧传感器的下端连接弹性压缩件。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包括一体衔接的弯曲段和直管段,所述弯曲段衔接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并通过弯管转向,所述直管段衔接所述小火盖的中心通孔。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燃烧器正下方的旁侧。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具体为涡轮风机。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火盖的外周圈上均匀分布若干出火孔;所述大火盖的外周圈上均匀分布若干出火孔。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内设置固定架,所述燃烧器的底部卡嵌入所述固定架上形成定位固连。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上设置两个燃烧器,两个所述燃烧器呈左右对称设置。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2827U|2021-10-01|一种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
CN202581474U|2012-12-05|一种燃气灶防风支架
CN208205075U|2018-12-07|燃气灶
CN109681917A|2019-04-26|一种带燃气热水器的集成灶
CN208108170U|2018-11-16|小型多功能烤火炉
CN204806484U|2015-11-25|一种带节能器的集成灶
CN201688460U|2010-12-29|家用燃气灶
CN205065814U|2016-03-02|一种直火炉头式节能炒炉
CN204460311U|2015-07-08|一种节能燃气灶
CN209196841U|2019-08-02|90度普通脉冲型集成式阀门
CN204084818U|2015-01-07|一种冷凝式燃气壁挂炉的下喷火加热结构
CN210740492U|2020-06-12|一种离焰式高热负荷集成灶
CN210772294U|2020-06-16|一种带制造木炭仓的燃炉
CN214841034U|2021-11-23|一种用于燃气灶具的碳中和环保锅架
CN209688898U|2019-11-26|除尘节能高压柴气炉
CN210951396U|2020-07-07|一种带有防风结构的家用节能双灶
CN205014432U|2016-02-03|一种带红外反射板的节能灶
CN2406172Y|2000-11-15|燃汽灶
CN112610985A|2021-04-06|一种带聚能罩的集成烹饪组合装置
CN209706133U|2019-11-29|一种带燃气热水器的集成灶
CN211093498U|2020-07-28|一种燃气炉具
CN209181001U|2019-07-30|一种燃气多功能一体炉
CN110425594A|2019-11-08|一种余热回收型锅灶
CN2506890Y|2002-08-21|节能灶
CN207112803U|2018-03-16|一种燃气炉头、燃气炸炉及燃气灶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544491.1U|CN214332827U|2021-03-16|2021-03-16|一种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CN202120544491.1U| CN214332827U|2021-03-16|2021-03-16|一种用于集成灶的防干烧传感器保护结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