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集成灶炉头,涉及集成灶的技术领域,包括炉体本体,炉体本体上设置有进气腔,炉体本体上设置有与进气腔连通的引风管,炉体本体上设置有与进气腔连通的通风管,且通风管至少设置有一个。本申请通过引风管将空气导入进气腔内和燃气混合在一起,从而增大了和燃气混合的空气数量,降低了燃气燃烧不充分的概率,提高了炉体的燃烧效率,也提高了集成灶的燃烧效率。
公开号:CN214332700U
申请号:CN202120635988.4U
申请日:2021-03-27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钱平良
申请人:Shaoxing Yonghu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IPC主号:F23D14-08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涉及炉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灶炉头。
[n0002]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其中,燃气灶作为烹饪时的必要使用部分,主要由炉头和燃烧器组成,而炉头的结构直接影响燃烧时的空气进气量。
[n0003] 相关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126239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红外线节能炉头,包括炉头本体、进气管,所述炉头本体的上部设有气腔,进气管设有一条,进气管从炉头本体的底部与气腔相连通,其中炉头本体的底部呈平底型,气腔为圆形筒体,在炉头本体面部镶有一块非金属耐火隔热复合型的布满细孔的配气板。炉头本体设有与现有的标准灶具完全匹配的圆筒体的形状。采用本实用新型在燃气燃烧前可进行预混,实现燃气预混燃烧,使得燃烧完全、充分,火焰高猛而又细腻柔和纯净且无需调节空气量,能有效抑制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排放,消除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具有节能、环保效果。
[n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这种炉头装置在气腔内燃气与空气能够实现一次碰撞,因此燃气只能和少量的空气进行混合,从而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降低了炉体的燃烧效率。
[n0005] 为了提高炉体的燃烧效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灶炉头。
[n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集成灶炉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n0007] 一种集成灶炉头,包括炉体本体,所述炉体本体上设置有进气腔,所述炉体本体上设置有与进气腔连通的引风管,所述炉体本体上设置有与进气腔连通的通风管,且所述通风管至少设置有一个。
[n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气通过引风管进入进气腔内,而空气通过通风管进入进气腔内,因此空气和燃气混合在一起,从而增大了和燃气混合的空气数量,降低了燃气燃烧不充分的概率,提高了炉体的燃烧效率,也提高了集成灶的燃烧效率。
[n0009] 可选的,所述通风管位于引风管和进气腔连接处的下方,所述通风管远离进气腔的一端开设便于空气进入的导向角。
[n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气进入进气腔内后向上移动,而通风管位于引风管和进气腔连接处的下方,降低了燃气通过通风管移出进气腔的概率;而导向角对空气进行导向,从而增大了空气进入进气腔内的数量,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
[n0011] 可选的,所述引风管上通过连接螺钉可拆卸设置有连接盖,所述引风管内侧壁上卡接设置有抵触在连接盖上的文丘里管,所述连接盖上设置有一端伸至文丘里管内的通气管,且所述连接盖上开设有便于空气进入的进气孔。
[n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文丘里管和燃气进行混合,同时在文丘里效应作用下增大了进入空气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提高了炉体的燃烧效率;同时通过连接盖以便于通气管的安装和更换。
[n0013] 可选的,所述炉体本体上设置有内燃烧环和外燃烧环,所述内燃烧环和内燃烧环上均开设有多个喷火孔,所述引风管包括;
[n0014] 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设置在炉体上且穿过进气腔并与内燃烧环连通;
[n0015] 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设置在炉体本体上且设置有倾斜向上并与进气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外燃烧环与进气腔内连通。
[n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气和空气混合物通过第一进气管进入内燃烧环,同时燃气和空气混合物依次通过第二进气管和通气孔进入进气腔内,而空气通过通风管进入进气腔内,位于进气腔内的燃气和空气混合物进入外燃烧环内,因此位于内燃烧环和外燃烧环的燃气和空气混合物通过喷火孔喷出进行燃烧;而通气孔倾斜向上设置降低了燃气停留在进气腔内的概率,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
[n0017] 可选的,所述连接盖上开设有两个与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通气管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螺纹孔上,所述通气管远离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的一端套设有与燃气气源连通的入气管。
[n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入气管套设在通气管上,而通气管螺纹连接在爱螺纹孔上,以此来便于通气管和入气管的拆卸和安装,提高了安装炉体时的便利性。
[n0019] 可选的,所述炉体本体上设置有点火检测装置,所述点火检测装置包括;
[n0020] 点火器,所述点火器设置炉体本体上且用于对燃气进行点火;
[n0021]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在通气管上且用于控制通气管开闭;
[n0022] 煤气传感器,所述煤气传感器设置炉体本体上且与控制阀电连接。
[n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点火器启动进行点火,燃气和空气混合物点燃燃烧,而煤气传感器检测燃气的浓度,当燃气燃烧时火焰熄灭,燃气的浓度升高超标,煤气传感器控制控制阀关闭燃气的输入,降低了煤气溢出的概率,从而提高了炉体和集成灶使用时的安全性。
[n0024] 可选的,所述炉体本体上设置有与集成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n0025] 两根连接杆,两根所述连接杆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下表面上;
[n0026]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两根连接杆底端上且位于通风管下方;
[n0027] 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穿过支撑板且与集成灶螺纹连接。
[n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板放置到集成灶上,拧动连接螺杆螺纹连接到集成灶上,以此来将炉头固定连接到集成灶上,提高了安装炉头的便利性。
[n0029] 可选的,所述螺纹孔上设置有导向角。
[n0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角在通气管螺纹连接到螺纹孔上进行导向,提高了安装通气管时的便利性。
[n0031]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n0032] 1.通过引风管将空气导入进气腔内和燃气混合在一起,从而增大了和燃气混合的空气数量,降低了燃气燃烧不充分的概率,提高了炉体的燃烧效率,也提高了集成灶的燃烧效率;
[n0033] 2.通过通风管位于引风管和进气腔连接处的下方,降低了燃气通过通风管移出进气腔的概率;而导向角对空气进行导向,从而增大了空气进入进气腔内的数量,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
[n0034] 3.通过进气孔将空气导入文丘里管和燃气进行混合,同时在文丘里效应作用下增大了进入空气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提高了炉体的燃烧效率。
[n0035] 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36] 图2是本申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n0037] 图3是图2中B-B的剖面示意图
[n0038] 图4是本申请中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n0039] 图5是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n0040] 附图标记:1、炉体本体;11、进气腔;12、通风管;13、导向角;14、第一扩风管;15、第二扩风管;16、固定块;2、引风管;21、第一进气管;22、第二进气管;23、出风管;24、通气孔;3、内燃烧环;31、外燃烧环;32、第一燃烧腔;33、第二燃烧腔;34、喷火孔;4、连接盖;41、连接螺钉;42、文丘里管;43、螺纹孔;44、进气孔;45、通气管;46、安装角;47、入气管;5、点火检测装置;51、点火器;52、控制阀;53、煤气传感器;6、连接装置;61、连接杆;62、支撑板;63、连接螺杆。
[n0041] 以下结合附图对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n004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集成灶炉头。
[n0043] 本实施例中煤气传感器53型号为G027。
[n0044] 参照图1和图2,集成灶炉头包括炉体本体1,炉体本体1上表面上开设有圆柱形的进气腔11,炉体本体1上设置有进气腔11连通的引风管2,引风管2包括第一进气管21和第二进气管22。
[n0045] 参照图2和图3,第一进气管21呈水平状态,且第一进气管21的一端水平穿过炉体本体1伸至进气腔11内,同时第一进气管21位于进气腔11内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出风管23,且出风管23顶端竖直向上伸至进气腔11外,而出风管23和进气腔11轴线重合。
[n0046] 参照图2和图3,第二进气管22一体设置在炉体本体1的侧壁上,且第二进气管22和第一进气管21水平间隔设置,同时第二进气管22和第一进气管21轴线平行,且第二进气管22上开设有倾斜向上并与进气腔11连通的通气孔24,第一进气管21外径大于出风管23外径且小于第二进气管22外径,而第一进气管21、出风管23和第二进气管22管壁厚度相同。
[n0047] 参照图2和图3,出风管23顶端上卡接安装有内燃烧环3,而进气腔11上卡接安装有外燃烧环31,外燃烧环31放置在炉体本体1顶端上,同时内燃烧环3内开设有与出风管23连通的第一燃烧腔32,而外燃烧环31内开设有与进气腔11连通的第二燃烧腔33,且内燃烧环3上表面上均布开设有与第一燃烧腔32连通的喷火孔34,而外燃烧环31上表面上也均布开设有与第二燃烧腔33连通的喷火孔34。
[n0048] 参照图2和图4,炉体本体1底端位于第一进气管21和第二进气管22下方,炉体本体1下表面固定安装有通风管12,且通风管12呈竖直状态并与进气腔11内连通,同时通风管12绕进气腔11的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空气通过通风管12进入进气腔11内,通风管12底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便于空气进入的导向角13。
[n0049] 参照图1和图2,第一进气管21和第二进气管22远离炉体本体1的一端齐平,且第一进气管21远离炉体本体1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一扩风管14,且第一扩风管14外侧壁呈圆台状,第一扩风管14靠近第一进气管21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一扩风管14远离第一进气管21一端的直径;同时第一扩风管14远离第一进气管21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二扩风管15。
[n0050] 参照图2和图4,第二进气管22远离炉体本体1的一端也设置有第一扩风管14和第二扩风管15,两个第二扩风管15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6;两个第二扩风管15远离第一扩风管14的一端扣设有连接盖4,且连接盖4上设置有连接螺钉41,连接螺钉41穿过连接盖4且与固定块16螺纹连接。
[n0051] 参照图1和图5,两个第一扩风管14和第二扩风管15内侧壁上均卡接安装有文丘里管42,且文丘里管42靠近连接盖4的一端抵触在连接盖4上;连接盖4上开设有两个螺纹孔43,且两个螺纹孔43分别与第一进气管21和第二进气管22一一对应设置,两个螺纹孔43轴线分别与第一进气管21和第二进气管22轴线平行;连接盖4上且位于两个螺纹孔43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气孔44,进气孔44以便于空气进入。
[n0052] 参照图1和图5,两个螺纹孔43上均螺纹连接通气管45, 通气管45的一端伸至文丘里管42内,螺纹孔43上开设有以便于通气管45安装的安装角46;两个通气管45远离文丘管的一端套设有入气管47,通气管45与入气管47插接配合,入气管47与燃气气源连通。
[n0053] 参照图1和图4,炉体本体1上设置有点火检测装置5,点火检测装置5包括点火器51、控制阀52和煤气传感器53;进气腔11相对一侧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点火器51插接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且点火器51用于点燃燃气;控制阀52固定安装在通气管45上且位于螺纹孔43外,煤气传感器53插接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且煤气传感器53用于检测煤气,同时煤气传感器53与控制阀52电连接。
[n0054] 参照图2和图4,炉体本体1上设置有与集成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装置6,连接装置6包括两根连接杆61、支撑板62和连接螺杆63,两根连接杆61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进气管21和第二进气管22的下表面上,且连接杆61底端竖直向下伸至通风管12下方;支撑板62固定安装在连接杆61底端上,连接螺杆63竖向穿过支撑板62且与集成灶螺杆连接。
[n0055]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n0056] 燃气依次通过入气管47、通气管45进入文丘里管42内,空气在文丘里效应的作用下通过进气孔44进入文丘里管42和燃气进行混合,然后空气和燃气混合物进入第一进气管21,接着燃气和空气混合物依次通过出风管23、第一燃烧腔32,同时第二进气管22内的燃气和空气混合物依次通过通气孔24、进气腔11、第二燃烧腔33,而空气通过通气管45进入进气腔11和燃气进行混合,最后燃气和空气混合物均通过喷火孔34喷出,点火器51启动点燃燃气,以此来增大了空气和燃气混合的数量,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提高了炉体的燃烧效率。
[n0057] 煤气传感器53检测燃气的浓度,当炉体上火焰熄灭,煤气传感器53检测燃气浓度超标,煤气传感器53控制控制阀52关闭,以此来切断燃气的输入,提高了集成灶使用时的安全性。
[n0058] 将入气管47拔出,然后拧动连接螺钉41将连接盖4拆卸,然后即能取下文丘里管42,从而实现对文丘里管42和连接盖4进行更换,同时拧动通气管45对通气管45进行更换,更换完成后,拧动连接螺钉41对连接盖4进行固定,最后将入气管47套设到通气管45上,以此来提高了更换和安装文丘里管42、通气管45、连接盖4和入气管47的便利性;将支撑板62放置到集成灶上,拧动连接螺杆63将支撑板62固定连接到集成灶上,以此莱提高了安装炉体的便利性。
[n0059]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集成灶炉头,包括炉体本体(1),所述炉体本体(1)上设置有进气腔(11),所述炉体本体(1)上设置有与进气腔(11)连通的引风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本体(1)上设置有与进气腔(11)连通的通风管(12),且所述通风管(12)至少设置有一个。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2)位于引风管(2)和进气腔(11)连接处的下方,所述通风管(12)远离进气腔(11)的一端开设便于空气进入的导向角(13)。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2)上通过连接螺钉(41)可拆卸设置有连接盖(4),所述引风管(2)内侧壁上卡接设置有抵触在连接盖(4)上的文丘里管(42),所述连接盖(4)上设置有一端伸至文丘里管(42)内的通气管(45),且所述连接盖(4)上开设有便于空气进入的进气孔(44)。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本体(1)上设置有内燃烧环(3)和外燃烧环(31),所述内燃烧环(3)和内燃烧环(3)上均开设有多个喷火孔(34),所述引风管(2)包括;
第一进气管(21),所述第一进气管(21)设置在炉体上且穿过进气腔(11)并与内燃烧环(3)连通;
第二进气管(22),所述第二进气管(22)设置在炉体本体(1)上且设置有倾斜向上并与进气腔(11)连通的通气孔(24),所述外燃烧环(31)与进气腔(11)内连通。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盖(4)上开设有两个与第一进气管(21)和第二进气管(22)相对应的螺纹孔(43),所述通气管(45)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螺纹孔(43)上,所述通气管(45)远离第一进气管(21)和第二进气管(22)的一端套设有与燃气气源连通的入气管(47)。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成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本体(1)上设置有点火检测装置(5),所述点火检测装置(5)包括;
点火器(51),所述点火器(51)设置炉体本体(1)上且用于对燃气进行点火;
控制阀(52),所述控制阀(52)设置在通气管(45)上且用于控制通气管(45)开闭;
煤气传感器(53),所述煤气传感器(53)设置炉体本体(1)上且与控制阀(52)电连接。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本体(1)上设置有与集成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装置(6),所述连接装置(6)包括;
两根连接杆(61),两根所述连接杆(61)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气管(21)和第二进气管(22)下表面上;
支撑板(62),所述支撑板(62)设置在两根连接杆(61)底端上且位于通风管(12)下方;
连接螺杆(63),所述连接螺杆(63)穿过支撑板(62)且与集成灶螺纹连接。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成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43)上设置有安装角(46)。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A2101239A1|1995-01-24|Gas-fired heaters with burners which operate without secondary air
CN214332700U|2021-10-01|一种集成灶炉头
CN108224489A|2018-06-29|一种高效环保燃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04901873U|2015-12-23|带有风箱的导气帽式炉芯的节能型炉具
CN201180992Y|2009-01-14|长明火助燃式预混燃烧器
CN208332336U|2019-01-04|一种猛火灶
WO2015139483A1|2015-09-24|燃气与高温空气混合燃烧器
CN206556015U|2017-10-13|一种节能环保燃烧器
CN205979773U|2017-02-22|一种易拆装强制预混的红外线集成灶
CN208170388U|2018-11-30|通用型双重净化无焰节能燃烧器
CN205979774U|2017-02-22|一种易拆装强制预混的红外线燃气灶
CN201531878U|2010-07-21|一种燃气灶燃烧器
CN201373452Y|2009-12-30|燃气炉
CN211781249U|2020-10-27|一种文武火两用炉头
CN209295120U|2019-08-23|一种多管引射燃烧器
CN212657762U|2021-03-05|甲醇采暖炉
CN207514909U|2018-06-19|一种节能环保型商用燃气灶炉头
CN211716556U|2020-10-20|一种采油用的水套炉节能火枪
CN210128369U|2020-03-06|一种取暖炉
CN203615372U|2014-05-28|一种商用低噪音节能猛火炉头
CN209386292U|2019-09-13|一种全上进风的燃烧器
CN207622008U|2018-07-17|一种燃气灶燃烧器
CN2067370U|1990-12-12|红外线石油气炉
CN212746590U|2021-03-19|户外燃气炉及炊具
CN205425031U|2016-08-03|一种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大锅灶炉膛结构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635988.4U|CN214332700U|2021-03-27|2021-03-27|一种集成灶炉头|CN202120635988.4U| CN214332700U|2021-03-27|2021-03-27|一种集成灶炉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