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及热水设备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及热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燃气经喷嘴喷出,卷吸周边空气一并进入引射器中进行混合;再由引射器射入引射口中,流入混合槽内。进入混合槽内的气体再次混合,使得燃气与空气混合充分,提高混合气体的均匀度。混合后,气体通过均流孔流入均流腔内,再由均流腔内流向火孔,使得混合气体流出燃烧器体表面,以供点燃。由于本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在燃烧器体与混合槽之间增设均流器,使得混合气体在流出火孔之前依次经过混合槽和均流腔的混合作用,使得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保证燃烧过程中混合气体成分始终保持均一,从而使得火焰稳定燃烧,极大提升大气式分段燃烧器的燃烧性能。 公开号:CN214332694U 申请号:CN202023313891.6U 申请日:2020-12-3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卢楚鹏;顾玉强;廖振开;鲁信辉 申请人: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IPC主号:F23D14-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及热水设备。 [n0002] 大气式燃烧器按一次空气系数分类,分为扩散式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及完全预混式大气式燃烧器。其中,大气式燃烧器为预混一部分空气设备,因具有火焰短、火力强、燃烧温度高,可以燃用不同性质的燃气等特点,成为目前主流的大气式燃烧器。 [n0003] 传统大气式燃烧器由大气式燃烧器壳体、若干个大气式燃烧器单片、固定部件组装而成,不同的负荷需求则用不同的大气式燃烧器单片数量进行组合。然而传统结构较为复杂,生产工序较多,同时受制于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单片的结构,难以应用于柱形或圆筒式热水设备中。由于传统燃烧器受限于结构、使用环境、成本等设计要素,很容易出现燃气与空气混合不均的问题,影响了燃烧器燃烧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了燃烧特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n0004]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能有效地保证燃气与空气之间充分混合,提高混合气体的混合均匀度,提升燃烧性能。 [n0005]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热水设备,其能有效地保证燃气与空气之间充分混合,提高混合气体的混合均匀度,提升燃烧性能。 [n0006]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n0007] 一种大气式分段燃烧器,所述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包括:引射器;底座,所述底座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混合槽与第一空气流道,所述混合槽的槽底上设有引射口,所述引射口与所述引射器连通,所述第一空气流道用于通入二次空气;燃烧组件,所述燃烧组件包括燃烧器体与均流器,所述均流器装设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均流器覆盖所述混合槽的槽口,所述燃烧器体装设在所述均流器上,并与所述均流器之间形成有均流腔,所述均流器上设有均流孔,所述均流腔通过所述均流孔与所述混合槽连通,所述燃烧器体上设有与所述均流腔连通的火孔。 [n000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使用过程中,燃气经喷嘴喷出,卷吸周边空气一并进入引射器中进行混合;再由引射器射入引射口中,流入混合槽内。进入混合槽内的气体再次混合,使得燃气与空气混合充分,提高混合气体的均匀度。混合后,气体通过均流孔流入均流腔内,再由均流腔内流向火孔,使得混合气体流出燃烧器体表面,以供点燃。本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在燃烧器体与混合槽之间增设均流器,使得混合气体在流出火孔之前依次经过混合槽和均流腔的混合作用,使得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保证燃烧过程中混合气体成分始终保持均一,从而使得火焰稳定燃烧,极大提升大气式分段燃烧器的燃烧性能。此外,在燃气通入的同时,二次空气也从第一空气流道中流向燃烧器体表面,使得混合气体在二次空气的参与下充分燃烧,从而有效提升大气式分段燃烧器的燃烧性能。 [n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流器包括均流板与围板,所述围板围设于所述均流板上,所述围板装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围板、所述均流板和所述燃烧器体之间形成有所述均流腔,所述均流板沿着背离所述混合槽内方向凹陷设置,所述均流孔设置于所述均流板上。 [n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流板包括第一均流段、第二均流段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均流段与所述第二均流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第一均流段、所述连接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段沿着所述底座的径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均流段与所述第二均流段均相对所述连接段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均流段与所述第二均流段之间间距D1从所述第一均流段靠近所述连接段的一端至所述第一均流段靠近所述围板的一端呈增大趋势,所述第一均流段、所述第二均流段和所述连接段中,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均流孔。 [n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在所述混合槽内朝向所述引射口设置,所述第一均流段、所述第二均流段和所述连接段均设有所述均流孔,且所述第一均流段上的均流孔分布密度与所述第二均流段上的均流孔分布密度均大于所述连接段上的均流孔分布密度。 [n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均流段相对于所述第二均流段更靠近所述底座的中心,且所述第一均流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夹角θ1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夹角θ2。 [n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板包括第一围边与第二围边,所述第一围边与所述第二围边均沿着所述底座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围边与所述第二围边之间间距D2从所述围板靠近所述底座中心的一端至所述围板靠近所述底座边缘的一端呈增大趋势。 [n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流器上设有折边,所述燃烧器体上设有翻边,所述燃烧器体装设于所述均流器上时,所述翻边折弯后能包覆所述折边。 [n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体上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均流器上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底座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孔。 [n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空气流道,所述第二空气流道位于所述底座边缘与所述混合槽之间。 [n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气式分段燃烧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燃烧器体与所述底座之间。 [n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气式分段燃烧器还包括点火组件,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孔,两个以上所述混合槽绕所述安装孔的外围间隔设置,所述点火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孔中。 [n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射器与所述底座的表面呈垂直设置。 [n0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垂直于所述混合槽的深度方向的平面截取所述混合槽获得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面积S从所述混合槽的槽底至所述混合槽的槽口呈增大趋势。 [n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槽的槽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均沿着所述底座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间距D3从所述混合槽靠近所述底座中心的一端至所述混合槽靠近所述底座边缘的一端呈增大趋势。 [n0022]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n0023] 一种热水设备,所述热水设备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 [n002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水设备,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采用以上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在使用过程中,燃气经喷嘴喷出,卷吸周边空气一并进入引射器中进行混合;再由引射器射入引射口中,流入混合槽内。进入混合槽内的气体再次混合,使得燃气与空气混合充分,提高混合气体的均匀度。混合后,气体通过均流孔流入均流腔内,再由均流腔内流向火孔,使得混合气体流出燃烧器体表面,以供点燃。本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在燃烧器体与混合槽之间增设均流器,使得混合气体在流出火孔之前依次经过混合槽和均流腔的混合作用,使得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保证燃烧过程中混合气体成分始终保持均一,从而使得火焰稳定燃烧,极大提升大气式分段燃烧器的燃烧性能。此外,在燃气通入的同时,二次空气也从第一空气流道中流向燃烧器体表面,使得混合气体在二次空气的参与下充分燃烧,从而有效提升大气式分段燃烧器的燃烧性能。 [n0025]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n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7]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结构爆炸示意图; [n0029]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结构剖视图; [n0030]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结构示意图一; [n0031]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结构示意图二; [n0032]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结构剖视图; [n0033]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燃烧组件结构剖视图; [n0034]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均流器结构示意图; [n0035]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燃烧器体结构示意图。 [n0036] 附图标记: [n0037] 100、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10、引射器;120、底座;121、混合槽;1211、第一侧壁;1212、第二侧壁;122、第一空气流道;123、引射口;124、第二空气流道;125、第三固定孔;126、安装孔;127、横截面;130、燃烧组件;131、均流器;1311、围板;13111、第一围边;13112、第二围边;1312、均流板;13121、第一均流段;13122、第二均流段;13123、连接段;1313、均流孔;1314、折边;1315、第二固定部;13151、第二固定孔;132、燃烧器体;1321、火孔;1322、翻边;1323、第一固定部;13231、第一固定孔;133、均流腔;140、密封件;141、第一通孔;142、第二通孔;150、点火组件;160、压环;170、固定件。 [n0038]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n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4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41]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42]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n0043]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n004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包括:引射器110、底座120及燃烧组件130。底座120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混合槽121与第一空气流道122。混合槽121的槽底上设有引射口123。引射口123与引射器110连通。第一空气流道122用于通入二次空气。燃烧组件130包括燃烧器体132与均流器131,均流器131装设在底座120上,且均流器131覆盖混合槽121的槽口。燃烧器体132装设在均流器131上,并与均流器131之间形成有均流腔133。均流器131上设有均流孔1313。均流腔133通过均流孔1313与混合槽121连通。燃烧器体132上设有与均流腔133连通的火孔1321。 [n0045] 上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在使用过程中,燃气经喷嘴喷出,卷吸周边空气一并进入引射器110中进行混合;再由引射器110射入引射口123中,流入混合槽121内。进入混合槽121内的气体再次混合,使得燃气与空气混合充分,提高混合气体的均匀度。混合后,气体通过均流孔1313流入均流腔133内,再由均流腔133内流向火孔1321,使得混合气体流出燃烧器体132表面,以供点燃。本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在燃烧器体132与混合槽121之间增设均流器131,使得混合气体在流出火孔1321之前依次经过混合槽121和均流腔133的混合作用,使得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保证燃烧过程中混合气体成分始终保持均一,从而使得火焰稳定燃烧,极大提升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的燃烧性能。此外,在燃气通入的同时,二次空气也从第一空气流道122中流向燃烧器体132表面,使得混合气体在二次空气的参与下充分燃烧,从而有效提升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的燃烧性能。另外,通过控制引射器110上的开关阀,实现不同引射口123的连通控制,形成小负荷、中负荷或大负荷的燃烧方式,从而实现大气式燃烧器100的多分段燃烧功能,更好地克服热水设备中小负荷温升过高问题。 [n0046] 需要说明的是,均流孔1313在均流器131上的分布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比如:若干均流孔1313在均流器131上呈扇形分布、圆环状分布、方形分布等。同样,火孔1321在燃烧器体132上的分布方式也有多种,比如:若干火孔1321在均流器131上呈扇形分布、圆环状分布、方形分布等。此外,均流孔1313和火孔1321的自身孔状可为圆形孔、三角形、方形孔、椭圆形孔或者异形孔等。 [n0047] 可选地,均流器131在底座120上的安装方式可为螺栓连接、卡接、销接、焊接、铆接等。同时,燃烧器体132在均流器131上的安装方式可为螺栓连接、卡接、销接、焊接、铆接等。当然,在安装过程中,可通过同一固定件170将燃烧器体132与均流器131一起安装在底座120上。 [n0048] 具体地,请参考图2、图8及图9,燃烧器体132上设有第一固定部1323。第一固定部1323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3231。均流器131上设有第二固定部1315。第二固定部1315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3151。底座120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固定孔13231、第二固定孔13151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孔125,如此,在组装过程中,将固定件170依次穿入第一固定孔13231、第二固定孔13151和第三固定孔125,使得燃烧器体132与均流器131一起固定在底座120上。其中,固定件170可为螺栓、销钉或者铆钉等。 [n0049] 还需说明的是,混合槽121与第一空气流道122分别在底座120上的间隔分布有多种形式,比如:混合槽121与第一空气流道122均沿着底座120的径向延伸设置;或者,混合槽121与第一空气流道122均围绕底座120的中心延伸设置等。当然,混合槽121与第一空气流道122在底座120上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对此,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引射器110在底座120上的形态可为垂直设置、平行设置或者成一定夹角设置等。 [n0050] 具体地,请参考图4与图5,引射器110与引射口123一一对应设置。同时,引射器110与底座120的表面垂直设置,此时,引射器110内的燃气以垂直方式进入对应的混合槽121内,有利于引射一次空气。 [n0051] 进一步地,混合槽121与燃烧组件130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混合槽121围绕底座120的中心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混合槽12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空气流道122。燃烧组件130与混合槽121一一对应设置。由于本混合槽121围绕底座120的中心间隔设置,因此,燃烧器体132在底座120上则呈环状式分布,使得燃气流出燃烧器体132表面时也呈环状式分布,提高混合气体在燃烧器体132表面上均匀度,进一步提升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的燃烧性能。此外,将两个以上燃烧器体132环状式分布设计,也有利于简化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的结构,使得底座120结构可设计成圆形或者多边形结构,便于大气式燃气器整体能够有效应用于柱型或者圆筒式热水设备中。另外,通过控制引射器110上的开关阀,实现不同引射口123的连通控制,形成小负荷、中负荷或大负荷的燃烧方式,从而实现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的多分段燃烧功能,更好地克服热水设备中小负荷温升过高问题。 [n005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空气流道122与混合槽121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多种形式,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只需满足任一相邻两个混合槽121之间至少设有一个贯穿底座120的第一空气流道122即可。同时,两个以上燃烧器体132在底座120上的分布可为分体式结构,也可为一体式结构。当两个以上燃烧器体132在底座120上为一体式结构时,燃烧器体132与燃烧器体132之间可通过弧形条或者其他结构连接。此外,燃烧器体132与底座120之间的连接可为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其中,燃烧器体132与底座120之间间接连接时,燃烧器体132与底座120之间设有中间结构。 [n0053] 具体地,请参考图4,任一相邻两个混合槽121之间设有一个贯穿底座120的第一空气流道122,且第一空气流道122沿着底座120的径向延伸设置。 [n0054] 可选地,底座120的外形可呈圆形设计,也可呈多边形设计。当底座120呈圆形设计时,热水器则呈圆柱形热水器;当底座120呈多边形设计时,热水器则呈多边形柱状热水器。 [n0055] 还需说明的是,引射器110与引射口123之间的连通方式也有多种方式,比如:共用一个引射器110通过多根支管分别与对应的引射口123连通;或者,引射器110与引射口123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引射器110与对应一个引射口123连通;又或者,引射器110与引射口123可为一对多连通设置等。 [n0056] 具体地,请参考图4与图5,引射器110与引射口123一一对应设置。同时,引射器110与底座120的表面垂直设置,此时,引射器110内的燃气以垂直方式进入对应的混合槽121内,有利于引射一次空气。 [n0057]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以垂直于混合槽121的深度方向的平面截取混合槽121获得的横截面127。横截面127面积S从混合槽121的槽底至混合槽121的槽口呈增大趋势。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混合槽121内空间呈上大下小的向外扩口结构。当气体由引射口123流入混合槽121内时,气体在混合槽121内的流动空间则由小变大,有效减小气体在混合槽121内的流动阻力,降低混合气体压力损失,从而有利于保证燃气在燃烧器体132上的燃烧压力。其中,横截面127面积S呈增大趋势应理解为逐渐增大;也理解为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又或者理解为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最后保持不变等。 [n0058] 需要说明的是,混合槽121的形状有多种,只需满足混合槽121的槽壁从混合槽121的槽底至混合槽121的槽口方向具有呈外扩张趋势即可,比如:混合槽121呈倒梯形状或者呈倒圆台状等。另外,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混合槽121的深度方向,以图6为例,混合槽121的深度方向为图6中S0任一箭头所指的方向。 [n0059]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混合槽121的槽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11与第二侧壁1212。第一侧壁1211与第二侧壁1212均沿着底座120的径向设置,即第一侧壁1211与第二侧壁1212在底座120上均为辐射状分布。由于第一侧壁1211与第二侧壁1212之间间距D3从混合槽121靠近底座120中心的一端至混合槽121靠近底座120边缘的一端呈增大趋势,因此,混合槽121在底座120上呈为扇形辐射状。如此,将混合槽121的外观设计为扇形辐射状,使得混合气体流出混合槽121外的流量分布为从混合槽121靠近底座120中心一端至混合槽121靠近底座120边缘呈增大趋势,这样有利于减轻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中心的燃气压力,保证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周边具有足够的燃气量,使得燃烧器体132表面上的燃气均衡分布,大大提高燃气的燃烧性能。其中,间距D3呈增大趋势应理解为逐渐增大;也理解为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又或者理解为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最后保持不变等。 [n0060]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7,均流器131包括均流板1312与围板1311。围板1311围设于均流板1312上,围板1311装设于底座120上,围板1311、均流板1312和燃烧器体132之间形成有均流腔133。均流板1312沿着背离混合槽121内方向凹陷设置。均流孔1313设置于均流板1312上。由于均流板1312沿着背离混合槽121内方向凹陷,因此,均流板1312的中部则普遍低于均流板1312的边缘,使得均流板1312呈或者近似呈扩口状结构,这样有利于进入均流腔133内的气体朝向均流板1312的四周扩散,保证气体在均流腔133内均匀分布。 [n0061] 可选地,均流板1312可为呈倒梯形板;也可为呈圆弧状板;又或者为倒三角形板等。同时,围板1311的横截面127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四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等。 [n0062] 具体地,请参考图8,围板1311包括第一围边13111与第二围边13112。第一围边13111与第二围边13112均沿着底座120的径向设置,即第一围边13111与第二围边13112在混合槽121内为辐射状分布。由于第一围边13111与第二围边13112之间间距D2从围板1311靠近底座120中心的一端至围板1311靠近底座120边缘的一端呈增大趋势,因此,均流器131在底座120上呈为扇形辐射状。如此,将均流器131的外观设计为扇形辐射状,使得混合气体流入火孔1321中的流量分布为从均流器131靠近底座120中心一端至均流器131靠近底座120边缘呈增大趋势,这样有利于减轻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中心的燃气压力,保证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周边足够的燃气量,使得燃烧器体132表面上的燃气均衡分布,大大提高燃气的燃烧性能。 [n0063]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7,均流板1312包括第一均流段13121、第二均流段13122和连接于第一均流段13121与第二均流段13122之间的连接段13123。第一均流段13121、连接段13123和第二均流段13122沿着底座120的径向依次分布,第一均流段13121与第二均流段13122均相对连接段13123成夹角设置,第一均流段13121与第二均流段13122之间间距D1从第一均流段13121靠近连接段13123的一端至第一均流段13121靠近围板1311的一端呈增大趋势。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均流板1312至少包括三段结构,且第一均流段13121与第二均流段13122相对于连接段13123呈扩边结构,导致进入均流腔133内的气体在底座120的径向上均有朝底座120中心和底座120边缘两个方向流动趋势,保证均流腔133内的气体更加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的燃烧稳定性。 [n0064] 具体地,请参考图7,第一均流段13121、连接段13123和第二均流段13122为一体式结构。 [n0065]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连接段13123在混流槽内朝向引射口123设置,且第一均流段13121上的均流孔1313分布密度与第二均流段13122上的均流孔1313分布密度均大于连接段13123上的均流孔1313分布密度,如此,合理控制第一均流段13121、连接段13123及第二均流段13122上的均流孔1313分布密度,使得流出均流板1312表面上的气流分布更加均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均流孔1313在第一均流段13121、连接段13123及第二均流段13122上也可等距均匀分布。 [n0066]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第一均流段13121相对于第二均流段13122更靠近底座120的中心,且第一均流段13121与连接段13123之间的夹角θ1大于第二均流段13122相对与连接段13123之间的夹角θ2,如此,使得第一均流段13121相比于第二均流段13122更具坡度,从而使得第二均流段13122上方空间大于第一均流段13121上方的空间,进而使得更多混合气体倾向底座120的边缘流动,保证燃烧器体132的周边也具有足够燃气供应。 [n0067]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均流器131上设有折边1314。燃烧器体132上设有翻边1322。燃烧器体132装设于均流器131上时,翻边1322折弯后能包覆折边1314,如此,使得均流器131与燃烧器体132之间结合更加稳定,提高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n0068]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底座120上设有第二空气流道124。第二空气流道124位于底座120边缘与混合槽121之间,如此,在燃烧过程中,一部分二次空气还从第二空气流道124中流出,为燃烧器体132周边火焰燃烧提供充足的空气,保证充分燃烧。 [n0069]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第二空气流道124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第二空气流道124绕底座120的中心间隔设置。 [n007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还包括密封件140。密封件140设置于燃烧器体132与底座120之间,提高燃烧器体132与底座120之间的密封性能,以确保底座120与燃烧器体132之间密封牢靠且不漏气。 [n0071] 具体地,请参考图2,密封件140设置于均流器131与底座120之间。同时,密封件140为橡胶垫。 [n0072]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密封件140上设有第一通孔141与第二通孔142。第一通孔141与混合槽121一一对应设置。第二通孔142与第一空气流道122一一对应设置。 [n0073]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与图4,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还包括点火组件150。底座120上设有安装孔126。两个以上混合槽121绕安装孔126的外围间隔设置,点火组件150位于安装孔126中,如此,使得点火组件150稳定安装在底座120的中部,以便点火组件150稳定点燃周边的燃气。 [n0074]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还包括压环160,压环160装设在底座120上,并与燃烧器体132一端连接。点火组件150装设在压环160上。 [n0075]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3,一种热水设备,热水设备包括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 [n0076] 上述的热水设备,采用以上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在使用过程中,燃气经喷嘴喷出,卷吸周边空气一并进入引射器110中进行混合;再由引射器110射入引射口123中,流入混合槽121内。进入混合槽121内的气体再次混合,使得燃气与空气混合充分,提高混合气体的均匀度。混合后,气体通过均流孔1313流入均流腔133内,再由均流腔133内流向火孔1321,使得混合气体流出燃烧器体132表面,以供点燃。本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在燃烧器体132与混合槽121之间增设均流器131,使得混合气体在流出火孔1321之前依次经过混合槽121和均流腔133的混合作用,使得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保证燃烧过程中混合气体成分始终保持均一,从而使得火焰稳定燃烧,极大提升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的燃烧性能。此外,在燃气通入的同时,二次空气也从第一空气流道122中流向燃烧器体132表面,使得混合气体在二次空气的参与下充分燃烧,从而有效提升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的燃烧性能。 [n0077]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n007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包括: 引射器(110); 底座(120),所述底座(120)上间隔设有第一空气流道(122)与至少两个混合槽(121),所述混合槽(121)的槽底上设有引射口(123),所述引射口(123)与所述引射器(110)连通,所述第一空气流道(122)用于通入二次空气; 燃烧组件(130),所述燃烧组件(130)包括燃烧器体(132)与均流器(131),所述均流器(131)装设在所述底座(120)上,且所述均流器(131)覆盖所述混合槽(121)的槽口,所述燃烧器体(132)装设在所述均流器(131)上,并与所述均流器(131)之间形成有均流腔(133),所述均流器(131)上设有均流孔(1313),所述均流腔(133)通过所述均流孔(1313)与所述混合槽(121)连通,所述燃烧器体(132)上设有与所述均流腔(133)连通的火孔(1321)。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器(131)包括均流板(1312)与围板(1311),所述围板(1311)围设于所述均流板(1312)上,所述围板(1311)装设于所述底座(120)上,所述围板(1311)、所述均流板(1312)和所述燃烧器体(132)之间形成有所述均流腔(133),所述均流板(1312)沿着背离所述混合槽(121)内方向凹陷设置,所述均流孔(1313)设置于所述均流板(1312)上。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1312)包括第一均流段(13121)、第二均流段(1312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与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之间的连接段(13123),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所述连接段(13123)和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沿着所述底座(120)的径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与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均相对所述连接段(13123)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与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之间间距D1从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靠近所述连接段(13123)的一端至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靠近所述围板(1311)的一端呈增大趋势,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和所述连接段(13123)中,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均流孔(1313)。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3123)在所述混合槽(121)内朝向所述引射口(123)设置,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和所述连接段(13123)均设有所述均流孔(1313),且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上的均流孔(1313)分布密度与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上的均流孔(1313)分布密度均大于所述连接段(13123)上的均流孔(1313)分布密度;和/或, 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相对于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更靠近所述底座(120)的中心,且所述第一均流段(13121)与所述连接段(13123)之间的夹角θ1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段(13122)与所述连接段(13123)之间的夹角θ2。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1311)包括第一围边(13111)与第二围边(13112),所述第一围边(13111)与所述第二围边(13112)均沿着所述底座(120)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围边(13111)与所述第二围边(13112)之间间距D2从所述围板(1311)靠近所述底座(120)中心的一端至所述围板(1311)靠近所述底座(120)边缘的一端呈增大趋势。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器(131)上设有折边(1314),所述燃烧器体(132)上设有翻边(1322),所述燃烧器体(132)装设于所述均流器(131)上时,所述翻边(1322)折弯后能包覆所述折边(1314)。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体(132)上设有第一固定部(1323),所述第一固定部(1323)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3231),所述均流器(131)上设有第二固定部(1315),所述第二固定部(1315)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3151),所述底座(120)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3231)、所述第二固定孔(13151)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孔(125)。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0)上设有第二空气流道(124),所述第二空气流道(124)位于所述底座(120)边缘与所述混合槽(121)之间;和/或, 所述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还包括密封件(140),所述密封件(140)设置于所述燃烧器体(132)与所述底座(120)之间;和/或, 所述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还包括点火组件(150),所述底座(120)上设有安装孔(126),两个以上所述混合槽(121)绕所述安装孔(126)的外围间隔设置,所述点火组件(150)位于所述安装孔(126)中;和/或, 所述引射器(110)与所述底座(120)的表面呈垂直设置。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以垂直于所述混合槽(121)的深度方向的平面截取所述混合槽(121)获得的横截面(127),所述横截面(127)面积S从所述混合槽(121)的槽底至所述混合槽(121)的槽口呈增大趋势;和/或, 所述混合槽(121)的槽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11)与第二侧壁(1212),所述第一侧壁(1211)与所述第二侧壁(1212)均沿着所述底座(120)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侧壁(1211)与所述第二侧壁(1212)之间间距D3从所述混合槽(121)靠近所述底座(120)中心的一端至所述混合槽(121)靠近所述底座(120)边缘的一端呈增大趋势。 [0010] 10.一种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大气式分段燃烧器(100)。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2694U|2021-10-01|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及热水设备 WO2016145745A1|2016-09-22|燃烧器 CN109000246B|2020-07-07|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4370173U|2021-10-08|大气式燃烧器及热水设备 CN214147874U|2021-09-07|筒状大气式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N213713062U|2021-07-16|大气式燃烧装置及燃气热水设备 CN212565767U|2021-02-19|燃烧器与燃气热水装置 CN108332205A|2018-07-27|一种双腔直喷燃烧器的引射结构 CN213713061U|2021-07-16|燃烧装置及燃气热水设备 CN212339241U|2021-01-12|一种一体式火盖及其燃气灶燃烧器 CN213713063U|2021-07-16|燃烧器与燃气热水设备 CN213713056U|2021-07-16|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0123156U|2020-03-03|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4406062U|2021-10-15|分火器组件、燃烧器和灶具 US20210207798A1|2021-07-08|Cooker Burner CN111256127B|2021-08-20|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4370984U|2021-10-08|燃烧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11119339U|2020-07-28|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4406049U|2021-10-15|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08042138U|2018-11-02|一种双腔直喷燃烧器的引射结构 CN212390359U|2021-01-22|一种外混炉头 CN212339242U|2021-01-12|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WO2019169784A1|2019-09-12|燃烧器及烹饪器具 CN111256126B|2021-05-18|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4406036U|2021-10-15|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313891.6U|CN214332694U|2020-12-30|2020-12-30|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及热水设备|CN202023313891.6U| CN214332694U|2020-12-30|2020-12-30|大气式分段燃烧器及热水设备|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