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一种常明火装置,包括一罩壳、一支承板、一第一供气管和一挡火器,该罩壳的底端是敞开的,侧壁上连通一喷管,该第一供气管的上端密封地连接在该支承板的一第一通孔的孔壁上,该罩壳盖在该支承板上面,该挡火器具有一挡火板,该挡火板在该喷管的端口的正前方,离开该端口。该常明火装置能够在向主燃烧器输送的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的压力较小时该混合气体能够迅速被点火,在向主燃烧器输送的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的量较小时炉膛内燃烧热量不发生偏心。
公开号:CN214332688U
申请号:CN202023285438.9U
申请日:2020-12-3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俞银德
申请人:Yu Roubing;
IPC主号:F23D14-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灶,具体涉及一种常明火装置及其燃气炉灶。
[n0002] 现用的一种燃气炉灶如图13至图17所示。
[n0003] 参见图13至图17,该燃气炉灶4000具有一灶体400、一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和一常明火单元600。
[n0004] 参见图13和图14,灶体400具有一炉膛内圈吸热水箱410、一炉膛外圈吸热水箱420、一炉膛内部横向吸热水箱450和一外部横向吸热水箱430。外部横向吸热水箱430具有一内部矩形筒体431和一外部矩形筒体432,内部矩形筒体431的外表面与外部矩形筒体432内表面之间的空间为外部横向吸热水箱430容纳水的空间。炉膛内圈吸热水箱410的底部与炉膛外圈吸热水箱420的底部是连通的。炉膛外圈吸热水箱420与外部横向吸热水箱430容纳水的空间是连通的。一短管480将炉膛内圈吸热水箱410的顶部空间与炉膛外圈吸热水箱420的中部空间相连通。炉膛内圈吸热水箱410的外圆筒壁板与炉膛外圈吸热水箱420的内圆筒壁板之间的空间为灶体400的内部环形烟气通道421。内部矩形筒体431为灶体400的横向烟气通道。内部环形烟气通道421与作为横向烟气通道的内部矩形筒体431所包围的空间连通。炉膛内圈吸热水箱410的顶壁板向外延伸,与炉膛外圈吸热水箱420的内圆筒壁板密封焊接,形成环形顶板413,将内部环形烟气通道421上部封闭,在环形顶板413上开有多个通孔,或在环形顶板413上远离外部横向吸热水箱430处开有四个通孔414,使炉膛外圈吸热水箱420的内圆筒壁板位于环形顶板413以上的部分所包围的空间构成的上部炉膛411与内部环形烟气通道421连通。在外部横向吸热水箱430的内部矩形筒体431的顶壁板和底壁板之间密封焊接多个连通管434,将外部横向吸热水箱430的外部矩形筒体432内的、内矩形筒体431外的顶部空间与底部空间连通,能够提高流经外部横向烟气通道的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对外部横向吸热水箱430内的水的加热效果。
[n0005] 炉膛内部横向吸热水箱450具有一顶壁板451和一底壁板452,顶壁板451和底壁板452的外圆边缘分别与炉膛内圈吸热水箱410的上部内圆锥形壁板416的下边缘和下部内圆锥形壁板418的上边缘焊接,使炉膛内部横向吸热水箱450与炉膛内圈吸热水箱410连通。炉膛内圈吸热水箱410的上部内圆锥形壁板416所包围的空间构成下部炉膛412。上部炉膛411与下部炉膛412相通。
[n0006] 一排烟管433的一端与内部矩形筒体431的侧壁板上的一开口密封焊接,另一端从外部矩形筒体432的侧壁板上的一开口伸出,并与该开口密封焊接。
[n0007] 参见图15至图17,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具有一下部圆盘形壳体510、一下部圆形管板520、一上部圆形管板540、一上部喷气头530和多根导管550。
[n0008] 下部圆盘形壳体510与一进气短管511焊接。
[n0009] 下部圆形管板520具有一中心圆形凹槽521。上部圆形管板540具有一中心圆形凹槽541。下部圆形管板520具有多个通孔522,这些通孔522在中心圆形凹槽521外围的圆环形平板部,它们的圆心在同一个圆524上。上部圆形管板540具有多个通孔542,这些通孔542在中心圆形凹槽541外围的圆环形平板部,它们的圆心在同一个圆524上。多根导管550的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在上部圆形管板540的相应多个通孔542和下部圆形管板520的相应多个通孔522的内壁上。
[n0010] 下部圆盘形壳体510的圆形顶边缘焊接在下部圆形管板520的下表面上,将多根导管550的下端包围。
[n0011] 上部喷气头530具有一圆形定位套531、一基本上为圆锥形的导向套532和一圆形喷气套533。圆形喷气套533的上部开有多个小圆形通孔534。圆形喷气套533的中下部开有多个竖直窄开口535。
[n0012] 圆形定位套531点焊在上部圆形管板540的上表面上。圆锥形的导向套532的下端具有一圆环形法兰部,圆环形法兰部位于圆形定位套531内,它的下表面与上部圆形管板540的上表面接触。圆形喷气套533位于圆锥形的导向套532内,它的下端面与上部圆形管板540的上表面接触,它的上端外圆表面与圆锥形的导向套532的上端侧表面接触。多根导管550的上端位于圆锥形的导向套532的下端和圆形喷气套533的下端所包围的区域内。
[n0013] 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下部圆形管板520和上部圆形管板540的圆形边缘分别与灶体400的炉膛内部横向吸热水箱450的底壁板452和顶壁板451的中心通孔的孔壁焊接连接,从而将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安装在灶体400内。
[n0014] 参见图13和图14,常明火单元600具有一圆桶形罩壳601、一圆形支承板602、一径向喷管604、一第一供气管605、一第二供气管606和两打火组件603。
[n0015] 圆桶形罩壳601的底端是敞开的。径向喷管604连接在圆桶形罩壳601的圆筒壁上。每个打火组件603都具有一套管6031和一打火针组件6032。第一供气管605和第二供气管606位于两打火组件603的中心连线的中垂线上,在两打火组件603的中心连线的两侧。
[n0016] 第一供气管605、第二供气管606和两打火组件603的套管6031的外壁与灶体400的炉膛内圈吸热水箱410的上部内圆锥形壁板416和下部内圆锥形壁板418上的相应通孔的孔壁焊接。第一供气管605、第二供气管606和两打火组件603的套管6031的上端从上部内圆锥形壁板416上的相应通孔伸出,伸入圆形支承板602上的相应通孔内,与相应通孔的孔壁焊接。第一供气管605和第二供气管606的下端从下部内圆锥形壁板418上的相应通孔伸出。两打火针组件6032分别安装在两套管6031内,两打火针组件6032的两打火针的两尖端斜向相对,位于第一供气管605顶端上方。根据两打火针组件6032的电路连接的不同,两打火针的两尖端可以分别对地打火,也可以彼此打火。
[n0017] 一正方形筒座610的下端点焊在上部内圆锥形壁板416上。正方形筒座610的四个壁板上端的中心各有一凹槽,圆形支承板602的外圆边缘有四个凸块,将圆形支承板602支承在正方形筒座610上,四个凸块分别与四个凹槽相配合。
[n0018] 圆桶形罩壳601支承在圆形支承板602上,第一供气管605、第二供气管606和两打火组件603的套管6031的上端位于圆桶形罩壳601内,径向喷管604的出口端稍高于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圆形喷气套533和圆锥形的导向套532上端,可伸入圆形喷气套533所包围的圆柱状空间内,但伸入的长度小于圆形喷气套533半径,也可如图所示,不伸入圆形喷气套533所包围的圆柱状空间内,恰好与圆形喷气套533的内壁相应。
[n0019] 下面参照附图对该燃气炉灶4000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n0020] 参见图13和图14,向第一供气管605输送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进入圆桶形罩壳601内;两打火针组件6032的两打火针产生电火花,圆桶形罩壳601内的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被点燃,形成常明火,与此同时,通过第二供气管606向圆桶形罩壳601内补充空气,使常明火中的可燃气体进行二次燃烧,常明火火焰经径向喷管604喷向圆形喷气套533的中心;同时向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下部圆盘形壳体510的进气短管511输送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经多根导管550进入圆锥形的导向套532和圆形喷气套533所包围的空间,然后经圆形喷气套533上的多个小圆形通孔534和多个竖直窄开口535进入圆形喷气套533所包围的空间,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上升,被常明火火焰点燃,形成主燃烧。
[n0021] 一个锅(未示出)支承在炉膛外圈吸热水箱420的顶部,基本上将上部炉膛411的空间密封。主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一方面能够用于对锅进行加热,用于烹调,另一方面,在锅将上部炉膛411的空间基本上密封的情况下,高温烟气充满上部炉膛411的空间和下部炉膛412的空间,加热炉膛内圈吸热水箱410、炉膛外圈吸热水箱420和炉膛内部横向吸热水箱450内的水,然后,高温烟气经四个通孔414进入内部环形烟气通道421,加热炉膛内圈吸热水箱410和炉膛外圈吸热水箱420内的水,然后进入作为横向烟气通道的内部矩形筒体431所包围的空间,加热外部横向吸热水箱430内的水,最后经排烟管433排到灶体400外。
[n0022] 该燃气炉灶4000所用的常明火单元600,径向喷管604的出口端稍高于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圆形喷气套533和圆锥形的导向套532上端,常明火火焰经径向喷管604喷向圆形喷气套533的中心,形成一水平的火焰柱,火焰范围集中,在经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下部圆盘形壳体510的进气短管511输送给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的压力较低时,从圆形喷气套533上部的多个小圆形通孔534和中下部的多个竖直窄开口535喷入圆形喷气套533所包围的圆柱状空间内的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的压力小,向上流动缓慢,不能很快与火焰范围集中的水平的常明火火焰柱接触,导致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不易被点火;此外,常明火形成的水平的火焰柱放出的热量集中,在经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下部圆盘形壳体510的进气短管511输送给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的量较小时,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所产生的主燃烧火焰较小,分部在圆形喷气套533所包围的圆柱状空间内,放出的热量分散,使得上部炉膛411内离径向喷管604的出口端较近的空间区域内的热量较多,温度较高,较远的空间区域内的热量较少,温度较底,导致上部炉膛411内燃烧热量偏心,给烹调带来不利。
[n002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用的用于燃气炉灶的常明火单元产生的常明火燃烧在主燃烧较弱的情况下主燃烧不易被点火以及在上部炉膛形成燃烧热量偏心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常明火装置及其燃气炉灶。
[n0024] 本实用新型的常明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罩壳、一支承板、一第一供气管和一挡火器,该罩壳的底端是敞开的,侧壁上连通一喷管,该第一供气管的上端密封地连接在该支承板的一第一通孔的孔壁上,该罩壳盖在该支承板上面,该挡火器具有一挡火板,该挡火板在该喷管的端口的正前方,离开该端口。
[n0025] 本实用新型的常明火装置,由于挡火板在喷管的端口的正前方,离开该端口,当常明火火焰从径向喷管的端口喷出后,被圆形挡火板阻挡,原来的水平的火焰范围集中的火焰柱沿圆形挡火板的平面发散开来,一部分火焰向下延伸,与从圆形喷气套上部的多个小圆形通孔和中下部的多个竖直窄开口喷入圆形喷气套所包围的圆柱状空间内的压力小缓慢向上流动的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迅速接触,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能够立刻被点火;此外,原来的水平的火焰范围集中的火焰柱沿圆形挡火板的平面发散开来,放出的热量不再集中,上部炉膛内离径向喷管的出口端较近的空间区域内的热量较多,温度较高的现象不会出现,圆形喷气套所包围的圆柱状空间内的热量和温度趋于平均,解决了上部炉膛内燃烧热量偏心,给烹调带来不利的问题。
[n0026] 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炉灶,具有一主燃烧器和一常明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常明火装置包括一罩壳、一支承板、一第一供气管和一挡火器,该罩壳的底端是敞开的,侧壁上连通一喷管,该第一供气管的上端密封地连接在该支承板的一第一通孔的孔壁上,该罩壳盖在该支承板上面,该挡火器具有一挡火板,该挡火板在该喷管的端口的正前方,离开该端口。
[n0027] 本实用新型的常明火装置,还具有一第二供气管,该第二供气管的上端密封地连接在该支承板的一第二通孔的孔壁上。
[n0028] 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炉灶,还具有一第二供气管,该第二供气管的上端密封地连接在该支承板的一第二通孔的孔壁上。
[n002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炉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剖示意图;
[n0030] 图2是图1所示燃气炉灶的俯视示意图;
[n003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炉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纵剖示意图;
[n0032] 图4是图3所示燃气炉灶的俯视示意图;
[n0033]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炉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纵剖示意图;
[n0034] 图6是图5所示燃气炉灶的俯视示意图;
[n0035] 图7是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中的常明火挡火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示意图;
[n0036] 图8是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中的常明火挡火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透视示意图;
[n0037] 图9是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中的常明火挡火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示意图;
[n0038] 图10是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中的常明火挡火器板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透视示意图;
[n0039] 图11是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中的常明火挡火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示意图;
[n0040] 图12是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中的常明火挡火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透视示意图;
[n0041] 图13是一种现用的燃气炉灶的纵剖示意图;
[n0042] 图14是图13所示现用的燃气炉灶的俯视示意图;
[n0043] 图15是图13和图14所示现用的燃气炉灶中的主燃烧器的纵剖视示意图;
[n0044] 图16是过图15中的A-A线的剖视示意图;
[n0045] 图17是过图15中的B-B线的剖视示意图。
[n004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常明火装置及其燃气炉灶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常明火装置及其燃气炉灶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n0047]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1000与图13和图14所示现用的燃气炉灶4000的构造大部分相同,同样具有一灶体400、一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和一常明火单元600,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不再重复描述。
[n0048] 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1000与图13和图14所示现用的燃气炉灶4000的构造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1000还具有一常明火挡火器10,或一常明火挡火器20。
[n0049] 参见图7,常明火挡火器10具有一圆形座板11、一长条形臂板13和一圆形挡火板12。长条形臂板13的两端边缘分别与圆形座板11和圆形挡火板12的边缘焊接相连,圆形挡火板12和长条形臂板13相对圆形座板11是倾斜的。圆形座板11、长条形臂板13和圆形挡火板12能够一体形成。
[n0050] 参见图8,常明火挡火器20具有一圆形座板21、一长条形臂板23和一圆形挡火板22。长条形臂板23的两端边缘分别与圆形座板21和圆形挡火板22的边缘焊接相连,圆形挡火板22和长条形臂板23是竖直的。圆形座板21、长条形臂板23和圆形挡火板22能够一体形成。
[n0051] 参见图1和图2,将常明火挡火器10或常明火挡火器20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1000的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内,圆形座板11或圆形座板21位于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中心圆形凹槽541内,支承在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上部圆形管板540上,参见图1和图2及图7和图8,圆形挡火板12或圆形挡火板22在常明火单元600的径向喷管604的端口的正前方,离开该端口。
[n0052] 参见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2000与图13和图14所示现用的燃气炉灶4000的构造大部分相同,同样具有一灶体400、一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和一常明火单元600,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不再重复描述。
[n0053] 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2000与图13和图14所示现用的燃气炉灶4000的构造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2000还具有一常明火挡火器30,或一常明火挡火器40。
[n0054] 参见图9,常明火挡火器30具有一半圆形座板31、一长条形臂板33和一圆形挡火板32。长条形臂板33的两端边缘分别与半圆形座板31和圆形挡火板32的边缘焊接相连,圆形挡火板32相对长条形臂板33和半圆形座板31是倾斜的。半圆形座板31、长条形臂板33和圆形挡火板32能够一体形成。
[n0055] 参见图10,常明火挡火器40具有一半圆形座板41、一长条形臂板43和一圆形挡火板42。长条形臂板43的两端边缘分别与半圆形座板41和圆形挡火板42的边缘焊接相连,圆形挡火板42是竖直的。半圆形座板41、长条形臂板43和圆形挡火板42能够一体形成。
[n0056] 参见图3和图4,将常明火挡火器30或常明火挡火器40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2000的常明火单元600上,常明火单元600的圆桶形罩壳601的顶壁上具有一凸块618,常明火挡火器30的半圆形座板31或常明火挡火器40的半圆形座板41支承在常明火单元600的圆桶形罩壳601的顶壁上,凸块618向上伸入半圆形座板31或半圆形座板41的槽内,参见图3和图4及图9和图10,圆形挡火板32或圆形挡火板42在常明火单元600的径向喷管604的端口的正前方,离开该端口。
[n0057] 参见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3000与图13和图14所示现用的燃气炉灶4000的构造大部分相同,同样具有一灶体400、一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和一常明火单元600,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不再重复描述。
[n0058] 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3000与图13和图14所示现用的燃气炉灶4000的构造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3000还具有一常明火挡火器50,或一常明火挡火器60。
[n0059] 参见图11,常明火挡火器50具有一长条形臂板53和一圆形挡火板52。长条形臂板53的两端边缘分别与常明火单元600的径向喷管604的端口的顶部边缘和圆形挡火板52的边缘焊接相连,圆形挡火板52相对长条形臂板53是倾斜的。
[n0060] 参见图12,常明火挡火器60具有一长条形臂板63和一圆形挡火板62。长条形臂板63的两端边缘分别与常明火单元600的径向喷管604的端口的顶部边缘和圆形挡火板62的边缘焊接相连,圆形挡火板62是竖直的。
[n0061] 参见图5和图6,将常明火挡火器50的长条形臂板53的一端或常明火挡火器60的长条形臂板63的一端与常明火单元600的径向喷管604的端口的顶部边缘焊接连接,参见图5和图6及图11和图12,圆形挡火板52或圆形挡火板62在常明火单元600的径向喷管604的端口的正前方,离开该端口。
[n0062] 从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1000、图3和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2000及图5和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3000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三种实施方式的燃气炉灶分别具有图7所示的常明火挡火器10或图8所示的常明火挡火器20、图9所示的常明火挡火器30或图10所示的常明火挡火器40及图11所示的常明火挡火器50或图12所示的常明火挡火器60,圆形挡火板12或圆形挡火板22、圆形挡火板32或圆形挡火板42及圆形挡火板52或圆形挡火板62都在常明火单元600的径向喷管604的端口的正前方,离开该端口,这样,当常明火火焰从径向喷管604的端口喷出后,被圆形挡火板阻挡,原来的水平的火焰范围集中的火焰柱沿圆形挡火板的平面发散开来,一部分火焰向下延伸,与从圆形喷气套533上部的多个小圆形通孔534和中下部的多个竖直窄开口535喷入圆形喷气套533所包围的圆柱状空间内的压力小缓慢向上流动的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迅速接触,可燃气体主燃烧器500的空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能够立刻被点火;此外,原来的水平的火焰范围集中的火焰柱沿圆形挡火板的平面发散开来,放出的热量不再集中,上部炉膛411内离径向喷管604的出口端较近的空间区域内的热量较多,温度较高的现象不会出现,圆形喷气套533所包围的圆柱状空间内的热量和温度趋于平均,解决了上部炉膛411内燃烧热量偏心,给烹调带来不利的问题。
权利要求:
Claims (4)
[0001] 1.一种常明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罩壳、一支承板、一第一供气管和一挡火器,该罩壳的底端是敞开的,侧壁上连通一喷管,该第一供气管的上端密封地连接在该支承板的一第一通孔的孔壁上,该罩壳盖在该支承板上面,该挡火器具有一挡火板,该挡火板在该喷管的端口的正前方,离开该端口。
[000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明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第二供气管,该第二供气管的上端密封地连接在该支承板的一第二通孔的孔壁上。
[0003] 3.一种燃气炉灶,具有一主燃烧器和一常明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常明火装置包括一罩壳、一支承板、一第一供气管和一挡火器,该罩壳的底端是敞开的,侧壁上连通一喷管,该第一供气管的上端密封地连接在该支承板的一第一通孔的孔壁上,该罩壳盖在该支承板上面,该挡火器具有一挡火板,该挡火板在该喷管的端口的正前方,离开该端口。
[0004]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炉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第二供气管,该第二供气管的上端密封地连接在该支承板的一第二通孔的孔壁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8899972B2|2014-12-02|Burner designed for wide range of input rates
FI68898C|1985-11-11|Braennare foer montering i vaermnings- och aongpanna
CN105444169A|2016-03-30|一种改进二次空气流动的灶具燃烧器
CN214332688U|2021-10-01|一种常明火装置及其燃气炉灶
US4037582A|1977-07-26|Oil stove
CN112648612A|2021-04-13|一种常明火装置及其燃气炉灶
CN212565762U|2021-02-19|不锈钢火盖和分火器座的大功率灶具燃烧器
CN208686459U|2019-04-02|一种用于dpf再生的燃烧器
CN210979840U|2020-07-10|一种降噪减排火排
CA2387312C|2005-10-18|Fuel-fired heating appliance having flame arrestor plate with associated scale deflector shield
US4280806A|1981-07-28|Prevaporizing oil burner and method
CN209960486U|2020-01-17|炉头及蒸煮饭桶
CN108999677A|2018-12-14|一种用于dpf再生的燃烧器
US5479913A|1996-01-02|Direct contact water heater
KR20040105911A|2004-12-17|가스렌지용 버너
CN211600793U|2020-09-29|一种常明火装置及其燃气炉灶
KR101749405B1|2017-06-21|업소용 가스레인지의 버너헤드
CN210165430U|2020-03-20|一种燃气炉灶
CN210861194U|2020-06-26|一种高效燃气煲仔炉炉头
JP3581981B2|2004-10-27|カセットコンロ装置
CN213686809U|2021-07-13|燃烧器小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US4373905A|1983-02-15|Oil heater
CN210088853U|2020-02-18|一种可燃气体燃烧器
CN111076223A|2020-04-28|一种常明火装置及其燃气炉灶
CN212319697U|2021-01-08|一种喷嘴、燃烧器及烹饪设备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285438.9U|CN214332688U|2020-12-30|2020-12-30|一种常明火装置及其燃气炉灶|CN202023285438.9U| CN214332688U|2020-12-30|2020-12-30|一种常明火装置及其燃气炉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