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公开了一种透镜安装结构、车灯及车辆。透镜安装结构包括透镜、外圈支架和内圈支架,所述外圈支架设置有呈两端开口的外圈支架容纳腔,所述外圈支架容纳腔的一端为外圈支架透镜开口且设置有透镜限位部,所述内圈支架设置有呈两端开口的内圈支架容纳腔,所述透镜和所述内圈支架能够依次插接在所述外圈支架容纳腔内,以使得所述透镜的外周被夹持在所述透镜限位部与所述内圈支架之间,从而使得所述透镜的出光面穿过所述外圈支架透镜开口、入光面朝向所述内圈支架容纳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括上述透镜安装结构的车灯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安装结构能够提升透镜的造型视觉效果,零部件少、组装简单且成本低。
公开号:CN214332597U
申请号:CN202120828344.7U
申请日:2021-04-2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陈子维;陈兆禹;张韬;沈进;张果
申请人: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21V17-1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具体地,涉及一种透镜安装结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该透镜安装机构的车灯及车辆。
[n0002] 透镜在投射式车灯模组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其安装定位精度将直接影响车灯模组光学系统的法规、光形、光通量和照度等。现有车灯模组中透镜的安装方式主要是将透镜安装在透镜支架上,透镜的定位则是靠透镜支架的定位结构来实现。
[n0003] 目前,透镜的安装结构主要是通过透镜支架上的卡扣来卡紧透镜翻边,或者是通过透镜卡圈直接卡紧透镜。这两种结构比较简单直接,但是存在透镜安装误差较大、透镜与透镜支架之间易产生间隙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解决上述问题提出的安装结构,将透镜直接安装在与模组支架连接的透镜卡圈上,在透镜、模组支架和透镜卡圈上设置有用于对透镜进行限位的透镜左右限位结构、透镜上下限位结构和透镜前后限位结构。但是该方案也存在如下的不足:(1)透镜卡圈在透镜置于透镜支架上后再从前往后安装,使得透镜卡圈占据过多透镜出光面外围的空间,不利于车灯饰圈的布置,造型视觉效果不佳;(2)需要螺纹紧固件或其他紧固零件,零部件构成复杂,成本较高。
[n0004] 基于上述原因,现有技术难以有效保证透镜的造型视觉效果,且透镜安装结构复杂,从而影响车灯品质。
[n0005]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透镜安装结构,该透镜安装结构能够提升透镜的造型视觉效果,零部件少、组装简单且成本低。
[n0006]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该车灯的透镜安装结构能够提升透镜的造型视觉效果,零部件少、组装简单且成本低。
[n0007]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透镜安装结构能够提升透镜的造型视觉效果,零部件少、组装简单且成本低。
[n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透镜安装结构,包括透镜、外圈支架和内圈支架,所述外圈支架设置有呈两端开口的外圈支架容纳腔,所述外圈支架容纳腔的一端为外圈支架透镜开口且设置有透镜限位部,所述内圈支架设置有呈两端开口的内圈支架容纳腔,所述透镜和所述内圈支架能够依次插接在所述外圈支架容纳腔内,以使得所述透镜的外周被夹持在所述透镜限位部与所述内圈支架之间,从而使得所述透镜的出光面穿过所述外圈支架透镜开口、入光面朝向所述内圈支架容纳腔。
[n0009] 优选地,所述外圈支架和所述内圈支架卡接。
[n0010] 更优选地,所述外圈支架的侧壁与所述内圈支架的侧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的卡扣。
[n0011] 作为一种优选的结构形式,所述透镜的外周设置有透镜翻边,所述透镜翻边被夹持在所述透镜限位部与所述内圈支架之间。
[n0012] 优选地,所述透镜限位部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透镜翻边的前端面接触的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所述内圈支架容纳腔的前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透镜翻边的后端面接触的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
[n0013] 更优选地,所述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和/或所述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设置为至少一个弹性结构。
[n0014]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弹性片和与所述弹性片连接的空腔,所述弹性片设置为自所述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或者所述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向靠近所述透镜翻边的一侧凸出的弧形弹性片,所述空腔位于所述弹性片远离所述透镜翻边的一侧。
[n0015] 具体地,所述透镜翻边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透镜限位部或所述内圈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销;或者
[n0016] 所述透镜限位部或所述内圈支架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透镜翻边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销。
[n0017]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灯,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安装结构。
[n0018]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灯。
[n001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安装结构通过外圈支架上设置外圈支架容纳腔、内圈支架上设置内圈支架容纳腔,在安装透镜时,采用将透镜和内圈支架能够依次插接在外圈支架容纳腔内,以能够实现将透镜的外周被夹持在透镜限位部与内圈支架之间,实现对透镜的固定安装,不仅能够减小对透镜出光面外围的空间占用,利于车灯饰圈的布置,优化车灯造型视觉效果,还能够避免使用螺纹紧固件或其他紧固零件,零部件构成简单、成本低。
[n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外圈支架与内圈支架能够在透镜安装后进行卡接固定,以进一步提高透镜的安装精度和可靠度,避免透镜安装后产生位移;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和/或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设置有弹性结构,以能够将透镜更牢固地装夹于外圈支架与内圈支架之间,避免出现透镜安装后松动或者安装困难的情况,同时能够满足透镜尺寸在公差范围内的变化,保证透镜的安装精度。
[n0021]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n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透镜安装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透镜安装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n0024]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n0025]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透镜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n0026]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透镜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n0027]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透镜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后视图;
[n0028]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圈支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n0029]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内圈支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n0030] 图9是图8所示的内圈支架的俯视图;
[n0031] 图10是图9的B-B剖面图。
[n0032] 附图标记说明
[n0033] 1透镜 11出光面
[n0034] 12入光面13透镜翻边
[n0035] 2外圈支架 21外圈支架容纳腔
[n0036] 22外圈支架透镜开口 23透镜限位部
[n0037] 24卡槽 25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
[n0038] 3内圈支架 31内圈支架容纳腔
[n0039] 32卡扣 33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
[n0040] 4弹性结构 41弹性片
[n0041] 42空腔 5定位孔
[n004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n0043]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的描述中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涉及的一些方位词,例如“前”、“后”、“上”、“下”、“左”、“右”等,基于透镜1,“前”是指透镜1的出光方向所指的方向,“后”是指与“前”相反的方向,“左”是指沿透镜1出光方向的左侧,“右”是指沿透镜1出光方向的右侧,即与车辆正常行驶的左右侧方向相同,“上”是指沿透镜1出光方向的上方,“下”是指沿透镜1出光方向的下方。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4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接触”、“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或者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45]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透镜安装结构,参见图1至图10,包括透镜1、外圈支架2和内圈支架3,外圈支架2设置有呈两端开口的外圈支架容纳腔21,外圈支架容纳腔21的一端为外圈支架透镜开口22且设置有透镜限位部23,内圈支架3设置有呈两端开口的内圈支架容纳腔31,透镜1和内圈支架3能够依次插接在外圈支架容纳腔21内,以使得透镜1的外周被夹持在透镜限位部23与内圈支架3之间,从而使得透镜1的出光面11穿过外圈支架透镜开口22、入光面12朝向内圈支架容纳腔31。
[n0046] 需要说明的是,内圈支架3的整体尺寸设计为能够与外圈支架2的外圈支架容纳腔21相配合,以能够插接在外圈支架容纳腔21内并与外圈支架容纳腔21的内壁贴合;入光面12为透镜1的后端面、出光面11为透镜1的前端面,入光面12和出光面11可以分别独立地设置为平面、外凸曲面或者内凹曲面,优选情况下,入光面12和出光面11均设置为外凸曲面。上述基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透镜安装结构,安装时,先将透镜1从外圈支架2的后侧插接入外圈支架容纳腔21内,使得透镜1的前端外周与透镜限位部23接触,且透镜1的出光面11穿过外圈支架透镜开口22,再将内圈支架3从外圈支架2的后侧插接入外圈支架容纳腔21内,使得内圈支架3的前端与透镜1的后端外周接触,从而将透镜1的外周被夹持在透镜限位部23与内圈支架3之间,此时,透镜1的入光面12朝向内圈支架容纳腔31,以能够使得该透镜1对应的光源的光线从内圈支架容纳腔31远离透镜1的一端入射并经内圈支架容纳腔31传输至入光面12。
[n0047] 上述安装过程通过将透镜1的外周被夹持在透镜限位部23与内圈支架3之间,实现对透镜1的固定安装,不仅能够减小对透镜1的出光面11外围的空间占用,利于车灯饰圈的布置,优化车灯造型视觉效果,还能够避免使用螺纹紧固件或其他紧固零件,零部件构成简单、成本低。
[n0048] 为了在将透镜1的外周被夹持在透镜限位部23与内圈支架3之间后,进一步增加该透镜安装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透镜1的安装精度,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圈支架2和内圈支架3可以通过任意一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优选情况下,外圈支架2和内圈支架3卡接,不仅能够提高两者对透镜1的固定安装的稳定性和精度,还能够方便两者进行安装与拆除,以便于对透镜1的维护与更换。
[n0049]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透镜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外圈支架2的侧壁与内圈支架3的侧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24、另一者上设置有与卡槽24一一对应的卡扣32。透镜1和内圈支架3能够依次插接在外圈支架容纳腔21内后,通过卡槽24与卡扣32的卡接,使得外圈支架2与内圈支架3进行固定连接,避免透镜1在夹持于两者之间后产生位移。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3,内圈支架3的侧壁外侧设置有卡扣32,相应地,外圈支架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扣32相匹配的卡槽24;也可以是外圈支架2的侧壁内侧设置有卡扣32,相应地,内圈支架容纳腔3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扣32相匹配的卡槽24。典型地,卡扣32和卡槽24各自均匀地分布在外圈支架2的侧壁一周或者内圈支架3的侧壁一周,以进一步增强外圈支架2和内圈支架3连接的稳固性,不易受外力而使得透镜1发生偏移。
[n005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透镜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透镜1的外周设置有透镜翻边13,透镜翻边13被夹持在透镜限位部23与内圈支架3之间。透镜翻边13的设置使得透镜1与透镜限位部23和内圈支架3的接触安装与定位结构更加稳固,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对透镜1的出光面11和入光面12外围空间的占用。
[n0051] 优选情况下,透镜限位部23上设置有能够与透镜翻边13的前端面接触的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25,内圈支架容纳腔31的前端设置有能够与透镜翻边13的后端面接触的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33。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25位于透镜限位部23的后端,在安装时,先将透镜1从外圈支架2的后侧插接入外圈支架容纳腔21内,使得透镜翻边13的前端面与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25接触贴合,再将内圈支架3从外圈支架2的后侧插接入外圈支架容纳腔21内,使得透镜翻边13的后端面与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33接触贴合。
[n005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透镜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25和/或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33设置为至少一个弹性结构4。弹性结构4能够方便透镜1的安装,将透镜1更牢固地装夹于外圈支架2与内圈支架3之间,避免出现透镜1安装困难或者安装完成之后松动的情况,同时能够满足透镜1尺寸在公差范围内的变化,保证透镜1的安装精度。优选情况下,弹性结构4均匀地分布在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25和/或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33上。
[n0053]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结构4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弹性结构4包括弹性片41和与弹性片41连接的空腔42,弹性片41设置为自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25或者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33向靠近透镜翻边13的一侧凸出的弧形弹性片,空腔42位于弹性片41远离透镜翻边13的一侧。透镜1安装后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弹性片41与空腔42相配合,能够对透镜1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提高透镜1的安装牢固性。
[n0054]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透镜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透镜翻边13上设置有定位孔5,透镜限位部23或内圈支架3上设置有与定位孔5相匹配的定位销;或者透镜限位部23或内圈支架3上设置有定位孔5,透镜翻边13上设置有与定位孔5相匹配的定位销。定位孔5与定位销的配合,能够实现透镜1的定位安装,定位孔5与定位销可以但不局限于如图6所示的“一面两销”的定位方式,具体地,可以是透镜1上设置两个定位孔5,相对应的,在内圈支架3或外圈支架2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定位孔5相匹配的定位销。
[n005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相对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透镜安装结构包括透镜1、外圈支架2和内圈支架3;入光面12和出光面11均设置为外凸曲面,外圈支架2设置有呈两端开口的外圈支架容纳腔21,外圈支架容纳腔21的一端为外圈支架透镜开口22且设置有透镜限位部23,内圈支架3设置有呈两端开口的内圈支架容纳腔31,内圈支架3的侧壁外侧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卡扣32,外圈支架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扣32相匹配的卡槽24,透镜1的外周设置有透镜翻边13,透镜限位部23的后端设置有能够与透镜翻边13的前端面接触的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25,内圈支架容纳腔31的前端设置有能够与透镜翻边13的后端面接触的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33,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33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弹性结构4,弹性结构4包括弹性片41和与弹性片41连接的空腔42,弹性片41设置为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33向靠近透镜翻边13的一侧凸出的弧形弹性片,空腔42位于弹性片41远离透镜翻边13的一侧,透镜翻边13上设置有定位孔5,透镜限位部23的后端设置有与定位孔5相匹配的定位销。
[n0056]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透镜安装结构,安装时,先将透镜1从外圈支架2的后侧插接入外圈支架容纳腔21内,使得透镜翻边13的前端面与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25接触,且透镜限位部23上的定位销插接入透镜翻边13上的定位孔5内,从而使得透镜1的出光面11穿过外圈支架透镜开口22;再将内圈支架3从外圈支架2的后侧插接入外圈支架容纳腔21内,使得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33上的弹性片41与透镜翻边13的后端面接触,从而将透镜翻边13的外周被夹持在透镜限位部23与弹性片41之间,此时,透镜1的入光面12朝向内圈支架容纳腔31。
[n0057]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灯,包括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安装结构。该车灯的透镜安装结构能够提升透镜1的造型视觉效果,零部件少、组装简单且成本低。
[n0058]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灯。因此至少具有上述透镜安装结构和车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n0059]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安装结构通过外圈支架2上设置外圈支架容纳腔21、内圈支架3上设置内圈支架容纳腔31,在安装透镜1时,采用将透镜1和内圈支架3能够依次插接在外圈支架容纳腔21内,以能够实现将透镜1的外周被夹持在透镜限位部23与内圈支架3之间,实现对透镜1的固定安装,不仅能够减小对透镜1的出光面11外围的空间占用,利于车灯饰圈的布置,优化车灯造型视觉效果,还能够避免使用螺纹紧固件或其他紧固零件,零部件构成简单、成本低。
[n006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透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1)、外圈支架(2)和内圈支架(3),所述外圈支架(2)设置有呈两端开口的外圈支架容纳腔(21),所述外圈支架容纳腔(21)的一端为外圈支架透镜开口(22)且设置有透镜限位部(23),所述内圈支架(3)设置有呈两端开口的内圈支架容纳腔(31),所述透镜(1)和所述内圈支架(3)能够依次插接在所述外圈支架容纳腔(21)内,以使得所述透镜(1)的外周被夹持在所述透镜限位部(23)与所述内圈支架(3)之间,从而使得所述透镜(1)的出光面(11)穿过所述外圈支架透镜开口(22)、入光面(12)朝向所述内圈支架容纳腔(31)。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支架(2)和所述内圈支架(3)卡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支架(2)的侧壁与所述内圈支架(3)的侧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24)、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24)一一对应的卡扣(32)。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1)的外周设置有透镜翻边(13),所述透镜翻边(13)被夹持在所述透镜限位部(23)与所述内圈支架(3)之间。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限位部(23)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透镜翻边(13)的前端面接触的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25),所述内圈支架容纳腔(31)的前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透镜翻边(13)的后端面接触的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33)。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25)和/或所述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33)设置为至少一个弹性结构(4)。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4)包括弹性片(41)和与所述弹性片(41)连接的空腔(42),所述弹性片(41)设置为自所述透镜翻边前端面接触面(25)或者所述透镜翻边后端面接触面(33)向靠近所述透镜翻边(13)的一侧凸出的弧形弹性片,所述空腔(42)位于所述弹性片(41)远离所述透镜翻边(13)的一侧。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翻边(13)上设置有定位孔(5),所述透镜限位部(23)或所述内圈支架(3)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5)相匹配的定位销;或者
所述透镜限位部(23)或所述内圈支架(3)上设置有定位孔(5),所述透镜翻边(13)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5)相匹配的定位销。
[0009] 9.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安装结构。
[001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灯。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KR20040071772A|2004-08-12|장착이 단순한 램프 및 헤드라이트
US4760506A|1988-07-26|Light bulb mounting structure in automotive lamp
JP2017528891A|2017-09-28|車両ヘッドランプ
CN102278687A|2011-12-14|车辆用灯具和车辆用灯具的组装方法
CN214332597U|2021-10-01|透镜安装结构、车灯及车辆
WO2019062720A1|2019-04-04|一种led灯具及透镜模组及卡扣结构
JPH08250248A|1996-09-27|電球ソケット
CN212156711U|2020-12-15|一种led直管灯
US20160178153A1|2016-06-23|Projection module for a headlight of a vehicle
CN212691662U|2021-03-12|车灯光学元件总成、车辆照明模组、车灯及车辆
CN209876805U|2019-12-31|车灯光学元件总成、车灯及汽车
CN213630263U|2021-07-06|车灯光学元件的安装组件、照明模组及车辆
CN213746563U|2021-07-20|一种车灯组件、车辆照明装置及车辆
WO2020258517A1|2020-12-30|车灯光学元件总成、车灯及汽车
CN212746138U|2021-03-19|适于平台化的面发光氛围灯结构
CN213361994U|2021-06-04|线性灯
CN109937324B|2021-10-15|具有可更换照明帽的照明布置
CN213362057U|2021-06-04|防尘灯具
KR101630556B1|2016-06-14|차량 인테리어 조명 램프
CN209762880U|2019-12-10|一种路灯发光组件及路灯
WO2020083321A1|2020-04-30|车辆前照灯初级光学元件的安装结构、车灯和汽车
CN214057377U|2021-08-27|一种牌照灯及汽车
CN213089774U|2021-04-30|灯具及其密封圈
CN213955218U|2021-08-13|一种汽车前大灯
CN212961200U|2021-04-13|Led线条灯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828344.7U|CN214332597U|2021-04-21|2021-04-21|透镜安装结构、车灯及车辆|CN202120828344.7U| CN214332597U|2021-04-21|2021-04-21|透镜安装结构、车灯及车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