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光件及灯具
专利摘要:
本申请适用于光导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导光件及灯具,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上设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灯源的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壁为入射面,出光面设置为连续的曲面;出光面包括沿纵向依次连接且用于准直光线的第一准直光面和第二准直光面,第一准直光面和第二准直光面均沿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凸出设置,第一准直光面和第二准直光面的连接处凹陷形成用于供光线沿纵向两侧扩散的扩散部,且容纳槽沿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与扩散部位置对应设置;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垂直于纵向。本实施例中的导光件,导光均匀性高,避免光斑集中,且所导出的光线的照射距离更远、亮度更高。 公开号:CN214332578U 申请号:CN202120143036.0U 申请日:2021-01-1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周良;姜君城 申请人:Zhejiang Bicom Optics Co ltd; IPC主号:F21V5-04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属于光导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光件及灯具。 [n0002] 导光件是一种把LED发出的光从PCB上导向前面板或者预设位置处的结构件。常见的灯具通常是将导光件设置在LED灯源的出光侧进行导光,其中,LED灯源一般设置在导光件的入光面的中间位置,这样,容易使得光线过于集中地从导光件的中部导出,从而导致所导出的光线的均匀性较差;并且,目前的导光件导出的光线的照射距离较短,无法满足目前人们的照明需求。 [n0003]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导光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导光件的导光不均匀且照射距离短的技术问题。 [n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n0005] 提供了一种导光件,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上设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灯源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为入射面,所述出光面设置为连续的曲面;所述出光面包括沿纵向依次连接且用于准直光线的第一准直光面和第二准直光面,所述第一准直光面和第二准直光面均沿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准直光面和所述第二准直光面的连接处凹陷形成用于供所述光线沿纵向两侧扩散的扩散部,且所述容纳槽沿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与所述扩散部位置对应设置;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垂直于纵向。 [n000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准直光面包括沿纵向弯曲连接的第一凸面和第一扩散面,所述第二准直光面包括沿纵向弯曲连接的第二凸面和第二扩散面,所述第一扩散面和所述第二扩散面弯曲连接并凹陷形成所述扩散部,且所述第一凸面、所述第一扩散面、所述第二凸面以及所述第二扩散面均能够准直光线。 [n000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射面为圆弧面。 [n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设置为沿横向穿过所述透镜本体的半圆柱状,所述透镜本体沿所述容纳槽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横向垂直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 [n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本体的第一截面呈沿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凸出的凸透镜,所述第一截面依次穿过所述入射面和所述第一准直光面或者依次穿过所述入射面和所述第二准直光面。 [n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本体沿横向上的两端形成有切口,两个所述切口分别位于所述扩散部的横向两端;所述切口沿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穿过所述透镜本体,并延伸至所述容纳槽;横向垂直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 [n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本体包括沿纵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连接处凹陷形成所述扩散部;所述入光面包括沿纵向分布的第一光面和第二光面,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第一光面和所述第二光面之间;所述第一光面和所述第一准直光面设于所述第一透镜上,且所述第一准直光面弯曲连接于所述第一光面;所述第二光面和所述第二准直光面设于所述第二透镜上,且所述第二准直光面弯曲连接于所述第二光面。 [n00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设置为沿横向上两端薄中间厚的凸透镜,横向垂直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 [n001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本体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n0014]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源和所述导光件,所述灯源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n001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及灯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第一准直光面和第二准直光面均沿着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凸出设置,且第一准直光面和第二准直光面的连接处凹陷形成扩散部,如此使得光线能够经过扩散部后沿着纵向两侧分别扩散,避免光线在扩散部上集中的现象,提高了光线的均匀性分布,且扩大了光线沿纵向上的照射范围;并且,第一准直光面和第二准直光面均沿着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凸出设置,且第一准直光面和第二准直光面均用于准直光线,如此能够实现沿纵向上的两侧扩散的光线的准直操作,从而提高了光线的照射距离和亮度,如此,本实施例中的导光件,导光均匀性高,且所导出的光线的照射距离更远、亮度更高。 [n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7]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在一个视角上的立体结构图; [n0018] 图2为图1的纵向剖面图; [n0019] 图3为图2的光路图; [n0020] 图4为图1的一个横向剖面的光路图; [n0021] 图5为图1的另一个横向剖面的光路图; [n0022]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在另一个视角上的立体结构图。 [n0023]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n0024] 1-透镜本体;11-入光面;111-第一光面;112-第二光面;12-容纳槽;121-入射面;13-出光面;131-第一准直光面;1311-第一凸面;1312-第一扩散面;132-第二准直光面;1321-第二凸面;1322-第二扩散面;133-扩散部;14-切口;15-第一透镜;16-第二透镜;y-纵向;x-横向;M-第一截面。 [n0025]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n0026]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n002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28]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n0029]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n0030]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包括透镜本体1,透镜本体1上设有入光面11和出光面13,入光面11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灯源的容纳槽12,且容纳槽12沿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凹陷形成,容纳槽12的槽壁为入射面121,入射面121连接于入光面11。出光面13设置为连续且弯曲设置的曲面,且出光面13弯曲连接于入光面11;其中,使用时,灯源设于容纳槽12内,灯源的光线经入射面121折射后进入透镜本体1内,并从透镜本体1的出光面13出射至外部,从而实现透镜本体1的导光效果。 [n0031] 出光面13包括沿透镜本体1的纵向y依次弯曲连接的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均弯曲连接于入光面11,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均能够准直光线。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均沿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凸出设置,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的连接处凹陷形成扩散部133,扩散部133能够供扩散部133处的光线沿透镜本体1的纵向y上的两侧扩散。其中,容纳槽12和扩散部133分别设于透镜本体1沿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且容纳槽12和扩散部133沿透镜本体1的厚度方向位置对应设置,一般情况下,灯源发出的光线会集中于扩散部133上,扩散部133的凹陷设置和第一准直光面131、第二准直光面132凸出设置,有助于光线的折射、扩散,如此,避免光线在扩散部133上的集中现象,有助于提高光线的分布均匀性。 [n0032]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沿透镜本体1的纵向y依次连接,透镜本体1的纵向y垂直于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这里,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为光线从透镜本体1导出的大致方向,为透镜本体1的厚度方向,具体如图2中示意的方向z,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不作为对光线的出射方向的唯一限定,事实上,光线从第一准直光面131或第二准直光面132出射时,光线的出射角度能够与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形成大于0°或大于0°的夹角。其中,下文中直接描述的纵向y也为透镜本体1的纵向y,下文中不一一作出限定。 [n003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的凸出设置,以及扩散部133的形成,使得灯源的光线从入光面11进入透镜本体1后,一方面,少部分光线的出射方向平行于透镜本体1的厚度方向;另一方面,大部分光线能够向透镜本体1上的纵向y上的两侧折射、扩散,具体的,大部分光线中的一部分向纵向y一侧从第一准直光面131出射,另一部分沿纵向y上的另一侧从第二准直光面132出射,此时,该部分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与透镜本体1的厚度方向形成大于0°的夹角,且与透镜本体1的纵向y形成大于0°的夹角,如此,扩大了光线沿纵向y上的出射范围。并且,由于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均能够准直光线,则此时光线出射时均能够得到准直,如此,使得从第一准直光面131或第二准直光面132出射的光线能够照射的距离更远,则能够在更远的透明板上形成光斑,当光线投影至更远的透明板上时,透明板上形成的光斑的纵向y长度更长,且亮度更亮,如此实现了长条形光斑的形成。 [n0034]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均沿着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凸出设置,且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的连接处凹陷形成扩散部133,如此使得光线能够经过扩散部133后沿着纵向y上的两侧分别扩散,避免光线在扩散部133上集中的现象,提高了光线的均匀性分布,且扩大了光线沿纵向y上的照射范围;并且,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均沿着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凸出设置,且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均用于准直光线,如此能够实现沿纵向y上的两侧扩散的光线的准直操作,从而提高了光线的照射距离和亮度,如此,本实施例中的导光件,导光均匀性高,且所导出的光线的照射距离更远、亮度更高。 [n0035]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准直光面131包括沿纵向y弯曲连接的第一凸面1311和第一扩散面1312,第二准直光面132包括沿纵向y弯曲连接的第二凸面1321和第二扩散面1322,其中,第一凸面1311、第一扩散面1312、第二扩散面1322以及第二凸面1321沿纵向y依次弯曲连接,第一凸面1311弯曲连接于入光面11,第二凸沿也弯曲连接于入光面11,且第一扩散面1312和第二扩散面1322弯曲连接并形成凹陷设置的上述扩散部133。其中,第一扩散面1312和第二扩散面1322均沿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与容纳槽12对应设置,则从第一扩散面1312出射的光线能够从纵向y一侧扩散,从第二扩散面1322出射的光线能够从纵向y上的另一侧出射,避免光线集中在第一扩散面1312和第二扩散面1322中;并且,第一凸面1311和第二凸面1321分别位于容纳槽12沿纵向y上的两侧,则有助于从第一凸面1311出射的光线从纵向y一侧扩散,也有助于从第二凸面1321出射的光线从纵向y上的另一侧扩散,如此扩散了光线沿纵向y上的出射范围,也提高了光线从透镜本体1出射时的均匀性,也即是提高了光斑的均匀性。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面1311、第一扩散面1312、第二扩散面1322以及第二凸面1321均能够准直光线,从而提高光线的照射距离和亮度。 [n0036]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2的槽壁为入射面121,容纳槽12设置为圆弧槽,则入射面121为光滑的圆弧曲面,有助于灯源发出的光线的扩散,有助于光线的均匀分布。 [n0037]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容纳槽12设置为沿横向x穿过透镜本体1的半圆柱状,则入射面121的纵截面为半圆弧,入射面121的纵截面垂直于透镜本体1的横向x。其中,透镜本体1的横向x分别垂直于透镜本体1的纵向y和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这里,下文中直接描述的横向x也为透镜本体1的横向x,下文中不一一作出限定。 [n0038] 容纳槽12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横向x,透镜本体1沿容纳槽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如此,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沿容纳槽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则扩散部133形成于透镜本体1沿纵向y上的中部,且容纳槽12也形成于透镜本体1沿纵向y上的中部,如此,避免了光线出射时集中在透镜本体1的中部位置;并且,容纳槽12为半圆形槽,也有助于提高光线在入射面121上的扩散,从而有助于光线的均匀分布。 [n0039]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透镜本体1的第一截面M设置为沿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凸出的凸透镜。第一截面M依次穿过入射面121和第一准直光面131,或者,第一截面M依次穿过入射面12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并且,第一截面M平行于横向x。当第一截面M依次穿过入射面121和第一准直光面131时,灯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入射面121的折射后进入透镜本体1上,光线沿着第一截面M的凸出方向发射,并扩散至第一准直光面131或第二准直光面132上,光线经过第一准直光面131的第一凸面1311或第一扩散面1312折射,并得到准直,如此,实现光线的准直效果;同理,当第一截面M依次穿过入射面12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时,扩散至第二准直光面132的第二凸面1321或第二扩散面1322的光线发生折射并得到准直,实现光线的准直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透镜本体1的每一个截面上的光线都能够单独达到准直状态,也即是透镜本体1上的每一个截面上的光线能够实现分段控制,从而提高光线的扩散和准直效果,如此有助于提高光线的出射距离和出射亮度。其中,当光线得到准直后,准直后的出射光线基本垂直于横向x。 [n0040]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该第一截面M为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的连接处的截面,该第一截面M平行于横向x,且垂直于纵向y,此时,光线的出射方向平行于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且垂直于透镜本体1的横向x。 [n0041]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透镜本体1沿横向x上的两端形成有切口14,两个切口14分别位于扩散部133的横向x两端。切口14沿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穿过透镜本体1,且延伸至容纳槽12。如此,切口14的设置,有助于使得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的连接处的第一截面M也能够形成凸透镜,从而有助于实现扩散部133处的光线的准直效果。 [n0042]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透镜本体1包括沿纵向y依次连接的第一透镜15和第二透镜16,第一透镜15和第二透镜16的连接处凹陷形成扩散部133。入光面11包括沿纵向y依次分布的第一光面111和第二光面112,容纳槽12设于第一光面111和第二光面112之间,则第一光面111和第二光面112均连接于入射面121。第一光面111和第一准直光面131均设于第一透镜15上,且第一准直光面131弯曲连接于第一光面111;第二光面112和第二准直光面132设于第二透镜16上,且第二准直光面132弯曲连接于第二光面112。其中,容纳槽12由第一透镜15和第二透镜16围合形成,则入射面121的一部分设于第一透镜15上,且入射面121的另一部分设于第二透镜16上。如此,工作时,灯源设于容纳槽12内,灯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经过第一透镜15的入射面121后发生折射,并从第一准直光面131出射;灯源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经过第二透镜16的入射面121后发生折射,并从第二准直光面132出射;此外,灯源发出的还有一部分光线从第一透镜15和第二透镜16的连接处的入射面121入射后,从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的连接处出射。 [n0043] 其中,第一透镜15和第二透镜16沿着容纳槽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n0044]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5和第二透镜16均设置为沿横向x上两端薄中间厚的凸透镜,横向x分别垂直于纵向y和透镜本体1的导光方向。如此,使得第一透镜15和第二透镜16上的第一截面M均能够在横向x上的中部凸出设置,有助于提高光线的准直效果。 [n0045] 在本实施例中,透镜本体1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即第一透镜15和第二透镜16为一体连接设置,如此有助于第一透镜15和第二透镜16的连续连接,即,有助于第一透镜15的入射面121和第二透镜16的入射面121的弯曲、连续的连接,也有助于第一准直光面131和第二准直光面132的弯曲、连续的连接,从而有助于光线的折射和扩散;并且,一体成型的设置,还有助于提高透镜本体1的加工效率。 [n0046]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源和上述导光件,灯源设于导光件的容纳槽12内。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导光件与上一实施例中的导光件相同,具体请参阅上一实施例中导光件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的导光件,使得灯具上能够形成长条形且亮度高的光斑,有助于提高灯具的照射长度、亮度以及光斑的均匀性。 [n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导光件,包括透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上设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灯源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为入射面,所述出光面设置为连续的曲面;所述出光面包括沿纵向依次连接且用于准直光线的第一准直光面和第二准直光面,所述第一准直光面和第二准直光面均沿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准直光面和所述第二准直光面的连接处凹陷形成用于供所述光线沿纵向两侧扩散的扩散部,且所述容纳槽沿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与所述扩散部位置对应设置;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垂直于纵向。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准直光面包括沿纵向弯曲连接的第一凸面和第一扩散面,所述第二准直光面包括沿纵向弯曲连接的第二凸面和第二扩散面,所述第一扩散面和所述第二扩散面弯曲连接并凹陷形成所述扩散部,所述第一凸面、所述第一扩散面、所述第二凸面以及所述第二扩散面均能够准直光线。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面为圆弧面。 [00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设置为沿横向穿过所述透镜本体的半圆柱状,所述透镜本体沿所述容纳槽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横向垂直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 [0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的第一截面呈沿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凸出的凸透镜,所述第一截面依次穿过所述入射面和所述第一准直光面或者依次穿过所述入射面和所述第二准直光面。 [0006]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沿横向上的两端形成有切口,两个所述切口分别位于所述扩散部的横向两端;所述切口沿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穿过所述透镜本体,并延伸至所述容纳槽;横向垂直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 [0007]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包括沿纵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连接处凹陷形成所述扩散部;所述入光面包括沿纵向分布的第一光面和第二光面,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第一光面和所述第二光面之间;所述第一光面和所述第一准直光面设于所述第一透镜上,且所述第一准直光面弯曲连接于所述第一光面;所述第二光面和所述第二准直光面设于所述第二透镜上,且所述第二准直光面弯曲连接于所述第二光面。 [000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设置为沿横向上两端薄中间厚的凸透镜,横向垂直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导光方向。 [0009]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0] 10.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源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件,所述灯源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7866837B2|2011-01-11|Skew light illumination lens device US6561660B2|2003-05-13|Light guiding device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7101178B|2020-01-14|光导组件以及照明和/或信号指示装置 US10634296B2|2020-04-28|Luminous flux control member, light-emitting device,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174902B2|2019-01-08|Vehicle lighting fixture CN105222086B|2018-09-21|二次光学元件及光源模块 CN214332578U|2021-10-01|导光件及灯具 US8403550B2|2013-03-26|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CN210687896U|2020-06-05|配光组件及照明灯具 JP2014182939A|2014-09-29|光学レンズ JP2012164435A|2012-08-30|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4335283U|2021-10-01|导光结构及灯具 CN214332577U|2021-10-01|导光组件及灯具 JP2015002138A|2015-01-05|照明装置、タスクライト及び壁面取付照明装置 US20170038521A1|2017-02-09|Light guiding unit, light guiding device, and lighting and/or signal indicating device CN214222797U|2021-09-17|一种偏光透镜及灯具 JP2017041370A|2017-02-23|導光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灯具 CN210219637U|2020-03-31|透镜及黑板灯 TWI599799B|2017-09-21|透鏡以及應用該透鏡之光源模組 CN214405923U|2021-10-15|一种偏光透镜及led黑板灯 CN210088648U|2020-02-18|一种高均匀度高光效低眩光的黑板灯 JPWO2014208291A1|2017-02-23|照明装置 CN211694468U|2020-10-16|一种台灯 CN212298702U|2021-01-05|一种偏光透镜、透镜组合以及洗墙灯 CN211424067U|2020-09-04|一种台灯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43036.0U|CN214332578U|2021-01-19|2021-01-19|导光件及灯具|CN202120143036.0U| CN214332578U|2021-01-19|2021-01-19|导光件及灯具|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