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顶灯及其系统、车辆,用于与车顶灯架配合使用,其车顶灯包括:灯壳,其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灯壳的内腔与外界连通;发光装置及成像透镜,所述发光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壳的内腔中,所述成像透镜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聚光器,设置于所述灯壳的内腔,且位于所述发光装置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所述发光装置发射的光线依次经所述聚光器和第一开口进入所述成像透镜。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灯通过在特定位置设置聚光器和成像透镜,可以在车顶上方投射出实像,对于像地下停车场等车辆分布密集的地区,当寻车灯光被前后车辆或障碍物遮挡时,可以通过开启车顶灯的模式方便车主快速寻到自己的车辆。
公开号:CN214332571U
申请号:CN202120543408.9U
申请日:2021-03-16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汪顺可
申请人: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21S43-2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顶灯及其系统、车辆。
[n0002] 现有寻车方式为按下遥控钥匙上的寻车按钮后,通过喇叭声响和转向灯闪烁来提醒车主汽车所在的位置。由于人类对光、声十分敏感,因此大部分时候这种寻车方式比较有效。
[n0003] 上述寻车方式在露天或车辆分布稀疏的时候比较有效,但在大型地下停车场时,由于车辆分布密集,汽车前后灯所发出的光信号容易被周边车辆或障碍物遮挡,车主只能借助声音传播的方向进行定位,这大大影响了寻车的效率。
[n0004] (一)实用新型目的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顶灯及其系统、车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主在车辆分布密集区域无法快速准确找到目标车的技术问题。
[n0006] (二)技术方案
[n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顶灯,包括:灯壳,其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灯壳的内腔与外界连通;
[n0008] 发光装置及成像透镜,所述发光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壳的内腔中,所述成像透镜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n0009] 聚光器,设置于所述灯壳的内腔,且位于所述发光装置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所述发光装置发射的光线依次经所述聚光器和第一开口进入所述成像透镜。
[n0010] 进一步地,还包括,散光面罩,设于所述灯壳的内腔,且位于所述聚光器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
[n0011] 进一步地,还包括,灯片,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用于遮盖所述第一开口。
[n0012]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灯片设于所述转动装置上,所述转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灯片旋转以实现所述第一开口处灯片的切换。
[n0013]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盘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盘连接,以通过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转盘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插装所述灯片的插槽。
[n0014]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顶灯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顶灯。
[n0015]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接收和识别遥控器所发射寻车指令的PEPS控制器,所述PEPS控制器与所述遥控器连接;
[n0016] 用于判定是否开启车顶灯的雷达控制器,所述雷达控制器与所述PEPS控制器连接;
[n0017] 用于执行寻车指令的车身控制器,所述车身控制器与所述雷达控制器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与所述车顶灯连接。
[n0018]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车顶灯进行互动的软开关,所述软开关通过与所述车身控制器连接。
[n0019] 进一步地,还包括:传感器,其与所述雷达控制器连接,用于测量车顶到车顶上方障碍物的距离,并将测量的距离反馈至所述雷达控制器。
[n0020]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顶灯或上述车顶灯系统。
[n0021] (三)有益效果
[n0022]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n0023] 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灯通过在特定位置设置聚光器和成像透镜,可以在车顶上方投射出实像,对于像地下停车场等车辆分布密集的地区,当寻车灯光被前后车辆或障碍物遮挡时,可以通过开启车顶灯的模式方便车主快速寻到自己的车辆。
[n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灯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灯与车顶装配图。
[n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n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n0028] 附图标记:
[n0029] 灯壳1、发光装置2、散热器21、控制板22、发光部23、成像透镜3、灯片4、聚光器5、散光面罩6、转动装置7、转盘71、电机72、插槽73、车顶灯架8、安装板9、车顶10、透光件11、遥控器12、PEPS控制器13、雷达控制器14、局域网15、车身控制器16、大屏软开关17、转向灯18、扬声器19、传感器20、车顶灯24。
[n0030]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n0031]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顶灯24,包括灯壳1,其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灯壳1的内腔与外界连通;发光装置2及成像透镜3,所述发光装置2设置在所述灯壳1的内腔中,所述成像透镜3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聚光器5,设置于所述灯壳1的内腔,且位于所述发光装置2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所述发光装置2发射的光线依次经所述聚光器5和第一开口进入所述成像透镜3。
[n0032] 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灯24通过在特定位置设置聚光器和成像透镜,可以在车顶上方投射出实像,对于像地下停车场等车辆分布密集的地区,当寻车灯光被前后车辆或障碍物遮挡时,可以通过开启车顶灯24的模式方便车主快速寻到自己的车辆。
[n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顶灯24还可以包括,散光面罩6,设于所述灯壳1的内腔,且位于所述聚光器5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
[n003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灯片4,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用于遮盖所述第一开口。
[n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顶灯24还可以包括:转动装置7,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灯片4设于所述转动装置7上,所述转动装置7用于带动所述灯片4旋转以实现所述第一开口处灯片的切换。
[n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装置7可以包括转盘71和电机72,所述电机72与所述转盘71连接,以通过所述电机72带动所述转盘71转动;所述转盘7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插装所述灯片4的插槽73。
[n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散光面罩6为凹透镜。
[n0038] 本实用新型利用成像透镜3,使本实用新型可以投射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本实施例中,成像透镜3设置为凸透镜。本实用新型的灯片4与灯壳1活动连接,使灯片4可以在灯壳1内转动,进而实现图案切换。本实用新型在灯片4与发光装置2之间设置有聚光器5,使发光装置2发射出光线聚焦,也使物象获得明亮清晰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聚光器5与灯片4之间设置有散光面罩6,使聚光器5聚焦的光线发散,同时也使光线发散的更加均匀,也使物象的轮廓更加的清晰。
[n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灯片4设置在所述发光装置2与所述成像透镜3之间,所述聚光器5设置在所述发光装置2与所述灯片4之间,所述散光面罩6设置在所述聚光器5与所述灯片4之间。且,所述灯片4、所述聚光器5和所述散光面罩6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n0040] 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灯24成像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n0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发光装置2可以包括散热器21、控制板22、发光部23;散热器21设置在控制板22,其中散热器21对控制板22进行散热,以增加控制板22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22选用PCB控制板。发光部23设置在控制板22,发光部23位于聚光器5与控制板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发光部23为车顶灯24的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光源也可以选用卤素光源。
[n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散热器21可以为压铸铝片散热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散热器21可以为压铸铜片散热器。
[n004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部23可以为LED灯。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部23可以为卤素灯。
[n004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机72可以为步进电机。
[n004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装置7为环形,内圈用于固定所述灯片4,外圈设置有锯齿;所述电机72的转子上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转动装置7外圈上的所述锯齿匹配,所述电机72转动时带动所述转动装置7转动。
[n0046] 通过所述转动装置7带动所述灯片4的转动,投影出动态图案。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顶灯24的投射图案的形状取决于灯片4的样式,灯片4的材质分为金属灯片、铜灯片、玻璃灯片、彩色玻璃等,制作过程一般为先在基材上进行电镀,电镀出想要的颜色,然后用高精度激光雕刻机在镀层上进行图案内容雕刻,灯片4的质量优劣主要取决于基材电镀质量和激光雕刻机的精度。将几种图案的灯片4布置在不同的插槽73内,并通过电机72带动转盘71转动,使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显示多种图案效果目的,也可以在不同场景下可进行图案的切换。
[n0047]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灯片4与转动装置7为可拆卸式连接。通过更换灯片4进行图案的切换。
[n0048]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灯壳1上设置有遮光片,遮光片设置在成像透镜3与转动装置7之间,且遮光片上开设有投影口。
[n0049]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在转动装置7上的灯片4沿旋转方向设置有不同的图案,且该图案大小与投影口相匹配,通过转动装置7旋转灯片改变从投影口投射出的图案。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顶灯架8通过安装板9将车顶灯24安装在车顶10上;车顶10上形成与车顶灯24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中安装有透光件11,并用防水结构密封。
[n005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顶10上开设有与车顶灯24配合的第二开口,在第二开口上安装有透明的透光件11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透光件11采用玻璃或透明塑料。在车顶灯24外侧需增加一车顶灯架8,车顶灯架8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9(安装板9指的是车顶内部钣金)上,车顶灯24可卡接或用螺钉紧固在车顶灯架8上,为保证整车的密封性,透光件11与第二开口的边缘之间需布置防水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防水结构采用密封圈。
[n005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顶灯24可以单独布置在车顶灯架8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车顶灯24也可以与目前室内顶灯集成。车顶灯24可集成到目前室内顶灯上,也可单独布置在汽车顶部。
[n005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顶灯24设置在汽车顶部钣金上,组成可翻转式结构,车顶灯24的第一开口可以面向车顶上方,也可以面向车内,达到即可像汽车正上方头像,也可以向车内投影的效果。
[n0053]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顶灯24对于全景天窗的车型可以与天窗进行集成。车顶灯24设置在汽车的天窗玻璃上,组成可翻转式结构,车顶灯24的第一开口可以面向车顶上方,也可以面向车内,达到即可像汽车正上方头像,也可以向车内投影的效果。
[n005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投影图案可以是单色或多色的,多色可通过RGB LED光源混合实现。
[n0055] 本实用新型的投影图案可以是动态或静态的,动态图案可通过在灯壳1内部布置一汇集多个灯片的转盘71、带动转盘转动的电机72来实现,也可通过多组转盘以不同频率的形式转动,通过图片间的叠加实现不同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机72受到软件控制,该软件通过方向指令可以控制电机72输出不同的转动频率,以实现图案不同的效果。
[n0056]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装置7的内圈沿投射方向上设置有多层插槽73,用于固定多层所述灯片4,通过图片间的叠加实现不同效果。
[n0057]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72与车身控制器16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72的转速和转向。车主通过操控控制器预设转动方案来控制所述电机72,所述电机72带动所述转动装置7转动,所述转动装置7带动所述灯片4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灯片4与成像透镜3之间的相对位置或改变光源的功率,来调整投影距离、投影图案的大小及投影的角度。
[n0058] 本实用新型的投影图案投射图案的形状取决于灯4片的样式,灯片4的材质可以为金属灯片、铜灯片、玻璃灯片、彩色玻璃等,制作过程一般为先在基材上进行电镀,电镀出想要的颜色,然后用高精度激光雕刻机在镀层上进行图案内容雕刻,图案内容灯片4的质量优劣主要取决于基材电镀质量和激光雕刻机的精度。为达到显示多种图案效果目的,可将几种图案灯片布置在一插槽73内,转盘71外通过外置步进电机进行驱动。在不同场景下可进行图案的切换。
[n0059]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灯片4与成像透镜3之间的相对位置或改变光源的功率,来调整投影距离、投影图案的大小及投影的角度。
[n006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灯片4与成像透镜3之间的壳体上设置有伸缩部,伸缩部用于调节灯片4与成像透镜3之间的距离。
[n006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伸缩部可以为多层,透镜3固定在伸缩部的最外层,灯片4固定在伸缩部的最内层。
[n006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伸缩部可以为多层,透镜3固定在伸缩部的最内层,灯片4固定在伸缩部的最外层。
[n0063] 多层的伸缩部构成拉伸套筒结构,通过拉伸多层套筒,增加伸缩部的长度,增加伸缩部的长度;通过缩小伸缩部的长度,减小伸缩部的长度;,达到调节灯片4与成像透镜3之间的距离的效果。
[n006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伸缩部可以为旋转结构。伸缩部靠近灯片4的一侧设置有内螺纹,靠近透镜3的一侧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外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旋转,达到调节灯片4与成像透镜3之间的距离的效果。
[n006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伸缩部可以为旋转结构。伸缩部靠近透镜3的一侧设置有内螺纹,靠近灯片4的一侧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外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旋转,达到调节灯片4与成像透镜3之间的距离的效果。
[n0066]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顶灯系统,包括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的车顶灯24。
[n0067]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顶灯系统可以包括用于接收和识别遥控器12所发射寻车指令的PEPS控制器13,所述PEPS控制器13与所述遥控器12连接;用于判定是否开启车顶灯24的雷达控制器14,所述雷达控制器14与所述PEPS控制器13连接;用于执行寻车指令的车身控制器16,所述车身控制器16与所述雷达控制器14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16与所述车顶灯24连接。
[n0068]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车顶灯架8通过安装板9将所述车顶灯24安装在车顶10上;所述车顶10上形成与所述车顶灯24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中安装有透光件11,并用防水结构密封。
[n0069]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顶灯系统可以包括用于接收和识别遥控器12和发射寻车指令的PEPS控制器13、用于判定是否开启车顶灯24功能的雷达控制器14、用于执行寻车指令的车身控制器16,PEPS控制器13通过无线与遥控器12连接;雷达控制器14通过局域网15与PEPS控制器13连接;车身控制器16通过局域网15与雷达控制器14连接;车身控制器16与上述的车顶灯24连接。
[n0070] 本实用新型中“PEPS控制器13”全称无钥匙进入和启动控制器(Passive Entryand Passive Start),是一款新型智能电子防盗系统,它采用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无需按动遥控器即可进入车内以及一键启动发动机等功能。PEPS具有更加智能化的门禁管理,更高的防盗性能,已经成为汽车电子防盗系统应用的主流。
[n0071] 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灯系统提供了对于在车辆分布密集的地下停车场时或当寻车灯光被前后车辆或障碍物遮挡时,可以通过开启向上投射顶灯的模式方便车主快速寻到自己的车辆,同时寻车顶灯24可以通过灯光的变化或灯光图案的变化给车主营造一种仪式感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n007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与车顶灯24进行互动的软开关17,软开关17通过局域网15与车身控制器16连接。
[n0073] 在本实施例中,车顶系统可操作大屏软开关17实现车顶灯24投影功能。软开关17可以手动关闭(默认为开启状态)。关闭后,当使用遥控钥匙寻车时,不影响正常的寻车响应。
[n007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软开关17为大屏软开关,即大屏内的虚拟开关。软开关17是相对于机械开关(硬开关)而言的,也可描述为大屏内虚拟开关。
[n007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顶灯系统还可以包括:传感器20,其与所述雷达控制器14连接,用于测量车顶到车顶上方障碍物的距离,并将测量的距离反馈至所述雷达控制器。
[n0076]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传感器20的判定包括:当车顶到障碍物的距离小于4m时,允许所述车顶灯24开启;当车顶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4m时,要求所述车顶灯24关闭。雷达控制器14可以采用车辆已有配置,也可与投影顶灯进行集成,重新开发。
[n0077]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身控制器16还分别与转向灯18、扬声器19连接,可以提高用户寻车的效率。
[n0078] 当车主按下钥匙中的寻车按钮后,汽车天线接受其电波信号,经PEPS控制器识别信号后将寻车指令发送至CAN网络(局域网),所述雷达控制器14从网络获取信号后基于以下条件判定是否开启寻车顶灯24功能,并将其分析结果发送至CAN网络,BCM(车身控制器)根据从CAN网络获取的处理结果执行寻车命令。
[n0079] 在露天停车厂时由于车顶上部无法承接顶灯发出的图案,从整车节能角度出发,设计时要求在露天模式下可关闭寻车顶灯24。由于一般商场或住宅地库的高度在2.2m—4m之间,汽车本身高度在1.3—1.9之间,考虑各种极限情况,雷达控制器可依据以下条件进行判定:车顶到障碍物的距离小于4m时,允许投射顶灯开启;车顶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4m时,要求投射顶灯关闭。
[n0080]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顶灯24。
[n0081]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顶灯系统。
[n0082]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车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壳(1),其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灯壳(1)的内腔与外界连通;
发光装置(2)及成像透镜(3),所述发光装置(2)设置在所述灯壳(1)的内腔中,所述成像透镜(3)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聚光器(5),设置于所述灯壳(1)的内腔,且位于所述发光装置(2)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所述发光装置(2)发射的光线依次经所述聚光器(5)和第一开口进入所述成像透镜(3)。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光面罩(6),设于所述灯壳(1)的内腔,且位于所述聚光器(5)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顶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灯片(4),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用于遮盖所述第一开口。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动装置(7),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灯片(4)设于所述转动装置(7)上,所述转动装置(7)用于带动所述灯片(4)旋转以实现所述第一开口处灯片的切换。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7)包括转盘(71)和电机(72),所述电机(72)与所述转盘(71)连接,以通过所述电机(72)带动所述转盘(71)转动;
所述转盘(7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插装所述灯片(4)的插槽(73)。
[0006] 6.一种车顶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顶灯。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顶灯系统,还包括:
用于接收和识别遥控器(12)所发射寻车指令的PEPS控制器(13),所述PEPS控制器(13)与所述遥控器(12)连接;
用于判定是否开启车顶灯的雷达控制器(14),所述雷达控制器(14)与所述PEPS控制器(13)连接;
用于执行寻车指令的车身控制器(16),所述车身控制器(16)与所述雷达控制器(14)连接;
所述车身控制器(16)与所述车顶灯(24)连接。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顶灯系统,还包括:
用于与所述车顶灯进行互动的软开关(17),所述软开关(17)与所述车身控制器(16)连接。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顶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感器(20),其与所述雷达控制器(14)连接,用于测量车顶到车顶上方障碍物的距离,并将测量的距离反馈至所述雷达控制器(14)。
[001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顶灯或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车顶灯系统。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EP1698515B1|2018-08-08|Set of parts for assembling a rear-view side mirror
CN214332571U|2021-10-01|车顶灯及其系统、车辆
JP2004319379A|2004-11-11|車両用灯具
JP2010165578A|2010-07-29|車両監視カメラ用投光器
CN208156389U|2018-11-27|一种补光灯
CN201274545Y|2009-07-15|一种半球式固定工位的红外图像监测装置
CN205101992U|2016-03-23|一种多功能变焦灯装置
CN106886120A|2017-06-23|具有匀化光源的探测相机
CN209587946U|2019-11-05|Rgb混光汽车迎宾灯
CN211441192U|2020-09-08|一种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该照明装置的3d打印机
CN211702189U|2020-10-16|一种相机调节结构及其车牌识别一体机
CN213453419U|2021-06-15|旋转型摄像灯结构
CN208186080U|2018-12-04|一种投影灯
CN207489031U|2018-06-12|一种桌上型成像式条码扫描设备
KR20210041888A|2021-04-16|고보 투사장치
CN212080988U|2020-12-04|一种具有监控功能的壁灯结构
CN210091650U|2020-02-18|一种警示牌
CN211260654U|2020-08-14|一种自动对焦的舞台灯
CN211232706U|2020-08-11|一种智能感应组合式户外照明装置
CN211780783U|2020-10-27|激光水纹灯
CN211554596U|2020-09-22|红外爆闪白光爆闪led频闪三合一环保补光灯
CN210238360U|2020-04-03|道闸一体机
CN213900973U|2021-08-06|一种多功能的追光灯
CN209484429U|2019-10-11|一种安装可旋转的led灯具
CN209540626U|2019-10-25|一种可快速装拆的投射灯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543408.9U|CN214332571U|2021-03-16|2021-03-16|车顶灯及其系统、车辆|CN202120543408.9U| CN214332571U|2021-03-16|2021-03-16|车顶灯及其系统、车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