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落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包括卷闸座和移动座,卷闸座的底端靠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导向柱,卷闸座的底端靠中间位置设置有卷帘门门体,移动座的底端靠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万向轮,移动座的顶端设置有三组推动杆,三组推动杆的一端均与安装座的底端外表面相固定,安装座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液压杆,安装座的顶端靠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橡胶球,下橡胶球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柱,弹性柱的一端设置有上橡胶球。通过上橡胶球和下橡胶球的设置可以解决当卷帘门突然坠落时没有有效地多重缓冲结构,从而导致整个装置发生位移及变形的的问题。 公开号:CN214330465U 申请号:CN202022297639.4U 申请日:2020-10-15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余卫东 申请人:Wuhan Xinchengfeng Door Industry Co ltd; IPC主号:E06B9-0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落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 [n0002] 防落架就是一种针对一种或一类物件进行防降落的装置,在卷帘门的使用时常常会用到防落架对卷帘门进行防降落的操作,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就是一种针对卷帘门进行防降落的装置。 [n0003] 现有的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存在当卷帘门突然坠落时没有有效地多重缓冲结构,从而导致整个装置发生位移及变形的问题,给实际操作时带来了不便;现有的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存在没有有效的承重稳固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卷帘门门体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给实际操作时带来了不便,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包括卷闸座和移动座,所述卷闸座的底端靠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卷闸座的底端靠中间位置设置有卷帘门门体; [n0006] 所述移动座的底端靠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移动座的顶端设置有三组推动杆,三组所述推动杆的一端均与安装座的底端外表面相固定,所述安装座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液压杆,所述安装座的顶端靠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橡胶球,所述下橡胶球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一端设置有上橡胶球,两组所述液压杆的一端和上橡胶球的一侧均与承重座的底端相固定。 [n0007] 优选的,所述承重座的顶端靠中间位置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两侧内壁均设置有凹凸板,所述承重座的内部靠底端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端设置有两组支撑杆和斜杆,两组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均与承重板的底端相固定。 [n0008] 优选的,三组所述推动杆的大小相等,且三组推动杆呈轴对称设置。 [n0009] 优选的,两组所述液压杆的大小相等,且两组液压杆呈轴对称设置。 [n0010]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底端靠两组支撑杆和斜杆的位置均开设有凹槽,且两组支撑杆和斜杆通过对应的凹槽贯穿于放置槽的底端内壁并延伸至放置槽的内部。 [n0011] 优选的,两组所述凹凸板的大小相等,且两组凹凸板呈轴对称设置。 [n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3] 1.通过上橡胶球和下橡胶球的设置可以解决当卷帘门突然坠落时没有有效地多重缓冲结构,从而导致整个装置发生位移及变形的的问题,当卷帘门门体向上收卷完毕后,使用人员可通过万向轮使移动座移动至卷帘门门体的下方指定位置,然后将万向轮锁死,使其移动座无法移动,这时可同时启动三组推动杆,在三组推动杆的推动下可使得安装座可以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下进行向上推动,从而使得承重座也进行向上移动,直至移动至卷帘门门体处于放置槽的内部,并与承重板的顶端相贴合,以到达支撑的作用,两组凹凸板的设置可以对卷帘门门体进行稳固的作用,使其卷帘门门体在放置槽的内部中不易晃动,两组支撑杆和斜杆呈三角形设置可以更好对承重板起到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卷帘门门体对承重板产生地自身重力进行分解; [n0014] 2.通过承重座的设置可以解决没有有效的承重稳固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卷帘门门体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当卷帘门门体发生故障突然坠落时,承重座会向下挤压,从而使得下橡胶球、弹性柱和上橡胶球发生形变以到达吸收向下冲力,与此同时两组液压杆也会随之向下移动,进一步吸收卷帘门门体坠落时带来的冲击力,以最大程度吸收了冲击力,避免了整个装置产生剧烈震动而导致整个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发生。 [n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座的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n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座的内部部分结构正视示意图。 [n0018] 图中:1、卷闸座;2、导向柱;3、卷帘门门体;4、移动座;41、万向轮;42、推动杆;5、安装座;51、液压杆;52、下橡胶球;53、弹性柱;54、上橡胶球;6、承重座;61、放置槽;62、凹凸板;63、固定座;64、支撑杆;65、斜杆;66、承重板。 [n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0]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包括卷闸座1和移动座4,卷闸座1的底端靠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导向柱2,卷闸座1的底端靠中间位置设置有卷帘门门体3; [n0021] 移动座4的底端靠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万向轮41,移动座4的顶端设置有三组推动杆42,三组推动杆42的大小相等,且三组推动杆42呈轴对称设置,三组推动杆42的一端均与安装座5的底端外表面相固定,安装座5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液压杆51,两组液压杆51的大小相等,且两组液压杆51呈轴对称设置,安装座5的顶端靠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橡胶球52,下橡胶球52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柱53,弹性柱53的一端设置有上橡胶球54,当卷帘门门体3发生故障突然坠落时,承重座6会向下挤压,从而使得下橡胶球52、弹性柱53和上橡胶球54发生形变以到达吸收向下冲力,与此同时两组液压杆51也会随之向下移动,进一步吸收卷帘门门体3坠落时带来的冲击力,以最大程度吸收了冲击力,避免了整个装置产生剧烈震动而导致整个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发生,两组液压杆51的一端和上橡胶球54的一侧均与承重座6的底端相固定,承重座6的顶端靠中间位置开设有放置槽61,放置槽61的底端靠两组支撑杆64和斜杆65的位置均开设有凹槽,且两组支撑杆64和斜杆65通过对应的凹槽贯穿于放置槽61的底端内壁并延伸至放置槽61的内部,放置槽61的两侧内壁均设置有凹凸板62,两组凹凸板62的大小相等,且两组凹凸板62呈轴对称设置,承重座6的内部靠底端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座63,固定座63的顶端设置有两组支撑杆64和斜杆65,两组固定座63的一端均与承重板66的底端相固定,当卷帘门门体3向上收卷完毕后,使用人员可通过万向轮41使移动座4移动至卷帘门门体3的下方指定位置,然后将万向轮41锁死,使其移动座4无法移动,这时可同时启动三组推动杆42,在三组推动杆42的推动下可使得安装座5可以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下进行向上推动,从而使得承重座6也进行向上移动,直至移动至卷帘门门体3处于放置槽61的内部,并与承重板66的顶端相贴合,以到达支撑的作用,两组凹凸板62的设置可以对卷帘门门体3进行稳固的作用,使其卷帘门门体3在放置槽61的内部中不易晃动,两组支撑杆64和斜杆65呈三角形设置可以更好对承重板66起到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卷帘门门体3对承重板66产生地自身重力进行分解; [n0022] 工作原理:当卷帘门门体3向上收卷完毕后,使用人员可通过万向轮41使移动座4移动至卷帘门门体3的下方指定位置,然后将万向轮41锁死,使其移动座4无法移动,这时可同时启动三组推动杆42,在三组推动杆42的推动下可使得安装座5可以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下进行向上推动,从而使得承重座6也进行向上移动,直至移动至卷帘门门体3处于放置槽61的内部,并与承重板66的顶端相贴合,以到达支撑的作用,两组凹凸板62的设置可以对卷帘门门体3进行稳固的作用,使其卷帘门门体3在放置槽61的内部中不易晃动,两组支撑杆64和斜杆65呈三角形设置可以更好对承重板66起到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卷帘门门体3对承重板66产生地自身重力进行分解;当卷帘门门体3发生故障突然坠落时,承重座6会向下挤压,从而使得下橡胶球52、弹性柱53和上橡胶球54发生形变以到达吸收向下冲力,与此同时两组液压杆51也会随之向下移动,进一步吸收卷帘门门体3坠落时带来的冲击力,以最大程度吸收了冲击力,避免了整个装置产生剧烈震动而导致整个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发生。 [n002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包括卷闸座(1)和移动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闸座(1)的底端靠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导向柱(2),所述卷闸座(1)的底端靠中间位置设置有卷帘门门体(3); 所述移动座(4)的底端靠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万向轮(41),所述移动座(4)的顶端设置有三组推动杆(42),三组所述推动杆(42)的一端均与安装座(5)的底端外表面相固定,所述安装座(5)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液压杆(51),所述安装座(5)的顶端靠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橡胶球(52),所述下橡胶球(52)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柱(53),所述弹性柱(53)的一端设置有上橡胶球(54),两组所述液压杆(51)的一端和上橡胶球(54)的一侧均与承重座(6)的底端相固定。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座(6)的顶端靠中间位置开设有放置槽(61),所述放置槽(61)的两侧内壁均设置有凹凸板(62),所述承重座(6)的内部靠底端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座(63),所述固定座(63)的顶端设置有两组支撑杆(64)和斜杆(65),两组所述固定座(63)的一端均与承重板(66)的底端相固定。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其特征在于:三组所述推动杆(42)的大小相等,且三组推动杆(42)呈轴对称设置。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液压杆(51)的大小相等,且两组液压杆(51)呈轴对称设置。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61)的底端靠两组支撑杆(64)和斜杆(65)的位置均开设有凹槽,且两组支撑杆(64)和斜杆(65)通过对应的凹槽贯穿于放置槽(61)的底端内壁并延伸至放置槽(61)的内部。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凹凸板(62)的大小相等,且两组凹凸板(62)呈轴对称设置。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0465U|2021-10-01|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 CN111075112A|2020-04-28|一种自复位增强型柱脚及其施工安装方法 CN211143967U|2020-07-31|一种房建施工用护栏 JP2006057435A|2006-03-02|免震装置 CN212802514U|2021-03-26|一种液压自爬模板双重防坠防倾装置 CN210342838U|2020-04-17|梯形建筑抗震支座 CN210648281U|2020-06-02|一种用于房建工地的钢筋牵引机构 JP2008017885A|2008-01-31|対象物設置機構 CN205399462U|2016-07-27|一种抗震性建筑物基础 CN211173357U|2020-08-04|一种免伤拦网支架 CN111265821B|2021-05-07|一种多功能体育体能下肢力量训练设备 CN210263377U|2020-04-07|建筑抗震框架 CN213573175U|2021-06-29|建筑施工临时支撑架用支脚结构 CN211565846U|2020-09-25|Pe管材用减噪缓冲翻/储料架 CN212522829U|2021-02-12|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健身单杠 CN210229065U|2020-04-03|一种体育锻炼用的羽毛球训练网架 CN213626465U|2021-07-06|一种防震加固龙骨 CN211597372U|2020-09-29|一种自复位增强型柱脚 CN210434277U|2020-05-01|一种高效烟气氧化脱硝塔 CN213205634U|2021-05-14|一种油田采油抽油机用减震装置 CN212956239U|2021-04-13|一种可升降的道路桥梁限高装置 CN214192359U|2021-09-14|一种具有防倾倒功能的塔式起重机 CN210573573U|2020-05-19|一种抗摔抗震的主板 CN211007610U|2020-07-14|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防坠落的附墙支座 CN214169871U|2021-09-10|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297639.4U|CN214330465U|2020-10-15|2020-10-15|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CN202022297639.4U| CN214330465U|2020-10-15|2020-10-15|一种可移动的卷帘门防落架|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