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一体式床篷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一体式床篷,包括床体、支篷杆和篷体;支篷杆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固定在床体的侧边,水平段由竖直段支撑,竖直段和水平段相互连接形成L形的结构,竖直段呈竖向延伸,水平段呈水平延伸,水平段位于高处;篷体为柔性材料制成,可变形折叠,起遮挡的作用,篷体的下部与床体固定连接,水平段用于支撑篷体的上部,使篷体被撑起,内部形成空腔供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床篷将篷体的底部与床体连接为一体,有效防止两者相互分离,保证连接稳定性;篷体的上部通过与床体相对固定的支篷杆提供支撑,能够方便快捷地将篷体撑起。 公开号:CN214330163U 申请号:CN202021858712.4U 申请日:2020-08-3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杨宝庆;郭超凡 申请人:Zhejiang Hengfeng Top Leisure Co Ltd; IPC主号:E04H15-3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用品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一体式床篷。 [n0002] 户外露营时需要使用帐篷,传统的帐篷支设在地面上,地面湿气较大且不平整,使用体验较差;为了提升帐篷的舒适度,将传统的行军床和帐篷结合在一起,帐篷支设在行军床上,操作过程繁琐;并且通过织带插扣等软连接方式连接帐篷和行军床,致使床与篷连接的不稳定,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n0003]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快速地在行军床上支设帐篷,保证连接稳定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n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床篷,能够快速地在行军床上支设帐篷,同时保证连接稳定性,具体方案如下: [n0005] 一种一体式床篷,包括床体、支篷杆和篷体; [n0006] 所述支篷杆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固定在所述床体的侧边,所述水平段由所述竖直段支撑; [n0007] 所述篷体的下部与所述床体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段用于支撑所述篷体的上部。 [n0008] 可选地,还包括支撑侧杆,所述支篷杆设置在所述床体的中部,所述支撑侧杆设置在所述床体的端部,所述支撑侧杆连接所述篷体,用于撑起所述篷体的端部。 [n0009] 可选地,所述支撑侧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床体自由活动,所述支撑侧杆的两端通过侧向拉绳拉紧限位。 [n0010] 可选地,所述支撑侧杆由所述床体支撑限位。 [n0011] 可选地,所述床体为折叠床;所述支篷杆的竖直段为能够调节长度的伸缩杆,所述支篷杆的最大长度大于所述支撑侧杆的长度。 [n0012] 可选地,所述床体包括能够从中间对折的床面和能够相对于所述床面折叠的支脚,所述床面的两条长边折叠后能够相互贴合,并通过锁扣拉合;每个所述支脚由两根杆件构成。 [n0013] 可选地,所述床面上铰接设置卡钩,所述卡钩能够挂在所述支脚侧壁上凸出设置的卡块上。 [n0014] 可选地,还包括遮挡外篷,所述遮挡外篷与所述支撑侧杆的两端钩挂连接,用于覆盖在所述篷体的外部。 [n0015] 可选地,所述水平段呈L型弯折,能够插装于所述竖直段的顶端,所述竖直段和所述水平段之间通过牛筋绳相连。 [n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床篷,包括床体、支篷杆和篷体;支篷杆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固定在床体的侧边,水平段由竖直段支撑,竖直段和水平段相互连接形成L形的结构,竖直段呈竖向延伸,水平段呈水平延伸,水平段位于高处;篷体为柔性材料制成,可变形折叠,起遮挡的作用,篷体的下部与床体固定连接,水平段用于支撑篷体的上部,使篷体被撑起,内部形成空腔供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床篷将篷体的底部与床体连接为一体,有效防止两者相互分离,保证连接稳定性;篷体的上部通过与床体相对固定的支篷杆提供支撑,能够方便快捷地将篷体撑起。 [n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床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床篷框架部分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结构图; [n0020]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床篷框架部分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结构图; [n0021]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床篷折叠状态的结构图; [n0022] 图3B为图3A中上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4为床面打开的结构图; [n0024] 图5A为床体打开的结构图; [n0025] 图5B为水平段插入竖直段的示意图; [n0026] 图5C为卡钩和支脚配合的结构图; [n0027] 图6A为支篷杆伸长后的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6B为竖直段的局部结构图; [n0029] 图7A为支撑侧杆被侧向拉绳撑起的结构图; [n0030] 图7B所示为侧向拉绳通过挂钩结构拉起支撑侧杆的结构图; [n0031] 图8A为外篷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n0032] 图8B和图8C分别为外篷与支撑侧杆的上端和下端连接的局部结构图。 [n0033] 图中包括: [n0034] 床体1、床面11、支脚12、卡钩13、锁扣14、支篷杆2、竖直段21、水平段22、篷体3、支撑侧杆4、侧向拉绳5、遮挡外篷6。 [n0035]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床篷,能够快速地在行军床上支设帐篷,同时保证连接稳定性。 [n0036]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床篷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n0037]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床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床篷框架部分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床篷包括床体1、支篷杆2和篷体3;床体1放置于地面,用于对上方的结构提供支撑,图2A所示的床体1由多根杆件连接形成,使用状态下床体1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用于人体躺卧。 [n0038] 支篷杆2包括竖直段21和水平段22,竖直段21固定在床体1的侧边,使用状态下竖直段21与地面大致保持垂直,不影响人体正常躺卧使用;水平段22由竖直段21支撑,水平段22与竖直段21大致呈垂直设置,水平段22沿水平方向延伸,竖直段21和水平段22相互连接时形成L型的弯折结构,水平段22用于对篷体3起到支撑的作用。 [n0039] 篷体3的下部与床体1固定连接,与床体1连接为一体;水平段22用于支撑篷体3的上部,篷体3受到水平段22的支撑,内部形成腔体供人使用;篷体3由柔性材料制成,通常为布料,自身没有足够的支撑力,需要借助水平段22的支撑,水平段22的长度与床体1宽度大致相等,篷体3被撑开后形成上下宽度基本相等的空腔结构。 [n0040]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床篷将篷体3的底部与床体1连接为一体,有效防止两者相互分离,保证连接稳定性;篷体3的上部通过与床体相对固定的支篷杆2提供支撑,能够方便快捷地将篷体撑起,操作便捷。 [n0041]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撑侧杆4,支篷杆2设置在床体1的中部,支撑侧杆4设置在床体1的端部,支撑侧杆4连接篷体3,用于撑起篷体3的端部。如图2A所示,在床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两根支撑侧杆4,支篷杆2的竖直段21的长度大于支撑侧杆4的长度,当篷体3被撑起后,如图1所示,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尖顶结构,中间部分较高可为人体坐姿提供充足的空间,两端设置的支撑侧杆4将端部撑起一定的高度,在躺卧状态下为头部和脚部留出空间。 [n0042] 此实施例中仅在床体1的中部设置一根支篷杆2,两端通过四根支撑侧杆4提供支撑,形成中间最高的尖顶结构,除此之外,也可在床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根支篷杆2,形成平顶的结构,这些具体的实施例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n0043] 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两种支撑侧杆4的设置形式: [n0044] 第一种、支撑侧杆4能够相对于床体1自由活动,支撑侧杆4的两端通过侧向拉绳5拉紧限位;此种结构中,支撑侧杆4与篷体3相对固定,支撑侧杆4可不与床体1连接,因而支撑侧杆4能够向任意角度自由运动;为了使支撑侧杆4能够提供支撑力,需要使支撑侧杆4保持相对固定,因此通过侧向拉绳5拉紧限位,如图1所示,每根支撑侧杆4对应匹配一条侧向拉绳5,每条侧向拉绳5分别连接于支撑侧杆4的上下两端,侧向拉绳5的另一端通过地钉被固定在地面上,将整个篷体3的四周被固定在地面上,还可提高整个一体式床篷的稳定性。 [n0045] 第二种、支撑侧杆4由床体1支撑;如图2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床篷框架部分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结构图;此种实施例中支撑侧杆4由床体1提供支撑力,支撑侧杆4在使用状态下呈竖向设置,底端固定在床体1上,如图2B所示,支撑侧杆4的中部与床面11连接支撑限位,支撑侧杆4的底端与支脚12连接支撑限位;支撑侧杆4的连接形式根据使用需要设置,例如床面11上贯通设置滑动插槽,支撑侧杆4可在滑动插槽内沿长度方向滑动,在支脚12上设置凹槽状的限位槽,支撑侧杆4的底端插入限位槽后被固定,支撑侧杆4通过床面11和支脚12上的两点限位,在展开状态下保持倾斜竖向状态,无需使用其他外部辅助结构提供支撑。 [n0046]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相互组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床体1为折叠床,图2A为一种折叠结构的具体例;支篷杆2的竖直段21为能够调节长度的伸缩杆,在折叠状态下竖直段21收缩为较短的结构,使用时将竖直段21延长并保持固定。支篷杆2的最大长度大于支撑侧杆4的长度,使形成的结构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尖顶。 [n0047]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床体1包括能够从中间对折的床面11和能够相对于床面11折叠的支脚12,如图2A所示其中床面11由两根长杆构成,每根长杆能够从中间对折,长杆构成床面的两条长边,两根长杆插入篷体3的坐面之内,对人体提供支撑;床面11的两条长边折叠后能够相互贴合,并通过锁扣14拉合;如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床篷折叠状态的结构图,图3B为图3A中上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当床面11的两条长边折叠后,能够锁扣14拉合锁定,便于携带。 [n0048] 如图2A所示,每个支脚12由两根杆件构成,图中共设置六个支脚12,每个支脚12的两根杆件分别连接于床面11的两条长边,支脚12的两根杆件在折叠状态下能够相互贴合。 [n0049]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在床面11上铰接设置卡钩13,卡钩13位于床面11的侧边处,卡钩13能够挂在支脚12侧壁上凸出设置的卡块上,防止支脚12相对于床面11转动,避免支脚12意外折叠,需要折叠时将卡钩13解除锁定即可使支脚12相对于床面11转动。 [n0050]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床篷还包括遮挡外篷6,遮挡外篷6与支撑侧杆4的两端钩挂连接,用于覆盖在篷体3的外部;外篷6为布面,通常采用防水材料制成,位于篷体3的上方提供遮挡,起到防水的作用。外篷6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侧杆4相连,对外篷6提供支撑作用力。 [n0051]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平段22呈L型弯折,水平段22能够插装于竖直段21的顶端,两者采用可拆卸的结构,方便折叠时拆卸;竖直段21和水平段22之间通过牛筋绳相连,牛筋绳位于水平段22和竖直段21的内部,防止水平段22丢失。 [n0052] 以下结合具体的使用过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床篷进行介绍说明: [n0053] 如图4所示,为床面11打开的结构图,床面11的长边沿箭头方向朝向两侧转动打开。如图5A所示,为床体1打开的结构图,此时由支脚12提供支撑力;如图5B所示,为水平段22插入竖直段21的示意图,将呈L型弯折的水平段22插入竖直段21,使两者形成L型的弯折结构;如图5C所示,为卡钩13和支脚12配合的结构图;由于床体1被打开,需要通过卡钩13锁定支脚12,防止支脚12转动。 [n0054] 如图6A所示,为支篷杆2伸长后的结构示意图,支篷杆2的水平段22吊起支撑篷体3的中部;如图6B所示,为竖直段21的局部结构图,在竖直段21上设置按钮式的锁定结构,当竖直段21需要回缩时需要按压此锁定结构解除锁定后才能收缩,设置按钮式的锁定结构仅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其他能够起到相同技术效果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n0055] 如图7A所示,为支撑侧杆4被侧向拉绳5撑起的结构图,此时整个篷体3已经成型;图7B所示为侧向拉绳5通过挂钩结构拉起支撑侧杆4的结构图,支撑侧杆4的端部插入篷体3上设置的布面拉扣中,侧向拉绳5的挂钩挂入此拉扣。 [n0056] 如图8A所示,为外篷6展开的结构示意图;外篷6罩在篷体3的外表面;如图8B和图8C所示,分别为外篷6与支撑侧杆4的上端和下端连接的局部结构图;外篷6与支撑侧杆4的上端插装锁定,外篷6设置挂钩与支撑侧杆4的下端连接;完成后形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 [n0057]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9) [0001] 1.一种一体式床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支篷杆(2)和篷体(3); 所述支篷杆(2)包括竖直段(21)和水平段(22),所述竖直段(21)固定在所述床体(1)的侧边,所述水平段(22)由所述竖直段(21)支撑; 所述篷体(3)的下部与所述床体(1)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段(22)用于支撑所述篷体(3)的上部。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床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侧杆(4),所述支篷杆(2)设置在所述床体(1)的中部,所述支撑侧杆(4)设置在所述床体(1)的端部,所述支撑侧杆(4)连接所述篷体(3),用于撑起所述篷体(3)的端部。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床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杆(4)能够相对于所述床体(1)自由活动,所述支撑侧杆(4)的两端通过侧向拉绳(5)拉紧限位。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床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杆(4)由所述床体(1)支撑限位。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床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为折叠床;所述支篷杆(2)的竖直段(21)为能够调节长度的伸缩杆,所述支篷杆(2)的最大长度大于所述支撑侧杆(4)的长度。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床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包括能够从中间对折的床面(11)和能够相对于所述床面(11)折叠的支脚(12),所述床面(11)的两条长边折叠后能够相互贴合,并通过锁扣(14)拉合;每个所述支脚(12)由两根杆件构成。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床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11)上铰接设置卡钩(13),所述卡钩(13)能够挂在所述支脚(12)侧壁上凸出设置的卡块上。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床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外篷(6),所述遮挡外篷(6)与所述支撑侧杆(4)的两端钩挂连接,用于覆盖在所述篷体(3)的外部。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床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22)呈L型弯折,能够插装于所述竖直段(21)的顶端,所述竖直段(21)和所述水平段(22)之间通过牛筋绳相连。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6516823B1|2003-02-11|Playyard canopy US4077418A|1978-03-07|Quickly erected back pack tent US4265261A|1981-05-05|Tent US6478038B1|2002-11-12|Collapsible shade for a towel mat KR101319574B1|2013-10-22|휴대용 낚시 좌대 US2059463A|1936-11-03|Tent US20070062569A1|2007-03-22|One-touch type foldable tent frame CN214330163U|2021-10-01|一种一体式床篷 KR20210008406A|2021-01-21|단축된 해먹을 구비한 휴대용 셀프스탠딩 해먹 프레임 및 프레임 상에 단축된 해먹을 매다는 방법 US1900335A|1933-03-07|Collapsible tent and frame US3584322A|1971-06-15|Cot supported tent supporting frame CN213626926U|2021-07-06|快撑式帐篷 US2967532A|1961-01-10|Rollaway tent structure US20040065361A1|2004-04-08|Foldable bed tent WO2001074194A1|2001-10-11|Hamac pliant KR100935458B1|2010-01-06|차양천 결속구조를 갖는 절첩식 천막용 3방향 연결조인트 CN210105459U|2020-02-21|帐篷骨架及帐篷 CN210396239U|2020-04-24|一种带新型帐篷的车载集装箱 CN209324126U|2019-08-30|一种折叠式天幕帐篷 WO2007042042A1|2007-04-19|A self-supported foldable tent unit and a method of mounting such in a trailer EP0056361A1|1982-07-21|Rucksack with a rigid supporting frame US20160290002A1|2016-10-06|Shelter deployment handles TWM615276U|2021-08-01|快速組合篷架固定座結構改良 CN214833483U|2021-11-23|一种方舱扩展帐篷 CN211691754U|2020-10-16|快撑式帐篷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1858712.4U|CN214330163U|2020-08-31|2020-08-31|一种一体式床篷|CN202021858712.4U| CN214330163U|2020-08-31|2020-08-31|一种一体式床篷|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