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顶面上的升降机构、设置于升降机构的伸缩端上的支托板、铰接于支托板远离升降机构一面端部的承载板以及铰接于支托板的顶面上的托起件,所述托起件的伸缩端与承载板的底面铰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通过支撑架设置于底座的顶面上用于驱动升降组件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端与支托板的底面连接。本申请具有能够在斗拱安装和拆卸时对屋檐斜侧起到支撑保护,从而便于施工操作的效果。
公开号:CN214330025U
申请号:CN202023145815.9U
申请日:2020-12-23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黄明海
申请人:Shenzhen Pengr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IPC主号:E04G23-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涉及古建筑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
[n0002] 斗拱,是中国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n0003] 由于古建筑的斗拱一般采用木质材质,在经过长达几百年的时间后,不少古建筑的斗拱已经损坏或腐朽,为保护古建筑的完善,必须进行修复或适应性的更换,在更换过程中,需将坏掉的斗拱拆卸,再进行安装新的斗拱,但斗拱一旦拆卸,屋檐将没有承重,施工较为危险困难,且有可能对古建筑造成更大程度的损伤,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n0004] 为了能够在斗拱安装和拆卸时对屋檐斜侧起到支撑保护,从而便于施工操作,本申请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
[n0005]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n0006] 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顶面上的升降机构、设置于升降机构的伸缩端上的支托板、铰接于支托板远离升降机构一面端部的承载板以及铰接于支托板的顶面上的托起件,所述托起件的伸缩端与承载板的底面铰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通过支撑架设置于底座的顶面上用于驱动升降组件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端与支托板的底面连接。
[n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底座移动到需要支托屋檐斜侧的位置,启动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通过升降组件带动支托板升降,从而支托板带动承载板提升,使得承载板贴近屋檐的斜侧,同时启动托起件调节承载板的倾斜度,使得承载板的倾斜度与屋檐的斜侧相匹配,整个过程能够在斗拱安装和拆卸时对屋檐斜侧起到支撑保护,从而便于施工操作。
[n0008] 可选的,所述承载板背对支托板的一侧安装有缓冲垫板,所述缓冲垫板和承载板之间通过缓冲件连接,所述缓冲垫板和承载板之间还设置有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与托起件电性连接。
[n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垫板的设置对于承载板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通过触发组件与缓冲垫板的配合,实现了对托起件的控制。
[n0010] 可选的,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设置于承载板内的接触开关、安装于缓冲垫板朝向承载板的一侧的连接块和安装于连接块远离缓冲垫板的一端的触发杆,所述承载板靠近缓冲垫板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块位置相对应的容置槽,所述接触开关安装于容置槽的底壁,当所述缓冲垫板与屋檐的斜侧抵接时,所述触发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穿过弹簧的中空部与接触开关的感应端抵接。
[n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缓冲垫板与屋檐的斜侧抵接时,触发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与接触开关抵接,从而使得接触开关触发第一驱动件,从而第一驱动件停止继续伸长,保持现有的动作。
[n0012] 可选的,所述容置槽内还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接触开关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容置槽的底壁固定连接,当所述缓冲垫板与屋檐的斜侧抵接时,所述连接块远离缓冲垫板的端面与弹簧远离容置槽底壁的一端抵接。
[n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设置有效减少触发杆误操作的情况发生。
[n0014] 可选的,所述缓冲件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缓冲件分别固定连接于缓冲垫板靠近承载板一面的四个边角处,所述承载板靠近缓冲垫板的一面且位于承载板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口朝向缓冲垫板,所述缓冲件远离缓冲垫板的一端与位置相对应的放置槽的底壁固定连接。
[n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缓冲件的设置使得缓冲垫板与承载板连接得弹性连接效果更佳。
[n0016]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两第一齿轮、两连接轴、四个摆动臂、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安装座、竖向安装于安装座底面且其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一驱动件以及竖向安装于安装座上且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蜗杆,两所述连接轴相互平行且与安装座的两侧转动连接,两所述第一齿轮分别通过两连接轴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齿轮与位置相对应的连接轴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齿轮位于蜗杆的两侧且均与蜗杆相啮合,所述摆动臂套设于连接轴的一端上且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摆动臂远离连接轴的一端与升降组件连接。
[n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驱动蜗杆旋转,蜗杆带动两第一齿轮反向旋转,从而两第一齿轮带动两连接轴反向旋转,进而使得两连接轴相同端上的两摆动臂反向摆动,从而带动升降组件上升或者下降,实现对支托板的升降。
[n0018] 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升降组件分别位于底座顶面的四个边角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竖向安装于底座顶面边角处的连接套筒以及套设于连接套筒内且可沿连接套筒的内侧壁竖向滑移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连接套筒的一端与支托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两所述连接套筒朝向和背离支撑架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竖向的滑移孔,所述摆动臂远离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移套筒,所述滑移套筒通过滑移孔延伸至连接套筒内,所述支撑柱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夹持座,所述夹持座的开口处设置有转动轴,所述滑移套筒与转动轴垂直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长条孔,所述转动轴的相对两端分别穿过位置对应的长条孔与夹持座两侧内壁转动连接。
[n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摆动臂的摆动作用下以及滑移套筒和夹持座的滑移连接下,使得支撑柱沿着连接套筒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实现对支托板的升降。
[n0020] 可选的,所述底座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
[n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移动底座。
[n0022]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n0023] 1.工作人员将底座移动到需要支托屋檐斜侧的位置,启动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通过升降组件带动支托板升降,从而支托板带动承载板提升,使得承载板贴近屋檐的斜侧,同时启动托起件调节承载板的倾斜度,使得承载板的倾斜度与屋檐的斜侧相匹配,整个过程能够在斗拱安装和拆卸时对屋檐斜侧起到支撑保护,从而便于施工操作。
[n0024] 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n0026]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n0027] 图4是本申请的底座、万向轮、支撑架和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n0029]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万向轮;12、支撑架;121、支撑座;1211、横板;1212、竖块;122、连接板条;2、升降机构;21、升降组件;211、连接套筒;2111、滑移孔;212、支撑柱;213、夹持座;2131、转动轴;22、第一驱动组件;221、第一驱动件;222、蜗杆;223、安装座;2231、安装底板;2232、限位座;224、第一齿轮;225、连接轴;226、摆动臂;2261、滑移套筒;2262、长条孔;227、连接座;3、支托板;4、承载板;41、缓冲垫板;411、缓冲件;42、触发组件;421、连接块;422、触发杆;423、接触开关;43、容置槽;431、弹簧;5、托起件。
[n0030]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n003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参照图1和图2,屋顶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顶面上的升降机构2、设置于升降机构2伸缩端上的支托板3、设置于支托板3远离升降机构2一侧的承载板4以及设置于支托板3和承载板4之间用于托起承载板4的托起件5。支托板3与承载板4相互靠近一侧的相同端铰接,底座1背对升降机构2一面的四个边角处均安装有带刹车功能的万向轮11,从而便于底座1的移动。
[n0032] 参照图1和图2,托起件5安装于支托板3的顶面。在本实施例中,托起件5为液压油缸,且液压油缸的固定端铰接于支托板3的顶面上,液压油缸的伸缩端与承载板4朝向支托板3的一侧铰接。由此,由于支托板3与承载板4铰接,在驱动液压油缸的伸缩端伸缩的过程中,液压油缸推动承载板4,从而使得承载板4的倾斜角度得以调节,在升降机构2的配合作用下,使承载板4更加贴合屋檐的斜侧。
[n0033] 参照图2和图3,为了使承载板4更好的贴合屋檐的斜侧,承载板4背对支托板3的一侧安装有与承载板4相互平行的缓冲垫板41,缓冲垫板41与承载板4相匹配,且缓冲垫板41和承载板4之间通过缓冲件4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411为缓冲弹簧,缓冲弹簧设置有四个,四个缓冲弹簧分别固定连接于缓冲垫板41靠近承载板4一面的四个边角处,承载板4靠近缓冲垫板41的一面且位于承载板4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槽口朝向缓冲垫板41,缓冲弹簧远离缓冲垫板41的一端与位置相对应的放置槽的底壁固定连接。由此,缓冲垫板41和承载板4的弹性连接,对于承载板4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
[n0034] 参照图2和图3,缓冲垫板41和承载板4之间设置有触发组件42,触发组件42与液压油缸电性连接,从而使得缓冲垫板41自行调节与屋檐斜侧贴合的紧密度。触发组件42包括连接块421、触发杆422和接触开关423;连接块421安装于缓冲垫板41朝向承载板4的一侧,连接块421居中设置且连接块421呈圆柱状,触发杆422安装于连接块421远离缓冲垫板41的一端,触发杆422与连接块421同轴线设置;承载板4靠近缓冲垫板41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块421位置相对应的容置槽43,容置槽43的槽口朝向缓冲垫板41,接触开关423安装于容置槽43的底壁且接触开关423的感应端朝向触发杆422。
[n0035] 参照图2和图3,同时容置槽43内还安装有弹簧431,弹簧431套设于接触开关423上且弹簧431的一端与容置槽43的底壁固定连接,当缓冲垫板41与屋檐的斜侧抵接时,屋檐的斜侧挤压缓冲垫板41,使缓冲垫板41向靠近承载板4的一侧移动,此时四个缓冲弹簧均处于压缩的状态,同时连接块421远离缓冲垫板41的端面与弹簧431远离容置槽43底壁的一端抵接,当缓冲垫块与承载板4相贴合时,触发杆422远离连接块421的一端穿过弹簧431的中空部与接触开关423的感应端抵接,由于接触开关423分别与液压油缸电性连接,同时底座1上还安装有分别与接触开关423和液压油缸电性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从而使得触发杆422触发接触开关423后,接触开关423分别控制液压油缸做出相对应的动作。
[n0036] 由此,在万向轮11的滑移作用下,将底座1移动到需要缓冲垫板41支撑的位置,底座1上安装有双键按钮(图中未示出),双键按钮的双按键分别与升降机构2和液压油缸电性连接。工作人员通过双键按钮的其中一按键启动升降机构2上升,从而升降机构2通过支托板3带动缓冲垫板41上升,当升降机构2提升到一定高度,工作人员通过双键按钮制动升降机构2,停止升降机构2的上升,与此同时,工作人员通过双键按钮的另一按键驱动液压油缸,以调节缓冲垫板41的斜度,从而使得缓冲垫板41的斜度与屋檐斜侧相匹配,当缓冲垫板41与屋檐斜侧抵紧,致使触发杆422触发接触开关423,接触开关423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制动液压油缸。
[n0037] 参照图1和图4,底座1背对万向轮11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架12,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组件21和设置于支撑架12上用于驱动升降组件21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22;支撑架12包括两相对设置于底座1顶面上的支撑座121以及两设置于两支撑座121之间用于连接两支撑座121的连接板条122;支撑座121呈U形且其开口朝向底座1,支撑座121包括横板1211和两竖块1212;两竖块1212相对设置且两竖块1212均竖向安装于底座1的顶面上,横板1211水平设置于两竖块1212之间,且横板1211靠近底座1的一侧两端分别与两竖块1212远离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两连接板条122相互平行且连接板条122水平设置于两横板1211之间,连接板条12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横板1211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组件22设置于两连接板条122之间。
[n0038] 参照图4和图5,第一驱动组件22包括第一驱动件221、蜗杆222、安装座223、两第一齿轮224、两连接轴225以及四个摆动臂226;安装座223包括安装底板2231以及两分别安装于安装底板2231上的限位座2232;安装底板2231水平设置且位于两连接板条122之间,安装底板2231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板条12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两限位座2232分别对应安装于两连接板条122的顶面上,安装底板223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限位座2232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限位座2232为U形座且其开口竖直向上,且每一限位座2232的两侧分别朝向与其位置相对应的连接板条122的两端。连接轴225水平设置,第一齿轮224套设于连接轴225上且位于限位座2232的两侧之间,第一齿轮224与连接轴225固定连接。
[n0039]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21为电机,电机与双键按钮电性连接,电机竖向安装于安装底板2231的底面上且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蜗杆222竖向设置于安装底板2231的顶面上且位于两第一齿轮224之间,蜗杆222分别与其两侧的第一齿轮224相互啮合;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安装底板2231与蜗杆222的一端固定连接。具体的,蜗杆222为周侧上螺旋有螺旋片的立柱,螺旋片螺旋上升设置;两第一齿轮224的轮齿均卡接于两螺旋片之间的间隙。由此,电机驱动蜗杆222转动,蜗杆222上的螺旋片不断上升,从而带动卡接于两螺旋片之间的第一齿轮224向上或者向下转动,进而使两第一齿轮224的反向转动。
[n0040] 参照图4和图5,为了给连接轴225提供支点,以保证连接轴225连接的稳定性,两横板1211的顶面上均安装有连接座227,两连接轴225的相对两端分别沿两连接座227相互靠近的一侧穿过两连接座227,且延伸至两连接座227相互背对的一侧外;连接轴225与两连接座227转动连接,摆动臂226固定套设于连接轴225延伸至连接座227外的一端上,摆动臂226远离连接轴225的一端与升降组件21连接。
[n0041] 参照图4和图5,升降组件21设置有四组,四组升降组件21分别位于底座1顶面的四个边角处,升降组件21包括连接套筒211和支撑柱212,连接套筒211为中空且上方开口的方形状筒体,连接套筒211竖向安装于底座1顶面的边角处,两连接套筒211朝向和背离与其邻近支撑座121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竖向的滑移孔2111;支撑柱212为方形柱且与连接套筒211相匹配,支撑柱212套设于连接套筒211内,且支撑柱212的周侧与连接套筒211的内侧壁相贴合;支撑柱212远离连接套筒211的一端与支托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
[n0042] 参照图4和图5,摆动臂226远离连接轴2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移套筒2261,滑移套筒2261为中空的方形状筒体,滑移套筒2261通过滑移孔2111延伸至连接套筒211内,支撑柱212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夹持座213,夹持座213为U形座且其开口竖直向下设置,夹持座213的开口处且位于夹持座213的两侧之间设置有转动轴2131,滑移套筒2261与转动轴2131垂直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长条孔2262,转动轴2131的相对两端分别穿过位置对应的长条孔2262与夹持座213两侧内壁转动连接。
[n0043] 参照图4和图5,由此,电机驱动蜗杆222旋转,旋转的蜗杆222带动两第一齿轮224反向旋转,从而两第一齿轮224带动两连接轴225反向旋转,进而使得两连接轴225相同端上的两摆动臂226反向摆动,在滑移套筒2261和夹持座213的滑移连接下,使得支撑柱212沿着连接套筒211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实现对支托板3的升降。
[n0044]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顶面上的升降机构(2)、设置于升降机构(2)的伸缩端上的支托板(3)、铰接于支托板(3)远离升降机构(2)一面端部的承载板(4)以及铰接于支托板(3)的顶面上的托起件(5),所述托起件(5)的伸缩端与承载板(4)的底面铰接,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组件(21)和通过支撑架(12)设置于底座(1)的顶面上用于驱动升降组件(21)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22),所述升降组件(21)的升降端与支托板(3)的底面连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4)背对支托板(3)的一侧安装有缓冲垫板(41),所述缓冲垫板(41)和承载板(4)之间通过缓冲件(411)连接,所述缓冲垫板(41)和承载板(4)之间还设置有触发组件(42),所述触发组件(42)与托起件(5)电性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42)包括设置于承载板(4)内的接触开关(423)、安装于缓冲垫板(41)朝向承载板(4)的一侧的连接块(421)和安装于连接块(421)远离缓冲垫板(41)的一端的触发杆(422),所述承载板(4)靠近缓冲垫板(41)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块(421)位置相对应的容置槽(43),所述接触开关(423)安装于容置槽(43)的底壁,当所述缓冲垫板(41)与屋檐的斜侧抵接时,所述触发杆(422)远离连接块(421)的一端穿过弹簧(431)的中空部与接触开关(423)的感应端抵接。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43)内还安装有弹簧(431),所述弹簧(431)套设于接触开关(423)上,且所述弹簧(431)的一端与容置槽(43)的底壁固定连接,当所述缓冲垫板(41)与屋檐的斜侧抵接时,所述连接块(421)远离缓冲垫板(41)的端面与弹簧(431)远离容置槽(43)底壁的一端抵接。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411)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缓冲件(411)分别固定连接于缓冲垫板(41)靠近承载板(4)一面的四个边角处,所述承载板(4)靠近缓冲垫板(41)的一面且位于承载板(4)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口朝向缓冲垫板(41),所述缓冲件(411)远离缓冲垫板(41)的一端与位置相对应的放置槽的底壁固定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包括两第一齿轮(224)、两连接轴(225)、四个摆动臂(226)、设置于支撑架(12)上的安装座(223)、竖向安装于安装座(223)底面且其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一驱动件(221)以及竖向安装于安装座(223)上且与第一驱动件(2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蜗杆(222),两所述连接轴(225)相互平行且与安装座(223)的两侧转动连接,两所述第一齿轮(224)分别通过两连接轴(225)安装于安装座(223)上,所述第一齿轮(224)与位置相对应的连接轴(225)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齿轮(224)位于蜗杆(222)的两侧且均与蜗杆(222)相啮合,所述摆动臂(226)套设于连接轴(225)的一端上且与连接轴(225)固定连接,所述摆动臂(226)远离连接轴(225)的一端与升降组件(21)连接。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21)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升降组件(21)分别位于底座(1)顶面的四个边角处,所述升降组件(21)包括竖向安装于底座(1)顶面边角处的连接套筒(211)以及套设于连接套筒(211)内且可沿连接套筒(211)的内侧壁竖向滑移的支撑柱(212),所述支撑柱(212)远离连接套筒(211)的一端与支托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两所述连接套筒(211)朝向和背离支撑架(12)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竖向的滑移孔(2111),所述摆动臂(226)远离连接轴(2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移套筒(2261),所述滑移套筒(2261)通过滑移孔(2111)延伸至连接套筒(211)内,所述支撑柱(212)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夹持座(213),所述夹持座(213)的开口处设置有转动轴(2131),所述滑移套筒(2261)与转动轴(2131)垂直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长条孔(2262),所述转动轴(2131)的相对两端分别穿过位置对应的长条孔(2262)与夹持座(213)两侧内壁转动连接。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11)。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0376760C|2008-03-26|循环自动升降脚手架
CN214330025U|2021-10-01|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
CN112647729A|2021-04-13|一种古建筑修复的斗拱安装结构
CN210881285U|2020-06-30|一种用于网版安装的夹持装置
CN208803692U|2019-04-30|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稳定型工程建筑施工架
CN213613417U|2021-07-06|一种用于跳板平整度矫正的胎架
CN214570427U|2021-11-02|一种用于机电设备安装用平衡装置
CN214886387U|2021-11-26|一种可调节的工程车车窗升降器安装结构
CN210209879U|2020-03-31|一种高效率锆刚玉电熔砖打磨装置
CN214760141U|2021-11-19|一种半自动升降承托架
CN213869057U|2021-08-03|一种墙体表面修补用辅助装置
CN113389402A|2021-09-14|一种用于古建筑的墙体修复支架
CN213742460U|2021-07-20|一种混凝土补缝用手动水泥灌浆机
CN213271649U|2021-05-25|一种便于拆装的交通管理用信息显示牌
CN210253461U|2020-04-07|一种全自动毛刷清洁装置
CN210966278U|2020-07-10|一种调节式清洗机
CN214133399U|2021-09-07|移动式矫平机的撑起结构
CN214685149U|2021-11-12|一种锁螺丝机自浮动机构
CN208961405U|2019-06-11|大载荷半浮驱动桥拆卸工装
CN214579994U|2021-11-02|一种计算机基础教学用平板电脑设备
CN211197786U|2020-08-07|一种顶升翻转机构
CN213247531U|2021-05-25|一种用于新型课桌电脑升降平台
CN213536382U|2021-06-25|自动翻板机
CN212050033U|2020-12-01|一种电梯底坑机械阻止装置
CN214839366U|2021-11-23|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超薄工控一体机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145815.9U|CN214330025U|2020-12-23|2020-12-23|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CN202023145815.9U| CN214330025U|2020-12-23|2020-12-23|一种古建筑修复的屋顶安装结构|
[返回顶部]